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近几十年来,基于提高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污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发动机厂商、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目前,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有的已在内燃机上得到应用,有些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有可能成为未来内燃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 Variable Valve Timing)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新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提高进气充量,使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合理选择配气正时,保证最好的充气效率hv,是改善发动机性能极为重要的技术问题。
分析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时期中,进气门迟闭角的改变对充气效率hv影响最大。
进气门迟闭角改变对充气效率hv和发动机功率的影响关系可以通过图1进一步给以说明。
图中每条充气效率hv曲线体现了在一定的配气正时下,充气效率hv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如迟闭角为40°时,充气效率hv是在约1800r/min的转速下达到最高值,说明在这个转速下工作能最好地利用气流的惯性充气。
当转速高于此转速时,气流惯性增加,就使一部分本来可以利用气流惯性进入汽缸的气体被关在汽缸之外,加之转速上升,流动阻力增加,所以使充气效率hv下降。
当转速低于此转速时,气流惯性减小,压缩行程初始时就可能使一部分新鲜气体被推回进气管,充气效率hv 也下降。
图中不同充气效率hv曲线之间,体现了在不同的配气正时下,充气效率hv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不同的进气迟闭角与充气效率 hv 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不同,一般迟闭角增大,与充气效率hv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也增加。
迟闭角为40°与迟闭角为60°的充气效率hv曲线相比,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分别为1800r/min和2200r/min 。
由于转速增加,气流速度加大,大的迟闭角可充分利用高速的气流惯性来增加充气。
i-VTEC 、ECOTEC DVVT 、Double-VANOS

上海理工大学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浅述三款发动机可变气门系统1 摘要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目前汽车工业所面临的两个问题。
为了提高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世界各大公司竞相采用新技术装备其生产的轿车。
为了满足发动机全工况的要求,就需要设计可变的配气相位。
可变气门技术就改变了传统发动机中配气相位固定不变的状态,在发动机运转工况范围内提供最佳的配气正时,较好地解决了高转速和低转速、大负荷和小负荷下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矛盾,同时改善废气排放。
本文选取当前市场上三个不同国家的三款发动机可变气门系统,分别是本田的i-VTEC 、通用的ECOTEC DVVT 、宝马的Double-VANOS,进行简述。
关键词:i-VTEC 、ECOTEC DVVT 、Double-VANOS2 发展现状现在我们周围很多车型的发动机都采用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末由菲亚特公司最先研发成功的,但这项技术真正被发扬光大、为人熟知还要从本田应用VTEC技术的1983年算起,最早VTEC技术被运用在本田的REV 摩托车发动机上,正是因为这项技术才使看似矛盾的车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有了更好的结合办法。
3 原理i-VTECi-VTEC技术作为VTEC技术的升级技术,其不仅完全保留了VTEC技术的优点,而且加入了当今世界流行的智能化控制理念。
本田公司在1989年推出了自行研制的“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英文全“Variable ValveTiming and Valve Lif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缩写就是“VTEC”,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等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
本田的VTEC发动机一直是享有“可变气门发动机的代名词”之称,它不只是输出马力超强,它还具有低转速时尾气排放环保、低油耗的特点,而这样完全不同的特点在同一个发动机上面出现,就因为它在一支凸轮轴上有多种不同角度的凸轮。
VVTCVVTDVVTi-VTECVVT-i等发动机特有技术详解

VVT,可变气门技术关键词:双VVT-i/VVT-i/i-VTEC/VVT/CVVT/CVTC/S-VT/MIVECVVT 其实是Variable Valve Timing 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代表车型:广州本田 新飞度 1.5L/1.3L i-VTEC广州丰田 雅力士1.6L 双VVT-i上海通用 雪佛兰科鲁兹 DVVT北京现代 领翔2.0L/2.4L CVVT东风日产 新轩逸2.0L/1.6L CVTC东南三菱 戈蓝2.4L MIVEC长安铃木 天语SX4 VVT数字签名者:魏君堂 DN :o= Corporation, ou=CA Center, cn=魏君堂, sn=2088102472987547, email=elegantjack@ 日期:2011.04.02 11:15:25 +08'00'它是汽油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其主要设计思想是发动机气门升程和配气相位定时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作实时的调节。
而我们常见的CVVT,就是在这个原理上增加了连续性的概念,即Continue。
CVVT的主要设计原理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改变凸轮轴打开进气门的时间早晚,从而控制所需的气门重叠角。
这项技术着重于第一个字母C(Continue连续),强调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况连续变化,时时控制气门重叠角的大小,从而改变气缸进气量。
当发动机低速小负荷运转时,如怠速状态,这时应延迟进气门打开时间,减小气门重叠角,以稳定燃烧状态。
当发动机低速大负荷运转时,如起步、加速、爬坡时,应使进气门打开时间提前,增大气门重叠角,以获得更大的扭矩。
当发动机高速大负荷运转时,如高速行驶时,也应延迟进气门打开时间,减小气门重叠角,从而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
当发动机处于中等工况时,如中速匀速行驶时,CVVT也会相对延迟进气门打开时间,减小气门重叠角,此时的目的是减少燃油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CVVT系统包含通常包括:油压控制阀、进气凸轮齿盘、曲轴为止感应器、凸轮位置感应器、油泵、引擎电子控制单元(ECU)等。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VVT、CVVT、 DVVT、 VVTI、VVL类型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VVT、CVVT、DVVT、
VVTI、VVL技术类型
这些技术都是让电脑控制发动机进排气门在不同工况下正确的开启时间,发动机在增大功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油耗,现在许多品牌的汽车都使用了这种技术;只是名字取得不同而已,因为厂家都已经注册了各自的这个技术,不能使用一样的名字!
CVVT是英文Continue Variable Valve Tim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它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众多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中的一种。
例如:宝马公司叫做Vanos,丰田叫做VVTI,本田叫做VTEC,但不管叫做什么,他们的目的都是给不同的发动机工作状况下匹配最佳的气门重叠角(气门正时),只不过所实现的方法是不同的。
VVT:是可变气门正时;
CVVT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
DVVT:双可变气门正时;
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VTEC:可变气门相位及升程控制系统;
VVL:为可变气门升程系统。
传统的汽油发动机的气门升程是固定不可变的,VVL的采用使发动机在高速区和低速区都能得到满足需求的气门升程。
从而改善发动机高速功率和低速扭矩。
如果非要说哪个好,本田的I-VTEC表现最好,其次是丰田的VVT-I,现代的CVVT就不怎么样了!其实这个技术奔驰、宝马、大众早就有了!只是他们不象丰田本田那样贴个标在车尾大肆宣传!他们的做法很低调,不信你可以看一下奔驰和宝马的发动机!。
i-VTEC发动机详解

本田新型1.8升i-Vtec发动机本田新型1.8升i-Vtec发动机本田刚刚宣布即将发表新型1.8升i-Vtec发动机,此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及动力较过去均有所提高,它将出现在今年秋天发布的新一代思域上。
发动机使用了智能VTEC技术,在起动和加速时改变气门正时以获得大马力大扭矩输出;在巡航或低负载时则延迟进气门正时以降低油耗。
通过气门正时技术,起步时此发动机性能能够与2.0升发动机媲美而油耗只相当于以往1.6升本田发动机的水平;巡航时油耗甚至只相当于1.5升发动机的水平,这就使得此发动机成为世界最优秀的1.8升发动机设计。
传统发动机在低负载条件下,半开的节流阀限制着油气混合物的进入量,此时吸气阻力产生的泵气损失造成了效率的降低。
在i-Vtec发动机里则通过延迟气门正时来控制进入量,此时节流阀依然可以全开,泵气损失因此减少16%。
加上各项降低摩擦力的措施,最终发动机效率大大提高。
线传动(DBW)系统在气门正时对调时为节流阀提供高精确度的控制。
保证在扭矩波动时提供仍然让司机感受到平滑的发动机输出。
其他的创新包括长度可变的吸气歧管,提供优化的惯性效应以进一步提高进气效率;活塞油喷注系统则有效地冷却活塞以避免气缸爆震。
新发动机提供103千瓦的最大功率和174牛米的最大扭矩,同时排放也较低。
通过紧跟在排气歧管后面的双层催化净化系统以及高精确度的油气混合比都对低排放做出了贡献。
此外,较低的支架保证了更高的发动机框架刚度,铝制高强度曲轴、连杆、窄尺寸静音凸轮轴链、和其他创新共同时发动机变得更轻更紧凑。
思域一直以来都会搭载最新的技术。
1974年,思域上首次出现了CVCC发动机——激进的革新使得不需要催化剂也能大大减少排放。
1989年首次出现在思域上的VTEC发动机同时实现了低排放和高输出。
这次新的发动机发布中,本田依然坚持在低价位提供先进技术,与业界的由高档车到低档车普及新技术的习惯恰恰相反。
发动机参数:水冷直列四缸排量1798cc缸径及行程81x87.3mm最大功率103kw/6300rpm最大扭矩174Nm/4300rpmi-VTEC发动机+VSA系统+NAVI 雅阁技术详解(1)2006-05-09 13:44:23 【大中小】1、i-VTEC发动机雅阁搭载的是本田公司全面面向二十一世纪而开发的i系列中的i-VTEC发动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降低排放,同时又保证有足够的动力输出以满足驾驶乐趣的需要。
12款东风本田CRVVTC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2款东风本⽥CRV VTC 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2019-04-18【摘要】VTC系统控制进⽓凸轮轴的凸轮相位,最新设计的VTC(可变正时控制)可连续不断地控制⽓门正时(凸轮相位)。
i-VTEC是VTEC和VTC系统的组合,它能够控制⽓门升程、正时并连续不断地控制凸轮相位,以便优化低速、中速和⾼速时的燃烧。
该系统还能提⾼燃油经济性,并获得低排放。
⼀个少量提前迟延的凸轮相位减少了重叠量,从⽽将EGR量降⾄最低,并稳定燃烧。
该功能还能够实现更低的怠速点。
⼀个⼤量提前的凸轮相位增⼤了重叠量,使EGR效率得以提⾼。
⽽EGR效率提⾼能够降低泵送损失,减少排放。
【关键词】发动机;可变正时系统;检测;排除0 前⾔汽车⾃诞⽣以来,⼀直被⼈们认为是⼀种不可缺少的交通⼯具,⽽汽车发动机系统I-VTEC中的VTC作为发动机关键技术也⽇益受到关注,⼤部分的汽车已经普及,尤其90年代以来,可变⽓门正时控制在⾼级轿车已经逐渐普及,相对于传统发动机⽅法,含可变⽓门正时控制系统的发动机维修更注重检测、分析诊断,因此作为汽车维修⼈员,应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提⾼⾃⾝的技术⽔平和对故障的综合分析能⼒,同时在维修的过程中应更细⼼、细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好的解决各种问题。
1 故障的现象⼀辆12款东风本⽥CRV,该发动机型号为:K24Z8,⾏驶⾥程为50000KM,发动机故障指⽰灯亮,读取故障码为P0011:VTC系统故障,消除故障码后试车半⼩时,故障灯没有再次亮起,诊断为间歇性故障,交车。
⽤户出店后⾏驶两天后故障灯再次亮起,再次回店做检修,读取故障码仍然为暂时性故障码P0011:VTC系统故障。
消除故障码,检查VTC电磁阀能够动作良好,VTC滤⽹没有堵塞,试车半⼩时左右没有故障灯点亮,但是为了全⾯检修,应该按照维修流程继续检查VTC作动器和缸盖内的相关油路,但是由于⽤户反对拆解发动机,只好暂时交车,⽤户返回途中故障灯再次点亮。
汽车术语

汽车术语1、ABS:防止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完全抱死,使驾驶员在最大限量制动时还可以通过转向避开障碍。
2、EBS:电子制动分配。
3、ADR:通过雷达波实时监测与前车的距离,当小于设定距离时,系统会自动采取制动以保持和前车的安全距离。
4、VTEC:可变配气定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5、ECM:发动控制模块。
6、EDS:电子差速系统。
7、4WD:通常指可通过手动或电子进行两轮与四轮切换越野车或SVV,而且四 4WD具有低比率传动装置,一般适用于拖曳重物或越野爬坡。
尤其能胜任泥泞积雪、崎岖多石的路段。
8、ECV:(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
9、ASR:车辆急加速时会出现某一侧驱动轮打滑,ASR便是通过抑制轮胎空转提高牵引和车辆的制动态平衡。
10、TCS:牵引力控制装置。
本文原载于-技巧网评11、CVT:采用传动带和可变槽宽的棘轮进行动力传递,当棘轮变化槽宽时,相应改变驱动轮与从动轮上传动带的接触半径进行变速。
CVT是真正的无级变速,相对自动变速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油耗低,但传动带强度要求很高。
12、SRS:安全气囊。
13、TDl:增压直喷。
14、A WD:恒时四轮驱动,保证在湿滑的路面上车辆能够获得很好的牵引力,相对同级别两驱车有更好的通过性。
15、VvT-i:智能可变性配气定时。
16、VDC:车辆动态控制装置。
17、ETC:电子节气门控制装置。
18、CAN bus:控制器区域网络总线。
19、ABC:主动悬挂控制系统。
20、ESP:电子稳定程序。
车辆动态行驶时,通过车轮转速,偏航率、转向,控制总成,液压总成等传感器对车辆实时监测。
在必要时介入发动机、变速器,甚至单侧车轮制动工作。
以达到在遇到特定情况下车辆不会失控。
21、ACC:主动巡航控制。
22、VTEC:可变配气定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23、GTI: 是意大利语Gran Turismo(英文为Grand Touring Injektion)的缩写。
本田下一代可变气门Advance_VTEC技术

新车新技术New Car Tech栏目编辑:胡凯溶 ******************50·June-CHINA 本田下一代可变气门Advance VTEC技术为满足环保、节能和高性能的需求,本田公司于2005年发布了基于Advance VTEC的下一代动力系统(如图1所示),其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性能。
2006年9月搭载2.4升Advance VTEC发动机的Honda Advanced VTEC 试验车(图2)正式亮相,该车在保持强劲的动力性的同时,燃油经济性比2005年的2.4升i-VTEC发动机的提高13%,排放的废气降低70%。
一、Advance VTEC的开发背景自1983年本田公司首次把V T E C (Va r i a b l e Va l v e T i m i n g a n d L i f t Electronic Control,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电控技术)技术运用于C B R400摩托车发动机至今,经过不断改进,已开发出DOHC VTEC、SOHC VTEC、SOHC VTEC-E、DOHC VTEC-DI、3-Stage VTEC和i-VTEC等系统,成为该公司打造其高性能发动机的招牌性技术。
可以说,VTEC技术以其简单、实用、可靠的机械结构及电控液压系统,使发动机进气系统能依据不同工况的要求把发动机的配气凸轮切换到适应该工况的气门正时与升程,实现了发动机输出强劲动力的同时兼具较佳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1988年,本田公司开发了首款应用V TEC技术的B系列乘用车汽油发动机,1989年,B系列的首款B16A发动机搭载在JDM Acura Integra等车型上。
之后该公司所开发的B系列、D系列、F系列、H系列、K系列、L系列、R系列、C系列和J系列的乘用车汽油机上几乎都应用了VTEC技术,其中K系列首次把VTEC技术与凸轮轴可变正时控制VTC(variable timing control)相结合,即i-VTEC(Intelligent-VTEC)发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TEC全写为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是本田的专有技术,它能随发动机转速、负荷、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变化,而适当地调整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使发动机在高、低速下均能达到最高效率。
+在VTEC系统中,其进气凸轮轴上分别有三个凸轮面,分别顶动摇臂轴上的三个摇臂,当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或者低负荷时,三个摇臂之间无任何连接,左边和右边的摇臂分别顶动两个进气门,使两者具有不同的正时及升程,以形成挤气作用效果。
此时中间的高速摇臂不顶动气门,只是在摇臂轴上做无效的运动。
当转速在不断提高时,发动机的各传感器将监测到的负荷、转速、车速以及水温等参数送到电脑中,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当达到需要变换为高速模式时,电脑就发出一个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使压力机油进入摇臂轴内顶动活塞,使三只摇臂连接成一体,使两只气门都按高速模式工作。
当发动机转速降低达到气门正时需要再次变换时,电脑再次发出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压力开头,使压力机油泄出,气门再次回到低速工作模式。
内燃机的作用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动能,其基本原理是可燃混合气在汽缸内燃烧,产生的高压推动活塞旋转曲轴,输出扭力。
扭力与转速结合,就是发动机的功率。
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大约只有30%的原始能量做了有用功,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成为人们长期的奋斗目标。
按照物理学定律,要产生更强的动力,发动机就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显而易见,增加燃油燃烧的方法之一是加大发动机尺寸,因为大排量的汽缸相比小型发动机能燃烧更多的燃油;另一种方法是把可燃混合气进行预压缩,这样在固有的发动机内也能填入更多的燃料。
与上述方法不同,本田在发动机技术上采用了另一条道路:即保留发动机尺寸不变,加快燃油的燃烧速度。
也许用下面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用杯子把爆米花从甲地运送到乙地,你可以加大杯子的尺寸,也可以压紧杯中之物以加大每次的运送量,或者也可以简单地加快运送的速度,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其“吐呐”的混合气量相应增长,进排气门的开合需要更精密和更宽阔,否则的话,进气阻力将使发动机得不到足够的燃料。
如果只考虑高转速问题,本田不必发展VTEC技术,因为经常在高转速运行的赛车发动机并不需要类似VTEC的装置。
但普通汽车就不同了,他们在街道上行驶时发动机经常处于中、低转速,此时气门如果还是大开度的话,将造成发动机工作粗暴和燃油消耗高等问题。
对此,本田的解决方案就是VTEC,它使发动机气门在高速时开度大,低速时适当降低,兼顾了低速平顺性和高速动力性。
本田VTEC技术的应用也引起了某些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人之间:其一,认为VTEC 只是一种骗局,其二,熟知VTEC的优缺点,其三,坚信VTEC是一个好东西。
从争论的内容看,对VTEC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主要方面有:双顶置凸轮轴VTEC发动机比同功率的非VTEC发动机扭矩低,而扭矩是考察汽车加速性的重要指标,所以VTEC发动机的功率值“虚高”。
发动机的扭矩与每次循环所烧的可燃混合气量直接相关,这意味着排量的增长通常会导致扭矩的增加。
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由于进气压力升高,实际排量要高于标称排量。
不同于增大排量和采用增压的做法,本田VTEC系统利用优化发动机高转速时的进排气系统来达到提升功率的目的,因此,相对于上述提高功率的其他两种方法,VTEC发动机的排量最小,因此扭矩输出自然会比同功率的非VTEC发动机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VTEC发动机的功率“有水分”,事实上,本田用真实可靠的功率/重量比来评估车辆的加速性能。
一般的误解是因为人们对功率,扭矩和加速性的辨证关系缺乏基本的了解,只看扭矩来确定车辆的加速性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为扭矩在变成推力之前要通过变速器和主减速器放大,但最大功率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车上,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将能提供更大的推力。
当然,扭矩曲线的形状还是很有意义的,起步加速时,理想的情况是车轮有片刻的打滑,然后再紧紧地抓住地面,而扭矩曲线的峰值出现较早并保持平稳能满足上述要求,这也是大排量的美式汽车在这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原因。
反之,VTEC发动机有非常平滑的扭矩上升曲线,起步时轮胎鸣叫不太容易实现,同时这样的扭矩线要求加速换挡过程中良好地控制油离配合,才能保证驱动力的最佳释放,因此,相对于大排量发动机,VTEC发动机的冲刺能力相对弱一些。
VTEC只在高速时发挥作用,因此低速时有没有VTEC都一样,换句话说,如果你经常在低速情况下行驶,VTEC也许就是资源和金钱的浪费。
HONDA VTEC和i-VTEC系统HONDA车系列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那套名为“VTEC”系统及后来的i-VTEC系统。
VTEC系统的全名是“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可变气门相位及升程控制系统”,VTEC机构最早出现在1989年,发明者叫松泽健一,车型是“型格”INTEGRA(DA6)XSi和RSi:车型: INTEGRA RSi(DA6)引擎代号: B16A引擎形式: L-4,DOHC口径×冲程: 81.0mm×77.4mm排气量: 1595 c.c最大马力: 160 ps/ 7600 rpm压缩比: 10.0:1最大扭力: 15.5 kg-m/ 7000 rpm波箱: 5 MT驱动形式,尾牙: FF,4.400其实个人觉得VTEC系统的工作原黎有点象一级方程式所运用的气动摇臂气门控制机构。
讲得简单些,VTEC系统其实就是ECU通过曲轴位置传感器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释知引擎转速,到达俗称既“开TEC”转数后向引擎顶部、分火线圈后的油泵电磁阀发出信号,电磁阀向凸轮轴(摇臂机构)内注入一定压力的机油,机油推动位于气门摇臂内的柱塞完成LOW-CAM转HI-CAM既动作。
低转时,矮凸轮顶开一个气门。
随着B16A的知名度和实际应用效果(民用引擎的升功率首次达到100匹/升),VTEC机构开始装备低端引擎,例如只使用SOHC VTEC的D系列(常见的CIVIC)、F系列、J系列(常见的ACCORD)等等。
不过因为其具备的高转速、高输出的特性,自B16A 上的DOHC VTEC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各类型房车赛的常客,而且还发展出不同排气量的系列高性能引擎,也就有了车迷们用凸轮轴盖颜色区分性能的标竿,例如黑顶的B18C引擎,170匹马力(INTEGRA DC2);而红顶的B18C-R就有200匹的输出(INTEGRATYPR-R DC2);搭载于PRELUDE(BB6)上的蓝顶盖H22A,可以于7200转是提供220匹的马力;至于最后一款也是性能最高的一款DOHC VTEC红顶引擎F20C,可以为其搭载车辆S2000(AP1)提供高达250匹的马力,一台排气量只有1997c.c的引擎,升功率达到了125匹/升的历史记录,对于自己号称高性能的欧洲系列引擎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过VTEC系统亦有不足,系统只能够对气门升程作出两段或者三段既调整,但并吾能够好似TOYOTA既VVT-i、BMW既VANOS、等对例如点火正时进行调整高转时,高凸轮接管,气门升程发生变化。
VTEC发明12年后的2001年,HONDA再次向世界车坛推出了新一代的VTEC技术,名为i-VTEC,首先搭载她的竟然是一台城市SUV车型:CR-V。
各汽车媒体对于她的到来似乎提不起什么兴趣,普遍认为这只是一台普通的技术升级版VTEC系HONDA新一代的技术指标,K系列引擎。
统,好象知名的汽车媒体“TOP GEAR”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评价道此乃VTEC+VTC的混合体,原因就是她的动力没有1989年发表的B16A来的震撼,1998c.c 只有158匹而已。
其实i-VTEC系统就是在原来的VTEC基础上加入了VTC控制系统:VariableTiming Control,也就是类似于TOYOTA的VVT-i系统。
但是,到了当年年末推出的INTEGRA TYPE-R(DC5)、CIVIC TYPE-R(EP3)、ACURA RSX TYPE-S等几部性能车推出时,才让全世界知道原来K20A2可以是如此的疯癫,顶级既DC5竟然有110匹既升功率。
其实i-VTEC中的“i”是intelligent:“智能”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在那台名为F20C的引擎上加了VTC系统,一套使用油压控制的花键控制机构,最大可以将点火提前角提早50度,有的引擎型号甚至加入了可变进气道系统,以改善低转扭力反应,例如国内已经有售的美版RSX TYPE-S(DC5)上搭载的K20A2。
不过,不得不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现在好多使用例如ACCORD、CIVIC等HONDA VTEC引擎车辆的车主,在选用机油的问题上,都会听信一些汽车保养店的意见,选择一些标号较高的润滑油产品,例如10W-50等,其实刚好相反地,VTEC或者I-VTEC引擎最好还是使用稀一点的机油为好,例如5W-30或是原装的VTEC专用油,因为VTEC引擎油道细密,稀一点的机油流动性更好,更有利于到达“开TEC”转数时的反应和高转下的引擎冷却,条件许可的,可以因应不同的排气量加装合适的机油冷却器(OILCOOLER),以保持机油的性能。
什么是i-VTEC “i”即intelligent,指发动机智能化。
i-VTEC是在Honda独创的VTEC的基础上,配合可以连续控制进气门正时相位的VTC(Variable Timing Contro)功能,成为高智能的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的构造。
例如,在需要流畅加速的高速公路或是重复停止、起步的街道,又或需要强劲马力的坡道,人们总是希望车辆在行驶中具备高性能的同时油耗越低越好。
对于发动机,则要求其性能能够应对各种行驶状况。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常会出现下列情况:若要满足各个方面,则什么都不能达到最优;若以其中一个方面为重点的话,其它方面又容易出现不足。
另外,低尾气排放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控制所有这些性能的关键就在于气门控制系统,即将混合气体吸入燃烧室,燃烧后再将尾气排放出去。
理想状态下气门张开的时间长度、升程量、乃至进气侧、排气侧的开闭时机等在高速和低速状态都不一样。
于是,Honda及时着手对气门可变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独自开发出了VTEC技术,并作为高性能发动机技术的核心,Honda 逐步将其广泛应用于多种车型。
为了进一步进化VTEC技术,新开发出了组合VTC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的新一代智能化发动机DOHC i-VTEC,实现了“高马力”、“低油耗”、“低排放”,在各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