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10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答案 (2).doc

学业分层测评(八)[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斯天下之民至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A项,“无”通“毋”;B项,“涂”通“途”;D项,“颁”通“斑”。
【答案】 C2.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增加B.河内凶.凶:有战争C.弃甲曳兵.而走兵:士兵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解析】A项,加:更。
B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C项,兵:兵器、武器。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20880069】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B.②③⑦C.③④⑧D.⑤⑨⑩【解析】①⑦⑩中的“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③④⑧中的“之”为代词;⑤⑨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⑥中的“之”为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判断句。
【答案】 D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导学号:20880070】(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译文:(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译文:(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文:【答案】(1)咚咚地敲起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可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3)(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救济。
[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D.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E.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解析】A项,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在多用作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
不合语境。
B项,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C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应用“志在必得”。
D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
运用正确。
E项,崇论宏议: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运用正确。
【答案】A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隐藏其后的事实就是众多劳动者休息权利无情剥夺。
B.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7万公里,动车组列车运营数量达1 800组,每年发送旅客9.1亿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C.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高中语文 第3单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学业分层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 .圣人无常.师 常:一般的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知道【解析】 B 项,常:固定的。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 A 项,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B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那么。
C 项,均为介词,向。
D 项,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择师.而教之 C .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解析】 A 项,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B 项,均为“老师”。
C 项,跟从/自,表示起点。
D项,道理/从师之道。
【答案】 B4.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078】A.不拘于时B.师不必贤于弟子C.何陋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A项,被动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
【导学号:39282079】学校黄宗羲①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②,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③也。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13份】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含答案

【13份】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含答案目录学业分层测评(一) (1)学业分层测评(二) (8)学业分层测评(三) (15)学业分层测评(四) (23)学业分层测评(五) (28)学业分层测评(六) (34)学业分层测评(七) (40)学业分层测评(八) (45)学业分层测评(九) (51)学业分层测评(十) (58)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64)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72)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79)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85)学业分层测评(一)[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880002】(1)贵阳的月嫂市场一直红红火火,有些月嫂每月工资在万元以上,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不过,也确实存在月嫂________的现象,有些甚至滥竽充数。
(2)针对当前全系统办公室人员变动大、业务能力________的实际情况,云南省质监局精心组织、周密策划,举办了全省质监系统办公室业务培训。
(3)张某虽身出名门,也曾到海外名校留学,但回国后却放着好好地工作不做,________,竟凭三寸不烂之舌,借“资本运作”之名坑蒙拐骗,令人不齿。
A.参差不齐良莠不齐不稂不莠B.良莠不齐参差不齐不稂不莠C.良莠不齐不稂不莠参差不齐D.参差不齐不稂不莠良莠不齐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多用于人。
符合(1)句中“月嫂”的实际。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符合(2)句中“办公室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不一”的现状。
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3)中张某的表现就属于“不成才,没出息”,所以选用“不稂不莠”。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880003】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推荐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键入文字]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骐骥(jì)逡巡(qūn)金石可镂(lòu)
C、屏息(bǐng)纤腰(xiān)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B(A楫jí跬kuǐC爪zhǎo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1。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模块学业水平检测题( 测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累积(15 分,每题 3 分 )1. 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敕造(ch ì).惫懒(b èi).B.镯子(zhu ó).新正 (zh ēnɡ).C. 攮人(n ǎnɡ).嘲哳 (zh ā).D. 逡巡(j ùn).璎珞(y īnɡ).宫绦 (tiáo).间或(jiān).桌帷 (wéi).榫头(s ǔn).马嵬 (wéi).羱羊(yu án).冥冥(mínɡ).分析: A. “绦”应读“环绕 (r ào).t āo”; B. “间”应读“ ji àn”; D.“逡”应读“ qūn”。
答案:C2.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 要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尽责尽责工作的人能得奖赏、受重用,尸位素餐的人会遇到鄙....视,这样一种体制才能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导向。
B. 无论多大的干部,只需冲犯了刑法就一定要负法律责任,想含糊其辞、蒙混过关那是....打错了算盘。
C. 小区邻近商贸街的人行道上,两个下水道的井盖不翼而飞,给过往的行人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
D. 文体旅行第一版局接民众短信检举后按图索骥,查获某大厦两间房子内所藏的7.6 万余....张盗版音像光盘。
分析: C.“不翼而飞”,信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掉,应用“不翼而飞”。
A.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责责;素餐,白吃饭。
指的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B. “含糊其辞”,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
形容有顾忌,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D.“按图索骥”,既比喻做事机械呆板,也比喻依据线索找寻。
答案:C3.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因为旅行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招待条件的不停改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加最快、最具活力的旅行目的地国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学业分层测评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 .圣人无常.师 常:一般的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知道【解析】 B 项,常:固定的。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 A 项,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B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那么。
C 项,均为介词,向。
D 项,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择师.而教之 C .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解析】 A 项,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B 项,均为“老师”。
C 项,跟从/自,表示起点。
D 项,道理/从师之道。
【答案】 B4.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9282078】A .不拘于时B .师不必贤于弟子C .何陋之有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 A 项,被动句;B 项,状语后置句;C 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宾语前置句;D 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
【导学号:39282079】学 校黄宗羲①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②,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③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比.权量力 比:权衡 B .委命.下吏 命:命令 C .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事【解析】 B 项,命:生命。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爱.人 B.⎩⎨⎧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D.⎩⎨⎧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解析】 A 项,爱惜、吝惜/爱护;B 项,沿袭/趁着;C 项,逃跑的士兵/丢失;D 项,均为通假字,通“纵”,合纵。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以.为桂林、象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解析】 A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 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C 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 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答案】 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混成糅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 .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C .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D .全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申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义的主张。
作者的目的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解析】 B 项,应是“指出后者远不如九国的力量强大”。
【答案】 B[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大政(节选)贾谊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行之恶也,粹以为灾己矣。
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被天之灾,则亦毋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
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必受天殃。
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灾,必与夺民时。
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
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知善而弗行谓之狂,知恶而不改谓之惑。
故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而君子之愧也。
呜呼!戒之戒之!岂其以狂与惑自为之?明君而君子乎,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
戒之戒之!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则此毋有无罪而见诛,毋有有功而无赏者矣。
戒之哉!戒之哉!诛赏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之民也。
是以一罪疑则弗遂诛也,故不肖得改也;故一功疑则必弗倍也,故愚民可劝也。
是以上有仁誉而下有治名。
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
戒之哉!戒之哉!慎其下,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不反民之罪而重之,不灭民之功而弃之。
故上为非,则谏而止之,以道弼之;下为非,则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
故虽有不肖民,化而则之。
故虽昔者之帝王,其所贵其臣者,如此而已矣。
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善则献之于上,知善则献之于上。
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故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
故臣忠则君明,此之谓圣王。
故官有假[注]而德无假,位有卑而义无卑。
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贵也;位高而义下者,虽贵,必穷。
呜呼!戒之哉!戒之哉!行道不能,穷困及之。
【注】假:给予、赐予。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粹:聚集B.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简:简约C.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忌:畏惧D.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道:引导【解析】B项,简:轻视。
C项,忌:招致怨恨。
D项,道:原则。
【答案】 A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B.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C.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D.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解析】抓住句中虚词“焉”“也”“者”等进行断句。
A项,第4处和第6处错;B项,第2处错;D项,第2处,第4处和第6处错。
【答案】 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认为自身的行为不正,就会得到报应,就会“被天之灾”。
B.作者指出惩处和奖赏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并举古代设置刑罚,用来禁止不良行为和教化懒惰的人为例,告诫当今统治者要执法为公。
C.贾谊把天灾与人祸联系起来,告诫统治者不要把政治上的过失归咎于“天命”,要更多地进行自省。
D.贾谊认为官职有假的,但品德没有假的;地位有低下的,道义也有低下的。
地位低的不一定会尊崇道义;像国君那样地位高的因为尊崇道义必然不会遭受困窘。
【解析】D项,原文意思为:官职可以赐予,而品德不能赐予;地位有低下者,道义却没有低下者。
地位低的尊崇道义,地位虽然低下,实则高贵;地位高而不尊崇道义,即使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
【答案】 D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
译文:(2)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
译文:(3)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译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争”“雠”,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从”“予”,第(3)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富乐”“贫苦”。
【答案】(1)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对待仇敌一样去改正,这样以后灾祸就会远离,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
(2)对罪行有疑问时免于惩处,这便是仁德;对赏功之事有疑问时予以奖赏,这便是诚信。
(3)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裕快乐为自己的功绩,以使人民贫穷困苦为自己的罪过。
【参考译文】行为善良就会集聚为福;行为邪恶就会集聚为灾祸。
所以受到上天福佑的人,并不是上天的帮助;而被上天降灾的人,也没什么好埋怨上天的,这都是自身的行为不正得到的报应。
知道什么是有益却不做,叫作不明智;知道什么是有害却不改正的,一定会遭到天谴。
上天有固定的福佑,一定会赐给有德之人;上天有固定的灾难,一定会降给那些让百姓耽误农事的人。
所以对于百姓,即使是地位极低的人,也不可以轻视,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可以欺骗。
所以从古到今,凡与人民为敌的,有快有慢,但最终人民一定会胜利。
知道好却不实行称为狂悖,知道有害却不改正称为昏庸。
所以狂悖和昏庸的事,都是圣明的君王所要戒除的,也是君子以为愧疚的。
啊!要谨慎再谨慎啊!难道要依照狂悖与昏庸的标准行事吗?圣明的君主和君子啊,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对待仇敌一样去改正,这样以后灾祸就会远离,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
要谨慎啊!再谨慎啊!惩罚和奖赏不能不慎重,所以与其杀掉无罪之人,不如漏掉有罪之人。
所以对于给人定罪的事情,若有疑问就要以无罪免除处罚;对于有功者的奖赏,若有疑问就要予以奖赏。
这样就不会发生没有罪而被惩处,没有有功劳而得不到奖赏的情况。
一定要谨慎啊!再谨慎啊!惩处和奖赏一定要慎重,因而古代设臵刑罚,用来禁止不良行为和教化懒惰的人。
因此对一个人定罪时若有疑问,就不要马上予以惩处,所以不贤之人会改正;对一个人的功劳奖赏时若有疑问,不要背弃奖赏的许诺,所以愚昧的百姓也会得到鼓励。
因此国君便有了仁德的声誉,各级官吏也有了善于治政的名声。
对罪行有疑问时免于惩处,这便是仁德;对赏功之事有疑问时予以奖赏,这便是诚信。
对此要慎重啊!要慎重啊!谨慎地对待臣下,所以惩罚时就不会招致怨恨了,赏赐时不徇私情,不会反复地处罚百姓加重对百姓的惩处,不会埋没民众的功绩而遗弃他们。
所以君主做了错事,臣下就要进谏并能予以制止,用正确的原则纠正他;臣下做错了事,君王就要同情并宽恕他,以正确的原则赦免他,并感化和宽容他。
所以即使有不贤之民,也能教化并使之回到正道上来。
因而即使是古代的圣王,他们所看重大臣的做法,也不过如此而已。
做臣下的原则是想到了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听到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了解到了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
人民只有国君才能领导他们,做臣下的要帮助国君管理他们。
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裕快乐为自己的功绩,以使人民贫穷困苦为自己的罪过。
所以做君王的以了解发现贤能者为圣明,做官员的以爱民为尽职尽责。
所以说大臣能尽职尽责,君王便会圣明,这便叫作圣明的君主。
所以,官职可以赐予,而品德不能赐予,地位有低下者,道义却没有低下者。
所以说,地位低的人尊崇道义,即使地位低下,实则高贵;地位高而不尊崇道义,即使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
唉!要慎重啊!要慎重啊!如果行为有违于善道,一定会落入困窘的境地。
[语言运用层]9.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你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
《过秦论》叙写了秦朝很多罪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应是“焚书坑儒”,它残暴地毁灭了和谐文化。
汉代则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及选用贤才,大兴和谐文化的建议,实现了近五百年的统治。
唐朝的繁荣昌盛,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统治延续了长达一千多年。
【解析】提取关键词实质上就是压缩语段。
很显然,这个语段的话题是和谐文化问题,所以,“和谐文化”这个词就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
文段通过正反事例论证构建和谐文化的必要性,据此即可找出另外两个关键词。
【答案】和谐文化历史教训繁荣昌盛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__①__。
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__②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
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__③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解析】本题以补写填空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做此题要在读懂语段的中心意义、背景语句内容的基础上,填写相应的语句,使上下文中心一致,意义连贯、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