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2第1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二)(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c(B)∆t∆n(B)=V •∆t②B 为溶液或气体,若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 C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2017-2018学年同步学习讲义之苏教浙江专版必修2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1.观察下列图片,说说哪些图片表示的过程中化学反应较快?哪些表示的化学反应较慢?答案火箭发射、汽油的燃烧过程中化学反应较快;溶洞的形成、铁制品生锈过程中化学反应较慢。
2.如何定性判断下列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1)Zn+H2SO4===ZnSO4+H2↑(2)Ca(OH)2+CO2===CaCO3↓+H2O(3)Fe3++3SCN-===Fe(SCN)3答案常通过化学反应现象变化的快慢来定性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1)观察气泡逸出的快慢;(2)观察沉淀产生的快慢;(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的快慢。
3.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取正值)来表示。
(3)计算:表达式为v =Δc Δt 或v =Δn V ·Δt 。
式中:Δc 为浓度的变化量,一般以mol·L-1为单位;Δt 为时间,一般以s 或min 为单位。
(4)常用单位mol·L -1·s -1或mol·L -1·min -1。
4.在一个体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O 22SO 3,经过5 s 后,测得SO 3的物质的量为0.8 mol 。
填写下表:5.某一化学反应在第5 s 时的反应速率是0.2 mol·L -1·s -1的说法正确吗?答案 不正确。
通常所说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6.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吗?答案 由于Δc 表示的是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而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是常数,所以这种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不适合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
1.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因为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一单元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编辑优质文档)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一单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编辑优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江临安中学沈明祥:311300联系:电子信箱:一、设计思想苏教版化学教材必修2中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内容是隐含在《化学反应速率》中的,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和在教师引导总结得来的。
根据布鲁纳在《教学理论的建议》中论述的“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一教学思想核心,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把整个过程着意分成几个层次,即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一般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提倡问题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那么,这个课堂必定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应该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开放的课堂必须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朝着所需的方向进行,教师绝不可放松甚至放弃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案设计时,包含有对讨论过程中学生情况变化的预计,以便届时因势利导。
继而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对于较高的要求,即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将探索引向深入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增加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多种设计、多种途径、一种结果。
验证类实验与探究类实验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根据《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2(必修)》(苏教版)的要求,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解释有关现象;进一步可拓展为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和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性地说明的,只要能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了,不要求从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来理解。
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在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新苏教版化学必修2同步讲义:化学反应速率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1.实验室常用双氧水与MnO 2作用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MnO 2的作用是什么?提示:2H 2O 22H 2O +O 2↑;催化剂。
2.镁、铁哪种金属更活泼?它们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哪种金属反应进行的更快? 提示:镁活泼;镁与盐酸反应进行的更快。
3.根据物理学知识,如何定量地判断一个物体移动的快慢?提示:用速率来描述: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位移的大小,即v =ΔsΔt。
[新知探究]探究1 在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3H 22NH 3,在5 min 内,测知NH 3的质量增加1.7 g ,则这5 min 内NH 3的反应速率是多少?提示:v (NH 3)=Δc Δt =1.7 g/17 g·mol -12 L 5 min=0.01 mol·L -1·min -1。
探究2 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4NH 3+5O 24NO +6H 2O(g),已知NH 3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 -1·min -1,你能计算出O 2的反应速率吗?提示: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 (O 2)=54v (NH 3)=54×0.2mol·L -1·min -1=0.25 mol·L -1·min -1。
探究3 对于反应: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能否用CaCO 3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提示:不能;因为CaCO 3为固体,其物质的量浓度视为常数,故不能用其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必记结论]1.化学反应速率2.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正确理解——“公式中的三个量”(1)v (A):指用A 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即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
原因: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其意义相同。
2017-2018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专题核心素养整合2

专题核心素养整合◇专题一重要知识梳理1.中学阶段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或过程(1) 放热反应或过程Ⅰ、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原电池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部分化合反应Ⅱ、放热过程:浓硫酸溶于水、生石灰溶于水、固体NaOH溶于水、新化学键的形成、非金属原子得电子成为阴离子等(2)吸热反应或过程Ⅰ、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晶体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大多数盐的分解反应、大多数氢化物的分解、C和CO2的反应、C和H2O的反应等等Ⅱ、吸热过程:化学键的断裂、大多数盐溶于水、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金属阳离子等2.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1)由两极材料来判断:一般是金属性活泼的是负极,不活泼的为正极(2)根据电子流(或电流)的方向判断:电子流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是负极,电子流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是正极(3)根据溶液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4)根据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总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 有些还要根据具体的电解质与电极的情况,如: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由于Mg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Al可以反应,所以不是活泼性强的Mg做负极,而是活泼性不强的Al做负极。
(6)根据两极发生的不同现象来判断:有溶解、质量减少的一极是负极,增重的是正极等。
3.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1)根本性标志:v正=v逆≠0。
①正逆反应的描述:同一物质的消耗和生成速率相等,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消耗或生成按化学计量数成比例,即必须体现出双方向的变化。
②速率相等:同一物质速率的数值相等,不同物质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等价标志: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下列物理量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平衡。
①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不变(或体积比不变);②某物质的转化率不变或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③体系中含有色物质时,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④同种物质化学键的断裂与化学键的形成的物质的量相等,若以化学键或浓度表示,则必须对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且要按反应方程式计量数关系成比例。
高中化学 专题2 第1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2

菜单
SJ ·化学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SJ ·化学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教
当
学
堂
方
双
案
基
设
达
计
标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SJ ·化学 必修2
教
课
学
堂
目
互
标
动
分
探
析
(1)在O~t1、t1~t2、t2~t3各相同的时间段里,反应速率 究
最大的是t1~t2 时间段,收集到气体最多的是t1~t2 时间段。
教 学
(2)试分析三个时间段里,反应速率不同的可能原因(该
当 堂
方
双
案 设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演示结束
SJ ·化学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课标解读
析
SJ ·化学 必修2
课
堂
互
重点难点
动
探
究
1.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计算。
教 学 方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 (重点)
当 堂 双
案 其表示方法。
基
设 计
2017-2018学年同步学习讲义之苏教浙江专版必修2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第2课时

第 2 课时化学反响的限度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化学反响的限度 a b2.化学均衡的观点 a b3.化学均衡状态的特色 a b1.认识可逆反响的特色。
2.经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响的限度。
3.知道化学平能力要求衡的含义及其特色,会判断可逆反响的均衡状态。
一、化学反响限度1. Cl 2与 H2O 的反响化学方程式Cl 2+ H2O HCl + HClO三分子H2O、Cl 2、HClO溶液中微粒H +、 Cl -、 ClO -、 OH -四离子反响特色反响不可以进行究竟2. FeCl3溶液与 KI 溶液的反响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溶液颜色由无色溶液分层,上层为浅绿溶液变成血红色变成褐色色,基层油状液体呈紫色实验结论有 I2生成2+和 I 2 生成上层清液中含有未反响有 Fe 3+的 Fe离子方程式3++ 2I-2++ I 2 2Fe 2Fe反响特色I -过度条件下,反响物 Fe3+不可以完整转变成生成物,即可逆反响拥有一定的限度3.可逆反响(1)观点: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响方向和逆反响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响。
(2) 特色:在必定条件下,可逆反响有必定的限度,反响物不可以完整转变成生成物。
(3) 表示:在可逆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中,用“”号取代“ ===”号。
1.化学反响限度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可逆反响所能达到或达成的程度。
化学反响限度的意义在于决定了反响的最大转变率。
2.不一样的可逆反响在给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响限度不一样;同一可逆反响在不一样条件 (如温度、浓度、压强等 )下,其反响限度不一样。
1.对于化学反响限度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任何可逆反响都有必定的限度B .化学反响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响速率相等C .化学反响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没关D .化学反响的限度是不行改变的答案D分析任何可逆反响都有必定的限度,当反响达到限度时,此时v 正= v 逆 ,对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响的限度不变,与时间长短没关,但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化学反响的限度也会发生改变。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1.1 化学反应速率 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速率》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的内容。
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学生刚学过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
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例如原电池可以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可以加快或减缓反应的速率。
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通过采取实验手段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能进行简单的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设计、操作、观察实验以及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和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从生产生活实例体会到化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第一课时,需要引入新的概念以及新概念在理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接受新的概念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多媒体技术和探究实验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结合讲授、分析、设疑引导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因此我的教法为: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展示法。
学生的学法为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分析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学习考纲考点了解本节课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内容,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目标、针对性的学习环节二:引课提问:(1)观察书上的图2-17,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方法有哪些?(2)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可逆反应的特征。
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
3.知道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特征,会判断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一、化学反应限度1.Cl2与H2O的反应2.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3.可逆反应(1)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3)表示: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 ”号代替“===”号。
1.化学反应限度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程度。
化学反应限度的意义在于决定了反应的最大转化率。
2.不同的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限度不同;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下,其反应限度不同。
1.对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B .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D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答案 D解析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反应达到限度时,此时v 正=v 逆,对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的限度不变,与时间长短无关,但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化学反应的限度也会发生改变。
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 2(g) 催化剂△2SO 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和SO 3浓度分别为0.2 mol·L -1、0.1 mol·L -1、0.2 mol·L -1。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 2为0.4 mol·L -1、O 2为0.2 mol·L -1B .SO 2为0.25 mol·L -1C .SO 3为0.4 mol·L -1D .SO 2、SO 3均为0.15 mol·L -1答案 B解析 假设SO 2、O 2完全转化为SO 3,则c (SO 2)=c (O 2)=0,c (SO 3)=0.4 mol·L -1;假设SO 3完全转化为SO 2和O 2,则c (SO 2)=0.4 mol·L -1,c (O 2)=0.2 mol·L -1,c (SO 3)=0,而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A 、C 错误,B 正确;又因为反应物SO 2和生成物SO 3不可能同时减小,故D 错误。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1)对于可逆反应2SO 2+O 2 催化剂△2SO 3,在一定温度下,将 2 mol SO 2(g)和1 mol O 2(g)通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其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原因是反应物浓度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原因是生成物浓度为0;②反应进行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逐渐减小,原因是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是逐渐增大,原因是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③反应一段时间(t1)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大小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2)化学平衡状态也可从逆反应开始建立。
如图: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如果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不发生改变,当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3.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因素(1)决定因素:化学反应的限度首先决定于反应物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限度不同,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不同。
(2)外界因素:化学反应的限度受温度、浓度、压强等条件的影响。
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
要注意的是,压强只影响有气体物质参与或生成的可逆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①v正=v逆;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除百分含量外其他在反应过程中变化的量,达到平衡后均不再发生变化,即“变化量”达“定量”)。
以上两个特征可作为判断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标志。
归纳如下:1.直接标志①v正=v逆a.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b.在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的生成(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a.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b.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间接标志(1)反应体系中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
(2)对于反应混合物中存在有颜色变化的物质的可逆反应,若体系中颜色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3.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两者的速率完全相等②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两者的浓度相同③混合物的组成比例不会因时间而改变A.只有①B.①③C.只有②D.①②③答案 B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且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故①③正确;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同,只是反应达到的某一特殊状态,并不一定达到平衡。
4.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答案 A解析 ①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知v 正=v 逆,所以①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②所描述的都是指正反应方向的速率,无法判断;③无论达到平衡与否,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④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能够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因容器体积固定,密度是一个常数,所以⑤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容器的体积又固定,所以⑥⑦均能说明达到平衡。
1.下列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 .N 2+3H 2 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 B .CO 2+H 2O H 2CO 3 C .2NO 2 N 2O 4D .Pb +PbO 2+2H 2SO 4 放电充电2PbSO 4+2H 2O 答案 D解析 可逆反应必须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D 中两个方向反应条件不同且不是同时进行,故不属于可逆反应。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C .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相等D .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答案 A解析 平衡状态就是一个可逆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A 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0,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且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这种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B 、C 、D 错误。
3.对可逆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 正(O 2)=5v 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 正(NH 3)=3v 正(H 2O) 答案 A解析 NO 的生成与NH 3的消耗同时表示正反应,在任意时刻都相等,B 项不正确。
达到平衡时,增加容器体积,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同时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减小,C 项不正确。
在反应的任意状态总有v 正(NH 3)∶v 正(H 2O)=4∶6,即3v 正(NH 3)=2v 正(H 2O),D 项不正确。
4.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2Y 2Z 。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n (Y)=n (Z),则Y 的转化率为( ) A.a +b 5×100%B.2(a +b )5b ×100%C.2(a +b )5×100%D.a +b 5a×100% 答案 B解析 设反应达平衡时消耗Y 的物质的量为x 。
则:X + 2Y 2Z起始量/mol ab 0 转化量/mol x2xx平衡量/mol a -x2b -xx依题意可得:⎝⎛⎭⎫a -x2+(b -x )=x 解得x =2(a +b )5mol则Y 的转化率为2(a +b )5b ×100%=2(a +b )5b×100%,选B 。
5.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 N(g) b M(g),M 、N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________。
(2)t 1到t 2时刻,以M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反应中M 与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 ,同时生成b mol M E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1)2 (2)1(t 2-t 1)×V mol·L -1·min -1(3)CE解析 (1)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所以a ∶b =(8 mol -2 mol)∶ (5 mol -2 mol)=2∶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g) M(g)。
(2)v (M)= 4 mol -3 mol (t 2-t 1) min ×V L =1(t 2-t 1)×Vmol·L -1·mi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