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侧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128例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观察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

观察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

观察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摘要】目的:探究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

方法:纳入笔者单位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行手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共计108例,采用1-54数列分布划分小组,54例分设参照组,予以传统肛裂切除术,54例分设观察组,联合内括约肌切断术。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均短于参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具有一致性,术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疼痛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参照组(P<0.05)。

结论:于慢性肛裂治疗中采用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可提高手术开展质量,缓解术后疼痛情况。

【关键词】肛裂切除术;内括约肌切断术;慢性肛裂;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anal fissure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internal sphincter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fissure. Method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chronicanal fissure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August 2018 to June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author's unit. The distribution of 1-54cases were pided into groups, 54 cases were p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for traditional anal fissure resection, 54 cases were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mbined with internal sphincterotomy. 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ai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nsistent before surgery, while thepai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reduced after surgery. The reduction of the pain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xcision of analfissure and internal sphincter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alfissur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peration and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Key words】Anal fissure resection; Internal sphincterotomy; Chronic anal fissure; The curative effect慢性肛裂者为临床肛肠科常见病类别之一,发病几率较高,仅次于痔疮,以20多岁年轻人为主要发病人群,据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发病后伴有裂开型、重型溃疡,伴有肛周疼痛、排便出血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观察

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年11月第18卷第11期MMJC ,Nov 2016,Vol 18,No.11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出现纵行、裂开性溃疡,排便时引起疼痛和出血。

如反复不愈会导致裂口较深,在肛裂周围形成瘢痕组织则为慢性肛裂[1]。

肛裂发病率较高,据研究显示肛裂在肛肠科发病率仅次于痔疮,其中以儿童和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最为多见[2]。

很多患者对肛裂认识不足,加之患病部位特殊,往往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迁延进展为慢性肛裂,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慢性肛裂,其手术方式多样,为进一步研究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治疗效果,现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

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7~38岁,平均(24.5±3.5)岁,病程2~7年,平均(4.5±1.0)年。

按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1訛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并行肛门指检或肛门镜检符合《肛裂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3],均明确诊断为慢性肛裂;譺訛所有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绝对禁忌证;譻訛排除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及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4訛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

1.3方法1.3.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行骶管麻醉后去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9点方向距肛缘1.5cm 处行一放射状切口,在肛裂两侧切开皮层,并逐层分离皮下纤维组织,如有肥大肛乳头和哨兵痔则一同切除,后用丝线将黏膜残端进行结扎。

检查无明显出血后用纱布进行包扎。

1.3.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同样进行骶管麻醉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6点方向裂口远心端向肛缘外做一放射状切口,长约2.5cm ,依次切除瘢痕组织、肥大的肛乳头、哨兵痔、皮下瘘管及感染的肛窦,使用弯血管钳沿着患者的括约肌的间沟进钳,慢慢挑起患者的内括约肌,将其下缘进行切断,为了让患者伤口能更好的引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外括约肌皮下的一部分切断。

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对慢性肛裂的治疗效果

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对慢性肛裂的治疗效果

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对慢性肛裂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侧位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15例慢性肛裂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2例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43例采用肛裂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而对照组治愈率为9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5例出现复发,观察组则无复发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出现2例和1例的暂时性排气和伤口感染,均通过治疗痊愈。

结论: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治疗慢性肛裂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侧位内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慢性肛裂;临床评价慢性肛裂是导致排便困难、排便剧痛、出血和肛门疼痛等的常见原因之一,治疗慢性肛裂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当保守治疗方法失败后才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

手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术式有很多种种类,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侧位括约肌切断切口缝合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15例慢性肛裂患者,年龄22岁~64岁,其中男58例,女57例;其中肛管后侧出现裂口74例,前侧裂口18例,前后侧均出现裂口23例;52例患者合并有痔疮和肛乳头肥大症状。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且排便时剧痛、出血。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43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要做好灌肠准备。

手术时患者保持侧卧位,并用碘伏消毒肛门部位以及肛门附近皮肤。

对患者采取局部麻醉后,进行肛门扩展,将手指逐一伸入肛门进行扩肛约5 min使得肛门得到充分的松弛。

观察组采取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右手食指伸入并摸到括约肌间沟后,在肛门的外侧为做一弧形放射性切口。

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体会

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体会

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体会临床报道笔者者采用改进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合肛裂切除术治疗30例经非手术治疗久不愈合,并伴有其他并发症的肛裂患者,患者术后肛裂裂口愈合,症状消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6~50岁;病程3个月至9年;发病部位:截石位6点13例,12点14例,其他点3例;肛裂伴有皮下瘘管1例;伴有肛隐窝炎6例;伴有肛乳头肥大10例;伴有赘皮性外痔19例。

1.2 肛裂的诊断症状以疼痛、出血、便秘、肛门瘙痒四个常见症状为主。

体查:肛缘可见裂口下端,肛门裂口多为线形、椭圆形或梭形,伴有肛乳头肥大、哨兵痔、皮下瘘形成[1]。

标准采用《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2002),排除合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及肛门结核、肛门皮肤癌、克罗恩病的肛管溃疡、梅毒性溃疡等其他肛肠疾病。

2.手术方法患者采用截石位,行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或硬膜外麻醉生效后,碘伏反复消毒肛管,于截石位9点或3点,距离肛门缘1cm左右处,做放射状小切口,长约1.0cm,先用一侧食指触及找到肛门括约肌间沟后,另一手持小弯血管钳沿侧切口伸向括约肌间沟,向上将内外括约肌分离,钳夹内括约肌下缘向上分离至达齿状线上0.5cm左右,以对侧食指做引导,轻柔钝性分离肛门增厚的内括约肌下缘,分离高度不能超过齿状线,用小血管钳将部分内括约肌下缘挑出切口外,在直视下切断灰白的括约肌,如果发现出血,断端可结扎止血,间断缝合切口2~3针。

同时检查肛管是否有明显的松弛感,根据年龄、性别给予扩肛,感肛门括约肌无紧缩感,可容2~4指即可,避免过度扩肛。

肛裂创面较小较浅时,肛裂创面用小刮匙搔刮至露出新鲜创面,肛裂创面较大,较深时切除创面硬化组织,延长切口,截石位6点,12点处肛裂避免切口形成两侧对称,致创面不易愈合;有哨兵痔及肥大肛乳头时一并切除,结扎止血;肛裂创面过大,过深时行纵切横缝,缝合时注意切口粘膜与皮肤的对合。

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分析

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分析

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9T06:34:49.88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王福山[导读] 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

王福山鸡西市肛肠医院黑龙江鸡西 158101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

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80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治疗,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生活质量方面对比,在躯体健康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社会功能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情感职能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精神健康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上述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方案对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慢性肛裂;应用肛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得知,该疾病在肛肠科中的发病率仅位于痔疮之后,不仅如此,两种疾病的症状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因而对于一般患者而言很难将其进行有效区分。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80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患者的年龄在22岁至6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0.35±3.15)岁;其中男性患者为35例,女性患者为45例。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治疗,主要包括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灌肠处理,与蛛网膜下隙实施阻滞麻醉,待麻醉成功之后取患者俯卧位,将患者的陈旧肛瘘瘢痕组织以及肛门乳头状瘤等予以切除[1]。

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肛裂切除并 内括约肌切 断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郝现 军
( 河北省武安市妇幼医院外科 , 河北 武安 0 5 6 3 0 0 )
【 摘 要】目 的 分析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 0 1 3 年9 月 ̄ ] 2 0 1 4 年9 月到我院进行慢
使 用。
【 关键词】肛裂切除;பைடு நூலகம்内 括约肌切断术; 慢性肛裂; 疗效
在临床医学上 , 慢性肛裂 可以分为 以下几种类 型 : 1 . 肛裂 出 1 . 3 治疗效果 判定 现肛 乳头肥大 以及前哨痔其 中一种 , 或者 两种 均无 。2 . 肛裂 同时 采取我院 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 治疗 效果 分析 , 治疗效果分为 出现肛乳头肥大以及前哨痔两种情况。 3 . 在2 类病状基础之上, 患 完全治愈和无效 , 总治愈率= 治愈人数/ 总数x 1 0 0 % 者还 出现皮下肛瘘 、 混合痔等现象 。现本文 以8 0 例具有该疾病患 1 . 4 统 计 学 处 理 者作 为具体的研究对象 , 具体情况如下。 两组 患者治疗效 果数据 采用S P S S 2 1 . 0 软件包 进行统计 学分
型的治愈率率分别为6 7 . 5 %、 6 1 . 6 %、 4 2 . 9 %。研 究组 中, 1 类、 2 类、 3 类病型的治愈 率分别为1 0 0 %、 9 5 . 7 %、 9 3 . 3 %.组 间数据对 比差异明 显, ( P < O . o 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对患者肛裂切 除并 内括 约肌切断术治疗方法, 收到 了良好 的治疗效果 , 值得在临床 医学上 大力推广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2 0 1 3 年9 月到2 0 1 4 年9 月到我 院进 行慢性 肛裂治疗 患者 8 0 例, 年龄范围从 1 9 岁到4 3 岁。 其 中男4 5 例, 女3 5 例。随机进行分 组, 其 中对照组为4 0 例, 研究组为4 O 例, 给予对 照组单纯的肛裂切 除治疗方法 ,给予研究组肛裂切除并 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方法 , 对两组患者 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 比。 两组患者经 医护人员 对其年龄 、 体质 、 病 睛特征等情况 资料 对 比都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 0 5 ) , 存在可比性 。 1 . 2 治疗方法 1 . 2 . 1 肛裂切 除术 :给患者肝 门周 围皮肤 以及 肛管 进行 消毒 , 之 后 以肛裂为中心点 , 进行局部麻醉[ 1 ] 。 切开皮层 , 把患者皮下慢性 的炎 性组 织进行 分离 , 处理前 哨痔和肥大性 肛乳 头 , 对 出血点施 结扎 。同时 , 检查患者是否存有肛隐窝 , 如发 现皮下 肛瘘 , 应该要 切 除。 ’ 1 . 2 . 2 外括约肌部切除术 :给予 患者进行一 般消毒 和局部麻醉 后, 在离肛缘一点五厘米 的肛 门四点或者八 点处进行切皮 , 其 中 个手指要在肛门内进行引导 , 另外一只手进行钝性分 离一 直到 括约肌 间沟之肛管皮下为止 , 对外括约肌皮下部进 行游离并 且钳 夹, 然后切开。 在使用 医用手术刀进入该部位的时候 , 借助刀锋来 断开对外括约肌皮下部 。在给切 口进 行缝补的时候 , 可以按照局 部出血 的情况来缝合一到两针 ,在包 扎 的过程 中要保证无 菌操 作。 在进行手术操作时 , 要注意顺序 , 应该先要给予患者施外括约 肌 部 分切 断术 , 然 后 再 给 予 肛裂 切 除 手 术 , 只有这样 , 才 可 以有 效 的 预 防术 后 出现 感 染 。

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处理体会

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处理体会

年。 肛裂部位 : 后正中位 1 9 例, 前正中位 3 6 例, 前 后正 中位 9例 : 并发 哨兵痔 4 2例 , 肛乳头肥大 3 9 例 ,肛周湿疹 9例 ,大便滴血 5 6例 ,粪便带血 8
例。
1 . 2 治 疗方 法
并充 分的分离松 弛 , 保证能顺 利通过 3 横指 。检 查切 V I 有 无 出血 , 再次 碘伏 消毒 , 切 口全 层缝 合 1针 。 术后控制排便 1 2 ~ 2 4小 时 , 5天拆 除 切 E l 缝
而侧位括 约肌 的切断则可 以有效 的避免这些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并 且 侧 位 切 断 内括 约 肌 造 成 的创 1小 , 5 愈合快 , 患者受 的痛苦少 , 疗程短 ; 手术保 留 了肛管上皮 , 减小 了损伤 。手术 时视野清楚 , 不损 伤外括约肌及提肛肌 ,不用担 心大便 失禁 的后遗
7 2
心血 管 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3年 第 4期
露 综述 及其他 露
侧位 内括 约肌切 断治 疗陈 旧性 肛裂 临床 处理体 会
武 双智
( 云 南省 曲靖 市陆 良县 中 医 医院 ,云 南 曲靖 6 5 5 6 0 0 )
【 摘 要】 目的 对侧位 内括 约肌 切 断治疗 陈旧性 肛裂 临床 处理体 会进行 总结 。方法 随机 抽取我 院采取
线。 术前 、 术 中、 术后准备 : 术 前 良好 的准 备 对 患 者 预后 有 很 大 的帮 助 。一般 在 术 前 3天 左 右 进 行 肠道 准 备 , 服用流质食物 , 手 术 当 日早 晨 行 清 洁 灌
在进行手术前应该做好术前准备 ,首先用开 塞露灌肠 , 排空大便 。然后清洁肛门皮肤 , 取左侧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分析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分析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分析孙长河;胡军【摘要】目的探讨舡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行后正中切开扩创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9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溢液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发生率为1.67%和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76±1.37)d及(8.06±2.5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后正中切开扩创术用于慢性肛裂疗效相当,前者能显著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安全性更高.%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nal fissure excision and internal sphincterotomy for chronic anal fissure.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al fissur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underwent orthotopic anal fissure excision and lateral internal sphincterotomy,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posterior median incision debridement.The therapeutic effect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8.33%,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95%,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The incidence of anal overflow and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1.67% and 13.33%,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incidenceof recovery time of anal function and incision healing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6.76±1.37) d and (8.06±2.51) d],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he orthotopic anal fissure excis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internal sphincterotomy and posterior median incision debridement has similar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fissure,but the former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with better safety.【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17(023)003【总页数】4页(P304-307)【关键词】慢性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临床疗效【作者】孙长河;胡军【作者单位】琼海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海南琼海571400;琼海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海南琼海57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1肛裂指肛缘与齿线间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慢性肛裂常伴有肛乳头肥大、感染性溃疡及潜行瘘管,且有癌变风险[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后侧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
128例治疗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
内括约肌侧切术是治疗持续不缓解的肛裂和高内括约肌静息压性肛裂的标准方法,我院2006~2008年采用经后侧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1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诊断分类依据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

本组128例,男52例,女76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病程3个月至15年。

肛裂位置:前侧肛裂12例,全为女性;后正中位116例。

并发哨兵痔112例,肛乳头肥大79例,潜行瘘2例。

所有病例均有疼痛,疼痛持续时间0.5~12 h。

3例患者曾在院外行两次或两次以上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肛门消毒,1.5%利多卡因5~10 mL从肛门后正中1.5 cm处注入皮下及肛管肌层,在注射的过程中可以将食指防入肛门内予以引导,防止刺穿肛管皮肤,消毒肛管直肠下
段;缓慢放入双叶肛门镜,在双叶肛门镜直视下用手术刀从肛裂处切断已经纤维化的内括约肌,齿线附近纤维化的内括约肌用剪刀切断,不能伤及齿线、黏膜。

一边切断纤维化的内括约肌的同时中将双叶肛门镜慢慢扩张至最大,此时用食指感觉切口处内括约肌弦紧感消失为度。

延长切口至肛门外1.0 cm,有哨兵痔予以切除;如果有肛乳头肥大,止血钳钳夹后予以7号丝线结扎;潜行瘘管在探针引导下从肛隐窝出切开整个管道。

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肛管内放入紫草油纱条,塔形敷料宽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当天进食流质饮食,控制大便12 h,第二天正常饮食。

术后首次大便便前使用开塞露,口服抗生素3~6 d,每日便后肤痔清软膏换药,术后1周行扩肛治疗1~2次。

1.3 结果愈合128例,其中有2例经第二次手术后治愈;切口愈合时间10~15 d;术后无切口感染、锁钥孔畸形、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

2 体会
肛裂的发生常是感染、损伤、解剖、内括约肌痉挛的综合结果。

其中内括约肌痉挛与慢性肛裂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内括约肌痉挛诱发肛管供血不足和肛管静息压升高。

目前普遍认为肛管局部缺血及肛管静息压升高是慢性肛裂重要发病机理之一;几乎所有慢性肛裂均伴有内括约肌高张力和高肛压。

解除内括约肌痉挛是手术治疗慢性肛裂的原理,至于如何解除内括约肌痉挛则成为临床医生不断探索的课题。

内括约肌的侧切和后切是治疗慢性肛裂的两大基本术式。

内括约肌侧切术是目前治疗慢性肛裂的主流术式,但该术式的临床操作
普通医生不易掌握,特别是内括约肌切多切少最不易掌握,因此在基层医院不易推广;而且该术式不能一并切除哨兵痔、肥大肛乳头、潜行瘘管。

经后侧内括约肌切断术是在直视下切断已经纤维化的内括约肌,通过切、扩、扪三种手法,以切口处内括约肌弦紧感消失为判断标准来判断是否将已经纤维化的内括约肌完全切断。

术者很容易把握手术的度,在基层医院易于推广;而且该术式能一并切除哨兵痔、肥大肛乳头、潜行瘘管。

经典的后侧内括约肌切断术常见并发症是锁钥孔畸形,笔者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分伤及内括约肌,切口过短导致引流不畅所致。

术后扩肛有利于防止病情复发和锁钥孔畸形。

经后内括约肌切断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疗效确切,基层医院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61363.
[2] 刘希双,等译.结肠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6457.
[3] 孙德礼.肛裂后切扩与侧切术式选择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12(3):180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