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大和气的水平运动

合集下载

2.1 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

2.1 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

②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同时作用
实际中,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一旦形成马上 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发生偏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向
(hpa) (北半球为例)
100 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

2

100
地转偏向力
4
地转偏向力
1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6
100 8
101
高空中的风 同一平面上
地面
B
C
近 地
冷—空气收缩下,沉气压较 ;高
面 热—空气膨胀上,升气压较 . 低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上空

同一高度平面
900
1000 1010



1020百帕
冷却
受热
冷却
地面
A
B
C
地面受热不均 ,同一高度平

冷--空气 收缩下,沉气压较 ; 低
面气压不同。 空 热--空气 上升聚,积气压较 . 高
北半球近地面
2、风向的确定 (1)在等压线平行的情况下 气压低
①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气压高
风向 : ①与等压水平气压梯度力 一致; ②与等压线 垂直; ③自 高气压指向 气低压。
气压低
气压高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10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7.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
活动2:海风为什么这么吹
“海陆风”
(高压)
(低压)
海风
升温快,气温高(低压)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 分布示意图。
近地面P地旳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天气符号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情况(热力 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毕1~2题。
1.有关图示甲、乙、丙、丁四地旳说法, 正确旳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2.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梯度力
向低压
特点:同一图幅中,等压线越密
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 风速
地转偏向力
地 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越大


北半球:向右偏
向 方向:垂直于风向

南半球: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情况不同旳 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旳阻力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对风有阻碍作用,可 降低风速。
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2.风向①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① +②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① +② + ③
风向斜穿等压线
3.风向旳画法
在平直旳等压线上直接作垂线(弯曲旳等压 线处,先作切线,再作切线旳垂线);由高 压指向低压画虚线箭头,代表水平气压梯度 力旳方向;北半球右偏450画实线箭头,南 半球左偏450画实线箭头,即为风向。
二、大气旳水平运动 1.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①) 地转偏向力(②) 摩擦力(③)
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旳气压差。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

(hPa ) 1000
——风向平行等压线
气压梯度力
1002
1004
风向
1006
地转偏向力
1008
1010
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
28
(3)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
力的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hPa ) 1000 等压线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
1
热水
冰块
.
2
几个常用概念
1.气压
指单位面积垂 直方向上延伸到大 气层顶的空气柱的 总重量。
.
3
海拔高


气压低
海拔低




气压高
以上四点的气压比较: 甲>乙>丙>丁 结论: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
4
2、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 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 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高压低压 是对于同一高度而言);
?
近地面气压值永远大于高空
?
A
低压
受热
高压D (如:A>B;D>C)
冷却
1.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总是先垂直后水平的; 2.高气 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 同一水平面 上高压流向低压; 3.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等压面凸起就是高气压区,下凹是低气压区( 高高低 低);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 等压面弯曲相反12。
.
19
继续探究…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C
课堂练习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C A.高低空的气压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 C.高低纬的热量差异 D.不同地形的海拔差异 2.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C A.垂直运动 B.城市风 C.热力环流 D.全球大气环流 3.夜间多云,气温比晴天夜间气温高,因为 B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大气辐射增强 D、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都增强
不均)
风形成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 4、形成过程:
地 太 空 区 因果 阳 造成 气 间 引起 辐 垂 导致 的 射 冷 直 热 差 运 不 异 均 动
同 一 因果 水 促使 平 面 气 压 差
空 气 水 平 运 动 — 风




大气运动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以北半球为例)
2. 风
低压
hpa 1006 等压线 1008
高压
1010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例、如图:哪一岸受到水的冲涮作用更强 丙 ;哪 些岸受到的冲涮作用更弱,泥沙淤积 , 可能最终会与 小岛相连 丁 。
(hPa) 1002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4
水 平 气 1006 压 梯 度 1008 力
空中高压区是
区是
B ,等压面向 上 弯曲;低压 C、F ,等压面向 下 弯曲。
强化专练
2.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
起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a=b=c 。 (2)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d 。
(3)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e 。 (4)在图中“ ”上画出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深度解重难] 等压线图中风向、风力的判定 1.风向的判定 (1)绘图法:依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画出任意一点的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 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 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3.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_下__沉__处以及下沉 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特别提醒] 海陆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不同的下垫面 之间,只要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就存在气温差异,就会形成 热力环流。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 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 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 “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第 2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 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 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答案:1.D 2.B
读图,回答3~4题。
3.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4.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3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 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4题, 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 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 判断Q数值可能是1 002.5 hPa~1 005 hPa或1 007.5 hPa~ 1 010 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 答案:3.A 4.D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ppt课件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ppt课件

与风向垂 直
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增 大到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
等压线平行
促使大气由高压 沿垂直于
气压 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等压面的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梯度 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 方向,由 在时刻处于自转状态的地
力 动的原动力,是形成 高压指向 球上是不存在的
风的直接原因
低压
19
2.不同情况下风向的特点
36
(接上)气压的分布是用等高面上的等压线的分布来 表示的,等压线是某一海拔高度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 不同等压面相割,在等高面上形成的许多交线,如甲、 乙两图的下部等压线。可以看出,等压面上凸区对应 等压线的高值区,即为高气压区;等压面下凹处,对 应等压线判断气压场。 可联系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在等压线图中,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气 旋),反之为高压中心(反气旋)。
34
考点3 等压线(面)图的判读
1.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空间关系 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 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等压线是指同一 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平方 向上的气压差异。
35
(接上)某一高度的水平面切割等压面而得到的 交线即为等压线。如下图中甲、乙两图的上部分 别是1008百帕、1007百帕、1006百帕、1005百 帕的几个等压面分布,甲图中的等压面上凸,乙 图中的等压面下凹。
10
【思维过程】此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根据 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 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拉萨河谷相对 两侧山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 白天吹谷风。夜间拉萨河谷相对两侧山地气温较高, 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晚上吹山风。 所以选C项。由于学生不易将考点迁移到热力环流 方面,尤其是山谷风的分析方面,因此不易得出正 确答案,从而提高了难度。

高中地理课件-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中地理课件-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9
关注数据:
• 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 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 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 大气压强越小.大致分布规律如下:
100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为地面0米; 95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700米; 85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00米; 70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3000米; 50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5500米; 40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7000米; 30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9000米; 25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0000米; 20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2000米;15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4000米; 100百帕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6000米
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教程
2.3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球表面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主要是 各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均匀。不同地区 温度有差异,大气就会产生运动,大气运动 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 垂直运动就是对流运动。 • 水平运动就是风。
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是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 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它的原理就是热力环 流。 • 热力环流就是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在实际的海平面等压线 分布图上,等压线是弯曲的, 形成一个个低压和高压中心。 近地面的大气都受到气压梯 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
风向和前面所述的规律一 样:在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 低压按逆时针方向辐合;高 压按顺时针方向辐散。
12
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教程
2.3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想一想:
请把A,A1,B,B1四点பைடு நூலகம்的气压用“>”连接起来, 并说明理由。

002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002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一、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其形成过程图1所示,当A地受热较多,B地、C地受热较少时,近地面气温分布显现为A地较热,B地、C地较冷。

A地近地面空气将受热上升,致使近地面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而上升的空气将在A地高空聚集,使得A地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对于B、C两地而言,空气冷却下沉,将导致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而高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空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因此会形成如图1(b)的热力环流模式。

图1 热力环流示意图二、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环流陆地与海洋、山坡与谷地、城市与郊区之间常因地面的冷热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分别被称为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环流。

海陆风环流系统如图2所示,由于白天陆地增温较海洋快(这是由于陆地热容量较小),陆地近地面空气温度较高,形成低气压,海洋表面空气温度较低,形成高气压,因此在白天近地面将出现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又称海风;在夜晚,陆地降温较海洋快,陆地近地面空气温度较低,形成高气压,海洋表面空气温度较高,形成低气压,因此在夜晚近地面将出现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又称陆风。

海陆风系统将导致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加。

图2 海陆风示意图山谷风环流系统如图3所示,由于山坡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山谷白天增温慢,夜晚降温慢,因此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温度分布,以及白天谷风、夜晚山风的环流模式。

图3 山谷风示意图夜晚的山风会将山坡的冷空气带向谷底,容易使山谷形成逆温层,这不利于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得山谷内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形成大气污染。

城市热岛环流如图4所示。

由于城市交通、工业生产等造成的热排放,以及城市绿地、水域等的减少,城市气温往往高于周围的郊区,导致近地面会出现郊区吹向城市的风。

因此,应将污染物排放多的工厂置于气流下沉处以外,并在气流下沉处以内设置绿化带,以防止环流系统给城市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1、水平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 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
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风的原动力
(百帕 ) 1000
b.垂直于 等压线
a.由高压 指向低压
1005 1010
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理想状态)
. .. .
2.右图中⑴、⑵处的气流为什 么是从低压流向高压?
高压
低压
先有大气的垂直运动 ; 再有大 气的水平运动。正是由于(1) 和(2)的存在才导致了同一水 平面上的高低气压差异。
⑴ 低压 A
⑵ B 高压
3.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 均所形成的空气 环流。
案例:
城市风 海陆风

郊A区 B 郊区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风(高空)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北半球高空)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风向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最 后 风 向 与 等 压 线 平 行
3. 地面摩擦力: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的风
A B C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时的等压面
高空
1004h pa 1006h pa 1008h pa 1010hpa
地面
2.热力环流原理图
密度减小 低 密度增大 高 密度减小 低
高 密度增大 冷却
A
低 密度减小 受热
B
密度增大 高 冷却
地面
冷热 不均
根本原因
空气

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
C
空气
垂直
运动
水平
运动
C
1025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根据图2.8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hpa D
2.箭头表示甲地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
风向 A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C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南 甲地位于______半球。
A B
甲 D
1020
假如地球 不自转 (一种力作用)

风向

地球 自转
高空 (不计摩擦)
风向
(二种力作用)
风向 低空 (考虑摩擦) (三种力作用)

1.下图中,属于北半球风向的有( C )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hpa A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B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C
(百帕)
1002
低空 (考虑摩擦)
1006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北半球
最 后 风 向 与 等 压 线 斜 交
大气运动的三种模式
理论风向 高空风向 近地面风向

高 F梯 与等压线垂直 F梯+F偏 与等压线平行 F梯+F偏+f 与等压线斜交
二、地球上的大气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B
A
所谓某地的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 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1.基本概念
气压: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空 气 越 稀 薄 密 度 减 小 气 压 降 低
热力环流
3.等压面特点

低 D
. .
B 髙
冷却

F1
. .
F
(高空)
1002
低 百帕 E 1001
.
1003
A A 低ຫໍສະໝຸດ .1006A1 受热
.

.
C
1005
1007
冷却
巩固练习
高度(km) ( 高压 低压 500 1.读右图,判断正确的是: C ) 5 ⑵⑶ 等压面 4 A.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⑴ 3 ⑷ B.甲地多晴朗天气 2 1 低压 高压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甲 乙 D.图中4点气压:⑴<⑵<⑶<⑷
(hPa) 1010
风向
1020 1030
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等压线的疏密)成正比
最 后 风 向 与 等 压 线 垂 直
2. 地转偏向力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F1
b.垂直于空气的运 (百帕) 动方向(即风向); 1006
1008 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F2 1010
市区 市区
郊区 郊A区
B
①据图分析城市风的形成过程。
海陆风的形成
——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海 风
陆 风
风的形成过程
风向三种情况
1、风看得见、摸得着吗? 2、我们能感觉得到风吗?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区分:等压面和等压线
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等压线 ——在地图上,同一水平面上气压
各作用力的情况分析表 方向
水平气压 梯度力 (F梯)
大小
影响
1.风向 2.风速
风向
1.垂直于等压线 2.高压指向低压 气压梯度
1.垂直运动方向
地转偏向力 2.南左北右 (F偏) 摩擦力
与运动方向相反
1.纬度
2.风速
( f)
f地面>f高空
1.风向 2.风速
风向
热力环流
地 面 冷 热 不 均 大 气 垂 直 运 动 水 平 气 压 差 异 大 气= 水 平 运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