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加与减 练习三》公开课教案_7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三)》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三)》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三)》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与减(一)、加与减(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题目,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复杂的加减题目,并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拓展: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加与减 练习三》公开课教案_7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加与减  练习三》公开课教案_7

《练习三》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本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教学内容:P51 ̴52练习三1—8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的加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三位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前面几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吗?生:学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出示课件)生1:在计算三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了向前一位进1。

生2:在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借1当十。

师: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做一些练习,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

(出示课件)二、进行练习(出示课件)1.出示教材P51“练习三”的第1题。

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集体订正。

149 + 223 = 372 312 - 130 = 182师:同学们真厉害,说明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了。

好,请看下一题。

2.出示教材P51“练习三”的第2题。

师: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如何判断,在○里填上“>”、“<”、或“=”。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判断的,有没有简单的比较方法。

生1:280 +300○280 + 30填大于号,因为左右两边都有280,而左边加300,右边加30,300比30大,所以填大于号;6400 -400 ○ 6400 - 400填等于号,因为左右两边完全相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形象。
3.创设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注重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为什么加法和减法可以互相抵消?
2.启发式教学: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本案例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分工合作,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同步优秀教学案例,是基于我国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的一组教学活动。本案例围绕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以生活情境为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加与减》教案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

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详细情境,解决问题。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展回忆与,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

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

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忆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表达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

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

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展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

三.练一练
1.第1题
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

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2.第2题
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3题
复习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课件(全单元共8课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课件(全单元共8课时)

412-89=
412 - 89 323 只
412-80=332 332-9=323
-9
-80
323 332
412
4·11·0 122
- 89 323
为什么不 是4?
答:东池塘有323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514-126=
514 - 126 388 只
514-100=414 414-20=394 394-6=388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加与减
120 70 140
122+77= 199(节)
122+70=192 192+7=199
+70
+7
122
192 199
相同数位要对齐。
122 + 77
199
122+149=271(节)
122+100=222 222+40=262 262+9=271
239-118=
239 - 118 121 本
239-100=139 139-10=129 129-8=121
-8 -10 -100
121129 139
239
答:故事书比连环画多121 本。
239 - 118
121
118-57=
118 - 57 61 本
118-50=68 68-7=61
-7
300 元
8个百- 5 个百= 3个百 800 - 500 = 300
900
760
400
380
760 400
380
820-800=20(米) 850-820=30(米)
周一和周三一共跑多少米? 800+850=1650(米)
500~530 270~300 150~18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主备教师尤佳协备教师单元课题第 5 单元课题:加与减设计项目设计内容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单元目标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数十、数百数的口算。

2、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1、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2、三位数连续退位减。

课时安排11课时教学准备钱票100元,计数器,口算卡片若干,课件。

教学内容买电器课型新授课时目标知识技能: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数1课时节次第 1 节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思考部分一、新课引入1、谁能告诉大家,您家都有哪些电器?课件显示:二、新课学习(一)买一台洗衣机与1台电视机一共花多少元?1、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说出四种电器的价格。

齐读问题,并列出算式。

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算法。

2、师:您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3、瞧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与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4、您们就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二)买一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1、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您们能解决不?试一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5练习三PPT课件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5练习三PPT课件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497 +2 6 7
76 4
7 29 -2 3 7
4 92
7+7=14,满十进一。 6+1+( 9 )=16
9-2=7 (12)-3=9
7-1-2=4
2加上借来的十 等于12。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先把整百数0前面的数相加 减,再在计算的结果后面添上2个0。 2.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数时,可以把两个数都 看成是几个十再相加减,也可以把两个数相同数位 上的数字分别相加减。
473 + 21 21 9
7 02
十位相加满十 向百位进1。
用竖式计算。
546-234= 312
362-359= 3
546
-2 3 4 3 12
.
362
-3 5 9 3
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向 十位借1。
水果店卖出苹果498千克,还剩下276千克。水 果店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
498+276=774(千克)
5 加与减
练习三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复习旧知
口算
整百数和几百 几十数的加减 法的口算方法。
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数
在13后面 添上2个0。
500+800=1300 960+200=20个十等于 116个十。
分别看成几个 十再相加减。
笔算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3.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 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 算时不要忘记进上来的“1”。 4.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 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加到这 个数上再减。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五 加与减 练习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5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五 加与减 练习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5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填出数后的计算结果必须在200~300之间。
32+()73+()
一、
1、学生看口算卡片实行口算。
每生一题。
2、学生明确练习内容。
二、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学生对照算式,先在图上画一画,
再填出得数,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指生板演。
集体订正,说一说计算中要注意的问题。
课题
总第39课时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1、再次经历借助拨计数器和画数线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巩固对计算过程的理解。2、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并验算。
3、结合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解答,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学习
重点
能计算并验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500-222<275+225<906-345<278+628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实行交流:女鞋卖出多少双?
男女鞋共卖出多少双?皮鞋比运动鞋多卖出多少双?皮鞋和运动鞋一பைடு நூலகம்卖出多少双?
(二)综合练习。
1、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得数的大小,再交流解答的过程。
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能够逐个计算,然后按得数的大小实行排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
1、口算:340+90=、670-600=、
730+500=、670-60=、1800-200=
2、导入。
第五单元加与减学完了,今天我们要实行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本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教学内容:P51 ̴52练习三1—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的加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三位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面几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吗?
生:学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生1:在计算三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了向前一位进1。

生2:在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借1当十。

师: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做一些练习,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

(出示课件)
二、进行练习(出示课件)
1.出示教材P51“练习三”的第1题。

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集体订正。

149 + 223 = 372 312 - 130 = 182
师:同学们真厉害,说明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了。

好,请看下一题。

2.出示教材P51“练习三”的第2题。

师: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如何判断,在○里填上“>”、“<”、或“=”。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判断的,有没有简单的比较方法。

生1:280 +300○280 + 30填大于号,因为左右两边都有280,而左边加300,右边加30,300比30大,所以填大于号;
6400 -400 ○ 6400 - 400填等于号,因为左右两边完全相同。

生2:750+40 ○ 40 + 750填等于号,因为左右两边的数都相同,且都是加法运算,只不过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和相等,所以填等于号;900 - 80 ○ 960 - 80填小于号,因为左右两边减数相同,那我们就看被减数,被减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填小于号。

师:回答的非常好。

所以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规律,使问题迎刃而解。

好,我们来解决下一题。

3.出示教材P51第3题。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加减法,那么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同学们,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列竖式计算。

498+39= 105+789= 366-214= 765-127=
师指名四位学生板演。

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完成,师巡视指导。

然后集体订正。

4.出示教材P51第4题。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从这道题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笑笑他们一组收集了248张邮票,淘气他们一组收集了260张邮票。

我还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1)两组一共收集了多少张?(2)笑笑他们组比淘气组少多少张?
师:很好!那么谁来说一说,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生:第1个问题是求两组一共收集了多少张,用加法。

248 + 260 = 508
(张),所以两组一共收集了508张邮票。

师:很好!求一共有多少张,就是把两个小组的张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那谁来解决第2个问题呢?
生:第2个问题是笑笑他们组比淘气组少多少张,也就是求248比260少多少,用减法。

260 - 248 = 12(张),所以笑笑小组比淘气小组少12张。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解决加减法的问题掌握的非常好,我们在解决与加减法相关的问题时,一定得结合具体情境,根据问题来确定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来计算。

5.出示教材P51第5题。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从这道题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上山约行580米,下山约行235米,平路约行421米。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解决右边的三个问题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生:上山与下山一共要行多少米,就是把580和235合并起来,用加法。

580+235=815(米),所以上山与下山一共要行815米。

师:很好!那第2小题又怎么解决呢?山路就是指上山和下山的距离,平路指的是421米。

生:山路与平路相比,相差多少米,就是利用第一小题的结果减去平路的长度,列式为:815-421=394(米),所以山路与平路相比,相差394米。

师:回答的很好。

那谁又来解决第3小题呢?
生:下山路比上山路少行多少米,用减法来计算,列式为:580-235=345(米),所以下山路比上山路少行345米。

师:很好!通过这题的解决,我们知道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问题,从题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6.出示教材P52第6题。

师:本题一方面练习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另一方面是让你们体会数的顺序和规律。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你打算怎么解决呢?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

师巡视指导。

生:我是先把每道算式的结果算出来的,然后用线连起来。

7.出示P52第7题。

师: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950个鸡蛋,上午孵出了227个小鸡。

还有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用减法来计算。

列式为:950-227=723(个),所以还有723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生2:我知道了上午孵出227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218个小鸡,所以第二小题用加法。

列式为:227+218=445(只),所以下午孵出445只小鸡。

师:回答的真好。

8.出示P52第8题。

师:谁来说说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何计算解决问题?
生1:我知道了今年夏季水深约239厘米,历史最高纪录为341厘米,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用减法。

列式为:341-239=2(厘米)所以今年夏季水深距历史最高纪录还差2厘米。

生2:这条河今年冬季水深要比夏季低约110厘米,冬季水深多少厘米,就是用239减去110。

列式为:239-110=129(厘米),所以冬季水深约129厘米。

师:同学们真厉害。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

老师在这里提醒大家,夏季即将来临,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在无大人带领下,私自下河游泳哦。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你表现的怎样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作业
练习三:第3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498 105 336 765 + 39 + 789 - 214 - 127
537 894 122 6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