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季羡林先生撰挽联

合集下载

季羡林写的悼念文

季羡林写的悼念文

季羡林写的悼念文
标题:季羡林的逝世引发了广泛的悼念
季羡林先生,著名的中国文化学者和作家,在2021年不幸辞世,这个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广泛的悼念和思考。

他的离去,不仅给学术界带来巨大的损失,也让众多关心中国文化的人感到沉痛。

季羡林先生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于世。

他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他的著作《孔子之道》等经典作品不仅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被普通读者所喜爱。

他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论。

季羡林先生的离世,无疑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

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授。

他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激发了许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他的离去,让我们深感惋惜与痛惜。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他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教育问题,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坚持和努力,为我们树立了学术追求和社会责任的楷模。

季羡林先生的逝世,使我们更加珍惜他的学术贡献和思想传承。

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精髓,为文化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

让我们怀念季羡林先生的一生,铭记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思考和不懈追求。

在这个悼念的时刻,我们向季羡林先生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和敬意。

愿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观点,在后人的努力下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愿季羡林先生安息,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悼念季羡林先生: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距离感

悼念季羡林先生: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距离感

悼念季羡林先生: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距离感有关于北大,有个流传很广的逸闻。

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年,一位刚入学的北大新生看见一个老头在报名处,就对他说:“大爷,你替我看一下行李,我去办手续。

”老头也不拒绝,欣然答应。

新生忙着注册报到、分宿舍、领钥匙、买饭票……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才回来,却发现老头竟然还在原地,天气很热,阳光很晒,老头竟坐在原地从容看书。

次日,开学典礼,新生在开学典礼上看到那老头坐在主席台上,大吃一惊。

一打听才知道,他竟然就是北大鼎鼎有名的副校长,东方学术大师季羡林。

堂堂北大副校长、一届学术大师,面对学生“有眼不识泰山”帮忙看包的请求,依然能够欣然同意、热情帮忙。

这是风度,也是气度。

一个人真正的高贵,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我的修炼与外在的呈现。

每个人的人生与灵魂都像是一本书,值得人们去细细品读。

今天是季羡林先生逝世的十周年,直到今日,在季老的身上,依然有着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记诵的地方。

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谈起季羡林,很多人立刻想到的就是什么国学大师、北大副校长、学界泰斗等等的称号,这些看上去令人望而生畏的称呼,很容易就让我们对季老产生距离感。

但实际上,季羡林绝对不是这样一个一板一眼、我们想象中的“老古板”,而颇有潇洒的真性情。

2003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季羡林在大三大四时写的《清华园日记》,内容属实,绝无虚构,里头的内容惊掉了一大片人:三十日:“现在上起班来,生活实在觉着太单调。

早晨一早上班,屁股都坐痛了。

”六日:“到了弭家去拜年,过午秋妹来,又是打牌,大输。

晚上接着打,仍输。

”九日:“生活单调如故。

”这相似的风格,令人不禁想起了另一段流传相当之广的胡适日记: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

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在羡林师遗像前的想望

在羡林师遗像前的想望

三 缘 相 识
得 一 件 耐 人 寻味 的 “ 事 ” 。正 因 趣
人 我 终 于 得 以 走 近 羡 林 师 , 以 为 有 了这 份 “ 缘 ” ,我 在 阅 读 林 像 前 , 以表 达 我 这 仆 仆 风 尘 来 自千 及 他 的 学 术 天地 和 情 感 世 界 ,那 是 羡 师 的著 作 时 ,似 乎 就 有 了 一种特 里 之 外 的 巴 蜀 弟 子 的 深 切 哀 思 。 仰 因 为 有 诸 多 缘 份 。 其 中 有三 缘 是 不 别 的 亲 近 感 。 而 这 种 情 感 体 验 , 书 视 羡 林 师 那 满 脸 慈祥 、衣 着 素朴 的 能 不 说 的 。一 是 “ 缘 ”。 因为 我 是 他 人 所 难 以 理 解 的 。 三 是 “天
还 有 人 在 做 “学 问 ” 。 但 仅 有 点 量 可 观 的 怀 念 师 友 的 文 章 中得 到 证 异 ” 问题 ; “ 国 学 ”问题 ;社 会 大
“ 首 弄 姿 ”、 “ 科 打 诨 ” 的 功 实 。 我 甚 至 想 到 , 这 些 文 章 还 会 让 科 学 与 技术 科 学关 系 中 的 “ ”与 搔 插 帅 夫者 也 不 在 少 数 。因 此 ,愿 意 “ 真 那 些 将 亲 友 关 系 、师 生 关系 直 接 简
环 境 ”状 况人 人 心 知 肚 明 。读 书 人 能 说 点 什 么 ?
呢 ?答 案 是 肯 定 的 。这 是 信 手 拈 来
中 , 如 问 “ 问 ”为 何 物 ,茫 然 者 学
不 在 少 数 。 因 为 ,在 羡 林 师 的标 准 崇敬 。在 这 方 面 ,羡 林 师 有 一 句 自
天 遗 像 ,似 乎觉 得 ,先 生 并未 离 开我 是 先 从拜 读 先 生 的著 作 ,从 而 逐 步 缘 ” 。 我 这 里 的 所 谓 “ 缘 ” , 是 精 走 们 。 一 时 闯 , 思 绪 起 伏 , 浮 想 联 从 “ 神 ”上 认 识 并 “ 近 ”羡 林 说 , 冥 冥 之 中 , 似 乎 有 天 公 的 着 意 9 8 神 安 排 : 1 9 年 , 我 终 于 可 以 在 燕 翩 而 至 。谢 冕 教 授 在 一 篇 文 章 里 师 的 , 这 或 许 就 是 古 人 所 说 的 “

季羡林追悼会

季羡林追悼会

季羡林追悼会季羡林追悼会季羡林老师的追悼会我是无论如何也要去的。

因为先生生前既没有几个学生,也没有几个朋友。

梵文巴利文专业60年招了17人(周玉华、韩廷杰、张保胜、赵炳双、马青川、赵国华、郭良云(音)、张敏秋、蒋忠新、许顺庆、黄宝生、钟芳云、莫泽香、梁化仁、马鹏云、黄恒斌、陈贞辉)。

先生一辈子真正教过的本科生也就这17人。

84年该专业又招8人(钱文忠、陆扬、周春、刘孟、梁立军、张守川、肖威、王旬)则是由先生的再传弟子所教。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先生在北大执教63年,真正带过的学生连硕士博士加起来也不超过30人。

能够称得上是先生学生的人应该是以梵巴文专业为主的这17人和东语系历届聆听过先生教诲的人。

先生也历来把这些80年代以及之前带过的学生看得很重。

令人奇怪的是近十年来,默默耕耘了数十年不求闻达的先生突然间暴得大名,于是趋之者众。

我曾在媒体上看到很多暴发户都自称是季羡林的学生,但我却从没见过。

还有人自称是季先生的朋友。

我真不知道这都是一些什么人!先生走了,再也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了。

这些人会来和先生告别么?我很怀疑。

我要亲自去看看,我要看看这些人的嘴脸,我要去告诉先生:您在晚年身边的小人太多了!太多了!!!不幸的是,在先生追悼会的’当天,我在先生的家里没有见到一个吊唁的人;在先生的灵堂,我也没有见到先生的那帮“学生”和“朋友”,我甚至很少见到校方和东语系的人!倒是社会上自发地去了数百人,勉强为先生挽回了一点“面子”。

而各路媒体的虚假报道与其说是想为先生“遮丑”,还不如说是给自己遮丑!事后我才得知,8 点钟,继党和国家领导近20人与先生遗体告别后,极少数的先生生前好友如范曾、铁疑等也前来吊唁。

但直到9点38分,灵堂前排队的还是只有几百人,便提前放人进去了。

而我排在队伍的前面,不到半分钟就被吆喝出来了。

十分钟后,告别仪式也基本完成了。

没有人致悼词,所发的一份《季羡林先生生平》也没有署名是哪方面的结论。

10点零7分,工作人员己开始撒走灵堂前群众敬献的鲜花,而这时零零星星还有几个人刚刚赶到。

我眼中的季羡林

我眼中的季羡林

我眼中的季羡林7月11日上午8时50分左右,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西院2号楼因突发心脏病辞世。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

其中有一个网友在挽联中这样写到:三冠加身,何止五车富学?教后人皆羡;千秋树范,本为万斗高才,看大木成林。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但是我觉得写的实在是太好了,对季老的一生给予了肯定。

我很早就接触了季老的散文,身边的有些同学觉得季老的散文不够华美,没有年轻人的朝气等等,可是我刚好就是喜欢季老这种朴实,这种实在,这种非常平民化散文风格。

对于季老的佛学研究、哲学思考等等我都是通过阅读他的散文之后才喜欢上的,在我的内心深处将季老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对于他的一生在我眼中至少是就像那个网友写的一样:三冠加身,何止五车富学?教后人皆羡;千秋树范,本为万斗高才,看大木成林。

这位长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引吭高歌,用他生命最绚丽的晚霞书写了人生最美的光彩。

季老的创作生命真可谓旺盛,就到了晚年依然奋力笔耕,将最后的创作生命挥洒成壮丽的云彩。

季老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在个人认识中一直觉得其闪烁着智慧、勤奋的光芒,他的这种光芒一直辉耀于我们的天空,光耀于我们的眼前,就像那智慧的灯塔永远引领我们正确的航行。

季老在生命沉思录中这样写到:“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老看到了人生因为不完美才真实,领悟了佛家眼中的真相认识人生的不完美。

季老是一个哲学博士,他非常清楚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变化的规律,对于人生有非常深刻的洞察,他的一生对于象我这样的学子永远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在去世前一天,季老还接受了记者采访,留给中学生八个字:爱国、孝心、尊师、助友。

这八个字在08年季羡林谈人生中我就将其记录了我的笔记本,留给了我无限的沉思。

当然在这八字当中还让我联想起季老的一句名言: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季羡林先生墓志铭

季羡林先生墓志铭

季羡林先生墓志铭季羡林先生墓志铭去岁今日,先生长逝。

呜呼痛哉!巨星陨落,大音沉沦!遵遗训,足三愿,京齐备焉。

今葬先生于易州之华龙。

桃园幽境,山水氤氲。

环翠微而接易水,傍皇陵以眺京畿。

列贤归化,燕都生辉。

得与友“谈生前未尽之事”矣,夙愿堪慰。

乃矗碑鎸石,奠以铭曰:华夏泱泱,正道沧桑;齐鲁峰青,圣贤迭望。

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大哉先生,高山仰止。

春水盈塘,既俟梦出;季荷清馥,其心若虚。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先生自然,不易本初。

语言行止,必怡于和;怀情抱质,怀生万物。

眷眷家国,深爱两母;情之切切,粒灰焚骨。

才博以丰,涵盖气象;冠冕三辞,无咎无誉。

天道酬勤,大德要道;读书有用,微言知著。

穿时纵域,梵译释源;玄奘齐奘,渠通天竺。

探赜索隐,专史为糖;类迩义远,凿幽见光。

经史艺理,古今贯通;珍翰作薪,赓续传统。

寂寞传灯,北季南饶;厥有创造,交相辉映。

文化变迁,东西论衡;弘扬国学,日月之明。

慎独遗教,真知良知;溅泪和血,忆成镜钟。

世界和谐,闳议崇沦;九州声震,泰山一颂。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仁者高寿,臻至大境。

文与道齐,德比道高;生身化育,天下师表。

国之有师,可以问策;学之有师,可以问道。

民之有师,辨明知行;人类有师,文明熙照。

先生至矣哉!呜呼,夫大贤之息,惟其转身。

今眺睇苍昊,既邃且深。

皎然曜明者,世人或崇其才质气度,或举其思想精神,而先生兼资自得,卓荦超伦焉。

夫以区区之身,为世纪接引,使文化得以传薪火、正本源、开新境、激清流;使道德得以指方向、识真伪、辨正邪、启良知。

既承于前,又教于后。

亿斯万年,弗与泰岳齐天,日月争光,可乎?!时庚寅年五月三十日。

小辈怀德稽首敬颂。

音容犹在 德泽长存——悼念季羡林先生

音容犹在 德泽长存——悼念季羡林先生
相通

一 一

他在 黑 板 上 画 了两 个
说 : 汉 语 和 外语 单 词

晚上 回 来 听 同 宿合 同学 说


他们 看 了 电视 转 播
而 且 是 在 季 先生 家

对应
仅重 合 部 分可 以 季羡林 大 饼

里 ! 我 着 实 吃惊 不 小
要 知道


那 时候
所 以要 从 上 下 文 的 意 思 注意 词 义



五 十 出头
并不 很老


慈眉善 讲
并 不 风 流 倜傥 ; 穿
身半 旧 的 蓝 咔

叽 布 中山 装 ; 声 音 不 高
语速 不快

历 经 文 化 夫 革命 十 年动乱磨难

荤羡林 先 生 神 采 依 然
次参加 游行 得不得了


见到毛主席 了

心 里 兴奋

在 讲 翻译 技 巧 时 部 分 重 合 的 圆圈 的含 义 并非


, ,
穿



大校友
是 季老 多 年 的老 友



段时

腰 里 系着 根草 绳
脸冻

间 就 听说 任 老 病 重 个老友又在 同

没 有料 到 的是


胡 子 茬 和 眉 毛 上 结 满 白霜



天 结伴 西 行
这 是 中国

他 和 几 个 男 生 挤在 谁 都 无 法 幸免
条 土 炕上 谁是学生

范曾周汝昌叠韵悼念季羡林先生

范曾周汝昌叠韵悼念季羡林先生

孤踪 未 畏修 耀塞 , 帙 来张 国圈 阅 。 浩 此 去 音 容 猫 自在 , 秋 妙 近 哲 臀 翰 。 千
微 愎不敢 言孤 坐 , 得 崇雯 降健 翰 。 又 己丑 圈五 月 廿 三 日 九 十 一 汝 昌草
范 曾 己丑 仲 夏
l 69
我 欲徙公 循大 道 , 能 兽卷 悟真禅 。 薤 三 年 勺 水 莲 初 展 , 世 浮 固塔 莫 鞠 。 随 遗浑 世 圊天地 久 , 生笑 貌 照吾翰 。 先
伏 雨 睛行 雷堕地 , 赐遐 欲漕 柔翰 。 刚
范曾
周 汝 昌 己丑 闰 五 月 廿 六 夜
叠 韵奉 谢范 曾先 生赐 和拙 句
范 曾 己丑 仲 夏
三 叠 悼 季羡林 大 师 Nhomakorabea周汝 昌先 生韵
悲 凰一 夕搞人 寰 , 首攸 蹄 单苑寒 。
不 腔 翼 走 瀛 寰 , 何 晨 昏 舆 暑 寒 。 只有 神 明能取象 , 更 文 字 代 言 禅 。
苦 心 大 匠施金契 , 手靛 人 隔玉 鞠 。 孰
范 曾 周 汝 昌 叠 韵 悼 念 季 羡 林 先 生
范 曾周汝 昌叠 韵悼 念 季 羡 林 先 生
古厝 己丑圉五月十九 日蔫圈季羡林先生 谢世痛1 卓不已, 敬赋小莳略展悲懔 。
大鲕 霄隙颇 人寰 , 月凰 悲夏骤 寒 。 五
砥柱 中苹 文舆道 , 通 天 竺梵 和禅 。 渠 淡 交 我 敬 先 生 久 , 契 稚 嗣 述 鞠 。 孥
叠韵敬和 周 汝 昌先 生
修 速 周 流 俯 世 寰 , 邦 多鞋 未 心 寒 。 舆
害 窬 榭 蕙 能 寻 道 , 圆 花 即 是 禅 。 佛
物 舆 民胞善 大略 , 和 雨 蓉越雄 鞠 。 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为 介绍人 并 签署 推荐 意 见 使 我顺 利 成 为 中国作
家协会 会 员 。
由于我 长期 担 任 《 京 大 学 学 报 》 编 , 一 北 主 这 学术 职 务使 我 有 机 会 向 季 先 生 讨 教 请 益 , 下 深 结 厚 的墨 缘 , 为 他 的 “ 朋 友 ” 成 小 。他 对 北 大 学 报 的 指导 和 帮助 , 我 本 人 的关 爱 和 提 携 , 风 雨 露 , 对 春
第2 3卷 第 1 期 1
Vo . 3 No. 1 12 1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 会科 学) 社
Ju a o hn q gIst eo eh o g (oi c ne o r l f og i tu f cnl y S c lSi c ) n C n n it T o a e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其中三大家 , 华梵灵妙 : 即《 金克木散文精选》 桑 《 榆琐话 : 张中行散文精选》 京华心影: 和《 汪曾祺散
深 的造诣 。印 度总理 辛格 还 就季 先 生逝 世致 电 中
国总理 温 家 宝 表 示 哀 悼 。像 钱 钟 书先 生 , 以说 可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精选》 。先生审查 了我给各卷所取的书名和写
万字的书稿《 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承蒙他老人 , 家赐 以热情洋溢 的序。他在序文 中说, 读我 的书
20 00年 , 先生 领衔 主编 《 季 当代 中 国散文 八 大
家》我有幸得到先生指点。季先生责成我编选 了 ,

收稿 日期 ;09— 9 3 20 0 —2
作者简介 : 龙协 涛(95 ) 男 , 14一 , 中国作 家协会 会员 ,北京 大学学 报》 主编 , 授 、 《 原 教 编审 。曾创作《 园赋》 为 中 燕 , 央 电视 台春节联欢 晚会创作《 国土 赋》获 20 北京 奥运会 征歌 歌词 、 曲两项大 奖并创作 《 ; 08 歌 国球赋》 ; 为岳 阳楼 等国 内名胜景点撰联写 赋获好评 。
20 0 9年 1 月 1
No v.
我 为 季 羡 林 先 生 撰 挽 联
龙 协 涛
( 京大学 , 京 北 北 102 ) 000
听到 季 羡 林 先 生 辞 世 的 消 息 , 突 如 其 来 的 这
稿, 使他想起几十年前在清华大学听朱光潜先生讲
课 的情形 , 中怡 悦之 情 真难 以形诸 楮 墨 ( 《 羡 心 见 季
部 学部 委 员 , 羡 林 先 生 是 他 们 中最 后 一 个 辞 世 季
的, 无疑象征着一个学术时代结束了。
季 羡林 先 生 享 年 9 8岁 , 教 6 从 3年 , 是 多 么 这 吉 祥 的数字 啊 !先 生平 静 地 安 详 地走 完 了人 生 历
程 , 谓 功 德 圆 满 。然 而 , 国 家 领 导 人 、 可 从 机关 干 部, 到大 学 的师 生 、 艺 界 的 明星 、 教 界 的 朋友 , 演 佛
噩耗令我的头脑轰然一下 , 点头晕 目眩 , 有 感到一
座 图书 馆 坍 塌 了。 这 位 百 科 全 书 式 的学 者 , 一 用 座 图 书馆 来 形 容 是 恰 当 的 。 中 国上 世 纪 5 0年 代
遴 选 了一批 真 才实 学 的 中 国科 学 院哲 学 社 会 科 学
林文选》 1 卷第 5 — 6 。我拿到序文 , 中 第 4 3 5 页) 心
尤 其是 那些 他教 过 或者 一 直 心 仪 他崇 拜 他 的无 数
弟子 , 有 接 受 季 爷 爷 捐 赠 的 四 川 汶 川 地 震 灾 区 还 的小学 生 … … 中 国社 会 各 党 派 、 阶 层 乃 至海 外 各 千 千万 万 的人们 都 坠入 无尽 的哀 思 。
其项背的, 但季先生的勤奋精神是可 以效仿的。 19 年 , 93 我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是季先生
诚惶诚恐 , 直 不 相 信 自己 的眼 睛 , 怎么 敢 接 受 简 我 先生如 此 高 的褒 奖 ?我 想 到先 生 一 向对 后 生 晚 辈 关爱 扶 持 有 加 , 把 这 篇 序 言 当成 先 生 对 我 的鞭 我 策、 鼓励 和督导 , 给我提 出一个 奋斗 目标 。 熟悉 我 的朋 友 都 知 道 , 在 北 大 求 学 于 斯 供 我 职于斯 , 在我 心 中一年 没 有寒 暑 假 概 念 , 周 没有 一 双休 1概 念 , 作 成 了我 的生 活和 习惯 , 般 有事 3 工 一 都 能 打 电话 到办公 室 找 到我 。这 种 勤奋 习 惯 的养 成 , 全得 益 于 季 先 生 的榜 样 和 教 导 。我 一 直 认 完 为 , 先生 的学 问 和成 就 , 们 这 一代 人 是 难 以望 季 我
19 年 , 97 当时《 京大学学报》 北 办刊经费十分
困难 , 季 先 生 以他 的 名 分 和地 位 致 函 新 加 坡 李 是
氏基 金 申请 赞 助 款 , 了我 的燃 眉 之 急 。从 那 时 解
至今 ,北京大学学报》 直未 间断获得李 氏基金 《 一
的资助 。
19 , 时报文化 出版 公 司拟 出版我 的 3 92年 台湾 0
的前言 , 肯定 当编 辑 的 我 所 取 的 这些 书名 都 很 形
象而贴 切 。
他通 中西 , 不 能 说 他 通 华 梵 。所 以 在描 述 季先 但 生 学贯 中西 、 汇通古 今 时 , 提 出一个 “ 另 通华 梵 ” 是 很 有意 义 的 , 是 强 调 了季 先 生做 学 问更 加 广 博 也 的特 点 。讲 了 “ 通 ” 接 下来 自然 要 讲 他 一 生 当 三 , 老师 , 传 道 授 业 解 惑 也 ” “ 通 ” 人 所 传 之 “ 。 三 之 “ ”不 是 一 般 的 “ ”而 是 一 种 是 为 天 地 立 心 、 道 , 道 ,
恩泽 如 海 。
19 95年 , 大评 首 届朱 光潜 文 学 美 学 著作 奖 , 北 是 季先 生 亲 自写推 荐信 使 我 获得 这 一 我 格外 珍 惜
的荣誉 。
19 , 到香 港 中文 大学 去 做 学 术研 究 , 90年 我 就
是怀 揣 季先 生介 绍我 认 识该 校 的著 名 学 者 郑 子瑜 先 生 的亲笔 信去 的 。此 后郑 先 生 给 了我 本 人 和北 大 学报 巨大 的帮 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