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新共31页
新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新中国社会阶层分析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22日电(《观察与思考》杂志■记者刘晓林)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中国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和流动”的推出,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因为它与每一个人都不无关系,因此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极高。
为探讨这一课题,观察记者日前特地赶到北京,与负责这一课题的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教授进行了对话……记者:目前,你们把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按顺序排列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经理人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请具体说说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陆学艺:原来的欧美也好,中国的毛泽东主席也好,都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为标准来划分的。
我们的划分,进行了3年的实际调查,根据工业化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以社会职业为标准和基础进行划分。
另外补充三点:即有权没有(拥有组织资源吗)?有钱没有(拥有经济资源吗)?有文化没有(拥有文化资源吗)?国外的划分标准一般根据职业的不同,一般来说如果职业高,相应的三种资源也多,两者基本上是成比例的。
但在中国,有时职业与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并不一致。
因此,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又以人们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来表现各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
组织资源也可以称为权力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执政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经济资源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文化资源是指社会以证书或资格加以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
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是各社会群体及成员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
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

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由总部在美国纽约的经济实验室集团(EconomicLba)颁布的中国贫富标准线,看看你生活在哪个位置?超级大富豪:年收入在5000万以上大富豪:年收入在1000--5000万富豪:年收入在300--1000万之间富人:年收入在100--300万之间高产者:年收入在30--100万之间中产者:年收入在15--30万之间低产者:年收入在8--15万之间穷人:年收入在3--8万之间很穷的人:年收入在1--3万之间非常穷的穷人:年收入在5千--1万之间穷得没衣服穿的人:年收入在1千--5千之间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年收入在100--1000元之间穷得几乎要死的穷人:年收入在30--100元之间死路一条的穷人:年收入在30元以下......这几年中间阶层吵得很热闹,但究竟什么是中间阶层?哪些人属于中间阶层?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够清楚定论。
社科院专家陆学艺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02年底发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
10 大社会阶层分别是: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 2.1%。
2、经理人员阶层:指国有、集体、私营和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1.5%。
3、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0.6%。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5.1%。
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参见图1)。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改革的最初十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政治与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改革的后十年,他们仍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较大获益者之一。
另外,由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执政党和政府意志的代表和体现,所以,各社会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合作或冲突,经常转而表现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支持或不满。
中国阶层及消费习惯

中国阶层及消费习惯这十大阶层包括:(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行政职权的领导干部。
(二)经理人员阶层:指国有大中企业,城乡各种股份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私人资本,雇用八人以上的企业主。
(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中从事科学技术的专业人员。
(五)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专职业务人员。
(六)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少量资本,从事小规模生产、经营活动的小业主、工商户。
(七)商业服务人员阶层:指在第三产业中从事体力或非体力劳动的员工。
(八)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中从事直接或辅助性生产的体力、半体力劳动的员工,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
(九)农业劳动者阶层: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并以此为收入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
(十)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包括失业、失地、待业的人员。
有关专家认为,就结构形态而言,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一个中低层过大,中上层有所发育但还没壮大,最上层和底层都比较小的“洋葱头”型结构。
国家有关部门应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中产阶级消费特征:1.消费结构转型:生存必需性消费的“非必需化”,在目前消费的变化中,最主要的是整个消费结构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在不同阶层的消费中表现出来。
在日常各类主要消费项目中,中产阶层家庭的消费按重要性排列分别是:饮食:62%;服饰:34%;子女教育:31%;购房:28%;文化娱乐:20%医疗保健:13%;社交应酬:4%购车:6%个人继续教育:1%。
而其他非中产阶层的家庭消费主要项目的顺序依次是::饮食:72%;服饰:24%;子女教育:29%;购房:13%;文化娱乐:12%医疗保健:12%;社交应酬:4%购车:2%个人继续教育:4%。
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新

2019/9/6
14
§5办事人员阶层
定义:协助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 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 人员和非专业性文职人员等组成;他们是体制内或体制外不占有生产 资料的较低层非体力劳动者;
优势:占有一定量的文化资源和少量组织资源; 分类:
生产关系 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雇主、自雇)与受雇用者(雇员、
雇工)之间的分化;
指科层组织中的管理等级的分化,如管理与被管理、高制内人员与体制外人员、体制内核心部门人员与体制
制度分割
内边缘部门人员之间的分化;
2019/9/6
4
制度分割
体制内与体制外 的界定
是以所从事单位的 性质是公有制还是 非公有制,单位类 型是党政机关、企 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个体及家庭经 营来区分;
方面的标准:即是否有钱(收入高低或拥有财产的多少)、是否有权(在政
府或企事业组织中担任的职位高低)、是否有文化(学历文凭高低)
2019/9/6
3
十大阶层的划分标准
劳动分工
即职业的技术等级分化,如体力劳动者与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 分化,体力劳动者有技术型、半技术型与非技术型之分,非体 力劳动者的技术层次也有高级、中级与低级之别等等;
来源于农民,而90年代由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流向个体工商户阶层的比 例提高,15%来自下岗工人; 目前个体工商户的年限:绝大多数的个体工商户是在最近10年进入这一阶层
年代 比例
80年代以前 6.8%
80年代 19.9%
90年代 73.3%
流出情况:向下流动,很少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流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机会也 并不太多;
16.9%的人最初就业就开办私营企业,35.7%的人从事过一项其他工作然后开办 私营企业,47.4%的人从事过多种职业然后再开办私营企业;
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
页码: 73-73页
主题词: 社会阶层结构 当代中国 中国社会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大中型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 社会管理者
摘要:有专家指出,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由十大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
这十大阶层包括:(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行政职权的领导干部。
(二)经理人员阶层:指国有大中企业,城乡各种股份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私人资本,雇用8人以上的企业主。
(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参见下图)。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改革的最初十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政治与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改革的后十年,他们仍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较大获益者之一。
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新

十大阶层的划分与流动
2019/5/8
1
学习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经济结构 以及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中国的社会阶层 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 些阶层新生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正确认识阶层结 构的变化,对于我们研究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 消费者有着重要和深刻的意义。
定程度的代际继承性。
代际流动年代比较:农民子弟兵:
经济改革前>经济改革后
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经济改革前<经济改革后
代内流动:多进少出,流动的最终目的地;
最初职业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人
流出情况
59.1%
国家与 社会管 理者
9.1%
经理 人员 阶层
27.3%
办事 人员 阶层
2019/5/8
8
流出情况
53.9%不流动 25%向上流动 很少比例流向三大优势阶层
20%流向产业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
2019/5/8
20
§8产业工人阶层
定义: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 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即体制内或体制外第二产业的受雇者或 自雇者;
优势:占有少量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
自雇或雇用他人 (占有生产资料)
受雇 (不占有生产资料)
体制内核心部门
体制内、体制内 边缘部门或体制 外 体制外
体制内或体制外
体制内或体制外
体制外
体制内或体制外
组织资源
文化资源或组织 资源
经济资源
文化资源
一定量文化资源 和少量组织资源 一定量的经济资 源 少量文化资源或 组织资源
同上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