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少年作家和他们的作品

合集下载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爱(ài)的(de)教(jiào)育(yù)。

《爱(ài)的(de)教(jiào)育(yù)》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

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

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

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

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朱光潜。

丰子恺。

茅盾。

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列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

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

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

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爱(ài)的(de)教(jiào)育(yù)》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

被译成数百种文字。

至今销量已超过15,000,000册。

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书名,爱(ài)的(de)教(jiào)育(yù)。

作者, 亚米契斯。

原版名称,Cuore。

译者,夏丏尊。

类别,儿童文学教育类。

定价,元。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装帧,平装。

开本,140*210。

主要内容。

《爱(ài)的(de)教(jiào)育(yù)》一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

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

全书共100篇文章。

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

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

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每章每节。

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

淋漓尽致。

大至国家。

社会。

民族的大我之爱。

小至父母。

师长。

朋友间的小我之爱。

处处扣人心弦。

感人肺腑。

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

并且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

少年饕餮主要内容介绍

少年饕餮主要内容介绍

少年饕餮主要内容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少年饕餮是一部由蔣勳创作的奇幻小说,是一部讲述少年成长与冒险的作品。

小说以神秘的饕餮为题材,描绘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冒险之旅,主要讲述了一位名为姚所救的少年因受到饕餮诅咒而踏上了一段扭曲而奇幻的命运之旅,追寻自己的身世之谜,挑战饕餮的力量与命运的安排。

故事的主人公是姚,一个被诅咒的少年,他的身世充满了谜团,被神秘的饕餮指引着前行,寻找着自己的真正身份。

姚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亲人,同时也在与饕餮之间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在这个世界里,饕餮是一种凶恶的生物,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和诅咒人类的能力,是许多人害怕的存在。

对于姚来说,饕餮却是他踏上冒险之旅的导师和伙伴。

在一次次奇幻的旅程中,姚结识了许多朋友和敌人,他们一起与命运抗争,共同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姚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勇敢的少年,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也逐渐发现了自己与饕餮之间的联系,发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和使命。

少年饕餮不仅仅是一部冒险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和自我探索的故事。

作者通过神秘的饕餮、多彩的人物和丰富的情节,描绘了一幅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的画卷,让读者沉浸感受到冒险的刺激和成长的喜悦。

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也给读者带来了对人性、命运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在少年饕餮的世界里,主人公姚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挑战和考验,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和危险。

这种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姚在面对种种挫折和困境时都能顽强地挺过去,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二篇示例:《少年饕餮》是一部由中国知名作家鲁迅所著的小说,描写了1920年代中国社会动荡期间一个食色性男性人物的成长故事。

该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思考和对人性的剖析而闻名,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以主人公少年饕餮为中心展开,少年饕餮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却有着异常发达的食欲和敏锐的嗅觉。

浙江儿童文学五作家作品评论

浙江儿童文学五作家作品评论

浙江儿童文学五作家作品评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由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浙江省五位作家的作品入选该书系。

它们分别是金江的寓言集《乌鸦兄弟》、田地的儿童诗集《我爱我的祖国》、沈虎根的小说集《小师弟》、李建树的小说集《蓝军越过防线》、赵冰波的童话《窗下的树皮小屋》。

这五部作品的出版,展示了浙江省儿童文学创作的实力。

近日,五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在浙江召开,本报特刊发对这五位作家五部入选作品的评论。

――编者深刻?简洁?情趣――读金江的寓言□吴其南在文学园地中,寓言是一个谈不上显赫但有自己艺术个性的文学类型。

有人称寓言是“小说的童年”,意思大概是说寓言包含了小说的要素但没有达到小说的成熟。

如寓言有故事、有意蕴,但故事都很简单,意蕴都很理性,且感性的故事和理性的意蕴之间总是明显地分离着。

故事是个别、是例证,通过这个例证,读者可以走向理性的一般。

获得这个理性的一般后,可以抛弃原来的感性故事,不像成熟的小说那样,“理之于情,如水中盐,蜜中花,性存体匿,无痕有味”。

但谈寓言是不是一定要拉上小说是有疑问的。

拉上小说,也不一定要用成熟小说的尺度去评价寓言,就像不能全用成年的标准去要求童年一样。

寓言之于小说,如杂文之于抒情诗。

比之抒情诗,杂文处于文学的边缘,但谁也不否定鲁迅的杂文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关键是怎样准确地把握寓言的艺术个性,写得有深度,有特色。

金江的许多寓言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获得了成功的。

金江有些寓言写得单纯而又有深度。

单纯,即不朦胧,不多义。

朦胧、多义在诗和小说中是优秀的品格,但在寓言中却未必。

一个小小的故事,容量和可供表现的空间都很有限,加之其明显的理性性质,只有写得更单纯,才能有深度,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如《船夫和他的孩子》,一个船夫划船划得热了,脱了衣服,以为孩子也热,也将孩子的衣服脱了。

划一阵脱一件,自己脱得光膀子也没有事,孩子却被冻僵了。

这是讽刺、批判主观主义。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具体的环境中生活,受到环境的影响。

蒋方舟

蒋方舟

蒋方舟蒋方舟百科名片蒋方舟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樊。

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现已出版作品9部。

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评奖中,蒋方舟获得散文奖。

新浪博客:/jfz蒋方舟的视频相册:/p_43932763.swf概述蒋方舟:十一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

十二岁写成长篇小说《青春前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都往我这儿看》,《青春前期》发表于《当代》2002年第三期,即将拍为电视连续剧。

从12岁时开始成为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

2003年11月起,在《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邪童正史》。

2004年8月,获“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

2005年10月1日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

2006年7月,首部长篇小说《骑彩虹者》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她喜欢的电影:《楚门的世界》《狗镇》方舟的百度空间/%BD%AF%B7%BD%D6%DB/profile 人物年表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樊铁路医院。

1996年9月,进入湖北襄樊铁路一小读书。

1997年暑假,开始写《打开天窗》。

1999年7月,出版《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2000年,第一本书签订合同的第二天,就开始创作小说《正在发育》。

2001年5月,出版《正在发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6月,《打开天窗》被湖南省教委列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读本。

2001年9月,进入湖北襄樊铁路一中读书2001年11月,《正在发育》由台湾高富国际文化公司出版繁体版本。

2001年8月起,在《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

2002年5月,出版《青春前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5月起,在《足球报》《南方体育》《海峡都市报》《三秦都市报》《新作文》等;开设短期专栏。

择天记故事梗概

择天记故事梗概

择天记故事梗概择天记故事梗概《择天记》为大神网络作家猫腻所创东方玄幻小说,小说已于2014年5月28日于创世中文网连载,是猫腻的第六部作品,同时也是猫腻离开起点中文网后入驻创世中文网的第一部作品。

以下是cnfla 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说故事梗概,欢迎阅读。

择天记故事梗概篇1开元之处,有神石散落大陆,相传观神石碑文可得知天机,至此神石成为人间圣物。

少年孤儿陈长生(身世神秘,在襁褓中被师父计道人所救,收为弟子,十数年里传授道藏三千卷。

然而长生体质异常,无法修行,命数不过二十岁。

为治病,长生独自下山来到神都,欲夺大朝试头名,获得参悟碑文的机会。

因缘际会与自身努力,陈长生抵挡住了各方势力的打压和修行的关隘,实力一日千里。

也结识了少年天才唐三十六、公主落落等挚友。

在朋友的帮助下,长生在“强手如林”的大朝试上拔得头筹。

经过层层考验,长生发现自救之法,却也明白自己的存在乃是黑暗势力做的一个局。

面对生命和大义的抉择,长生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与一群少年英雄伙伴并肩与黑暗势力展开了殊死斗争,成功阻止了战争,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择天记故事梗概篇2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三千世界,满天神魔,手握道卷,掌天下天上一应事。

太始元年,有神石自太空飞来,分散落在人间,其中落在东土大陆的神石,上面镌刻着奇怪的图腾,人因观其图腾而悟道,后立国教。

数千年后,十四岁的少年孤儿陈长生,为治病改命离开自己的师父,带着一纸婚约来到京都,从而开启了一个逆天强者的崛起征程。

到了京都,才发现自己只是一盘棋里最微弱的棋子,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棋子,是甘愿成为棋盘第一个死亡的棋子,还是跳出棋盘与天地斗一斗。

择天记故事梗概篇3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自从出生开始,就背负着命运的苦难。

大多数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屈服认输,但有少部分人,总能够在苦难带来的挫败感面前,坚守本心,绝不屈从。

看着陈长生一路走来,特别是进入神都这个旋涡之后,基本上步步为坎,暗藏杀机。

刚开始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因为种种原因,被父母抛弃;等懂事以后,就被师傅告知,体质异于常人,虽然精血能救人性命,但自身寿命却比常人更短;少年时,忍受病魔的折磨,每天都在跟身体里的病魔抗争;最后为了争得一线生机,不得不进入神都。

适合青少年的文学著作

适合青少年的文学著作

适合青少年的文学著作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们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丰富的思想和感受。

对于青少年来说,文学作品既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启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情感世界。

在众多的文学著作中,有一些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下面将推荐几本适合青少年的文学著作。

1.《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通过一个小王子的冒险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爱情、责任等丰富的主题。

这本书以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哲思,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哈利·波特》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男孩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中成长的故事。

这个魔幻世界充满了冒险、友情和勇气,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通过读这个系列,青少年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学习到勇敢、坚持不懈的品质。

3.《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描绘了贾府的荣衰兴衰。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伦理道德。

青少年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思考和品味的能力。

4.《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本小说以幽默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刻画了社会等级、婚姻观念等问题。

通过读这本书,青少年可以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能够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5.《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

这本书以孙悟空等人物的取经之旅为主线,描绘了他们与妖精、妖怪等的战斗和困难。

《西游记》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还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哲学和宗教思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青少年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中国文化的瑰宝。

以上是几本适合青少年的文学著作,它们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旨在引导青少年读者思考人生、了解世界。

对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

对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

对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作者:李娟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05期与家长交流,家长总是提出希望老师对孩子的阅读和作文要多加指导。

我经常会问一问他们,孩子平常都读些什么书。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喜欢读一些网络作家或者少年作家的书,言辞中多有不满之意。

其实,只要孩子肯读书就是好事,如果在此基础上能选择一些好书就更好了。

很多老师会不定期地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买书上也是毫不吝啬,一些专家学者更是精心编撰了学生必读篇目,许多报刊杂志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书目供学生选读。

那么学生对此是如何反应呢?我想家长的回答给了我们很明确的答案:相较于老师推荐的、家长挑选的、专家编撰的、杂志推出的,学生们更喜欢那些网络作家或少年作家的作品。

课堂上讨论一些名家名篇的时候学生反应冷淡,可是一旦提及韩寒、郭敬明等作家作品,便会个个热情高涨、如数家珍。

面对这一现象,我想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不听话,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去挖掘:这些作品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学生如此着迷?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这些作家大都是80后,他们的作品多是描写青春期的故事,特别是情感故事,这些恰恰是青春期的中学生们最关注的话题。

例如,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是对青春校园生活的纪念;韩寒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中学生活的对照;郭敬明则说自己的《幻城》是写给“所有有着美丽希望而忧伤的孩子”。

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关注网络;他们朦胧的爱情受到环境的压抑,所以需要从这些作品中去感受美好而又单纯的爱情;他们在压力过大的学习生活中品尝到坎坷曲折、失败艰辛,需要找到情感的共鸣点。

这些都促使学生们更愿意去读这些网络作家或少年作家的作品。

二、90后是崇尚个性的一代,他们爱梦想也敢于做自己,同时他们又是孤独的,而这种特质在这群作家作品上同样存在。

例如,安妮宝贝在《蔷薇岛屿》中是这样描述她的心路历程的:从童年开始,我就幻想通向远方的路途,这种追寻对我来说代价甚为巨大,它使我的生活与其他人不同,而一直沉浸在孤独之中,这也是所有对生活的真相产生怀疑、不愿屈服的人的孤独。

中国最有钱的两个作家掐起来了

中国最有钱的两个作家掐起来了

中国最有钱的两个作家掐起来了作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6年第32期“年度大戏,中国最有钱的两个作家要掐起来了!”93岁的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6年10月底,以对方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畅销书作家江南(原名杨治)等四被告,要求销毁《此间的少年》一书并赔偿500万元人民币,顿时引起轰动。

金庸何许人?中国武侠江湖的文学盟主,在中国家喻户晓,地位超然,14部武侠作品,开创了一个令人缠绵痴情的金庸世界,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

但江南何许人?恐怕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所以在这里要隆重介绍一下:江南,真名杨治,男,安徽舒城人。

1977年出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硕士,专业分析化学。

1998年开始创作,2002年《此间的少年》风靡网络内外。

作品以架空小说和幻想小说为主,早期写过许多武侠作品,后逐渐转向奇幻类,代表作为《九州缥缈录》和《龙族》,中国网络文学代表人物。

但最耀眼的还是以下内容:2013年:第八届“作家富豪榜”发布,江南以年收入2550万成为新首富;2014年:第九届“作家富豪榜”,江南以1700万位居第五名;2015年:第十届“作家富豪榜”,江南以3200万位居首位。

如果中国有人能靠写作挣一个亿,江南毫无疑问就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

传统写作时代的作家首富VS网络写作时代的作家首富,痛点和看点意味深长。

但大家最在意的是,《此间的少年》是一部同人作品,此诉讼将会开启中国法律对于同人作品的裁决,因此引起了广大同人爱好者的热切关注。

何为同人作品,举个简单的例子,《三国群侠传》是《三国演义》的同人,而《三国演义》是《三国志》的同人。

同人作品早在古代就那么发达了,在现代更是无处不在。

周星驰是《西游记》的粉丝,先后从《西游记》中解构出《大话西游》、《西域·降魔篇》等电影,其内容已经远离《西游记》主线,不应再被称为“改编”,而称为“同人”更合适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少年作家和他们的作品
作者:李美花
来源:《湖南教育·下》2012年第07期
近十几年来,中国中小学语文观念、作文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主张新思维、新表达,鼓励创造性、发散性,倡导无拘无束,使用具有个性的语言。

2000年开始,80后、90后少年作家们开始陆续登场:韩寒18岁出版《三重门》销售110多万册,重印多达45次;郭敬明的《幻城》狂销55万册,《梦里花落知多少》销售在百万以上;何员外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销售50多万册;张悦然的《樱桃之远》销售30多万册;后博寒10岁发表文章《变化》,19岁出版《这是谁的90》;张牧笛12岁开始写作,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美文》、《诗选刊》、《读友》、《意林》等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60余万字,15岁创作长篇小说《走走停停》。

这些少年作家们引起各类网站、报刊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文学现象。

他们的作品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文学相比,受全球开放互联网的影响显著,网络的开放性、海量信息、虚拟化等特点给伴随网络成长的80后、90后十分鲜明的信息时代印记。

网络的开放性为少年作家们提供了低门槛写作和市场化运作的便利条件。

鲁迅先生说过,非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

在自由、多元、包容的网络环境中,少年作家们率性率真,挥洒青春,张扬个性,倾笔言情,不受一切框架拘束。

他们笔下没有权威,没有经典,更没有绝对真理。

他们把这种率性倾泻在作品中,作品呈现一种自然状态的真实性。

但他们并非有意识地实践“真性情”的文学主张,也没有限于“性情写作”的思维框架,他们所特有的,是开放的网络时代赋予他们的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率性。

同时,网络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是金子总会发光”,开放网络的“零门槛进入”使少年作家们不需要通过传统的复杂程序,只需轻点鼠标便可以发表作品。

网络指出一条进入文坛的捷径。

只要你的作品吸引足够多的读者,你就可能被出版社发掘,一炮走红。

如80后作家何员外因网络小说《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迅速蹿红,从此走上写作的道路;李傻傻也是最先在文学网络上受到关注。

另外,网络还为新人作家们做进一步宣传,比如2002年张悦然被萌芽网站评为“最受欢迎女作家”、“最富才情女作家”,这些桂冠帮助她逐步进入主流传媒和文坛。

然而,开放的网络使少年作家们尚未进入文坛便被推向市场。

在某些传媒的宣传和炒作中,少年写手沦为一个符号,一个代名词。

比如韩寒成为“叛逆少年”的代名词,媒体只专注报道他的一些攻击性言论,但鲜有关于他努力拼搏、赛车取得佳绩的新闻。

郭敬明被定位为忧伤青春的“金童”,张悦然被定位为“玉女”,蒋方舟被定位为“早熟少女”,春树被定位为“另类少女”,周嘉宁、苏德被定位为“新生代美女作家”。

基于商业目的的写作能解决生存问题,但并不能解决文学追求的问题。

韩寒曾坦言自己写作只是缺钱时的一种选择,郭敬明也多次提到他不想当文学家,他写的东西不能代表他的艺术,张悦然则称自己是个“卖梦的人”。

在他们眼
中,“文学”、“创作”这些概念,已然让位于“商品”、“生产”。

被市场化的少年作家们做了太多的妥协,顺从一种盲目的市场需求。

他们的才华在过多的妥协中消失殆尽,最终失去了原本的率性、自信与兴趣。

网络的海量信息既拓宽了少年作家们的视野,但同时也使其对写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网络的海量信息几乎超越了任何一个年代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所能获取的知识。

由阅读印刷品而积累知识的过程,总是缓慢并且相当有限的,而网络可以快速获得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这样的捷径给了当代少年作家们更加宽广的视野。

他们“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他们信手拈来,黑格尔、康德、乔伊斯、卡夫卡、李泽厚他们旁征博引。

莫言在张悦然的《樱桃之远·序》中评价道:“在故事的框架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艺术电影、港台言情小说、世界经典章话等的影响。

在小说形象和场景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动漫的清俊脱俗,简约纯粹;可以看到西方油画浓烈的色彩与雅静的光晕,时尚服饰的新潮朴素与自由的品位,芭蕾舞优雅的造型和哥特式建筑惊悚的矗立。

在小说语言上,她有流行歌曲的贴近和煽情,诗歌的意境和简洁,电影经典对白悠长的意蕴和广阔的心灵空间。


然而,网络的海量信息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少年作家们对知识及其创造过程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昆德拉说:“对小说家来说,一个特定的历史状况是一个人类学的实验室。

在这个实验室里,他探索他的基本问题,人类的生存是什么。

”但很多少年作家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倾述、一种炫耀,或者一种物质驱动。

少年作家们对待写作缺乏严肃的态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网络是个浮夸的环境,缺乏学习的典范,少年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不知如何取舍,《草样年华》中:“赤橙黄绿让我混淆了颜色/不知道该去选择什么/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去做/哦,这是怎么了……”在少年写作里,作品不再承担言说真理的任务,摆脱了载道的重负,从而出现了更多的可能。

但浮华背后,沉淀几何?这些80后、90后的作品是否能成为另一种经典,抑或只是一时追求惬意的快餐消费?
网络的虚拟性既使少年作家们的作品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又使其出现不切实际的内容。

网络提供一个异彩纷呈的虚拟世界,使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获得恋爱、结婚、打斗、厮杀、占领、统治等多种感官、心理体验。

受此影响,少年作家的作品取消了文学反映现实的功能,代之以虚拟化。

以郭敬明的《幻城》为例,它描写了一个幻想的世界,整个故事并不复杂,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君臣之情。

郭敬明试图在小说中还原一种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存在的,最本色的、最美好的心灵连结。

这种唯美浪漫的情愫感动了一大群渴望真挚情感的青春期学生。

同样活在虚拟中的还有张悦然,她的文本中总出现两类角色,一是为了爱人自虐般地奉献一切,二是在无知无觉中冷漠自私地享受着一切奉献。

她在《樱桃之远》中设置了这样两对典型角色:善良的小沐和邪恶的小杰子,暴戾的宛宛和温顺的纪言。

这些人物全部是从作者的意念中产生的,他们没有肉身,推动其行动的是作者的意念和情绪。

“不疯魔不成活”。

在简单的情节构造和封闭的虚拟情境中,少年作家作品中的主人公们的情感发挥到极致。

这是虚拟网络时代下他们的美好幻想和青春诉求。

但是,很多少年作品过度沉迷于虚拟华美,脱离实际。

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个个“很强很拽很不可一世”,背景高深,经历传奇,非一般凡人所能比。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大城市的小资情调、小清新情怀,没有淳朴的农村描述,没有来自底层的表达,没有贫苦的人群和真实的苦难,也没有平凡安静的人生、正常健康的感情。

他们的作品也许可以刺激读者的感官,但不切实际的生活场景会使读者产生共鸣吗?欠缺人性关怀的作品还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吗?
在少年写作群的创作生命中,网络远远超越了传播工具和平台的意义,他们的青春与成长正是在网络的空间里得到滋润和孕育。

可以说,网络就是80后的生命空间,既是80后这个青年群体的栖息地,也是他们进行文学创作和阅读的“社交沙龙”。

网络对少年写作产生了正负面影响。

从更深层次来说,这类少年作品的受众主要是中学生,对中学语文教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少年作家不单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教育现象,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与正确导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