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教学案浙科版必修3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1章 孟德尔定律(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1章 孟德尔定律(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1章孟德尔定律一、课标内容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二、教学要求三、教学建议2.教法建议(1)第一节《分离定律》的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二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三是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二是显性相对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发现史的发展线索来编写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有一定的难度,但从中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还可以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在当时的情况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去推论、去揭示本质,通过相关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总结、总结规律)。

通过广泛讨论,使学生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

关于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可以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来突破。

(2)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重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难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做好“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对学生理解掌握孟德尔定律有重要意义,它能帮助学生理解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雌雄配子受精时是随机结合的。

在学生已掌握的分离定律知识基础上,教师可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涉及到的二对性状分别拆开,一对一地进行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从数学角度分析并得出(9: 3:3:1)是(3:1)2的展开式,由此推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也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结果。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减数分裂,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情况,要理解好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有相当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尽量直观地展示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行为,并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讨论,理解在当时遗传学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孟德尔假说的意义,同时也为下章学习减数分裂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4 浙科版必修2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4 浙科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一、教学理念《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来达到上述目的。

本节内容重点是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放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上课模式,利用小组合作、活动模拟、学习总结,尝试从性状表现和基因本质上解释实验现象,并且在课堂分享交流的形式进行,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能让学生初步领会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而且通过模拟活动和问题串更为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也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

二、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选自浙科版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内容,讲述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样是从遗传性状研究出发来揭示遗传的规律。

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讲述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拓展,秉承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由于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解释过程较为繁琐,而基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

因此,在实施本小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调整了教材逻辑顺序,学生先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为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做铺垫。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通过红白豆模拟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

3、教学难点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测交试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是具体的、可以观察的实验过程,学生对此不感到抽象。

孟德尔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也就是关于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学生理解能力是有限的。

因为减数分裂过程是肉眼看不到的;基因的分离及组合更是不能观察的。

突破方法:1、设置问题串,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对每一步实验现象进行推理解释,体验领悟假说-演绎法,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c c课时要求1.概述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结合提供的示例,归纳有关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题规律。

一位漂亮的女模特对遗传学教授说:“让我们结婚吧,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

”遗传学教授平静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那该如何是好?” 假设他们俩真的结合了,那么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几种情况?解决学生疑难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1.分解组合法(“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1)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然后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2.基本题型分类及解题规律(1)配子类型及概率计算求每对基因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概率,然后再相乘。

示例1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的概率。

①产生的配子种类Aa Bb Cc↓ ↓ ↓ 2 × 2 × 2=8种 ②配子中ABC 的概率 Aa Bb Cc ↓ ↓ ↓12(A) × 12(B) × 12(C)=18(2)配子间的结合方式分别求出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然后相乘。

示例2 AaBbCc 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①先求AaBbCc 、AaBbCC 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②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 与AaBbCC 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计算求出每对基因相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概率,然后根据需要相乘。

高中生物 第1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节 自由组合定律(Ⅱ)学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物学案

高中生物 第1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节 自由组合定律(Ⅱ)学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物学案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1.说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重点)2.用测交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重点)3.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实验方法:测交。

2.理论预期(1)F1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YR∶Yr∶yR∶yr=1∶1∶1∶1。

(2)隐性纯合子(yyrr)只产生一种配子yr。

(3)测交后代有4种类型,分别为黄色圆形(YyRr)∶黄色皱形(Yyrr)∶绿色圆形(yyRr)∶绿色皱形(yyrr)=1∶1∶1∶1。

3.实际结果无论正交还是反交,都得到4种数目相近的不同类型的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

[合作探讨]探讨1:请补全测交遗传图解。

探讨2:若两亲本杂交,后代分离比为1∶1∶1∶1,据此能否确定两亲本的基因型?提示:不能。

当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时,其后代分离比都是1∶1∶1∶1,仅依据此分离比不能确定基因型。

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亲代基因型的条件之一是明确亲本性状。

探讨3:若测交后代有两种性状,且数量之比为1∶1,试分析F1的基因型。

(假设仅涉及两对基因)提示: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yr,所以杂交后代的性状与分离比由F1决定。

由于后代有两种性状,且数量之比为1∶1,说明F1能产生两种配子,F1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思维升华]1.测交实验得出的结论(1)F1的基因型为YyRr。

(2)F1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1∶1∶1∶1。

2.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1)自交法若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花粉鉴定法若花粉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导学号:35930006】①F1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②F2表现型比例③F1测交后代类型比例④F1表现型比例⑤F2基因型比例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解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的基因型为YyRr,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它能产生YR、yR、Yr、yr 4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其测交后代的相应类型比例也为1∶1∶1∶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教案1浙科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教案1浙科版必修2
(3)应用能力:评价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是否能正确解释遗传现象、设计遗传实验等。
(4)思维品质: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度,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等。
2.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作业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孟德尔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孟德尔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其次,课堂互动环节的开展并不如预期。虽然我设计了小组讨论,但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沉默,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遗传学的知识还比较陌生,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课堂上提前给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并鼓励每个学生至少发表一次意见,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我发现作业批改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类似的错误,这表明他们在课堂上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来澄清重难点,并提供更多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情感升华:
结合孟德尔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孟德尔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孟德尔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69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69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章末整合考点1 自交、自由交配的处理(c/c) 1.自交类型的计算若某豌豆群体有Dd 、dd 两种基因型个体,且Dd∶dd=2∶1,求其自交后代中dd 概率是多少?◆解法展示:对雌雄同体植物而言,一般意义上的自交是指自花授粉或同株异花授粉。

解答此题分三步进行。

①确定亲本基因型及概率:23Dd 、13dd 。

②确定交配组合种类并绘制遗传图解: 23Dd ――→⊗23(14DD 、24Dd 、14dd) 13dd ――→⊗13dd ③统计结果:自交子代中dd 概率=23×14+13=12。

答案 122.自由交配类型的计算若某动物群体有Dd 、dd 两种基因型个体,且Dd∶dd=2∶1,求其自由交配后代中dd 概率是多少?◆解法展示: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进行随机交配。

解答此题有两种方法。

解法一:定义法,解答需分三步进行。

①确定亲本基因型及概率:父本为23Dd 、13dd ,母本为23Dd 、13dd 。

②确定交配组合种类并绘制遗传图解: 23Dd(♂)×23Dd(♀)→23×23(14DD 、24Dd 、14dd) 23Dd(♂)×13dd(♀)→23×13(12Dd 、12dd) 13dd(♂)×23Dd(♀)→13×23(12Dd 、12dd) 13dd(♂)×13dd(♀)→13×13dd ③统计结果:自由交配子代中dd 概率=23×23×14+23×13×12+13×23×12+13×13=49。

解法二:配子棋盘格法,解答需分四步进行。

①确定亲本基因型及概率:父本为23Dd 、13dd ,母本为23Dd 、13dd 。

②确定配子种类及概率:雄配子为13D 、23d ,雌配子为13D 、23d 。

③列出棋盘格图解:④统计结果:自由交配子代中dd 概率=23×23=49。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教案浙科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教案浙科版必修2
2.拓展建议:
(1)阅读教材推荐,深入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论文和综述,了解自由组合定律在遗传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3)观看实验操作视频,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过程,增强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
(4)利用实验室设备软件,模拟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教案浙科版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教案浙科版必修2
单元背景:
本单元主要讲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的概念,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遗传学问题。
(5)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学讲座和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6)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自由组合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结构清晰:板书应遵循逻辑顺序,从基本概念、原理到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条理分明地理解自由组合定律。
4.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对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正确回答问题、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5.教师评价与反馈:
教师评价与反馈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的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改进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1都是黄色圆形,F2中出现黄色圆形、绿色圆形、黄色皱形和绿色皱形,这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9∶3∶3∶1。

2.孟德尔在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中认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1的基因型为YyRr。

F1可以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3.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其比例接近于1∶1∶1∶1。

测交结果表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4.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F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随机地进行自由组合。

考试内容必考加试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其验证(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4)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bbcbbbcb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 黄色圆形×绿色皱形F1黄色圆形粒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粒形:圆形对皱形为显性F2黄色圆形绿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皱形①每对性状都遵循分离定律,即:黄色∶绿色=3∶1,圆形∶皱形=3∶1②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是绿色圆形和黄色皱形比例9 ∶ 3 ∶ 3 ∶ 11.母亲是卷发双眼皮,父亲是直发单眼皮,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是直发双眼皮吗?提示:有可能。

因为不同性状之间会发生重新组合。

2.如果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亲本为黄色皱形纯合子和绿色圆形纯合子,则所得F2中的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为多少?提示:重组类型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16。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分析(1)孟德尔选取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时(其中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形和皱形是另一对相对性状),F1表现型为黄色圆形,证明两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圆形对皱形是显性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Ⅱ)一位漂亮的女模特对遗传学教授说:“让我们结婚吧,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

”遗传学教授平静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那该如何是好?” 假设他们俩真的结合了,那么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几种情况?解决学生疑难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1.分解组合法(“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1)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然后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2.基本题型分类及解题规律(1)配子类型及概率计算求每对基因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概率,然后再相乘。

示例1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的概率。

①产生的配子种类Aa Bb Cc↓↓↓2 × 2 × 2=8种②配子中ABC的概率Aa Bb Cc ↓ ↓ ↓ 12(A) × 12(B) × 12(C)=18 (2)配子间的结合方式分别求出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然后相乘。

示例2 AaBbCc 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①先求AaBbCc 、AaBbCC 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②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 与AaBbCC 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计算求出每对基因相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概率,然后根据需要相乘。

示例3 AaBbCc 与AaBBCc 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以及产生AaBBcc 子代的概率。

①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4AA ∶2/4Aa ∶1/4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2BB ∶1/2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4CC ∶2/4Cc ∶1/4cc)。

②后代中基因型有3×2×3=18种。

③后代中AaBBcc 的概率:12(Aa)×12(BB)×14(cc)=116。

(4)子代表现型种类及概率计算求出每对基因相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概率,然后根据需要相乘。

示例4 AaBbCc×AabbCc 杂交,求其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三个性状均为显性的概率。

①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A_∶aa=3∶1);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1∶1);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C_∶cc=3∶1)。

②后代中表现型有 2×2×2=8种。

③三个性状均为显性(A_B_C_)的概率 34(A_)×12(B_)×34(C_)=932。

3.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逆推型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分离定律问题后,充分利用分离比法、填充法和隐性纯合突破法等方法逆推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示例5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形种子(R)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

请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1)粒形、粒色先分开考虑,分别应用基因分离定律逆推根据黄色∶绿色=1∶1,可推出亲代为Yy×yy;根据圆形∶皱形=3∶1,可推出亲代为Rr×Rr。

(2)然后进行组合,故亲代基因型为YyRr(黄色圆形)×yyRr(绿色圆形)。

在自由组合定律中,当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某些关系时,会造成F2中的分离比偏离9∶3∶3∶1,而出现其他表现形式。

结合下列实例分析:1.猪的毛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控制,两种显性基因A和B是同效的,都可以控制一部分棕色色素的合成。

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棕红色,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淡棕色,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色。

现有纯合的棕红色猪和白色猪杂交,F1是棕红色,F1自交的F2有几种表现型?比例是怎样的?答案F2中有三种表现型:棕红色(A_B_)、淡棕色(A_bb、aaB_)和白色(aabb),比例为9∶6∶1。

2.香豌豆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控制,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花,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或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花。

现有紫花品系(PPCC)和白花品系(ppcc),杂交的F1都是紫花(PpCc),自交后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怎样的?答案紫花(P_C_)∶白花(P_cc、ppC_、ppcc)=9∶7。

3.已知小鼠中,当基因型为B_C_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当基因型为B_cc时,虽不能产生黑色素,但能产生棕色的中间产物。

当基因型为bbC_时,b基因抑制C基因的表达而不能合成色素,所以小鼠为白色。

现有黑色小鼠(BBCC)和白色小鼠(bbcc)杂交,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的表现型是怎样的?答案F2的表现型有三种:黑色(B_C_)、棕色(B_cc)、白色(bbC_和bbcc),比例为9∶3∶4。

4.荠菜的果形有三角形(AABB)和卵圆形(aabb)两种,让纯合子三角形和卵圆形杂交,F1的果形都是三角形,F2只有两种表现型即三角形和卵圆形,比例为15∶1,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基因型中有两种显性基因与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时控制的表现型相同,没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因此,F2中除aabb为卵圆形以外,A_B_、A_bb、aaB_的基因型都表现为三角形。

5.若对上述四个实例中的F1进行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分别是多少?答案如表所示知识整合自由组合中常见的异常分离比分析:1.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将两种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有芒、高秆无芒、矮秆有芒、矮秆无芒四种表现型,且其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DDBB×ddBb B.Ddbb×ddbbC.DdBb×ddBb D.DdBb×ddbb答案 C解析杂交后代中高秆∶矮秆=1∶1,有芒∶无芒=3∶1。

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题中亲本关于茎秆高度的基因型为Dd和dd,关于有芒和无芒的基因型为Bb和Bb。

2.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

已知编码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基因分别为A 、B 、C,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1/64 B.3/64 C.27/64 D.9/64答案 C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其实就是出现A_B_C_的个体的概率,其概率为3/4×3/4×3/4=27/64。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践应用1.指导育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合理选用优缺点互补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导致基因重新组合,可得到理想中的具有双亲优良性状,摒弃双亲不良性状的杂种后代,并可预测杂种后代中优良性状出现的概率,从而有计划地确定育种规模,具体分析如下:(1)培育具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如AAbb 、aaBB 等,应进行如下操作: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F 1――→自交F 2――――――――――――――――――――――→从中选出性状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纯合子(品种) (2)培育隐性纯合子:自F 2中筛选即可。

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利用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同时分析家族中两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1.现有提供的育种材料AAbb 、aaBB ,要培养出具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AABB 。

首先要进行杂交,再进行自交,请简述杂交和自交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答案 通过杂交,可以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A 和B 集中到F 1,但F 1并不是纯合子,自交的目的就是在F 2中选择AABB 的显性纯合子。

2.有两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病,发病情况如下图,则标号①②③部分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案 ①表示只患甲病;②表示只患乙病;③表示两病兼患。

3.多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决定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自由组合,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手指正常、先天性聋哑、既多指又先天性聋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依次是( ) A.12、14、18 B.14、18、12 C.18、12、14 D.14、12、18答案 A解析 设多指相关基因用A 、a 表示,聋哑相关基因用B 、b 表示。

根据亲子代表现型,可推出亲代基因型:父AaBb ,母aaBb ,他们再生一个孩子的情况如下图:①表示全正常,12×34=38;②表示只患聋哑,12×14=18;③表示只患多指,12×34=38;④表示既患多指又患聋哑,12×14=18。

据此可得出答案。

题后归纳 若患甲病的概率为m ,患乙病的概率为n ,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如下表:1.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CCDd 的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种类最多有( ) A .6种 B .2种 C .8种 D .4种 答案 B解析 基因型为aaBBCCDd 的个体,只能产生aBCD 和aBCd 两种雌配子。

2.若基因型为AaBbCCDDee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DDEe 的个体交配,在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应是( ) A.14 B.18 C.116 D.132 答案 C解析 首先分析每对基因产生纯合子的概率。

Aa ×AA→1AA∶1Aa,纯合子的概率为12;Bb×Bb→1BB∶2Bb∶1bb,纯合子的概率为12;CC×Cc→1CC∶1Cc,纯合子的概率为12;DD×DD→DD,纯合子的概率为1(100%);ee×Ee→1Ee∶1ee,纯合子的概率是12。

再将这些概率相乘,即得出子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2×1×12=116。

3.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 ,F 1的基因型为AaBb ,则母本不可能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答案 C解析 F 1的基因型AaBb 中Aa 是由父本和母本双方提供的,而父本为AA ,则母本可能为Aa 或aa ,同理可推另一基因组成为BB 或Bb 或bb ,结合选项知只有C 项不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