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与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现象。
这种运动是地球上的热量重新分配的重要方式,对气候和天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运动的热力环流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使得地球表面不均匀地受热,从而形成了温度差异。
热量从赤道地区向极地地区传输,形成了热带、中纬度和极地三个大气环流带。
热带地区的阳光直射使得该地区的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
随着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云和降水,释放出大量的潜热。
这些降水和潜热的释放使得热带地区的空气变得稀薄和冷却,然后向两侧流动,形成高空的东北和西南风。
中纬度地区的空气由于受到热带地区的影响,向两侧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空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了西风带。
西风带是一个高空急流,它对于气候和天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西风带中,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形成了锋面和气旋,引发了降水和风暴等天气现象。
极地地区的空气由于受到中纬度地区的影响,向两侧流动。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形成了极地高压。
极地高压使得空气下沉,形成了极地地区的干燥和寒冷气候。
总结起来,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中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现象。
热带、中纬度和极地三个大气环流带的形成和相互作用,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
了解和研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对于预测天气变化、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气象信息和气候预测。
高一地理必修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 课件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思考:请比较a b c d四处气压值的大小。 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的大气水平运动,叫风。
探究1:理想状态下地球两极与赤道之间的
热力环流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探究2: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大气环流
冬 季
探究2: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大气环流
夏 季
探究3:海陆风的形成
2.3 大 气 环 境
二.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2. 大气的水平运动
实验探究
观察: 实验中上下两层纸片飘动方向。
思考: 为什么纸片会这样飘动?
动手:请画出实验中气流运行图。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高空 低气压 d 热力环流 高气压 c 地面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冷
热
(百帕) 1002 风向 1004 1006 1008 1010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北半球)
地转偏向 力
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速度越
大,受到的地转偏向力越大
(2)近地面空气的受力和运动状况与高空一样吗? 低 压 高 压
高空
高 压 近地面
低 压
冷
高空 低 压 高 压
高 压
低 压
地面
冷
热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面
平 水
b.大小:与气 压梯度相关
c. 作用:是使 空气分子运 动的原动力
a. 方向:垂直于 等压线,并由高 压指向低压
思考:(1)空气分子会沿直线从高压到达低压吗? 高空 低 压 高 压
高 压
低 压
地面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水平运动)

F
1030
1035
问题19:结合“问题15”图,判断北京、首尔、武汉、 福州近期的天气状况如何?
北京:晴朗;首尔:阴雨;武汉:阴雨; 北京:晴朗;首尔:阴雨;武汉:阴雨; 福州: 福州:晴朗
【知识解读】 】
3、判断风力大小和方向 、 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A C
1020 1025
A C G
1015 1010
D
北京 1015 1010 1005 石家庄 郑州
B
汉城 东京
合肥 武汉 E 长沙 南昌 福州 1020 1025
F
1030
1035
问题15:指出图中的高压、低压、高压脊、 低压槽、鞍部。 A高压、B低压、C高压脊、D低压槽、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脊 高压脊、 低压槽 低压槽、 高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
实际风向的形成 影响因素:水平气压剃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影响因素:水平气压剃度力、地转偏向力、
高空风
地面风
四、等压线图的初步判读
【知识解读】 】
1、判断气压系统 等压线闭合: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压;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压; 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 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 为鞍部。
1026 1024 1︰10000 甲
1026 1018 1︰10000 乙 1010
B
D
1022
问题16:读等压线图,图中A、B、C、D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哪一点? C
风的方向、 风的方向、位置判读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复习过程

(
大
热气
运
力动
环
的 最
流
简 单
形
式
)
H C
右图中,弧线为等
压线,虚线表示水平面。 读图回答:
(1)A、B两点,气压
D
较低的是__B_ 点,气
温较高的是_B__ 点。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 的垂直运动。
(2)C、D两点中,气
A
B
压较高的是__D_ 点。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
的水平运动。
(3)图上A、B、C、D四点当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列,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定夹角
比较
①、近地面的风:风速小,风向与等压线 有个交角
②、高空的风:风速大,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百帕) 1000
水平气压 梯度力
②
1002
摩擦力
①1004Fra bibliotek1006
地转偏 向力
1008
合力
1010
巩固练习2
依次为 _A_>_B>D>C__ 。
城郊某中学的一个地理兴趣小组, 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做调 查时,意外发现该地区的风总是从乡 村吹向城市。这一现象跟什么有关?
活动参与:教材P48活动.
气
气
气
温
温
温
低
周埔
高
低
上海地区某日14时等温线分布图
B 郊A区
市区
郊A区 B
甲 P
活动:探究温度对 气压的影响,并如 何影响风向的改变? 动手:补绘等温线
A 受热
C 冷却
⑷、这样,A、以B小、组C三为地单气位压讨还论是。一并样总吗结?出等热压力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课件

力环流的认知和理解。
多学科交叉
03
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热力环流
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内在机制和演化规律。
THANKS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热力环流的定义与原理 •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 热力环流在大气运动中的应用 • 热力环流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热力环流的定义与原理
热力环流的定义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表现形式
由于地表冷热不均而引起的大气运动 ,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进而形成大气的环流。
热力环流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分析气候变化趋势
通过长期监测热力环流的变化,分析 气候变化的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 供科学依据。
评估气候模型准确性
比较气候模型模拟的热力环流与实际 观测数据,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热力环流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监测空气质量
利用热力环流的变化监测空气质量,评估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规律。
03
影响因素
热力环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植被、人为活动等,如何准确
评估这些因素对热力环流的影响是研究的难点之一。
未来热力环流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卫星遥感技术
01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将为热力环流研究提供更准确、全
面的数据支持。
高性能计算
02
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和模型预测,有助于提高对热
季风的形成
由于季节性的温度差异,导致季风 的形成。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 盛行西南季风。
04
热力环流在大气运动中的应 用
热力环流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 分布示意图。
近地面P地旳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天气符号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情况(热力 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毕1~2题。
1.有关图示甲、乙、丙、丁四地旳说法, 正确旳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2.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梯度力
向低压
特点:同一图幅中,等压线越密
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 风速
地转偏向力
地 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越大
转
偏
北半球:向右偏
向 方向:垂直于风向
力
南半球: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情况不同旳 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旳阻力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对风有阻碍作用,可 降低风速。
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2.风向①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① +②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① +② + ③
风向斜穿等压线
3.风向旳画法
在平直旳等压线上直接作垂线(弯曲旳等压 线处,先作切线,再作切线旳垂线);由高 压指向低压画虚线箭头,代表水平气压梯度 力旳方向;北半球右偏450画实线箭头,南 半球左偏450画实线箭头,即为风向。
二、大气旳水平运动 1.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①) 地转偏向力(②) 摩擦力(③)
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旳气压差。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深度解重难] 等压线图中风向、风力的判定 1.风向的判定 (1)绘图法:依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画出任意一点的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 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 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3.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_下__沉__处以及下沉 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特别提醒] 海陆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不同的下垫面 之间,只要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就存在气温差异,就会形成 热力环流。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 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 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 “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第 2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 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 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答案:1.D 2.B
读图,回答3~4题。
3.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4.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3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 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4题, 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 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 判断Q数值可能是1 002.5 hPa~1 005 hPa或1 007.5 hPa~ 1 010 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 答案:3.A 4.D
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案

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案《大气的运动》第一课时——热力环流教案授课人石晓巍学科地理授课内容: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知识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目标3、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原因。
学技能1、掌握气压分布和海拔、气温、空气运动的关系。
目2、理解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目标标1、激发学生亲自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情感要2、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目标求服务于社会。
《大气的运动》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教材大气的水平运动。
其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
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分析过程的学习,又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打好铺垫。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教学 1、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面的弯曲的关系。
重点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环流形成。
难点创设情境探究式教学法;图式教学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资料[导入新课]教学点燃蜡烛放在教室门口,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方向引出大气运动。
学生自过程学大气运动第一段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问: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太阳辐射)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辐射造成各纬度受热不均)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讲授新课](案例引入) 播放资料: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
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的良机。
诸葛亮依计划将司马懿之众引诱入谷中……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