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小针刀治疗
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我们日常生活碰到的常见疾病,其特点是难以控制疼痛。
有很多病人患病多年至数十年,经久难愈,疼痛为闪电样疼痛,阵发。
一旦发生疼痛无法忍受。
有时候用餐、讲话、洗脸或吹冷风时都有可能发病。
该病较大的特征是常用的止痛药无效。
1.三叉神经痛临床症状临床患者多集中在40岁左右,以脸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区内发生突发的短暂剧烈疼痛为特点。
可长期固定在某一分支,尤以第二、三支多见,也可以两支同时累及。
疼痛以脸颊、上下颚或舌最明显;嘴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更为比较敏感,轻按就可引起,故有“触发点”或“扳机点”之称。
疼痛可造成反射性面肌抽动,嘴角牵向患肢,并有面部潮红、落泪和流口水,称痛性抽搐。
情况严重洗脸、刷牙漱口、讲话、咬合等都会引起,以至不可以做这些姿势。
每一次发病时间仅几秒至2分钟,突发突止。
间歇期完全正常,痛次较少,之后多增加并加剧。
现病史可呈规律性,每一次发病期可数日、几个星期或数月、数年不等。
减轻期也可数日至多年不等,一般中枢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2分辨三叉神经痛①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脸部持续疼痛感和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缓等,常伴其他的中枢神经麻木。
②牙疼:一般牙疼持续性顿疼,多限于牙龈部,进冷、热食可加重,部分和X线检查有利于辨别。
③慢性鼻窦炎:为局部延续性隐痛,局部存在压疼,可有发热、白细胞多、流脓涕等细菌感染为主要表现,鼻腔检查及X线可诊断。
④颞颌关节病:为咀嚼时疼痛和运动受限,张嘴时病侧颞颌关节关弹响和部分压痛。
⑤舌咽神经痛:是限于舌下神经分布区的扁桃体、舌根、咽及耳道深部发病剧烈疼痛,舌咽、讲话、哈欠、咳嗽常可引起。
咽喉、舌根和扁桃体窝会有疼痛触发点。
⑥蝶腭神经痛:遍布于鼻根后方、上颌、上颚及牙龈部,发病时病侧鼻黏膜充血、鼻子堵塞、落泪,疼痛向同侧眼眶,向额、颞、枕和耳朵等处放散,无扳机点。
⑦非典型面痛:疼痛位置不确定、深在或弥散、坐落于一侧脸部,也能为双侧,无触痛点,情绪使疼痛加剧。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观点,集针刺与手术之优点,对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和某些骨关节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方法简单,痛苦小,见效快,花钱少为其优点。
【原理】静态平衡与失调。
人体在静止时,其所有组织器官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以维持人体各部稳定的正常的力学状态,谓静态平衡。
如果组织器官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在某一部分遭到破坏,不能维持这一部分的正常的力学状态,谓静态平衡失调。
动态平衡与失调。
人体在活动状态下,其所有组织器官在体内不同的活动方向.范围.以维持各种活动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力学状态,谓动态平衡。
如果某一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方向.范围遭到破坏或限制,人体在活动状态下不能维持某一组织器官在体内的正常力学状态,谓动态平衡失调。
软组织损伤或病变(如炎症)后,可产生的粘连.结疤.使肌肉.韧带.筋膜.腱 .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破坏了静态和动态平衡,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粘连发生在人体活动较强,肌肉运动幅度较大的部位,如四肢.腰背.关节周围容易出现症状)。
小针刀剥离粘连、松解肌肉,使局部血液循环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含量,再配合功能锻炼,可达到新的静态、动态平衡而痊愈。
【适应症】1、各种原因软组织粘连而引起的四肢、躯干各处的顽固性痛点,外力损伤、累积损伤、病理损伤(包括风湿、疽、痛、疖切开排脓,或其他切开手术愈合后)所引起的粘连后,可使疼痛迅速缓解削除。
粘连面积越小,效果越好。
2、滑囊炎。
滑囊受急慢性损伤后闭锁,囊内压力增高,产生胀痛。
胀大的滑囊压迫周围生疼痛。
这种病变常规方法难以奏效,用小针刀将滑囊切开数孔,往往可速见疗效。
3、各种腱鞘炎或韧带挛缩引起的疼痛,尤其是对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跖管综合症有特效。
4、外伤性(非脑源性)肌瘙挛、肌紧张。
5、骨化性肌炎初期(包括肌肉、韧带钙化)。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微针刀疗法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微针刀疗法微针刀是基于运动解剖及肌筋膜理论的一种新型针灸方法,刀口小,减轻患者的疼痛;进针浅,不会伤及神经及血管;不用麻药和激素,解决麻木疼痛等问题;一般治疗1-3次即可。
一、特点及创新点微针刀疗法主要脱胎于超微针刀,结合了刃针疗法、针疗法、毫刃针疗法等特种针法的理论,主要有四大理论:1.杠杆理论:借助骨性结构,将骨性组织看做是一个杠杆,基于此,左侧L3横突综合征的患者,治疗点在左侧L3棘突旁;2.弓弦理论:利用人体四大生理曲度,将骨性组织看成弓的部分,软组织看做弦,应力集中点分别在弓弦的交接部位和弦的中央部位;弓弦弧度增大表示已经拉开,则应力集中点在弦上,当弓弦弧度小,应力点在弓弦交界处;3.拉杆理论:将股骨看做电线杆,四周肌肉则是围绕电线杆的四根铁丝。
拉杆理论提示我们要动态诊断,动态治疗,痛点不一定就是最佳治疗点;4.链条理论:病损处的疼痛可由头至足或由足至头。
二、临床适应病种1.头痛、眩晕、枕大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2.颈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如肩胛提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损伤等;3.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等.4.其他针灸适应症,经治疗后疗效不佳者,均可为微针刀的适应证。
三、临床疗效1.刀口小,减轻患者的疼痛;2.进针浅,不会伤及神经及血管;3.不用麻药和激素,解决麻木疼痛等问题;一般治疗1-3次即可。
四、操作规范1.选择体位视具体病症而定,仰卧、俯卧或坐位等。
2.确定进针点临床上,我们应该根据病人疼痛的部位,什么动作痛来分析此动作所参与的肌肉,主动肌、协同肌、佶抗肌。
根据肌肉功能表作参考,如肩关节的每一个方向分别是哪几块肌肉作用;微针刀处理肌肉一般是先处理力量小肌肉小的肌肉,再处理较大的肌肉,先处理主动肌,再处理其他肌肉;触摸到病变肌肉的结节进行处理,如果没有结节,就在起止点处理,或在肌腹处理。
消毒好定位处周围皮肤,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倪海厦)三叉神经痛治诀

(倪海厦)三叉神经痛治诀
疼痛范围:蓝色区域(左或右)。
病在阳明胃经、少阳胆经。
用药:石膏四两,知母二钱,柴胡二钱,郁金二钱,黄芩二钱,龙胆草二钱,远志二钱,厚朴一钱,枳实一钱,大黄一钱。
配合用针:左合谷、左梁丘、左上巨虚、左外关、左解溪,右地仓透颊车、右攒竹、右瞳子髎。
(天应下针+左边下针=导引法)
三叉神经痛治诀
三叉神经痛难熬,只因没把倪师晓,刺针加药可痊愈,始知中医为真道。
疼痛区域在右眼,上下睛明内眦罩,阳明胃经治除根,
少阳胆经不离分,石膏四两用最多,知母远志和黄芩,柴胡郁金龙胆草,此六味药二钱斟,厚朴枳实大黄一,配伍精道记吾心。
如若配合再用针,效果好得口难嗔,左边下针去导引,天应下针来接神,合谷梁丘上巨虚,外关解溪左下针,右侧地仓透颊车,右瞳子髎攒竹认。
小针刀案例

小针刀案例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工具,常用于外科手术中。
它的直径通常较小,可用于进行精细的切割和缝合。
小针刀的使用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下面将列举十个小针刀案例,以展示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起到关键作用。
医生可以使用小针刀准确地切除或缝合神经组织,以治疗脑部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
2.眼科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眼科手术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在白内障手术中,医生使用小针刀进行眼球切口,并用它进行精细的眼球内部操作。
3.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可以在心脏外科手术中进行心脏切割和缝合。
它的精确性和小创伤特性使得手术更安全和有效。
4.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妇科手术中也经常被使用。
例如,在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医生可以使用小针刀进行子宫切口和缝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5.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可以在胸腔镜手术中进行胸腔内器官的切割和缝合。
由于切口小且精确,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
6.肝脏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肝脏切除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生可以使用小针刀精确地切除肝脏组织,减少手术风险和创伤。
7.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骨科手术中用于切割和缝合骨骼组织。
例如,在骨折修复手术中,医生可以使用小针刀进行骨骼的精确缝合。
8.胰腺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可以在胰腺手术中进行胰腺切割和缝合。
它的精确性和小创伤特性使得手术更加安全和成功。
9.肾脏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肾脏手术中被广泛使用。
医生可以使用小针刀准确地切除或缝合肾脏组织,以治疗肾脏疾病或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10.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胃肠道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生可以使用小针刀进行胃肠道组织的切割和缝合,以治疗胃肠道疾病或进行胃肠道重建手术。
小针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的精确性和微创特性使其成为许多手术的理想工具。
小针刀的出现和应用,使得许多手术变得更加安全、有效和患者友好。
超微针刀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1.刀口只有0、4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得疼;2.不用麻药与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副作用;3。
进针深度为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4。
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她得辅助手法;5.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微针刀疗法就是在小针刀疗法得基础上派生出来得一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得方法。
其疗法特点:1.刀口只有0、4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得疼痛。
2.不用麻药与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影,安全无副作用。
3.进针深度为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要血管,为临床提供了安全保障。
4.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她得辅助手法,这样学员更加容易学习、掌握.5.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疗程1—3次即可。
这样大大得节省了患者得治疗时间。
为我们医生能更好地树立形象品牌。
6。
疗效立竿见影:对颈椎病引起得手麻、头昏、腰间盘突出引起得下肢麻木可立刻见效.手麻及头昏可当场消失90%左右。
7.刀法切割部位:为深浅筋膜、筋节、浅在得肌肉附着点、皮神经卡压部位等.8.超微针刀术后仅有轻微后遗痛,无需对刀口进行保护及处理,当天可洗澡。
无需用消炎药等防治感染得措施。
总之,超微针刀采用运动医学理论,具有痛苦小、安全无副作用,就是患者接受得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就是运用刀口只有0、5mm得极小得刀锋,切割人体劳损处得筋膜,或人体非固有得支持结构系统,直到肌肉、肌腱、皮神经、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得目得,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得一种疗法。
人体得肌筋膜或人体非固有支持系统,一般位于浅层或皮下。
针刀深度只有1cm或1、5cm.将这些肌肉或肌腱得附属部分切断,或部分切断,并不影响其运动功能,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多得伤害.另外,重要得神经,血管一般都位于人体较深部位.1―1、5cm得切割深度不会对其造成威胁,所以刀法就是非常得安全,极大地保证了患者及医生得安全。
刀法中因为刀口小,治疗时无需打麻药。
古今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之异同

持久 的优 点 。朱博 倩 用 深 刺 久 留针 针 刺 法 治 疗 原
发性 三 叉 神 经 痛 。深 刺 穴 位 达 1 1 5寸 ,针 刺 手 法 ~ . 以 患者 产 生 酸 麻 涨 痛 等 感 觉 为 度 , 留针 2小 时 。 深 刺久 留针 可 以达 到 刺 激 度 更 强 ,在 短 时 间 内 使 患 者 产 生酸 麻 胀 痛 等 感 觉 ,并 且 作 用 持 续 时 间 长 ,达 到 “ 至 病 所 ” 的 目的 ,止 痛效 果 显 著 。 气
中之 重” 科 ( 灸推 拿 学 ) 设 经 费资 助 , 号 : 学 针 建 编 浙教 高 科 [ o 8 2o]
2 5号 5
浙江中医杂志 21 年 9月 02
! 塑 鲞箜 强刺激 。敷贴疗法 :用马钱 子 、川乌 、乳 香 、没药各等
份研末 ,用黄酒 调匀 ,贴敷太 阳 、下关 、颊 车 、阿是穴
针感 向下 颌 或 四周 扩 散 ,出 针 前 ,再 予 提 插 手 法 行 针3 O秒 左 右 。总 有 效率 9 . 6 。傅 有 春 等口 28 % 叩用 浅 刺 多捻 针 法治 疗 三叉 神 经 痛 。浅刺 患侧 风 池 、翳 风 、 太 阳 1 5分 ,再 行 浅 刺 多捻 针 法 使 针感 向痛 处 放 射 。 . 浅刺 多 捻 法L 1 一 种 针 刺 手 法 ,它 具 有 解 表 透 热 , 是 活血 通 络 ,补 虚 养 脉 的作 用 。牛 红 月[ 用 巨刺 法 】使 。
针 》 针灸 学 纲 要 》8 记 载 了 用 细 三棱 针 刺 攒 竹 头 、《 [也 ]
维宣 泄热 气 以治疗 面痛 、眼痛 。
痛 的古代 和现 代疗 法做 一 比较 如 下 。
1 古 代 刺 灸 方 法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纵规范之邯郸勺丸创作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二、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效不全,全身传染性疾病.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3、严重糖尿病.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传染者.5、怀孕患者.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7、精神疾病患者,不克不及配合治疗.三、操纵办法1、体位:按照不合疾病采取相应的体位.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抓紧,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纵为宜.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识表记标帜.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4、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5、麻醉:用0.5-1%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响,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识表记标帜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概略,按照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合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概略,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频频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笼盖包扎.术毕.四、注意事项1、在行针刀治疗前,必须诊断明确,合适针刀治疗的适应症.2、应询问有关病史,了解是否有针刀治疗的禁忌症.3、术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纵技术,要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术区应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操纵应在消毒的治疗室内进行.4、针刀应用前,要仔细检查、核对药品是否正确,特别是针刀的针柄和针体连接处是否牢固,避免折刀.使用一次性针刀应检查有效期、外包装有无破损.5、术后针眼应用无菌敷料或创可贴笼盖呵护至少3--5天以上,期间勿着水和污染,以免传染.6、术后3-7天内可能病变处疼痛加重,多属正常反响,应向患者交代清楚,疼痛难忍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需要时瞩患者及时复诊,发明情况应及时处理.五、晕针的预防和处理1、预防:小针刀手术时,也有象针刺治疗时的晕针现象.这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患者怕针,情绪紧张,二是由于饥饿或体弱.因此小针刀手术时,医生必须对病人做需要的思想任务,使其解除思想顾忌,消除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做到手术轻、巧、快.再一方面,病人体弱情绪欠好时,不要做手术,待情绪正常稳定时再做.就可大大减少晕针的产生.万一有晕针也不要害怕,但须及时处理.晕针的表示:头晕、心慌、面色惨白、欲吐、心跳加快、血压下降.2、处理:立即让病人躺在治疗床上.注意保暖,一般2、3分钟后,血压即回升,面色转正常,头晕减轻,心中平静,不再呕吐,15分钟左右即恢复正常.极个体经上述办法处理无效时,医生立即掐人中穴,双内关、外关穴.一般很快均可恢复.万一经上述处理无效者,立即应用中西药进行常规急救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痛的小针刀治疗刘战平 耿华峰 赵军 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462002)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刀医学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通过对126例三叉神经痛的观察治疗,认为其机理原发者可能是由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后与三叉神经粘连所致,其继发者可能是由于龋齿或齿槽骨化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末梢激发了半月节内的神经元而产生。
采用小针刀对扳机区进行闭合性痛点松解治疗。
结果:取得了法简、效速、价廉、安全可靠且无毒副作用的神奇疗效。
结论:明显优于其他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针刀/三叉神经痛 闭合性痛点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R24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8914(2006)1220067202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神经痛中最常见、疼痛最剧烈而又不易治愈的疾病。
属于中医学之头痛、偏头痛范畴。
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
现代医学多采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或三叉神经阻滞疗法以减轻疼痛、或减少发作次数。
许多病人已产生依赖性。
药物治疗无效者采用手术疗法切断三叉神经分支。
笔者自1993年至今采用朱汉章教授发明的针刀医学疗法治疗本病126例,取得了法简、效速、价廉、安全可靠且无毒副作用的神奇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6例中,男39例,女87例,男∶女=1∶2123;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78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3~10年;原发者112例,继发者14例;其中眼支(第一支)9例,上颌支(第二支)58例,下颌支(第三支)76例,三叉神经节部102例。
2 临床表现及体征211 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多为一侧,以第2、3支最为常见,而第一支很少受累。
故以面颊、上下颌等部位的太阳、上关、下关、颊车等穴处痛点较为明显、疼痛最为剧烈。
根据解剖部位本病诊断并不困难。
212 疼痛性质及特点:起病急骤,呈典型的阵发性剧痛、刺痛或刀割样、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数秒或1~10分钟。
213 扳机区或触发区:三叉神经支配区内某个区域特别敏感,稍加触动即可引发,这些区域称为扳机区或触发区。
更有甚者冷风吹拂、声光刺激或身体移动带动头部即可引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即使在间歇期,病人也不敢吃饭或大声说话、洗脸等,唯恐引发。
214 本病一般病程较长,多有不发作的缓解期,通常于数周或数月后发生。
一旦发病,多次连续的发作相当频繁,而其发作间期也逐渐缩短,重者甚至一日之内可有数次或数十次发作。
215 神经系统检查常无异常表现216 排除其它引起颜面部剧痛的疾病,如牙痛、副鼻窦炎、偏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舌咽神经痛、下颌关节炎及三叉神经半月神经瘤等。
3 治疗方法检查痛点即为针刀治疗点,紫药水定点,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戴消毒手套,左手拇指固定痛点,右手持针刀,刀口线一般与局部肌肉和神经走向一致,然后突然用力进针刀,待局部出现酸沉酸胀感时即可行切开松解3~5刀或纵行疏通剥离几次即可出针,术毕压迫针孔片刻,创可贴固定。
对临床症状较重或发作较频繁者术毕可用2%利多卡因2ml、VitB12500μg、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治疗。
4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1次治疗后局部刺痛跳痛症状当即消失或明显减轻或仅留有局部木麻酸沉感,但并非神经损伤之麻木触电感。
76例一次治愈,47例24小时后再度发作,但并非原疼痛治疗点而又行本法治疗而告痊愈。
1例经3次治疗后,三叉神经节部及下颌支颊部跳痛症状消失后,仅留有右下第2磨牙处钝痛,属于继发性,劝其拔掉右下第2磨牙后,用中西药物调理而愈。
2例治疗后疼痛症状虽有缓解,但不能停止而且疼痛再度发作,未愈。
余124例均治愈,随访至今均未再复发。
治愈率98141%。
5 典型病例李某某,女,78岁,西平县人和乡农民,患三叉神经痛5年余,吃饭讲话等即可诱发,每日发作达10余次,曾多方治疗效不佳,靠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以防止发作缓解疼痛,病人十分痛苦,经人介绍来我科诊治,诊为三叉神经节部痛及下颌支痛而行小针刀治疗,治疗后仅感局部木麻酸沉,48小时后复诊自述每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至3次,每次发作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要求再治疗一次,术后局部封闭,嘱其停服卡马西平等药物,三次治疗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仅剩右下第2磨牙处留有余痛,劝其拔之,后用中西药物调理而愈,随访三年,未再复发。
6 体会三叉神经痛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和解剖部位诊断并不困难。
其病因病理目前尚不太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无明显病理或器质性改变,针刀医学认为其根本病因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移位和局部电生理线路紊乱所致[1]。
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笔者认为:原发者可能是由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后与三叉神经粘连或局部肌肉痉挛挤压牵拉刺激三叉神经而引发[1],其继发者可能是由于龋齿或齿槽骨化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末梢激发了半月节内的神经元而产生[2]。
・76・光明中医2006年12月第21卷第12期 C J G MT C M December2006.V ol21.12 有关治疗问题:虽然药物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持续用药可产生耐药性,再复发时用药可能无效,或者用药量较大,毒副作用较多。
无水酒精注入三叉神经分支虽然操作简单,可收到较持久的止痛效果,但仍有引起出血性角膜炎、失明的危险。
手术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术后面部感觉缺失,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发率,再者对正常组织也是一种损伤。
笔者体会:小针刀闭合性痛点松解术具有神奇的止痛效果,而且又不损伤健康软组织。
其治疗机理可能是本法对三叉神经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具有松解粘连、解除肌肉痉挛作用,同时刺激局部化学感受器或神经干来调节中枢神经,恢复电生理功能[1],从而达到松解粘连、解除痉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镇静止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本法可随时发作随时治疗,不必拘泥于5~7日后再治。
它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独特且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朱汉章著.针刀医学原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1版987~991,200~2042 余宗颐,陈清棠主编.现代神经病学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第2版.189~192(收稿日期:2006105106)【文献综述】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研究进展申运山 周肃陵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441000) 王正 湖北襄樊市中医院骨科(441000)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医药防治 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8914(2006)122006820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退化、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的脆性增加致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据朱汉民[1]等统计,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为60172%,女性为90%。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OP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按发病原因,O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约占90%,主要由于增龄所致的体内性激素突然减少及生理性退行性变所致,包括绝经后OP(Ⅰ型)和老年性OP两种(Ⅱ型)。
继发性包括因某些疾病和药物引起体内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钙磷代谢而渐发的骨质疏松病变。
[2]中医药治疗原发性OP着重于整体调节,调动内因,作用于多个环节,最终达到纠正机体激素失衡和负钙平衡的功效,在治疗本病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现就近几年来中医药防治原发性OP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病因病机研究中国传统医学中虽无OP的症名,但究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骨痹”、“骨痿”及“腰痛”、“骨折”、“绝经前后诸症”、“虚劳”[3]以及“骨枯”、“骨极”[4]等范畴。
《黄帝内经》指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水不胜火,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
现代生活极易产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临床也以阴虚不足为多见。
[6]“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
”因此脾虚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各个系统功能引发骨质疏松。
“脾阳根于阳”,故脾肾阳虚常同时出现。
“精血同源”,“女子以肝为本”,大部分妇女会在绝经后表现出肝郁诸证,同时骨量迅速下降,证明肝郁与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
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久则髓枯筋萎,发为骨痿。
[3]血瘀痹阻脉络,不能濡养筋骨,则发骨痿、骨痹等症。
血瘀则机体微循环障碍,不利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导致钙吸收不良,引发骨质疏松。
风寒湿痹阻,损伤正气,使肝肾精亏,骨髓失养,而发骨痿。
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关系密切,肾中精气盛衰决定了机体自然衰老过程的快慢。
OP病因病机是以肾虚为本的肾肝脾多脏腑、风寒湿瘀多病因共同导致的疾病。
[3]刘氏[5]从内伤致病角度认识,不仅仅责之于肾虚,而且是机体在衰老过程中,多脏腑退变,气血运行紊乱的结果。
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虚”为肾、脾胃等脏腑之虚,“瘀”乃气血紊乱脉络瘀滞。
赵咏芳等[6]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亏、脾虚、血瘀三个因素,具有“多虚多瘀”的病因病机特点,属虚瘀挟杂之证,“虚”乃“不荣则痛”,“瘀”则“不通则痛”。
OP病变部位在腰背四肢及关节,张华[7]认为与肾、肝、脾密切相关,累及气血、筋骨,病性属本虚标实。
以肝脾肾亏、气血不足为本,以风寒湿痹阻、瘀血阻络为标的骨骼疾病。
2 辨证施治研究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3大主症。
Ⅰ型OP是以骨吸收为主要特点的高转换性骨代谢病,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Ⅱ型OP以骨的形成不足为特点,属于低转换性骨代谢病,除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甚至驼背或骨折外,多伴形寒、肢软乏力、气短等。
[8]“肾主骨”,肾虚是本病的发病关键,补肾法在治疗OP中十分重要。
[8]临床除肾虚外,又有血瘀的表现,活血化瘀实为必要。
补肾药又多滋腻碍胃,故补肾勿忘健脾。
[5]阴与阳互根互用、互消互长,滋阴与温阳应相兼顾。
更年期女性患者,养肝柔肝常须兼顾。
临床又有风邪侵袭等兼证,当辨证施治。
河北省中医院[10]继承并发展《内经》天癸理论,采用培扶天癸法,结果肾虚症状改善率100%。
据其“多虚多瘀”的病机特・86・光明中医2006年12月第21卷第12期 C J G MT C M December2006.V ol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