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新人教版(1)(new)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新人教版(1)(new)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述情景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导致“白鹭官”后人生活习俗发生变化的是哪一重大改革?
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1、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大交融趋势的必然结果。
课后反思: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科目
历史
课型
新授课
年(班)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知道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交融的基本史实。
3、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学习重点
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过程(学案)
备注
【复习导入】1.东晋的建立、灭亡。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时间:
交战双方:
淝水之战结果:
特点:
影响:
知识点二:
北魏的建立及统一:
治理困难: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迁都:
汉化措施:
作用:
知识点三:
背景:
出现的时期:
北方地阳B .军队战斗力提高C.北方民族大交融D.社会矛盾激化
1 1.分析情景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族的预防,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了亲家。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目标】1.知道淝水之战的概况及影响。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学习重点】北魏考文帝的改革措施.【学习难点】民族交融的意义。

【自主学习】认真看书,完成以下填空,在课本中做好标记:一、淝水之战:1、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王不顾反对,企图灭东晋,统一全国。

东晋大军在与前秦军前锋对峙。

在决战即将爆发时,东晋将领用计使前秦军阵脚大乱,自相践踏,最终打败前秦军,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2、意义:是中国古代又一次的著名战役。

此战过后前秦很快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江南获得相对稳定的局势,经济迅速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游牧阴山地区的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①迁都:494年,迁都;②推行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鲜卑语;以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

3、意义:改革促进了,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1、概况: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和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

2、表现:各名族不仅在上密切交往,在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意义: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和,并为以后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1.分析前秦失败的原因,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相互影响?民族融合的历史作用是什么?【达标训练】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A.氏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A.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提倡与汉族通婚3.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4.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黄河流域的统一B.为统一全国做好准备C.促进了民族融合D.抑制佛教发展。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案(无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案(无答案)精品教育.doc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3、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课前预习案】预习步骤和要求:第一步:通读一遍全篇课文。

第二步:带着问题按照要求第二遍读课本某一目内容。

第三步:完成下列问题,要求将答案按照问题勾划在课本上,注意要将问题写在所划内容旁边,将答案写在学案上!一、淝水之战(认真阅读课本P86-87“淝水之战”一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背景: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皇帝任用王猛为相,励精图治,逐渐强盛,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概况:383年,前秦与东晋在展开决战,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真阅读课本P87-88“北魏孝文帝改革”一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背景:439年,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目的: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治理。

3、内容:(1)494年迁都。

(2)推行汉化措施:使用,穿汉服,改,与汉族联姻,用汉制、汉律等。

4、影响:促进了,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认真阅读课本P88-89“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一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时间: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表现:经济上密切交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族心理上“”“”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减少。

3、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活动案】一、组内交流课前活动案,达成共识,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一起来找答案吧。

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4
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使用
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
二“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

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

以我百万大军,把)材料一王猛曾在哪一政权里担任丞相?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该是谁说的话?“四方基本平安”具体指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学习
材料二
之战
”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
D
”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1、淝水之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2、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课前小练】1.383年,______与______发生淝水之战。

战争的结果是______取胜。

2、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圭建立。

439年北魏统一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

3、北魏建立后定都______,后孝文帝迁都______。

4、北魏孝文帝改革: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改革的内容包括①②③④⑤⑥。

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合作探究】1.强大的前秦为什么在淝水之战中战败了呢?2.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对于中原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3、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D.禁止学习汉族的礼法8.阅读下列图表,回答下列问题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请回答:(1)表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时期?(2)图表反映了什么史实?(3)你怎么评价这一历史现象?9.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

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5: DBACB 6-7:CD8.(1)北魏孝文帝(2)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3)促进了民族融合9、(1)相关内容: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1.知道淝水之战的经过,认识战争结果对交战双方的历史影响。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历史作用3.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概况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淝水之战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北达沙漠,与南方的形成对峙局面。

2,目的:苻坚企图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3,过程:年,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4,影响: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5,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游牧在地区的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

2,北方统一: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改革目的:面对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孝文帝决心用文治移风易俗,学习汉族文化,巩固北魏在北方的通知。

4,改革措施:(1)年迁都,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2)推行汉化措施。

5,作用:促进了,也增进了北方的实力。

三、北方民族大交融1,概况:(1)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2)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3)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4)各组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舞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5)尤其是在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2,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材料一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魏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贵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难点:
1.理解北魏从部落联盟向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过程。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深远影响。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北魏时期的政治制度图解,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政治制度的变迁。
2.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比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社会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3.创设历史情境,模拟孝文帝改革中的决策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改革措施的理解。
4.设计思维导图,梳理改革与民族交融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相关内容。
-准备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师用书、学生活动手册等,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
板书设计
1.课题: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北魏政治制度特点
-行省制度
-均田制
-九品中正制
3.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实行汉化政策
-废除均田制
-加强中央集权
4.北方民族交融
-民族迁徙与融合
-文化交流与影响
5.北魏历史意义
-促进民族融合
-推动社会发展
-影响后世政治制度
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突出了北魏政治制度特点、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交融等核心知识点。同时,通过条理清晰的结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便于理解和记忆。板书设计注重重点突出,准确精炼,概括性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北魏政治制度和孝文帝改革的理解。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4
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使用
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
二“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

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

以我百万大军,把)材料一王猛曾在哪一政权里担任丞相?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该是谁说的话?“四方基本平安”具体指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学习
材料二
之战
”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
D
”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