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学第二单元信息窗1分类与比较

合集下载

内乡县XX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妈妈的小帮手__分类与比较信息窗1分类课件版六三制

内乡县XX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妈妈的小帮手__分类与比较信息窗1分类课件版六三制
01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 相同数位 上的数相加 , 也就是先把两位数上的个 位数与一位数相加 , 再加整十数。
知识点 2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整十数的计算方式
02 两位数加整十数 ,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 整十 数和整十数相加 , 再加一位数。
两位数加整十位、一位数〔不
9 + 4 =13 4 + 9 =13
8 + 3 =11 3 + 8 =11
9 + 2 =11 2 + 9 =11
观察每组算式 , 你发现了什么 ?
3. 【课本95页〞做一做”第3题]
6 = 11
7 = 12 5+
8 = 13
9 = 14
7 = 11 4 + 8 = 12
9 = 13
8 = 11
3+ 9 = 12
01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 先用个位上的 数减去一位数 , 再与整十数相加。
02 两位数减整十数 , 先用整十数减去整十数 , 再和一位数相加。
知识点 5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式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式 : 可以先从个 位减起 , 如果个位不够减 , 就从十位退1当十 , 与 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减一位数 , 同时十位上的数必 须减去1。也可以把两位数分成10和几十几 , 先用 10去减一位数 , 再把结果与几十几相加。
知识点 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式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式 : 可以 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 , 再把加得的 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 ; 也可以先把两位数 凑成整十数 , 再加余下的数 ; 还可以先把一 位数凑成整十数 , 再加余下的数。

第二单元信息窗1 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第二单元信息窗1 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第二单元信息窗1——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理解衣服分类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衣服分类的方法和运用。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衣服分类的方法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各种衣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衣服的特点。

然后请学生帮忙将这些衣服进行分类,由此引出课题——帮妈妈整理衣服。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衣服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衣服分类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家里的衣服进行实际操作。

3.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衣服的图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4. 拓展提高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解决。

5.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请学生回家后,帮助妈妈整理衣服,并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衣服分类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1、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重难点单元重点: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2: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3: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制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四、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五、教学措施1.本单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联系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青教版一上数学妈妈的小帮手-信息窗1

青教版一上数学妈妈的小帮手-信息窗1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 分
按长短不同分 你做对了吗?
按颜色不同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用过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有带 分 你做对了吗?
•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 ──爱因斯坦 •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
益。──高尔基 •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

•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 ●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 ●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 •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息窗1——帮妈妈整理衣服
哪副图不相同?
想一想,哪个不同类?
对了就是 这个圆
找出不同类的图案

•水果花卉要分清
按类型分
按颜色分
5
3
分类
8 1
10 9 8 7 6 5 4 3 2 1
9 2
6
10
7
4
分 类
•按 形状 分
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第二单元信息窗1 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第二单元信息窗1 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第二单元信息窗1 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衣服的款式、材质和颜色,掌握物品分类的基本方法,并学会使用语言进行描述和交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辨物品的能力和分类的能力,提高运用语言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养成整理家务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帮助家人所带来的快乐,感受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衣服款式、材质和颜色的认识。

2.物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辨物品的能力和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笔记和教案。

2.学生作业本。

3.一些衣服、鞋子等物品。

四、课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内容:“帮妈妈整理衣服”。

引导学生指出自己在家里会做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帮助家人的快乐和重要性。

2. 学习(25分钟)a. 听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教材中的内容,要求学生记住衣服的款式、材质和颜色。

同时,向学生讲解物品分类的基本方法,即按照相同的品种或特征将物品归类。

b. 分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在桌子前列出分类清单,情景模拟,整理出妈妈衣柜里的衣服、裤子、鞋子等物品,并按照款式、材质和颜色进行分类。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

3. 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物品分类的好处,例如可以方便地查找物品,有助于避免混淆物品等。

同时,要求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记忆。

4. 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找出属于家人的几件衣服和鞋子,按照款式、材质和颜色进行分类,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物品照片拍下来,准备下节课上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听读教材、分组活动、总结和布置作业等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观察分辨物品的能力和分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但在分组活动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妈妈的小帮手》PPT课件

《妈妈的小帮手》PPT课件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

按长短不同分

按有没有用过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有带

你做对了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挫折的名言 1、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2、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胜挫折的名言 1、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3、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4、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1、 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2、 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3、 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4、 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工作座右铭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3、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青春座右铭 1、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2、把手握紧,什么也没有;把手伸开,你就拥有了一切。 3、不在打击面前退缩,不在困难面前屈服,不在挫折面前低头,不在失败面前却步。勇敢前进! 4、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5、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激励向上人生格言 1、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3、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6、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激励自己的名言 1、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2、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 3、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6、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7、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9、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10、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教学课时
3
教学课题: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5、借助具体情境,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6、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教学准备:衣柜挂图、花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
小明是个勤快的孩子,帮妈妈整理完衣服后又放衣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可以发现或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习过程:1看一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可以比较物体的什么比如:比一比,谁的衣服最长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来比较的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课题: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4、借助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能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预习设计:
预习内容:回到家帮妈妈整理衣柜
预习目的: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确定一定的标准,然后分类
预习过程:1想一想可以怎样来分
2做一做自己试着来分一分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来分的,还可以怎样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青岛版(2021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青岛版(2021秋)
一、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信息窗一
主备人: 审核人:总课时数:
教材分析
这是一幅小明帮妈妈整理衣服的生活场景。主要信息是散放在床上的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衣服中有上衣和下衣等。同时,图中表现出衣服的颜色、厚薄、面料等方面的不同。
该图有两个明显的图意:一是以现实家庭生活为素材,感受分类题,引导学生借助经验自主的学习。
学情分析
分类与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与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几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同桌好好讨论一下。
三、
我们的妈妈每天都为我们洗衣、做饭,很辛苦,我们可以帮助妈妈做点什么呢?
四、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帮助老师把水果圈出来好不好,看谁能最先告诉老师。
(2)自主训练第2题。
仔细听老师说,按大小分,满地的脚印该怎么分呢?
大的脚印是哪些?
小的脚印有是哪些?
如果按同类的脚印分呢?
(3)自主练习第3题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难点: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
教学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教学环节及教师提示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是不是自己整理书包?
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衣服的颜色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
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无棣县小泊头镇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二、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
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
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师板书:东路队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
(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在联系生活中添加此环节:
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
无棣县小泊头镇小学教案
学校
明德小学
授课教师
王俊霞
学科
数学
教学课题
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时间
2012、10、1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小组汇报时,各小组都能说出他们的分类标准的方法。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挥了学生合作精神。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作业布置: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我
上衣裤子
冬季夏季……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无棣县小泊头镇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教具
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导入课题:
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