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内涵浅析
师德师风的内涵与外延解读

师德师风的内涵与外延解读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师德师风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准则。
它不仅仅代表着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规范,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师德师风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解读,以期让广大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并践行。
一、师德的内涵与外延1. 师德的内涵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准则。
它包含了教师的道德情操、师生关系、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等多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其次,教师应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运用合适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师德的外延师德的外延是指教师在具体行为中所展现出来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师德的外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以德为先,严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避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此外,教师还应与家长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二、师风的内涵与外延1. 师风的内涵师风是指教师团队的职业风貌和工作作风。
它涉及到教师在校内外的教育行为、态度和形象等多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风,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教师的学风应该严谨务实,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最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此外,教师的师风还应该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
2. 师风的外延师风的外延是指教师在具体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教育行为和职业风格。
教育实践中,师风的外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师德内涵的新阐释

对师德内涵的新阐释
对师德内涵的新阐释
师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概括地讲,现代师德是一个由教师能力、人格、价值观三大维度构成的综合体,其核心内涵是服务。
在通常情况下,表现为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平等合作、为人师表四个关键用语。
一个核心:服务现代师德的核心是服务,集中表现为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促进学生发展创造环境,严格要求学生。
三大维度:能力、人格、价值观
1.能力是基础。
现代师德必须具备创造性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学习能力;兼收世界文化精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能力;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能力。
2人格是动力。
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根本,崇高的教师品质是师德的灵魂。
现代师德必须强调独立自尊性和民主利他性这两个人格特点。
3.价值观是方向。
师德在促进教师知、情、意、行诸因素和谐发展,舍弃旧传统,弘扬新道德的过程中,其必备的价值取向不能丧失,如科学精神、人文意识、奉献品质、创新观念。
四个关键词: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平等合作、为人师表以人为本就是以鼓励人的自主发展为主旨,以爱为核心,以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为取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教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现代教师观非常强调平等与合作的理念,平等是对尊严的要求,合作是发展的基础;为人师表即是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作出榜样,起表率作用。
(《成都教育》2003 9 潘虹文)。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教学研究

新时期师德的重要内涵“新时期师德的重要内涵”,即做为一位教师要具有三颗心:平常心,事业心,责任心。
对本人具有一颗平常心,对工作具有一颗事业心,对先生具有一颗责任心。
一、对工作具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既是一个职业又是一个事业,由于我爱这个工作,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所以我会尽我的所能把他做到最好最好。
记得有的先生在作业本里夹着小纸条对我说,老师你不要管那些不听话的先生了,有时付出不必然会有回报。
我看了给他回了一张小纸条,我置信付出必然会有回报,即使不是质的飞跃总会有量的改变,我不要求百分百的平等,我只需求用我百分百的努力换回先生哪怕一分的成绩我也满足了。
二、对先生具有一颗责任心。
有了事业心,一种很自然生成的责任心时辰都在呼唤、约束和激励本人。
与年岁相当的同志一样,竭尽全力地坚守重心中的那一份承诺;和那些脚踏实地的骨干教师一样,竭尽全力去履行我们庄严的宣誓。
有了这份责任心,对工作不管份内份外,都能千方百计努力完成任务,力求完美;有了这份责任心,就能以诚相待,谦虚求教,不耻下问地向新老师学习交流;有了这份责任心,也能经常为了工作与主管领导开诚布公地交流、讨论,由于从没为个人的利益提过半个字,所以即使看法相左,也敢直言陈词;有了这份责任心,在对先生严厉要求的同时,就会等量齐观,洒向先生都是爱。
三、平常心:大多数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是一个普普统统的教师,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催人泪下的豪言壮语。
而正是这平平常常,熏陶了情操,换来了心中的平静与踏实和工作的得心应手。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新的学期不知不觉中又来了,对于我们2020年又是一个充满动力和压力的一年。
面对越来越激励竞争的岗位,我除了倍加爱护保重之外,也意想到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提升本身素能,脚踏实地,才能不被时期所淘汰,才能成为一位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基于此,我将为本人确立一个新的人生目标。
进一步反思上学期不足,深入总结并继续发扬成功经验,寻求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总结及反思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总结及反思一、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和意义教师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风尚,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师德师风涵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修养、教育教学水平以及职业操守等方面,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与传统师德师风有所不同。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知识全面、能力强的时代新人,要求教师忠诚于党、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追求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适应了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要求教师具备文化修养、专业素质和全球视野。
教师师德师风的意义在于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推动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和生活导师,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教师师德师风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只有教师真正做到德才兼备,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二、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具体要求1. 忠诚于党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教师应该牢记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教育的正确方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2.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应该真心关心学生,善于倾听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追求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
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4. 奉献精神和职业操守。
教师要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教育责任感,扎实工作,认真备课,重视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5. 品德高尚、作风端正。
教师要做道德的楷模,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新时代 师德师风

新时代师德师风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逐渐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而作为教育工作
者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师德的内涵和作用
师德是指教师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良好的
师德,能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三、师风的塑造和体现
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的一种整体风貌与修养表现。
优秀的师
风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成长。
四、新时代下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更显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1. 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2. 大力倡导尊重、关爱、宽容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3.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
4. 加强学校组织和管理,营造和谐的师生成长环境,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向上。
五、结语
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事关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的
共同努力。
只有教育工作者不断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希望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
新时期师德的内涵

新时期师德的内涵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教师又是教育的基础,而“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在过去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加深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与思考,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1、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
从一定意义上讲,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师德建设的精髓所在。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爱,无私的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师爱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尊重宽容、热情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做到公正、宽厚、仁爱、有责任心、有事业心。
师之爱又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做一名教师就要“爱满天下”,爱学生,爱教育,爱祖国和人民。
2、让人格魅力提升师德境界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从一个优秀的教师身上透出的“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躬行实践”等的高尚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可以说,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合作,能够以教师的身教、潜移默化解决灌输、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这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自觉地加强自我修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提升师德境界。
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与实践

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与实践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任。
在这一崇高的使命中,师德师风无疑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分析其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
一、师德的深远意义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
它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形象和职业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成败。
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师风的现实体现师风是师德的具体体现,它涵盖了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学态度、学术诚信等多个方面。
一个良好的师风能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现实中,师风的体现往往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教学的热爱、对学术的严谨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三、师德与师风的实践路径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实师德师风,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以德立身,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再次,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案例分析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师风的内涵。
例如,张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她的课堂充满了尊重和鼓励,她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也有一些反面案例,如教育部公布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的典型案例,包括性骚扰、体罚学生、学术不端等问题,这些案例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时刻警醒,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五、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确保教育质量、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保障。
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定期的师德培训、研讨会等形式,不断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
新时代师德师风内容

新时代师德师风内容在新时代,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素质的提升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
师德和师风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文将从新时代下师德师风的内涵、建设的路径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时代下师德师风的内涵新时代下的师德包括思想道德、业务素质和行为规范等方面。
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其次,应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最后,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纪律。
师风的内涵主要表现在文明礼貌、严谨治学、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等方面。
新时代下的师德师风更加注重教育育人的全面性和社会责任感。
二、新时代下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新时代下,师德师风建设应以思政课、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等多种途径来推动。
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宣传,引导广大教师明晰职责使命,做到知行合一;其次,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后,要建立健全的考核和督导机制,激励和约束教师的行为。
同时,学校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激发其工作动力。
三、新时代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良好的师德和师风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促进学校的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因此,新时代下师德师风建设具有深远的而现实的意义。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师德师风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业务素质和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包括教育宣传、教师培训和考核督导等多种途径;新时代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师德内涵浅析
作者:闫连合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10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身为人民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专业上有所建树,而且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21世纪人才的关键。
笔者不揣浅陋,将我从事教育工作17年来对师德内涵的理解和感悟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特点陈列如下,以襄同道。
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爱岗敬业,适教乐教
爱岗敬业,适教乐教是师德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
能否真正做到爱岗敬业,适教乐教,是衡量新时期一名人民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
身为光荣的人民教师,理当有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忱,理当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甘做铺路石的无私奉献精神,理当有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毕生精力的坚定信念。
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
身为人民教师,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真心关爱学生,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关爱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罗森塔尔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未来。
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受教育权利。
初入校园的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其幼小的心灵是脆弱的、敏感的,甚至是经不起一点伤害的。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就像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从内心和行动上真心理解和关爱每一名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而且要懂得欣赏和赞美学生。
不仅要关爱学生,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因材施
教,特别是对单亲家庭或性格有缺陷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以足够的耐心和包容之心去关爱他们,用真爱去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融化他们心头的坚冰,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把他们塑造成道德高尚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潜心治学,授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师说》中这段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可以说是对教师职业的完美定义。
为了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给自己“充电”。
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给学生,除了与数学和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外,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也是人民教师必须学习,且应该向学生传授的。
潜心研读中国传统文化,使我可穿越时空隧道,与不同时代的古圣先贤,促膝谈心,仿佛身边有一位饱经沧桑、深谙世事的长者,时刻在为我指点迷津、开启心门。
老庄之学赋予我淡泊平和的心态,使我参悟了“抱朴守真、柔弱谦下、顺其自然”的处世真谛。
《论语》一书使我对“仁爱、慎独、和谐”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就会陷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境地,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只有潜心治学,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才能博采众长,将自己打造成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以期厚积薄发,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四、修身立德,为人师表
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明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礼记·大学》载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立德、立功、立言”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体现了儒家的最高人生理想,同时也蕴含着为人、处事、立业的丰富人生哲理。
对人民教师而言,修身立德,为人师表尤其重要。
通过对师德建设内涵的学习和感悟,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深感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简单传授,而且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潜心治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期真正成为一名“教书育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
教师。
?誗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