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 伟大的转折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安徽凤阳曾经流传的花鼓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嫁出, 不见新娘进凤阳。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两个孩子正兴高采烈的帮父亲 装粮食
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 “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 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 D 的实施(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六.课外探究
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改革开放 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角色扮演:答中外记者问
• 推选四位同学扮演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中央的第二代国家领导人,全班同学将 扮演中外记者。 • 分组讨论:四位同学讨论一会回答时的 措施,其他同学讨论要提出的问题(问 题不能超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 全班同学(中外记者)对四位同学(中 国外交官)进行提问。
20户115 132300 800斤 200多 30000 人 斤 元 斤
1、 算一算: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1979年的 粮食产量、人均口粮和人均分配收入比1976年 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五.问答题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 的历史转折?
这次会议完成了党在思想、组织、政 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起点; 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 来和逐步形成的,所以说这次大会是伟大 的历史转折。
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 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 自己的。 -----------歌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由农户家 庭长期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其收 成在完成上交给国家和集体的任务 后,剩余的归农户所有。
八年级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八年级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学科年级八年级课题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主备人赵红叶复备人上课时间 3.30 教学认识十一届山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了解家庭联产承包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重点认识十一届山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难点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师生活动设计教学内容一、预习导航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背景、一、导入新课内容、意义,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课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______进行---包二、讲授新课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1.十一届三中全会业发展。
出示问题: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3、对外开放全会是一次伟大转折, 经济特区,5, 学生自读课本介绍~了解十一届经济开放区,5, 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意义对外开放的格局: ----- 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情----- ----- 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况~分析转折的含义。
二、合作探究 1、假如你是一位新闻记者~请简要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情况。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学 2、看课本p.61表格回答: 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家流程 ,1, 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含义、期的标志是什么, 作用。
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哪里开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展,其形式是什么, 3.对外开放播放视频《对外开发》~让学生了,3, 上面表格中有关安徽凤阳县小岗解对外开放的经过、重要举措、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效果和新格局。
以深圳为例~分析经济特区创办的重要意义。
,4,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确定在哪三个省设立经济特区,山东又三、巩固提高是在何时作为经济开放区的, 引导学生总结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时间、政策、内容、意义, 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总结政策调整应吸取的教训。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件(北师大版)汇编

一命
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次
共和国。
第 新中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 毛泽东 二 的成立 半封建社会历史。 次
第 十一届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邓小平 三 三中全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次 会召开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农(安村徽) ❖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1978年房屋
现在住屋
安徽凤阳严银昌一家 (立下第一份军令状的队长)
思考:建国后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 有哪些变化?
(1):建国初,实行土地改革。 (土地归农民所有)
(2):1953年开始,走合作化的道路,最终出 现了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
(土地归集体所有) (3):80年代的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1年,上海浦东区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上海夜景
课堂小结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改革) —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开放)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
❖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C )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讨论: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凤阳县农业获得大发展
材料二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 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
2、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村经济好转, 农民开始走上富裕。
改革给农村带来了活力,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中国农业大发展。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ppt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 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 “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 用和影响。进一步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 局的形成.
请思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 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 的?
现在的女装 现在的男装
改革开放前的服饰
现在的服饰
人们的服饰不再是单色调,重回斑斓多样……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住房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住房
人们现在的住房 人们现在的住房
简易的小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
自行车发展为小轿车……
BB机换成了iphone……
蛟龙入海 嫦娥奔月 神舟飞天 08百年奥运成功举办
……
3、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1、主要形式: 包产到户 2、权: 土地的使用权 3、责: 保证国家、集体的 4、利: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凤阳花鼓”中唱的 那个凤阳县,绝大 多数生产队搞了大 包干,也是一年翻 身,改变面貌。有 的同志担心,这样 搞会不会影响集体 经济。我看这种担 心是不必要的。我 认为,这种模式有 必要在全国推行。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 示,我们都始终不渝 地遵循。
——华国锋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5月,《光明日报》 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 文章。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 的考验。这篇文章引发了一 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这 一讨论受到邓小平、叶剑英、 陈云、胡耀邦等的积极支持, 讨论在全国逐步开展。这一 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 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条件。 随后,11月份邓小平作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 式是( D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 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B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 济开发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还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首先在哪一
地区进行改革? 农村
农民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一方法
以什么为主要形式?达到了什么效 果?
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 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农村,
我国农业生产终于摆脱长期停滞的 局面
那么农村改革的尝试是从哪里开始
上面表格中有关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统 计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在小岗村的尝试成功后,我国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形成了一项重要制度, 这一制度是什么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究竟是什么意
思? 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 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 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自负盈亏。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参考答案)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认定目标】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9—60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1)“左”的错误: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的影响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拨乱反正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2)邓小平复出: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2.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其意义?内容: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书P63第二目完成知识结构)2.三、对外开放(看书P61——P63对外开放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
4个经济特区(后来还有1个海南)——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简述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 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大发展。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即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内容: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浦东的优势? 浦东的优势? 沿江又靠海,交通便利;有 沿江又靠海,交通便利; 足够的开发空间,地价低; 足够的开发空间,地价低; 商品经济发达。 商品经济发达。
1991年 上海浦东区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1991年,上海浦东区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上海夜景
不能。 不能。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
土地公有制/集体所有制 土地公有制 集体所有制
责 任 保证国家 和集体的
权 利 享有对土 地的长期 使用权
利 益 剩余收成 是自己的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 自己的。 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学习别的民族 学习别的国家的长处 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与思考: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 面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 面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
①1980年,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四个 1980年 设置了____ ____、____、____四个 ____、 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窗口。 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了_______________,逐步兴办 1984年 开放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985年 开辟了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 1985年,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 1985年四个经济开放区; ______四个经济开放区;批准_______成为经济 _______成为经济 1985年四个经济开放区 批准_______ 特区。 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1990年,开放开发________。 1990年 开放开发________ ________。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1.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转折
点,是因为( B ) 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 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 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 D 平反冤假错案 2.“说风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五年荒。”改革鼓点先敲响,盖
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农民生活的变迁。发 C ) 生这一段变迁的原因是(
必须要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如何去改?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喜人变化
合作探究
1.什么是包产到户? 2.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 农村生产方式没有变的是什么?变了的 是什么?
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给国家、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哪些变化?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 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土地公有制/集体所有制
责 任 保证国家 和集体的
权 利 享有对土地 的长期使用权
利 益 剩余收成 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得利,符 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3)推动了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有几次调整?
(1)建国初,实行土地改革。(土地归农民所有)
(2)1953年开始,走合作化的道路。(土地归集体所有)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归集体所有) (4)80年代的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集体所有,农民拥有使用权)
《小平同志在深圳》的画像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标志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组织上:形成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 领导集体; 还决定开始全面的拨乱反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建立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4.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各级形式的责任制 C.个人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互助合作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 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 )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 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 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 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 条件。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 局面是怎样一步步地扩大和深入的?
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经济特区 (1980)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4)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
厦门
内地
海南
珠海 深圳
汕头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6、现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 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发区---内地
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 拐弯,保证国家的,留 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歌谣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
形式:以“包产到户”为主要 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点:安微、四川 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年推广
意义: 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什么形式?这种改 革在当时的中国农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 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 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安徽凤阳曾经流传的花鼓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嫁出, 不见新娘进凤阳。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啊,中国,中国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局 面是怎样一步步地扩大和深入的?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确立指导思想: 内容: 做出战略决策: 地点: 北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形成领导集体: 以邓小平为核心 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 意义: 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建国以来党历 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如今的深南中路
深圳今昔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课堂作业:
1.全面彻底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使我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历史时期的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 开。1980年,中共中央做出决定,使党的历史上最大 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这件冤案是( ) A.邓小平冤案
C.刘少奇冤案
B.“二月逆流”案
D.四五运动案
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1、歌中“一位老人”是谁?
2次重要的会 议有关?
3、“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个圈”指什 么?
宁愿浦西一张床,不愿浦东一套房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自主学习探究:
1、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春雷”的是我党历史上的 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些重要的决定? 它在我党的历史上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2、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什么形式?这次 改革在当时的中国农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歌中“一位老人”是谁? 邓小平 2、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 这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重要的会 议有关?
“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 (或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 的历史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个圈”指什 么?
“圈”指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布置作业:
1、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最大的成 果是什么? 2、结合你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改革开放, 给你家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