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鉴赏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赏析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赏析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赏析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含蓄的情感描写、优美的语言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人物形象是诗词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涵和意境,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观察和描摹。

下面,我将从几位著名的诗词人物形象入手,赏析其在作品中的形象描写和意义传达。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首诗词《静夜思》。

这首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在描写月下愁思的同时,虚构了一个熟睡中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本人还是他幻想中的别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形象成为了整首词的情感载体。

在这个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李白巧妙地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景物相结合,使词作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接下来,我们来聆听一首唐代杜甫的诗《登高》。

这首诗以壮志未酬的形象描绘了当时的贞观之治。

在诗中,杜甫通过描写自己登高的情景和所见所感,塑造了自己和许多志士的形象。

这些形象有的是朝廷官员,有的是百姓劳苦之人,有的是伟大的历史人物。

通过这些形象的融合,为整首诗提供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延伸。

这些形象以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展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形象,使得诗作更具广度和深度。

再来,我们赏析一首宋代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这首词通过描写自己和朋友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在官场的挫折和人生的无奈。

在这个人物形象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与朋友的情感糟糕以及自我安慰和调侃的幽默。

这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既写实又诙谐,使词作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苏轼传达了对官场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抒发,展示了他独特的情感和见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

以上只是对几个著名的诗词人物形象进行简单赏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还有很多种类,各具特色。

无论是描绘古代英雄、美人形象,还是塑造当代人物、社会角色,诗人都能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妙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深沉动人。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在古诗词中,诗人主要是通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

鉴赏古诗形象就是要准确分析诗中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感。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与物象。

即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塑造的人物(虚构的)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我)两种。

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人物形象鉴赏题通常会采用这样几种提问方式: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的某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在这一人物形象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这类题型的答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

01
03
0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李白
《登高》中“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
《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
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诗歌中三种人物形象:
01
独坐敬亭山
02
李白
0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解析】分析诗歌形象要注重分析诗歌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把握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如头两句中的“落魄”“啸晚风”,直接写出了诗人形象,后两句中的“无处卖”“闲抛闲掷”,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不得志。注意结合诗歌下面的小注,做到知人论世。
答: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第一句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
04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05
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4分)
二、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现场抽样】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 评】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得1分。 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实战演练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精选5篇)

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精选5篇)

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精选5篇)第一篇: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豪放潇洒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豪迈性格。

2.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炊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儿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盂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捕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读了乐而忘返。

5 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

矢志报国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山他们一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同以寄之》等。

7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深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一位异乡客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8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作者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感情。

9 天真顽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

人物形象鉴赏

人物形象鉴赏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 作者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首冠以“赋得”二字。
诗歌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 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渐 憔悴的思妇形象。

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把握人物心理感受 或性格特点,在试题要求对人物形象作简要 分析时,可以忽略其他方面而只概括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爱国者形象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疾呼 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其忧国忧民、心 怀社稷的形象跃然纸上。

7.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多情人形象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中的“娉娉袅袅 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通过赞美所爱女子的美 丽,来写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塑造了爱恨情 长的艺术形象。

8.辛苦劳作、淳朴善良的劳苦者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 苍十指黑。”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年迈而艰辛 的最下层的劳动者卖炭翁的肖像,令人不禁 扼腕悲叹。

9.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孩童形象 宋代诗人 雷震《村晚》“短笛无腔信口吹,放 牧归来横牛背”的牧童。

10.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老者形象 唐代诗人 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中的形象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11.善良慈爱、任劳任怨的女性形象 明代诗人 高启《田家夜舂》中“新妇舂粮独 睡迟,夜寒茅屋雨来时。灯前每嘱儿休哭, 明日行人要早炊”。这位新妇尽心尽力、任 劳任怨,是我国劳动女性形象的写照。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无论是诗歌或者是小说等作品,其实都很相似的。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

所以,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首先,需了解该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其次,需反复揣摩该首古诗,理解透彻该首诗的意思,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典故、代指物及它们背后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古诗都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较短,所以古诗里的字词都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表达同样意思的字可以有很多个,为什么会用那个?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最后,需了解诗人通过该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才是该作品的最中心的地方,也会赋予诗中人物相应的生命及形象。

可以说,古诗中的人物,大部分或多或少会带有诗人的影子。

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从作者描写的意境,选取的景物,塑造的事件和任务,还有语末感叹词如“断肠人”意为漂泊异地的旅人,思念家乡,疾苦断肠雨打芭蕉是代表忧伤和思念,具体看诗中的情景怎样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主要从外貌描写,行为举止,性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形象。

如: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主人公的形象是:1,行为洒脱。

从人物喝酒的方式"爱把山瓢″和"愁时引睡″的举止可以看出主人公不拘小节,行为洒脱的性格。

2,情趣高雅。

从人物"醒来推户寻诗去″的行为,可以看出主人公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词中人物形象怎么鉴赏如果不是考试,就先了解诗作背景,作者本身。

答题的套路老师会讲的,一般就那么几个关键词。

如果是考试的话,尽量从文章里面找回答如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目标应该是考试的那种题型吧?大致从几点上来说。

首先,要读诗,读懂诗。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从诗中一定能读出人物形象的大概。

比如说,写思乡之诗,那诗人一定是个游子形象;借古讽今,那诗人多半是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写凄凉之景,春逝之物,那诗人估计会对谁有思念之情……从这方面入手就会事半功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环 境 分 为 自然环 境 和 社会 环 境 。 人物 总 要 在’ 一定的 环境 中活 动 。环境 描 写 可 以起 到 烘托 人物 形 象 的作 用 。 白居 易 的 《 琶 行 》 中有 三 处有 关 “ 琵 江 ” 的描 浸 月 ”, 孤 月 浸寒 江 ,萧 瑟 的环 境 映衬着 诗 人 离别 的悲
片 首句 “ 年万 里 觅 封 情 :如 思乡 类 的 意 象鸿 雁 、 月亮 、莼 羹鲈 脍 ,多 表达 的是 对 当
侯 , 匹 戍 梁 州 ”就 是对 诗 人 的 行 为描 写 : 当年 为 获 取 功 家 乡 和 亲人 的 思 念 ;如 抒 怀 类 的意 象 芭蕉 、梧 桐 、札 鹃 ,多 名 , 匹 马万 ,戍 守 梁 州 ,可 知这 是 诗 人 同忆 当年 抗 金 前线 表 达愁 苦 悲 伤 的情 感 ;如 言志类 的意 象青 松 、 寒梅 、瘦 竹 ,
曲奏 罢 ,秋 月 无声 ,周
唯 形象 是 作 者根 据 现 实生 活 的 各种 现 象 加 以 艺术 概括 所 创 伤 ;第 处 “ 见 江心 秋 月 白 ”, 造 出 来 的具 有 一 思 想 内容 和 感 染 力 的具 体 生 动 的 艺 术 形 定 象 。 一般 说来 ,诗 歌 的形 象 包括 人 、景 、物 。而人 物 形 象 又 分 为 诗 中所 塑 造 的人 物 形 象 和 抒 情 主 人 公 形 象 ( 诗 人 自 即
文 学 作 品 中人 物 形象 的 塑 造往 往 通 过描 写 人 物 的 言行 、
夕阳 西 下到 凉 月 升起 ,渲 染 了 一种 越 来越 冷 清 的 氛 围 。 l是 一 E
神 态 、心 理 、 肖像 以及 衣 着 打扮 来 实现 ,诗 歌 也 不例 外 。古 在 这 样 … 种背 景 下 , 人物 的 形 象 生动 传 神 地 凸显 出 来 ,在 读
弃 女子 的 形象 ,后 者如 杜 甫 的 《 高 》和 苏 轼 的 《 城 子 ・ 登 江
如 孟浩 然 的 五律 《 业师 山房 期 丁 人 不至 》这 首诗 中, 宿
之 期 密州 出猎 》 中所 塑造 的 自我 形象 。诗 词 中 的形 象 寄托 了诗人 如 果 通 过最 后 两 句 “ 子 期 宿 来 ,孤 琴 候 萝径 ”中 的 “ ” 的真 实情 感 ,凼此 ,感 悟 诗歌 的形 象 ,有 助 于我 们 深 入 理解 和 “ ”,我 们 只 能说 这 是 一位 期 盼 等 候友 人 到 来 的诗 人 形 候
围 的寂 静 有 力地 烘 托 了琵 琶女 弹 奏技 艺的 高超 绝 妙 ;第 三 处 “ 船 月 明江水 寒 ” , 寒 水冷 月 ,进 绕 ‘ 衬 了琵 琶 女嫁 作 步映
商人 妇 后孤 寂 凄 苫 的 生活 。所 以我 们 也 可 以从 分 析环 境 入 手
己 ) 。前 者如 《 炭 翁 》 和 《 卖 氓》 中所 塑造 的卖 炭 翁 和 被 抛 来 赏 析 诗 词 巾 的人 物 。
诗人 的 思 想感 情 。下 面 笔 者将 从 个方 面 谈 谈 如 何鉴 赏 古 典 象 ,人 物 的 形象 苍 白而 单薄 。如 果从 环境 描 写 入手 的话 ,我
诗词 中的 人物 形象 。 们 会 发 现 这 首诗 前 六 句通 过 “ 阳 ” “ 壑 ” “ 月 ” “ 夕 群 松 风 泉” “ 樵人 ” “ 鸟 ”等 景 物 , 点 明 了时 问 的流 逝 变化 :从 烟
金 戈 铁 的战 斗生 活 。 “ 关河 梦 断 何处 ?尘 暗 旧貂 裘 ”是对
多表 达 高沽 的品 行 。所 以我 们还 可 以通过 意象 的 帮助 来 把 握
农 着 的描 写 , 旧 同的 貂 裘 戎装 已积 满 了岁 月 的尘 埃 , 说 明 人 物 形 象 。 词 人 写这 首 词 时早 已离 开 了抗 金 前 线 。 “ 生谁 料 ,心 在天 此

厂 、
备裁导庸 - 、 \ 一
ll
浅 谈 鉴 赏 古 典 诗 词 的 人 物 。 象 形
◎ 张 慧 杰
J 中 国是 一 诗 的 国度 。诗 歌 以它 独 特 的 艺术 魅 力感 染 着 用 ,壮 志未 酬 ,报 国无 r却 仍心 系 抗 金 事业 ,胸怀 报 囤之 志 个
每一 个 读 者 ,使 我们 的生 活 充满 诗 意 。 新课 标 要求 :培 养 鉴 赏诗 歌 的浓 厚 兴趣 ,丰 富 自己 的情 感 世界 ,养成 健 康 高 尚 的 审美 情 趣 ,提 高 文 学修 养 。 2 1 年 江 苏 省 高考 考 试说 明中 也 0O 明确 要 求 :鉴 赏 诗 歌 的形 象 、语 言 和 表达 技 巧 。而 古 诗 词 鉴 赏题 的分 值 也从 20 年 开始 由原来 的8 09 分增 加 到 l分 , 明 显加 O 强 了对 学 生 古诗 词 鉴 赏 能力 的考 查 。 的词 人 形 象 屹立 在 我 们 面 前 。
典诗 词 中 的人 物 形象 一 般 不 如 小说 中的 形象 完 整 、丰 满 ,但 者 的脑 海 里挥 之 不 去 :诗 人 抱 着琴 ,孤 零 零地 伫 立 在洒 满 月 它 可 以 是 人 物 的一 个 神 态 、一 个 动 作 、 一 个 微 妙 的 心 理 变 色 的萝 径 上 ,望 眼 欲 穿地 等待 着 友 人 的 到 来 。 化 ,或 是 一 典型 的细 节 。通 过精 当 的描 写 , 以简 练 的 笔法 个 刻 画 人物 的形 象 ,表 现 人 物 的性 格 , 反映 人 物 的思 想 感 情 。 所 以我 们 可 以从 这 个角 度 来 分 析 诗 词 中 的人 物 形象 。 如 陆 游 的 《 衷情 》 这 首 词 , 诉 古典 诗 词 中 的意 象 是 融 入 了作 者 主观 情 感 的客 观 事 物 。 如 送 别 类 的意 象 杨柳 、长 亭 、 南浦 ,多 表 达 的是 依 依不 舍 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