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习指导《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讲述了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以及海外贸易发展的史实,进而说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学法指导1.列表法《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当时的经济情况进行了描述,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以通过列表方法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表):2.图文结合,交叉记忆本课图片和资料很多,但它们都存在着许多联系,学习时能结合图片记忆的知识,就不要独立记忆。

图文并茂,交叉记忆,形象而有效。

如通过《泉州出土的南宋船》就可以体会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先进,理解海外贸易的发达等。

3.图示法通过简易的图示掌握课本的知识结构及其各项之间的内在联系。

4.分析法结合前面学习过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辽、宋、夏、金、元的历史,来认识由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还要进一步认识到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一段漫长的历史。

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当时商业的繁荣。

5.归纳法通过本课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学习,我们要善于总结归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于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如农业发展表现: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耕作面积的扩大,农作物品种的交流,种植区域的扩大,经济作物的大量栽培等。

6.图文结合法结合文字内容正确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读图的能力。

如教材中的《耕获图》,可以通过如下问题的思考: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宋朝时能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等。

通过根据图片进行的这些思考,使我们认识到宋朝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_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_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南方农业的发展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南方商业的繁荣
白如玉,穿黄袍, 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
桃子里面长白毛,
到了秋天桃熟了,
只见白毛不见桃。
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稻 品种增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哥窑鱼耳炉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
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 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瓷都
景德镇白瓷
景德镇瓷器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宋朝时,我国 是世界上造船 水平最先进的 国家,东南沿 海的广州、泉 州、明州等地, 都有发达的造 船业。那时候 的船,抗风力 强,能在惊涛 骇浪中前行。 而且,船上还 装有指南针, 能够准确地辨 别方向。北宋 时,还大量使 用战船来对付 辽军和金军的 侵扰。这就是 北宋的战船。
(宋朝时) 朝廷时仰 东南之财 赋,语曰: “苏湖熟, 天下足”。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逐渐赶上北方。 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 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 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 北方移到了南方。
说一说:
如果让你用几个词来分别描述西汉前期的江 南、东晋南朝的江南、唐朝时的江南和南宋 以后的江南,你会用哪些形容词呢? 西汉前期:荒凉的江南 东晋南朝:开发的江南 唐朝时期:繁荣的江南 南宋以后:锦绣的江南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会惊觉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

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个180度的大弯。

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诗热烈,宋诗沉思。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两代面貌迥然不同?这一切,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深深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的五代十国。

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杆子进行竞争。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

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

除了对武将大力防范,赵匡胤也没忘了给文臣套上笼头。

精明的宋太祖运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他把宰相大权分割成几块,将军权交给枢密院,部分行政权交给新设立的“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又设“三司”专门管理财政,分掉了宰相的财权……虽然代价是形成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赵匡胤终于排除了一切使贵族阶层死灰复燃的可能,独揽军、政、财一切大权,达到“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境界。

探究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与原因教案

探究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与原因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与原因》教案是一份让学生探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教学案例,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原因和教学案例三个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幅具有深度、广度和价值的历史画卷。

一、历史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济的主要重心还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

然而,19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重心不断向南方转移。

引导中国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重要因素是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伟大历史事件。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在政策引导下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南方地区作为改革先锋地带,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时我国南方经济区域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这三个大型经济区,重新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开发区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城市蓬勃发展,经济效益显著,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原因分析经济重心南移背后有多重原因,以下为我们列出其中较为主要的几项。

1、地理因素中国南方自然资源丰富,如地里的水利、气候资源、自然保护区资源等。

其地理位置也使得南方天然与东南亚、南亚接壤,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同时,南方地区是我国独特的自然地理区域,具有河流交织、丘陵耸峙的地形特征,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发展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2、政策扶持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对南方地区红利的认可和投资力度不断加强,从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政府对南方地区的海港、交通、电力、信用、金融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使得南方地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3、人口和市场南方地区的人口占据了我国总人口的大部分,其中也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家和商人。

这使得南方地区在市场需求和销售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满足国内大多数人口的需求。

三、教学案例的思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本课案例的设计旨在通过南方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推进,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好处,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T K 工作室
.
1
想一想:
汉代以来,黄河、长江流域人口有 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汉代
魏晋
隋唐 .
两宋
长江流域人口 黄河流域人口
2
唐后期的割据局面
唐后期, 在安史之乱的 影响下,出现 分裂割据局面。 此时北方战乱 不断,南方社 会相对安定。
.
3
想一想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 定,大量人口的南迁,这对我国 北方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会有哪些 影响?
.
4
人口南移对南北方的影响
对北方而言:
大量人口的死亡和南迁,严重缺乏劳动力,水利 失修,土地荒芜,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经济日益衰落
对南方而言:
南方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南方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环境:相对安定 劳力:大量增加 技术:不断进步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自然:条件优越 水稻
农业发展 棉花
茶叶 纺织业
手工业兴盛 制瓷业
城市 商 业 繁 贸易 荣
货币
造船业
经济重心的南移 黄河流 .域
长江流 域 24
.
9
他们穿的是什么质地的衣服?
.
10
棉花比麻、丝绸有什么优点?
质地优良 穿着美观舒适 最适于防寒 种植加工简便 棉花适应于南方气候条件,产量
极高
.
11
宋农业的发展
.
12
经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济 重 心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的 南 移
环境:相对安定 劳力:大量增加 技术:不断进步 自然:条件优越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天下足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之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水 稻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 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 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 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茶 叶 棉 花
获胜同学的礼品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苏湖”指今天的哪里? 苏州、湖州 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史实?这种局面形成 了何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
邀你继续
学习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你想不 想到宋朝的大街小巷去转转,感受1000 多年前宋代人的社会风貌? 课下预习: 第11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A.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1.原因
B.北人南迁,增加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 进的劳动技术
C.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D.统治者的重视
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手工业: 制磁 纺织 造船
2.表现
商业:
城市
贸易
纸币
3.过程:魏晋——唐中后期——五代十国—— 南宋
4.启示
1
2
3
4
5
6
能力提升
材料分析: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呢?
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2.最早的纸币叫什么?产生的时间?地点? 3今天的商品交易又有哪些新的方式?
三、时间漫长的经济重心南移-----理过程
“国家根本,仰 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苏 湖 粮 仓
北方诸路
纺织中心
南方诸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人教版七下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30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人教版七下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30张)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 世界最早的纸币
动脑筋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 币?纸币与金属货币 相比有哪些优点?
四、经济重心南移
▪ 1、时间:唐后期开始,到宋完成。 ▪ 2、表现: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 仰了哪些启示?
南方棉花
《耕获图》
动脑筋
仔细观察, 看看图中 的农民都 在从事哪 些劳动?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蜀地 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折 的丝绸产量高。
2、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南宋时发展到 东南沿海。
3、制瓷业:江南已成为制瓷重心,哥窑的 冰裂纹瓷器很美观;景德镇发 展成瓷都。
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 ▪ (4)统治者的重视。 ▪ (5)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粮食作物
(1)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 地区推广。 (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3)水稻产量居首位。
2、经济作物
(1)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栽培有很大的发展。
南方水稻
南方茶树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 提。
2、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 环境为代价。
3、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 人力资源。

农 业
手 工 业
商 业
知识回顾

粮食作物
发展成就
占城稻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 产量居首位。
经济作物 纺织业 制瓷业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 东南沿海地区。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
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 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 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 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 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 发达。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
棉织业: 海南岛兴起,南宋时已发展
到东南沿海
制瓷业:宋代是辉煌时代,南宋时,江
南地区成为重心。(哥窑,景 德镇)
造船业:宋朝时居世界首位(广州、泉
州)
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有较强的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 的水域中航行
南方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开封和杭州
著名商港: 广州、泉州
近:朝鲜、日本
贸易范围:
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准
史学界的两种观点:
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 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 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 比重
判断一个经济重心,应注意农业发展水 平,人口数量与素质,税收占国家财政 收入总额的比例,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经 济的综合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猜谜语
远: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货币: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金 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 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随着宋代商业的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 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
纸币便于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 利于商品流通
信用度更高,使用范围更广,印刷更为精美, 有防伪技术,纸币的发行、管理更科学
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
二、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 为南方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 境
三、宋朝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 中原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 展来增加财政收入,这促进了商业的繁 荣
自然因素:适宜农业发展;北方开发较早, 同时破坏较大,而南方自然环 境保持较好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政治因素:为经济发展提供较稳定的社会
环境
统治者: 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 策,重视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1
纸币比起以前的货币有什么优点?
a
22
商业的繁盛
➢ 城市的繁荣:
➢ 商业都市很多,南宋临安超过北宋东京
➢ 海外贸易频繁:
➢ 广州、泉州成为大贸易港 ➢ 中国商船到达世界各地 ➢ 设立市舶司 ➢ 南宋外贸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部分
➢ 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a
23
环境:相对安定
经 济 重 心 的 南 移
水稻 农业发展 棉花
茶叶
a
13
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 纺织业: ✓丝织业:四川最为著名,江浙产量最高
✓棉纺织业:从海南岛兴起,南宋时扩展到东南沿海
✓ 制瓷业:南宋以江南为重心,北宋景德镇 瓷都,哥窑冰裂纹瓷器
✓ 造船业:世界首位,广州、泉州很发达
a
14
边看边想:宋代制瓷业有哪些著名
的窑?有什么代表性的产品?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劳力:大量增加 技术:不断进步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自然:条件优越 水稻
农业发展 棉花
茶叶 纺织业
手工业兴盛 制瓷业
城市

业 繁
贸易

货币
造船业
经济重心的南移 黄河流 a域
长江流 域 24
a
7
想一想:
假如你是当时南方政权或是 宋朝皇帝,面对北方人口大举南 移而形成的南方人口激增,你将 如何解决他们的衣食问题呢?
a
8
农业的发展
➢原因:
➢适宜的水土、气 候等自然条件
➢宋代农业技术水 平提高
❖ 占城稻的引进与水稻的 种植 ❖“苏湖熟,天下足”
❖ 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 南丘陵地区
❖ 棉花的种植面积由两 广、云南推广到长江 流域
a
9
他们穿的是什么质地的衣服?
a
10
棉花比麻、丝绸有什么优点?
质地优良 穿着美观舒适 最适于防寒 种植加工简便 棉花适应于南方气候条件,产量
极高
a
11
宋农业的发展
a
12
经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济 重 心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的 南 移
环境:相对安定 劳力:大量增加 技术:不断进步 自然:条件优越
a
3
一想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 定,大量人口的南迁,这对我国 北方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会有哪些 影响?
a
4
人口南移对南北方的影响
对北方而言:
大量人口的死亡和南迁,严重缺乏劳动力,水利 失修,土地荒芜,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经济日益衰落
对南方而言:
南方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南方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a
15
找一找:宋代的海船有什么优点?
a
16
环境:相对安定
经 济 重 心 的 南 移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劳力:大量增加 技术:不断进步 自然:条件优越
水稻 农业发展 棉花
茶叶 纺织业
手工业兴盛 制瓷业 造船业
城市

业 繁
贸易

货币
a
17
a
18
a
19
a
20
分析与思考: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a
5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安定的社会环境 北方大量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
大量先进的技术 南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政府注重经济的发

a
6
经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济 重 心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的 南 移
环境:相对安定 劳力:大量增加 技术:不断进步 自然:条件优越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T K 工作室
a
1
想一想:
汉代以来,黄河、长江流域人口有 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汉代
魏晋
隋唐a
两宋
长江流域人口 黄河流域人口
2
唐后期的割据局面
唐后期, 在安史之乱的 影响下,出现 分裂割据局面。 此时北方战乱 不断,南方社 会相对安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