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_分区与编图
5、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区划

2021/5/24
12
巴蜀胜地 山川峡谷 西南文化旅游区
本区地处我国西南,包括云南、贵州、 广西二省一区。海陆疆界兼备,地形复杂, 气候四季宜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以 岩溶地貌景观为特色的多种自然资源和以 少数民族风土民情为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极为丰富,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 质基础。
2021/5/24
13
岭南风韵 连天山海 岭南文化旅游区
本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包括福建、广 东、海南三省。大部分属热带—亚热带季 风气候,以南亚热带海岛风光,常绿阔叶 林自然景观为主,是中国冬季的避寒胜地, 海岸线漫长,多优质沙滩,适宜开展休闲 旅游。
2021/5/24
14
大漠绿洲 丝路西域 西北文化旅游区
本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少数 民族聚居的区域,包括宁夏、甘肃、新疆 一省二区。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 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历史文化旅游和特种 项目旅游得到迅速的发展。
2021/5/24
16
世界屋脊 雪域藏乡 青藏文化旅游区
包括青海、西藏一省一区。广阔的高原、 高山及连绵不断的雪山和草地构成了其独 特的高寒景观。同时,本区神秘、古老的 藏传佛教文化和浓郁、独特的藏族风情更 使青藏高原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2021/5/24
17
两岸三地 海天归一 港澳台旅游区
本旅游区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 地处我国南部南亚热带、热带地区,面对 广阔海洋,背靠祖国大陆。港澳地区分别 位于我国珠江口东西两侧,台湾省地处我 国东南海面上,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6
(二)各旅游资源地理区域概况
东北文化旅游区 京津冀文化旅游区
中原文化旅游区 华东文化旅游区 巴楚文化旅游区 岭南文化旅游区 西南文化旅游区 蒙古族游牧文化旅游区 西北文化旅游区 青藏文化旅游区 港澳台文化旅游区
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地理区划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分 区 示 意 图
青藏旅游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三沙市位于中国南海,是中国地理纬度位置最南 端的城市,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 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60多 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总面积最大、 人口最少的城市。 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是西沙 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2012 年7月24日,三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京、津、冀旅游区: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东北旅游区: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 山东省 西北、内蒙古旅游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 华南旅游区:广东省、海南省、(三沙市 ) 福建省 台湾、 广西壮族自治区(含香港特别行政 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旅游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
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第1章:旅游地理区划 一、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旅游区:是含有若干共同特征的旅游景点组成的 旅游单元,是规划建设旅游景区、统筹交通运输 与接待服务设施,组织协调与管理旅游活动的地 域系统。是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具有组织 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设施和旅游点的完整体系 的旅游区域。 按其范围和级别划分为基本旅游区和省级旅 游区二级。
世界六大旅游区:
欧洲旅游区:(东欧、南欧、西欧、北欧和中欧45个国
家和地区,约7.28亿人口) 美州旅游区: (北美州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州 巴西、阿根廷、智利) 非洲旅游区: (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56个国家和地 区,主要旅游国有埃及、南非和摩洛哥) 西亚旅游区:(中东地区,18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八大旅游片区详解ppt课件

自然旅游资源
• 地貌旅游资源 花岗岩地貌 丹霞地貌 岩溶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火山熔岩地貌 风成地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自然旅游资源
• 地貌旅游资源 花岗岩地貌 丹霞地貌 岩溶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火山熔岩地貌 风成地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人文旅游资源
天
• 古代建筑
坛
宫殿建筑
礼制建筑
楼阁建筑
曲 阜 孔 庙
人文旅游资源 滕
王
• 古代建筑
阁
宫殿建筑
礼制建筑
楼阁建筑
黄 鹤 楼
人文旅游资源
• 古代工程
灵 渠
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水利工程
古代路桥
坎 儿 井
人文旅游资源
华
• 古代工程
山 栈
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道
水利工程
古代路桥
驿 道
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 地貌旅游资源 花岗岩地貌 丹霞地貌 岩溶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火山熔岩地貌 风成地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属深层侵入岩
自然旅游资源
• 地貌旅游资源 花岗岩地貌 丹霞地貌 岩溶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火山熔岩地貌 风成地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红色砂岩
自然旅游资源
• 地貌旅游资源 花岗岩地貌 丹霞地貌 岩溶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火山熔岩地貌 风成地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自然旅游资源
• 地貌旅游资源 花岗岩地貌 丹霞地貌 岩溶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火山熔岩地貌 风成地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第三章 中国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区 PPT

我国山河锦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留下了无数的遗迹、遗物,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 遗产和财富。这些古迹遗物中,有不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映衬, 构成独特的风景名胜。例如,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郊军都山南麓的一个 小盆地中,方圆40 km2,四面环山,13座陵墓群构成的人文景观,与整 个盆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规模宏大的陵园风景区。
二、中国的旅游区划和分区(多种方案,大同小异) (一)旅游区划-划区:具体目标主要是
第一,寻找合理的旅游区界线。 第二,分析、确定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第三,确定各旅游区性质、特征和地位和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四,提出次一级旅游区划的意见。
(二)旅游区划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 2、主导因素原则 3、旅游中心地(旅游中心)原则 4、注意照顾行政界线原则 5、适当考虑交通体系完整原则 连接:中国旅游资源目录 word 文件 “特三四章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区划”
三、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
(一)自然风光资源 山岳风光 河湖泉瀑风光
花岗岩山岳风光 喀斯特山水风光 丹霞山石风光 火山地貌风光 其他岩层上的名山风光
河川峡谷风光 湖泊水库风光
瀑布风光 泉水风光
海岸、沙滩、岩岛风景 气象气候风光
生物景观旅游
风沙、戈壁和黄土高原景观
特殊或典型的地学旅游资源
(二)人文风光资源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
一、中国的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 联接:中国旅游资源目录 word 文件 “特*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 联接:中国旅游资源目录 word 文件 “特三四章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区划”
旅游资源分类:两分法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地貌旅游资源解析

瑞云峰(苏州市) 玉玲珑(上海)
广东丹霞山
风蚀蘑菇
风 蚀 垄 脊
风蚀城堡
昌黎黄金海岸
澳门黑沙踏浪
红树林
海蚀柱
海蚀洞
五、我国名山概览
• 山是风景的骨骼,是风景构成的一大要素 • 1、五岳 • 2、四大佛教名山 • 3、道教名山 • 4、风景名山 • 5、极高山 • 6、五镇:南镇会稽山、东镇沂山、北镇医巫闾山、
四、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 (一)花岗岩地貌:特点是主峰突出、球状风化、 雄伟险峻,为数最多。如泰山、黄山、华山、衡 山、九华山、崂山等。
• (二)岩溶地貌: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 在以水的溶蚀在主的作用下形成,又称喀斯特地 貌,景色秀丽最具观赏价值,我国岩溶地貌分布 最广、最典型,而我国以广西桂林和云南路南石 林最具代表性。
(二)按地貌的不同成因: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风沙地 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流纹岩地貌等。
二、我国地貌特点
(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二)山区面积广大在我国,通常把高原、山脉、丘陵
合称山区,占国土面积2∕3以上。丰富多彩,自然生 态良好,登高探险、探幽猎奇、科学考察、消夏避 暑好去处。 (三)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 2、准格尔盆地: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我国面积 第二大盆地 3、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因盐类而被称为“聚宝 盆”
• 4、四川盆地:我国最富饶的盆地,也是旅游业最发 达的盆地
(三)三大平原
• 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富饶地区 • 1、东北平原 • 最大,三江、松嫩、辽河组成 • 2、华北平原 • 第二大平原,冀鲁豫,是我国最重要的棉、麦产区。 • 3、长江中下游平原: • 长江中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 • 原,江汉和洞庭湖平原又称两湖平原,分布于湖北和湖南 • 两省;长江下游平原包括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 • 我国的鱼米之乡
线路地理之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二、我国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1、花岗岩与流纹岩地貌景观
由地下炽热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两中性质相似的酸 性岩浆岩
(1)花岗岩地貌景观<东部沿海比较集中>图片
黄山猴子观海景观
海南天涯海角
厦门鼓浪屿
(2)流纹岩图片
温州雁荡山
2、砂岩与丹霞地貌景观
砂岩岩与页岩都是由地表岩石风化等外力作用后 在低地重新沉积而成的沉积岩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平原 海拔高度200m以下 内部相对高差<50m 高原 海拔高度500m以下(我国1000m以上) 有统一的高原面,边缘高差显著大于内 部高差的大地形单元 山地 海拔高度500m以上
丘陵 500m以下与外部高差在50~500m的隆 起地形. 盆地 周高中低相对高差500m以上的地貌
广东丹霞山
广东丹霞山阳元石
3、火山与熔岩地貌景观 火山是地下的岩浆及碎屑物喷出地表后堆积成的 山体,而熔岩地貌则是指岩浆经火山喷发和熔岩形 成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质旅游课件第二章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

地质旅游课件第二章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章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第一节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原则与现状一、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原则分类是旅游地质资源评价的基础,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具体类型的旅游地质资源进行评价。
以评价为目的的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分类原则:1)相互独立的原则,所划分出的类型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不会出现互相包容或重叠的情况;2)简明原则,即分类体系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不宜繁多。
当然,对于旅游地质资源和旅游地的分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除去以评价为目的的分类,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有许多种,但都必须遵循分类的基本原则。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以旅游地质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的标准;以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的标准;以及综合资源的特征与游客的体验作为分类的标准。
二、旅游地质资源分类现状在国外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标准主要为三个方面:1)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一般可以将旅游地质资源分为: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以及特殊型旅游地质资源。
科波克等(1974)对英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是依据旅游地质资源适宜的旅游活动并考虑海拔高度等因素划分为;供陆上旅游活动的资源包括:露营、篷车旅行和野餐旅游地质资源,骑马旅游地质资源,散步及远足旅游地质资源,狩猎旅游地质资源,攀岩旅游地质资源,滑雪旅游地质资源等。
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资源包括:内陆钓鱼水域,其它水上活动内陆水域,靠近乡间道路的水域,适于海上活动的海洋近岸水域,适于海岸活动的靠近乡间道路地带。
供欣赏风景的旅游地质资源包括:低地,平缓的乡野,高原台地,峻秀的小山,高的山丘。
2)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这种分类强调的是旅游者的体验性质。
如1970年美国人B.Driver 等提出的分类系统,将旅游地质资源分为5大类:原始地区,近原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地区和城市化地区。
一张新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

1、设计一张新的中国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说明分区依据与理由。
旅游区划分的主要原则是:①旅游点线联系的紧密性。
旅游点是旅游者游览观光的客观对象,为使旅游者在一定时间内能游览更多更好的旅游点,需将相互毗邻的若干旅游点串通起来形成旅游线,然后再将相互衔接的若干旅游线联成网络就构成旅游区。
②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的完善性。
旅游设施一般包括旅馆、餐厅、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网点、游乐场所等,它是旅游者游览观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为使旅游者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能顺利地游览各个旅游点,就必须有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
每个旅游区至少要有一个旅游中心,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依托。
旅游中心是旅游区的核心,是大批旅游者进出的集散地,旅游设施应特别完善。
要有足够数量、等级较高的旅馆、餐厅。
要有通往各旅游点的便捷交通,最好有沟通国内外的飞机场。
要有现代化的邮电通讯设备。
要有规模较大的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店。
要有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游乐场所等。
旅游区内各主要旅游点,也要有满足过往游客或暂住游客需要的某些服务设施。
③一定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划分旅游区的主要目的,是为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搞好各旅游区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合理组织和管理旅游事业服务。
综述华北地区长城的分布与建筑特色。
<1)虎山长城:分布:虎山位于丹东市城东十五公里的鸭绿江畔,是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区,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
虎山是突起于鸭绿江与爱江交汇处的一座孤山。
在明清的时候称作虎耳山,到了近代称作虎山。
虎山整个山体形如一只卧虎,而两座形状相似、海拔相近的主峰恰似虎头上的双耳,所以又称“虎耳双峰”。
虎山因山势险要且阻断东西交通,南控鸭绿江水路,所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建筑特色:过街城楼:过街城楼楼高23﹒6M,共五层,其中主体三层,上面两层称为箭楼。
马道:马道宽四M,马道东面的墙叫做垛口墙。
垛口的边缘都是45°角的"V"字型,这样既缩小了垛口的宽度,又增大了视野范围和射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