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演变

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演变

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演变引言中国古代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其传承与演变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音乐艺术的深厚热爱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不同朝代的音乐特点以及影响音乐传承与演变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1.1 形成阶段早在人类社会的萌芽阶段,中国的先民就开始探索用声音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方式。

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响,如鸟鸣、风声等,人们逐渐形成了最早的音乐形式。

1.2 古代音乐的演进从商代、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音乐逐渐成为社会仪式、宗教祭祀和娱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乐器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如编钟、磬、筑、箫等,为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不同朝代的音乐特点2.1 唐代音乐的繁荣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黄金时期,四季乐府的形成使得音乐创作和演奏达到了巅峰。

此时的音乐特点是旋律婉转、气势磅礴,充满豪放和奔放的风格。

2.2 宋代音乐的细腻宋代的音乐注重细腻和内敛,尤其是雅乐和宫廷音乐。

此时曲调温婉、旋律优美,以琴、瑟、筝等弹拨乐器为主要演奏形式,体现了审美追求的变化。

2.3 元代音乐的融合元代的音乐吸收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此时的音乐融合了汉族音乐、蒙古族音乐等多种元素,展现出宏大的气势和激昂的节奏。

三、影响音乐传承与演变的因素3.1 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代音乐的传承与演变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交流,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也相应发生变化。

3.2 皇家审美观念的变迁封建王朝的兴衰以及皇家审美观念的不同,也对古代音乐的传承与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朝代的君主对音乐的偏爱与推崇,使得音乐的发展呈现出时代的特征。

3.3 地域文化的差异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各地方特色音乐的发展也对古代音乐的传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现状目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许多传统音乐学院和音乐团体在传统音乐的教学和演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社会发展的变革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一些传统音乐的曲目、演奏技艺和乐器制作技艺面临严重的丧失和流失。

二、传统音乐现代发展的趋势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传统音乐的现代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正在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演奏形式,而是更多地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融合,呈现出新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手法。

这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传统音乐的国际化传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音乐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中国传统音乐家和乐团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国际化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助于丰富和提升中国传统音乐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音乐的数字化传承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使传统音乐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方式得到更好地保存和传承。

数字化传承也有利于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趋势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一、引言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宝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情感。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流行音乐的盛行,许多民间音乐形式逐渐被淡忘,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民间音乐的概念与特点民间音乐是指民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创作、演奏的音乐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阶层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民间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1. 流传范围广泛,传承时间久远;2. 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内容;3. 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歌谣、民歌、器乐等形式。

三、民间音乐的现状1. 民间音乐渐渐被淡忘,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兴趣不高;2. 传统民间音乐传承渠道逐渐减少,传统传承方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3. 许多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面临边缘化和失传的危险。

四、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的意义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弘扬。

通过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加深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民族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五、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的对策1. 加强民间音乐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2. 拓展传承渠道,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兴趣;3. 创新传承方式,整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音乐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4. 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六、结语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让民间音乐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民间音乐的重视和关注,让我们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传承和创新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传承保持了其独特的传统特色,而创新则为其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传承创新案例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其间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繁荣。

古代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

这些音乐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音乐发展。

二、传承的重要性传承是保护和延续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有助于保存音乐的文化遗产,还能够传递音乐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美学理念。

传承的过程中,传统音乐家对技艺的学习和传授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音乐知识和技巧传递给后代,使得传统音乐得以延续。

三、创新的重要性传统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创新使得传统音乐得以更新、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求。

通过与其他音乐形式的融合、吸收外来音乐元素和采取新的演奏技巧等手段,传统音乐得以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同时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四、传承与创新的案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在具体的音乐家和团体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古筝演奏家吴莲芳致力于将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曲目传承下去。

她通过创作新的曲目和演奏方式,将古筝音乐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另外一个例子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团。

他们以传统的民族乐器为主要演奏对象,通过创新的编曲和演奏方式,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同时,他们还积极探索和创作新的音乐作品,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只是几个例子,实际上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在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他们的努力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结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是其发展的两个关键方面。

传承使得音乐得以保护和延续,而创新则为其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只有在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传统音乐才能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如何将传统音乐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认识、喜欢、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传承与保护传统音乐是发展现代传承的基础。

在现代传承中,必须要有针对性的保护传统音乐的措施。

一方面,保护传统音乐的成套曲调、篇章等重要元素,保证传统音乐的音乐形态得以保留。

另一方面,保护传统音乐的表演艺术手法,包括指法、调式、节奏等方面,以确保传统音乐的表演艺术得到有效传承。

同时需要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对传统音乐的记录、推广、教育等进行必要的保护。

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传承与保护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要探寻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式。

传统音乐并不是局限于“古老”的概念,传统音乐同样可以与现代音乐相结合。

比如将传统音乐曲调与现代乐器演奏相结合,让传统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将传统音乐与当代舞蹈、戏剧相结合,以及通过互联网将传统音乐推向更远的地方。

三、创新与创造传统音乐的发展,不能完全局限于传承保护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还需要创新与创造。

创新和创造,是传统音乐得以发展的新动力。

传统音乐的表演形式,如现场演奏和录音室制作,以及音乐类型等方面,都可以通过创新和创造实现传统音乐的更新换代。

四、加强文化推广文化推广是开拓传统音乐的新天地,让更多人认识、接受和喜欢传统音乐。

可以通过传统音乐节、音乐会、演唱会等形式,让传统音乐得到更多的曝光;通过文化交流和宣传,让传统音乐得以传播到不同的文化圈层;通过在互联网上推广传统音乐,让传统音乐迎来更多的受众。

总之,传承、保护、创新和推广,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从保护音乐文化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发展国家音乐文化产业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发挥优秀文化遗产的特殊作用,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风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师承制度来实现的。

传统音乐在古代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音乐大家和名家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艺传给他们的学生,后者则将其再传给后代。

这种师徒传承的方式不仅保证了音乐的传承不间断,同时也保留了独特的技艺和风格。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中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唐宋时期,我国与中亚和西亚的文化交流使得中亚和西亚的音乐元素渗透到我国传统音乐中,形成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风格。

这种融合使得我国的音乐更加丰富多样,也反映了我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也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中进行发展和创新。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音乐的创作、传播和演奏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

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传统音乐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而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一个时代。

在创作和演奏方面,也可以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和技术,使传统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创意。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性往往让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和传承缺乏耐心。

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也使得一些年轻人对传统音乐兴趣缺缺。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对传统音乐的宣传和教育,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使他们能够承担起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责任。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保持传统音乐的原汁原味和独特风格,又需要吸收和融合外来的音乐元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将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体系和风格。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成为当代社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传承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探寻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之道。

一、历史渊源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乐文化。

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礼仪,常常与宗教、祭祀等活动相结合。

《诗经》中记载了大量古代的歌谣和乐曲,反映了当时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多种形式,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特点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形式多样: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器乐、声乐、戏曲音乐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2. 音乐语言丰富: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通过音乐语言传达思想感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 音乐节奏独特: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多变,旋律优美,富有韵律感,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共鸣。

4. 传统乐器丰富:中国传统音乐中运用了许多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古筝等,这些乐器在音乐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上都有独特之处。

三、传承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口传、师承和书传等多种形式。

在古代,音乐传承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师徒传授的方式,通过世代相传,保持了音乐的纯正性和传统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音乐学院的开设、音乐节目的推广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面临的挑战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人才匮乏: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和现代音乐的冲击,传统音乐的传承人才逐渐减少,传承面临困难。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地进行现代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以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经过多种形式的重视和传播。

现代传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与留存中国传统音乐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需要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与留存。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力度,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和留存了大量传统音乐作品和资料。

各地也建立了许多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机构,致力于传统音乐的保护和留存。

2. 教育与培养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新一代的传承者来继承和发扬。

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中国,许多音乐学院和艺术学校都设有传统音乐专业,有专门的老师教授古琴、笛子、京剧等传统音乐技艺。

通过教育培养,使更多的青年学生对传统音乐产生兴趣并深入了解,从而真正做到传承。

3. 创新与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融合。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受众群体逐渐减少、市场需求疲软等。

传统音乐需要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创作和融合。

许多音乐人开始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开创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通过创新与融合,传统音乐得以与现代音乐接轨,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展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需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传统音乐也需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的交流与传播。

国际音乐界对中国传统音乐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外音乐家和音乐团体纷纷前来中国进行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传统音乐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并受到国际认可。

2. 科技与传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音乐的传播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发扬与创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探索与研究[转载] 摘要: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承、发扬与创新尤其值得关注。

传统音乐是中学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载体。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进行有效的传统音乐教学呢?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地感受与体验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传统文化的根落感与归属感,形成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传统音乐进行有效地的传承、发扬与创新?笔者历经三年、在多次的实践与研究中,提出了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中学音乐教育中有关传统音乐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课外主题活动一、背景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承、发扬与创新尤其值得关注。

柯达伊曾说:“如果学生最初接触到的音乐是其本民族、独具历史感和文化价值的音乐,这将会引导他们更好地去认识和理解他们自己、生活、社会……正是通过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族文化的根落感及归属感才得以传承……”由此可见,传统音乐是基础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载体。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进行有效的传统音乐教学?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地感受与体验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民族文化的根落感及归属感,形成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传统音乐进行有效地的传承、发扬与创新?笔者历经三年,在多次的实践与研究中,提出了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中学音乐教育中有关传统音乐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即课堂的主题教学内容与课外主题活动紧密结合。

如传统音乐的主题教学与主题活动,首先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知识,习得有关的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

其次是学生在课外主题活动中表演与创新传统音乐,通过亲身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与实践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实践与研究在八一学校进行了三届六次的实践与研究,获得师生的好评。

2015届高一年级1月艺术节的主题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发扬与创新。

首先,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了解中国传统音乐,领略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风采,了解各民族音乐的特点与风格,同时学习演唱几首风格各异的民歌、曲艺与戏曲唱段。

其次,学生在音乐会中通过表演,直接的感受、体验中国传统音乐,从而增进对传统音乐的理解与认同,促进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学习与实践中了,学生们依据我国传统音乐的四大类(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及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间歌曲、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与乐种)内容结合本班的特长进行自主选择并创新表演。

(一)课堂教学过程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概述教师展示各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歌、器乐、歌舞等分析其民族音乐的主要音乐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引领学生探究民族音乐,并学习演唱民歌、曲艺与戏曲唱段。

2.展开研究课题师生主动搜集与节目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并设计演出节目。

3.深入研究课题通过前两个阶段知识的搜集、积累与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内艺术实践中感受并体验音乐,教师引领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并掌握知识与技能。

4.参与主题演出实践活动总结研究内容,理解音乐,展示研究课题,参与主题演出实践活动。

(二)主题活动过程艺术节的表演形式异彩纷呈,有歌舞、器乐、戏曲、音乐剧等。

如高一二班的《水调歌头》让我们领略了宋代民间歌曲的风貌;高一六班的《惊鸿舞》仿佛让我们目睹了唐代女子“翩若惊鸿,宛如游龙”,轻盈优美、飘忽若仙的绝美舞姿;琴筝社曲鸣、高宇昊同学演奏的《阳关三叠》体现了古代琴曲所蕴含的韵味与文人们高尚的情操;高一三班的歌舞表演《浏阳河2008》把我们带回了民歌浏阳河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时代,勾起我们的美好回忆;古筝社团演奏的筝曲《浏阳河》让我们领略了民歌《浏阳河》以不同的表演方式器乐演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更是让我们意会了“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的古筝艺术令人神驰的境界;高一十班的《茉莉花》体现了江南民歌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的音乐风格;高一五班的《猜调》让我们依稀看到记忆中的江南,青砖灰瓦,潺潺流水,姑娘们哼着妙趣横生的小调,小伙儿们殷勤地应和,一幅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生活画卷;高一八班的《掀起你的盖头来》与高一四班的《阿拉木汗》让我们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火一般的热情中,聆听着悠扬的铃鼓声,品味着吐鲁番的葡萄弥漫着甜如蜜的爱情故事;高一七班的《奔腾》则让我们置身于蒙古“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鲜碧如画,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中,看到携风裹雷,万马奔腾的壮观;兿缘京剧社表演的《孙悟空斗罗汉》让我们欣赏了古老的中国戏曲音乐迷人的魅力;高一九班的《唱脸谱》则展示了我当代少年对戏曲音乐、传统文化的演绎与诠释;高一一班音乐剧《梁祝》与国际部音乐剧《梦》的表演更是体现了当代学子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是当代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而创新更是当代少年肩负的重任。

值得欣喜的是在本届高一年级艺术节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创新的火花与梦想。

如高一七班的蒙古族舞蹈《奔腾》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的创新。

在这个节目中,我们鲜明地感受到蒙古族舞蹈音乐的特点,其节奏明快,舞步轻捷,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处处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这一特点恰恰是这个节目的灵魂,是对传统最好的尊重与继承。

而在编排与表演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创新的火花。

在《奔腾》音乐的创编与表演中,ABA曲式结构的创作与舞蹈表演的三段对比让我们感受到西方音乐、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冲突与融合,这是对传统最好的创新与发扬。

这样的创新节目俯拾皆是,如高一二班以钢琴独奏、独舞、个人朗诵与合唱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演绎的《水调歌头》,让我们在感受钢琴、舞蹈、朗诵表演的独特魅力时有焕然一新的体验;如高一九班的《唱脸谱》,这首根据中国戏曲音乐创编的优秀、经典的戏歌,和着同学们独具匠心的编排、化妆、服装、舞蹈与合唱,让人耳目一新;又如高一十班的《茉莉花》出其不意的让江苏《茉莉花》与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剧中的《茉莉花》结合在一起,中西音乐的碰撞与交流,这样的创新令人振奋;再如高一一班与国际部的节目,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民族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映山红》、《渔舟唱晚》的理解,结合班级同学的特长创编了《梁祝》与《梦》音乐剧,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同学们妙不可言的创造才能。

这是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是青春和传统的交融,是青年一代用青春妆点、激情创建的传承、发扬与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盛会。

学生们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示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风采,体现了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炙热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三、实际效果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实践与研究历经三年,多次的实践与实施获得师生的好评。

对学生而言他们在主题教学与主题活动表演中不仅获得了音乐知识与技能,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

他们通过直接的音乐感受、音乐体验与音乐审美过程,用多种表演形式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用音乐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情感。

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文化素养,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实现了音乐艺术教育的情感性与审美性的独特价值。

如张可馨同学所说:“主题音乐活动让我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丽,领略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再如束燕翀同学所言:“主题音乐表演让我对自己的古筝表演充满自信,我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主题音乐活动对教师而言,不仅进行了音乐课堂主题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探索与研究;同时探索了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效教学及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

此案例在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课外主题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及创造性。

学生在活动中逐渐了解、理解和尊重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在学习与主题活动中继承、发扬并创新了我国的传统音乐,深深地热爱本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了民族意识,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素养。

四、特色及创新点笔者历经三年、在多次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音乐课堂主题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其特色与创新点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与实践中探索并提出了音乐课堂主题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让音乐课堂主题教学成为课外主题活动的主要理论阵地,让课外主题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实践阵地,从而对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与研究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其次,教师在案例中探索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音乐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主题活动中,通过师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与研究,将我国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付诸于课外主题活动中,从案例的构想、设计、实施、总结与反思中探索了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效教学。

再次,学生在案例活动中充分的感受与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激发了他们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了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传承、发扬与创新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是中学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让孩子们在课内与课外实践中享受传统音乐的熏陶,激发对传统音乐的兴趣,才能切切实实地在校园中实现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1]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3]陈文雯,《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北京市八一中学校刊,2013.[4]《音乐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5]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第4期.[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刘沛著,《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9]谢嘉幸,《音乐欣赏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