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动力性能
不同驱动模式的电动自行车性能比较研究

不同驱动模式的电动自行车性能比较研究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说,驱动模式是影响性能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常见的驱动模式有纯电、助力和自行车三种,它们在性能表现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动力、续航、舒适性等方面对这三种驱动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建议。
一、动力表现动力表现是电动自行车一个非常关键的性能指标,其中折叠电动车、山地电动车等对动力的要求尤为严格。
纯电驱动模式下,电机最大功率输出,车速最快,但会缺乏一定的人力辅助,加速阻力较大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而助力电动自行车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加入了人力辅助切换,合理配合人力,加速表现能力更强。
相对而言,自行车模式则动力表现较弱。
因为此模式下电机仅在时速低于6km/h时才开始辅助,而且最大功率输出比较低,因此车速也会比较慢。
但自行车模式比较适合长时间骑行、锻炼等低强度使用。
此外,自行车模式下,电机的功率输出与人力较为合理,切换过程也较为流畅,方向稳定,滑行较快。
综上所述,如果你需要一个动力充沛,加速表现出色的电动自行车,那么纯电动模式可能更适合你。
如果你需要在电动模式下能够有效地辅助提升人力输出,助力模式则可能更加符合你的需求;而自行车模式则适合低强度、健康锻炼以及更为舒适的骑行体验。
二、续航能力续航能力是电动自行车性能比较另一项重要指标。
电动自行车续航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主能否享受到足够长的骑行时间。
根据电池容量、电动机功率、骑行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驱动模式的续航能力有所不同。
纯电驱动模式下,电池容量越大,续航能力就越强。
同时电机功率也会影响续航能力,过高的电机功率会快速消耗电池。
在助力模式下,续航能力也不错。
因为人力辅助的存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动力表现,还能节约电池的消耗。
而自行车模式下,电机功率输出较低,续航能力相对也会有所提升。
三、舒适性舒适性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自行车的重要考虑因素。
这就需要考虑驾驶的平稳程度、驾驶过程中的噪音、震动等因素。
如何优化电动车的动力系统

如何优化电动车的动力系统电动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具有环保、高效、低噪音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决定了其性能和运行效率,因此如何优化电动车的动力系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优化电动车的动力系统,从而提升其整体性能和驾驶体验。
首先,优化电动车的电池技术是实现高续航的关键。
电池是电动车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续航里程直接影响了使用者的体验。
为了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电池材料和结构不断涌现。
比如,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相继问世,能够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2. 优化电池的管理系统。
合理的管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例如,采用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和健康状况,及时进行充电和放电控制,从而降低损耗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其次,提高电动车的驱动系统的效率也是优化动力系统的重要环节。
驱动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和传动系统,其效率直接决定了电动车的动力输出和能量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优化驱动系统效率的方法:1. 选用高效的电机。
传统的直流电机已经被高效率的交流无刷电机所取代,这种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小体积的优点。
同时,通过提升电机的磁场布局和材料选择,也能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效率。
2. 优化控制器的设计和参数。
控制器是电动车驱动系统的大脑,对电机的控制和功率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设计控制器的参数和算法,能够提高整个动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3. 优化传动系统的设计。
传动系统将电机的动力输出传递到车轮上,对传动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齿轮比和传动方式,减少传动损失和能量消耗,进一步提升动力系统的效率。
最后,提升电动车的能量回收和制动系统效率也是优化动力系统的重要一环。
电动车的能量回收和制动系统可以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回收利用,从而提高整车的能源利用率。
电动车行业知名5款动力电机,哪款性能更突出?

电动车行业知名5款动力电机,哪款性能更突出?展开全文电机作为电动车重要配件之一,其直接影响着电动车的动力,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不少车企都把电机升级与改造放在了首位,这也使得电动车行业在近几年涌现了众多差异化电机。
今天,就带大家看一下行业知名5款动力电机。
1、雅迪黑钻电机作为雅迪E-PLUS系统的核心电气件,黑钻电机采用了独特结构,使得电动车扭矩更大,瞬时加速力更强。
此外,黑钻电机还拥有电池动态修复技术,这可以随时修复电池,延长电动车续航里程。
值得一提的是黑钻电机还拥有电磁刹车技术,刹车的同时可以回收少量电量,可使电池利用率更高。
据悉,其代表车型有漫步、开拓者、极光。
2、爱玛博世电机一直以来,博世电机都成为了爱玛电动车的标配,为什么爱玛会选择博世电机呢?其主要原因是,与普通电机相比,博世电机能效转化更强,加速力更强,且性能更加稳定。
据测试,同等功率的电机,博世电机搭载的电动车将比普通电机搭载的电动车多跑10%到20%里程,其代表车型有AIMA108、AM1。
3、绿源液冷电机液冷电机作为绿源的新品,其通过液冷技术赋能动力电机,使得电机高速运转与高温下,具备不退磁、不烧圈、不生锈等特性,使得电机更加安全稳定。
此外,液冷电机还能有效保证动力输出,使电动车加速性能更优异,爬坡力更强,续航更远,其代表车型有MHN3欧疆、MMT韵寒等。
4、新日双模电机与普通轮毂电机不同的是,新日采用的是一台双模电机,简单来说就是运用了双芯双动力系统。
在双动力电机协同作用下,其比普通电机动力提升78%,爬坡力更强,可轻松应对各种山路,其代表车型有R5。
5、小刀AMC异步电机与普通电机相比,AMC异步电机在低速状态下,转矩更大,拥有更强爬坡力。
此外,该电机换相无噪音,系统更稳定,且续航里程将提升10%。
值得一提的是,配备了该电机的电动车起步将更快,动力更强。
其实,从雅迪黑钻电机、爱玛博世电机、绿源液冷电机、新日双模电机、小刀AMC异步电机这5款差异化电机来看,未来的电机产品还会在动力与续航方面进行升级。
电动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案(道路试验)可编辑版本

电动两轮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案(道路试验)2 引用标准GB/T 537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试验总则GB/T 24156-2018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3 试验项目4 车辆参数5.1 试验前准备5.1.1 试验车应按照使用维护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在进行试验前进行安全检查及车辆维护保养。
5.1.2 检查试验车的机械运动部件,刹车组件,电控组件的正常工作。
5.1.3 检查车辆轮胎气压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5.1.4 试验车的试验重量根据各项试验目的和车辆载重而定,通常允许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员,驾驶员和乘员的标准重量为75±5kg,试验需要时允许用压载物代替乘员。
5.1.5 电池组按照规格书规定的充电程序进行完全充电。
5.1.6 除必需的设备和车辆日常操纵部件外,试验车的照明及信号装置及辅助装置必须关闭。
5.1.7 试车驾驶员及乘坐人员需佩戴安全头盔。
5.2 试验场所5.2.1 整车动力性能试验,按照试验项目的需求,需在道路上进行,路面应平坦、干燥、整洁,试验时不致引起轮胎打滑。
5.2.2 试验道路应选取公司周边的车辆较少或封闭路段进行。
5.2.3 爬坡能力试验可选择公司东面的几个符合试验条件的大坡进行。
5.3 试验安全5.3.1 试验时,试车驾驶员及乘坐人员需全程佩戴安全头盔,驾驶员不得危险驾驶,道路行驶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5.3.2 试车试验不允许在下雨、大风、大雾等不符合试验要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5.3.3 道路试验过程中,不等做与试验无关的其它事项。
参照 GB/T 537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试验总则》GB/T 24156-2018《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进行。
7 试验记录附录试验记录表表A.1 10m最高车速(V10)试验试验场地: 道路试验 底盘测功机试试验车辆制造商试验车型整车整备质量基准质量试验日期试验场地天气气压风向风速气温坡道坡度轮胎规格轮胎气压:前(KPa)后(KPa)加载质量动力蓄电池充电状态动力蓄电池类型动力蓄电池V.Ah试验开始里程读数试验结束里程读数试验员驾驶员表A.2 最高车速(V200)试验试验场地: 道路试验 底盘测功机试试验车辆制造商试验车型整车整备质量基准质量试验日期试验场地天气气压风向风速气温坡道坡度轮胎规格轮胎气压:前(KPa)后(KPa)加载质量动力蓄电池充电状态动力蓄电池类型动力蓄电池V.Ah 试验开始里程读数试验结束里程读数试验员驾驶员表A.3 加速性能试验试验场地: 道路试验 底盘测功机试试验车辆制造商试验车型整车整备质量基准质量试验日期试验场地天气气压风向风速气温坡道坡度轮胎规格轮胎气压:前(KPa)后(KPa)加载质量动力蓄电池充电状态动力蓄电池类型动力蓄电池V.Ah 试验开始里程读数试验结束里程读数试验员驾驶员表A.4 爬坡能力试验试验场地: 道路试验 底盘测功机试试验车辆制造商试验车型整车整备质量基准质量试验日期试验场地天气气压风向风速气温坡道坡度轮胎规格轮胎气压:前(KPa)后(KPa)加载质量动力蓄电池充电状态动力蓄电池类型动力蓄电池V.Ah 试验开始里程读数试验结束里程读数试验员驾驶员表格记录引用:GB/T 537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试验总则GB/T 24156-2018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试验人员配置:驾驶员1人试验员1人。
电动车动力性影响因素且与传统汽车的差异

目录电动车动力性影响因素且与传统汽车的差异总结 (2)1. 纯电动汽车的主要性能评价 (2)2.影响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因素 (2)2.1.电动机的功率和转矩 (3)2.1.1电动机及其分类 (3)2.1.2电动机转矩和功率 (3)2.2.蓄电池/动力电池 (4)2.3. 车身及底盘质量 (5)2.4.汽车的驱动力 (5)2.5汽车的行驶阻力 (5)2.6减速器传动比 (6)2.7变速器档位数和传动比 (6)2.8.汽车总质量 (6)2.9.轮胎 (6)2.10.汽车底盘技术状况 (6)2.11.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6)电动车动力性影响因素且与传统汽车的差异总结1.纯电动汽车的主要性能评价[1]电动车的性能指标一般包括:驱动性能、驾驶性能、车载能源系统性能等三部分,其中驱动性能取决于电机功率因素,车载能源系统性能取决于电池的容量,驾驶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最高车速性能、加速性能、最大爬坡性能、刹车性能及驾驶里程性能等驾驶模式,驾驶性能指标的优劣取决于控制系统驾驶模式的技术。
(1) 最高车速。
即汽车行驶时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
一般电动汽车要求最高时速≧120km/h。
而实际上最高车速是由城市实际工况决定的。
在城市区域行驶的车辆一般在60km/h 左右。
电动汽车的最高车速主要取决于驱动电动机、最小减速比和所配蓄电池的电压等级,由于这些部件均与其重量、体积有关,即直接决定了车身车载重量及制造成本。
根据现有的电动汽车及其配套部件的技术水平,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最高车速等级不同,其制造成本将呈指数级上升。
按技术与经济互促的良性循环发展规律,只能在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再相应的提高其最高车速指标。
(2) 加速性能。
通常用汽车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来评价。
纯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通常用从静止加速到 50km/h(或 96km/h),以及从 40km/h 加速到100km/h 所需要的时间。
其加速性能除了由汽车惯性矩及传递到驱动轴上的转矩决定外,还受其传动链形式、变速形式、换挡程序及时间、车轮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电动汽车动力性及经济性的评价探讨

电动汽车动力性及经济性的评价探讨在动力性方面,我国电动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主要是依据是国标《GB/T 18385 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最高车速,30分钟最高车速,加速能力,爬坡车速,坡道起步能力等。
在经济性方面,经济性评价指标主要依据国标《GB/T 18386 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测试工况分为60km/h和NEDC循环工况,评价指标主要有能量消耗率和續驶里程。
针对经济性评价而言,不同的国家,在选择循环工况和方案时有着不同的规定和标准,对于行驶工况的开发而言,最初是针对传统的燃油汽车的排放以及油耗的检测,当前,针对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还没有形成针对性的行驶工况的评价体系,在进行评价和实车测试时,还是遵循传统汽车的行驶工况来进行,例如参考欧洲经济委员会的ECE-15的标准,以及为了满足市郊路面的行驶状况而修改的EUDC市郊工况;另外还有日本所推出的10?15工况和其最新修订的JC08工况;美国相继也制定了一些工况标准,如:UDDS、SAE等。
对于我国的国标而言,除了所指出的NEDC工况外,一些研究单位和科研院所还针对不同地区的路况建立了一些典型的工况数据,如北京地区的工况、长春地区的工况以及西安地区的工况等,基于这些工况来对整车的路面性能进行评价[1-3]。
此外,针对评价纯电动汽车最高车速、爬坡能力、加速时间、能量消耗率以及续驶里程等动力性与经济性评价指标,不同的车型有着不同的性能指标,而对于相同的车型,由于有着不同的电动机参数和传动系统参数的匹配,导致其能耗和动力性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在选择车型和实施定量计算时,如果对于一个车型而言,其方案选择和性能指标相对于另一个车型较高时,性能优势较为明显,倘若各指标之间优劣交错,这就需要重新对比评价。
对此,在各国国家标准中还少有提及车辆的综合评价标准[4-6]。
1 电动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动力性需求方面,和传统汽车基本类似,在GB18385-2005中所列出的评定车辆动力性的参数主要是加速时间、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能力。
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及核心部件性能检测要求

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及核心部件性能检测要求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电动车作为一种清洁、绿色、高效的交通工具,正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青睐。
为确保新能源电动车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对其整车及核心部件进行性能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整车和核心部件两个方面,分别介绍新能源电动车性能检测的要求。
1.动力性能检测:包括电动机功率和扭矩输出、加速性能、最高速度等。
通过测试电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输出功率和扭矩,并进行加速性能和最高速度测试,检测整车的动力性能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2.续航里程与能耗检测:通过在不同工况下对整车进行续航里程和能耗测试,检测其电池能量储存和转化的效率,以及新能源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3.制动性能检测:对整车的制动系统进行制动距离和制动力的测试,以确保新能源电动车的制动性能达到安全标准。
4.操纵稳定性检测:包括制动稳定性、悬挂稳定性和转向稳定性等。
通过制动、悬挂和转向系统的测试,检测整车在不同路况下的稳定性,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操纵性能符合要求。
5.安全性能检测:包括碰撞安全性、防盗安全性等。
通过碰撞试验和安全防盗系统的检测,确保整车在碰撞和盗窃等意外事件时能提供有效的保护。
1.电池性能检测:包括容量测试、充放电性能测试、循环寿命测试等。
通过测试电池的容量、充放电性能以及循环寿命,评估电池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电机性能检测:包括转速、效率、温度和振动等。
通过测试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效率和温度、振动情况,评估电机的工作状态和质量是否合格。
3.充电设施性能检测:包括充电时间、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等。
通过测试充电设施在不同工况下的充电时间、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检测其功能和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4.控制系统性能检测:包括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和车载电脑控制系统等。
通过测试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评估其对整车的控制和调节能力是否合格。
哈牛电动车说明书

哈牛电动车说明书一、产品介绍哈牛电动车是一款环保节能、智能便捷的交通工具。
它采用先进的电池技术,搭载高效电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和续航能力。
同时,哈牛电动车还配备了智能控制系统和人性化设计,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的骑行体验。
二、外观设计1.整体造型美观大方,线条流畅,展现出现代科技感。
2.车身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坚固耐用,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3.配备LED大灯和尾灯,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增强行车安全性。
4.人性化的车把设计,握感舒适,方便操控。
5.座椅采用高级材料制作,柔软舒适,可调节高度,适应不同身材的骑行者。
三、性能特点1.动力强劲:哈牛电动车搭载高效电机,提供充沛的动力输出,轻松应对各种路况。
2.续航能力:采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可实现长时间的续航,满足日常骑行需求。
3.智能控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和车辆运行情况,提供智能化的骑行辅助功能。
4.刹车稳定:采用前后双盘刹设计,刹车效果更稳定可靠,提供更高的行车安全性。
5.防护设计:车身配备防溅泥板和防护罩,有效防止泥水溅射和异物进入,保护车身和骑行者。
6.智能锁车:配备智能锁车系统,可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锁车和解锁,提高车辆的防盗性能。
7.智能充电:支持快速充电技术,充电时间短,方便快捷,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
四、使用说明1.开机:将电池插入电车座椅下方的电池槽,按下电源开关,车辆即可开机。
2.骑行模式选择:哈牛电动车提供三种骑行模式,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
3.刹车操作:左手刹车把控制前轮刹车,右手刹车把控制后轮刹车,刹车时需用力适度,避免急刹车导致摔车。
4.充电操作:使用配套的充电器,将充电器插入电车座椅下方的充电接口,然后插入电源即可开始充电。
5.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电池电量,保持电池的正常使用状态;定期检查刹车系统,保证刹车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定期清洁车身,保持车辆的外观美观。
五、安全提示1.骑行前请检查车辆各部件是否正常,如刹车、灯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18385-2005 (2005-07-13发布,2006-02-01实施)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8715:2001《电动道路车辆道路行驶特性》(英文版)。
标准格式按照GB/T 1.1—2000的要求进行编写,在附录B中给出了本标准章条号与ISO 8715:200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电动汽车开发的实际情况,在采用ISO 8715:2001时,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做了一些修改。
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处用垂直单线标识。
在附录C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18385—2001《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主要差异:——适用范围进行了修改,由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 500 kg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修改为适用于纯电动汽车。
由于适用范围扩大,为适应3 500 kg以上的纯电动汽车的要求,标准的部分内容做了相应的修改。
——第3章中的术语动载半径及定义按照GB/T 6326修改为动负荷半径,定义直接引用GB/T 6326。
——试验记录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静炜。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1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 18385-200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Elestric vehiles-Power performance-Test method(ISO 8715:2001 Elestric road vehicles-Roa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MOD)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纯电动汽车的加速特性、最高车速及爬坡能力等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纯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idt IS0 1176:1990)GB/T 6326 轮胎术语(GB/T 6326—1994,neq ISO 3877-1:1978) GB/T 12548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GB l8352.1—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动汽车整车整备质量 complete electric vehicle kerb mass包括车载储能装置在内的整车整备质量[GB/T 19596—2004,3.1.3.4.1定义]。
3.2电动汽车试验质量 test mass of electric vehicle 电动汽车整车整备质量与一试验所需附加质量的和[GB/T 19596—2004,3.1.3.4.2定义]。
附加质量分别为:a) 如果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小于或等于 180 kg ,该质量为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b) 如果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 180 kg ,但小于360 kg ,该质量为180 kg ; c) 如果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 360 kg ,该质量为最大允许装载质量的一半。
注: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包括驾驶员质量。
3.3动负荷半径(轮胎) dynamic loaded radius(tyre) 定义见GB/T 6326。
3.4最高车速(1 km) maximum speed(1 km) 电动汽车能够往返各持续行驶1 km 以上距离的最高车速的平均值[GB/T 19596—2004,3.1.3.1.5定义]。
(试验程序见7.3) 3.530分钟最高车速 maximum 30 minutes speed电动汽车能够持续行驶30 min 以上的最高平均车速[GB/T 19596-2004,3.1.3.1.6定义]。
(试验程序见7.1) 3.6加速能力(V 1到V 2) acceleration ability(V 1to V 2) 电动汽车从速度V 1加速到速度V 2所需的最短时间[GB/T 19596—2004,3.1.3.1.7定义]。
(试验程序见7.5) 3.7爬坡车速 speed uphill 电动汽车在给定坡度的坡道上能够持续行驶1 km 以上的最高平均车速[GB/T 19596—2004,3.1.3.1.10定义]。
(试验程序见7.6)3.8坡道起步能力 hill starting ability 电动汽车在坡道上能够起动且1 min 内向上行驶至少 10 m 的最大坡度[GB/T 19596—2004,3.1.3.1.8定义]。
(试验程序见7.7)4 试验条件4.1 试验车辆状态4.1.1 试验车辆应依据每项试验的技术要求加载。
4.1.2 在环境温度下,车辆轮胎气压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
4.1.3 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黏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1.4 车上的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设备应该关闭,除非试验和车辆白天运行对这些装置有要求。
4.1.5 除驱动用途外,所有的储能系统应充到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值(电能、液压、气压等)。
4.1.6车辆应清洁,对于车辆和驱动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是必须的车窗和通风口应该通过正常的操作关闭。
4.1.7试验驾驶员应按车辆制造厂推荐的操作程序使蓄电池1)在正常运行温度下工作。
1)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标准的蓄电池均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
4.1.8试验前7天内,试验车辆应至少用安装在试验车辆上的蓄电池行驶300 km。
4.1.9蓄电池应处于各项试验要求的充电状态。
4.2 环境条件室外试验大气温度为5℃~32℃;室内试验温度为20℃~30℃;大气压力为91 kPa~104 kPa。
高于路面0.7 m处的平均风速小于3 m/s,阵风风速小于5 m/s。
相对湿度小于95%。
试验不能在雨天和雾天进行。
4.3 试验仪器4.3.1如果使用电动汽车上安装的车速表、里程表测定车速和里程时,试验前必须按GB/T 12548进行误差校正。
4.3.2测量的参数、单位和准确度表1规定了测量的参数、单位、准确度。
表1 测量的参数、单位及准确度测量参数单位准确度分辨率时间s ±0.1 0.1长度m ±0.1% 1温度℃±1 1大气压力kPa ±1 1速度km/h ±1%或±0.1取大者0.2质量kg ±0.5% 14.4 道路条件4.4.1 一般条件试验应该在干燥的直线跑道或环形跑道上进行。
路面应坚硬、平整、干净且要有良好的附着系数。
4.4.2 直线跑道测量区的长度至少1 000 m。
加速区应足够长,以便在进入测量区前 200 m内达到稳定的最高车速。
测量区和加速区的后200 m的纵向坡度均不超过0.5%。
加速区的纵向坡度不超过4%。
测量区的横向坡度不超过3%。
为了减少试验误差,试验应在试验跑道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尽量使用相同的路径。
当条件不允许在两个方向进行试验时,可按照4.4.4进行一个方向的试验。
4.4.3 环形跑道环形跑道的长度应至少1 000 m。
环形跑道与完整的圆形不同,它由直线部分和近似环形的部分相接而成。
弯道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200 m。
测量区的纵向坡度不超过0.5%。
为计算车速,行驶里程应为车辆被计时所驶过的里程。
4.4.4 单一方向试验如果由于试验路面布置特点的原因,车辆不可能在两个方向达到最高车速,允许只在一个方向进行测量,但应该满足以下条件:a) 试验跑道应满足4.4.2的要求;b) 测量区内任何两点的高度差不能超过1 m;c) 试验应尽快重复进行两次;d) 风速与试验道路平行方向的风速分量不能超过2 m/s。
5 试验车辆准备5.1 蓄电池充电 按照车辆制造厂规定的充电规程,使蓄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或按下列规程为蓄电池充电。
5.1.1 常规充电在环境温度为(20~30)℃下,使用车载充电器(如果已安装)为蓄电池充电,或采用车辆制造厂推荐的外部充电器(应记录充电器的型号、规格)给蓄电池充电。
本规程不包括其他特殊类型的充电。
例如蓄电池翻新或维修充电。
车辆制造厂应该保证试验过程中车辆没有进行特殊充电操作。
5.1.2 充电结束的标准12 h 的充电即为充电结束的标准;如果标准仪器发出明显的信号提示驾驶员蓄电池没有充满,在这种情况下,最长充电时间为: 3×制造厂规定的蓄电池容量(kWh)/电网供电(kW)。
5.1.3 完全充电蓄电池如果依据常规充电规程,达到充电结束标准,则认为蓄电池已全充满。
5.2 里程表的设定 试验车辆上的里程表应设置为0,或记录里程表上的读数。
5.3 预热 试验车辆应以制造厂估计的30分钟最高车速的80%速度行驶5 000 m ,使电机及传动系统预热。
6 试验顺序按下列顺序安排试验,使所有的性能试验可以在2天内完成: 第1天:·车辆准备(见第5章)·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见7.1) ·蓄电池完全放电(见7.2) 第2天:(每项试验连续进行)·车辆准备(见第5章) ·最高车速试验(见7.3) ·蓄电池40%放电(见7.4) ·加速性能试验(见7.5) ·4%和12%的爬坡车速试验(见7.6) ·坡道起步能力试验(见7.7)试验应按照上述试验顺序进行,每项试验开始时,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是前一项试验后的状态。
如果每项试验都单独进行,最高车速、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开始时,蓄电池应处于完全充电的100%-90%。
而加速性能、爬坡车速、坡道起步能力试验开始时,蓄电池应处于完全充电的60%~50%。
7 试验方法7.1 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30分钟最高车速的试验可以在环形跑道上进行,也可以在按照GB 18352.1设定的底盘测功机上进行。
7.1.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见3.2),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
7.1.2 按第5章的规定对车辆进行准备。
7.1.3 使试验车辆以该车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5%的车速行驶30 min 。
试验中车速如有变化,可以通过踩加速踏板来补偿,从而使车速符合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5%的要求。
7.1.4 如果试验中车速达不到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的95%,试验应重做,车速可以是上述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或者是制造厂重新估计的30分钟最高车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