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价值的研究

合集下载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诊断心脏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

ST段和T波改变是心电图中常见的异常表现,特别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研究显示,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ST段抬高和压低的出现往往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等疾病的存在,而这些疾病又常常与冠心病有关。

对心电图中ST段和T波的改变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冠心病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研究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ST段抬高和压低的意义,以及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各种ST-T改变的临床表现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改变在冠心病中的特征,从而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

研究目的也包括评估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具体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明确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1.3 研究意义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工具,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而其中ST-T改变作为心电图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ST段抬高和压低的意义,以及分析各种ST-T改变的临床表现和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影响,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冠心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反映心脏在静息状态下的电生理活动,进而指导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而ST-T改变则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其在诊断冠心病及其临床管理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ST-T改变是指ST段与T波的变化,主要分为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两种类型。

其中,ST段抬高的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肌缺血,而ST段压低则主要发生在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的不典型改变中。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ST-T改变的出现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

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时,血流和供氧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的死亡,而ST-T改变能够反映每一部分心肌的状态。

在临床上应用ST-T改变来诊断冠心病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ST-T改变的诊断标准。

目前,医学界主要采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诊断标准:ST段抬高>0.1mV,同时有心肌酶谱增高;ST段抬高>0.2mV,但无心肌酶谱增高;ST段压低>0.05mV。

对于ST-T改变可能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但无冠心病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血压、血清脂肪和血糖、心电图和胸部X线的检查,以检测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疾病。

其次是ST-T改变的时效性。

在冠心病患者中,ST-T改变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

对于急性ST-T改变而言,尽快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和致命的心律失常。

相反,慢性ST-T改变通常不会急转性改变,医生可以通过长期的监护与治疗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最后是ST-T改变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

研究表明,ST-T改变可以作为冠心病风险的预测因子。

例如,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都可以表明冠状动脉疾病的存在,从而提示医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

此外,慢性ST-T改变的程度越重,心肌重构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越高,因此及早干预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ST-T改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反映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存在以及其危险程度。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长时间以来心电图 s T— T 改变一直被认作是因为冠状动脉产生粥样硬化或者狭窄 3 讨论 所导致的冠脉供血不充分的心电图的典型表现。近些 年来, 对此已有许多学者提出疑 临床上诊断冠| 病的标准常为此三项指标 : 冠心病患者具高危因素、 胸前区出现疼 问。本次试验分析 比较 1 2 5 例患者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测结果 , 研究心电图 s T — 痛及心电图 S T— T改变。然而, 随着冠脉造影的广泛应用, 一些患者有持续性 的 s r — T 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改变 , 冠脉造影结果却表 明正常; 而冠脉 造影显示 多支病变者 , 心电图结果 却表 明无 1 资料与方法 异常。 1 . 1 对象 本研究中 1 2 5 例患者中冠脉造影呈阳性者 9 2 例( 冠 病组) , 其中3 6 例心电图 一 观察对象为他院 2 0 0 9 年1 月一 2 0 1 3年 1 月临床拟诊为冠 漏 的 1 2 5 例患者, 其中男 T改变; 冠脉造影呈阴性者 3 3 例( 非冠 病组) , 其中 1 8 例心电图 s r — T心电图改变 ( P 性B 2 例, 女性 4 3 例, 年龄 5 6 — 7 0 岁, 平均年龄为( 5 7 . 2 1 ± 7 . 2 1 ) 岁。所有患者均无心力 > 0 . 0 5 ) , 组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心 电图均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和假 阳性率。所 以, 针对 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电解质失衡等诊断。 有冠心病症状伴随 s T— T改变者 , 必须先排除非缺血性 s r — T改变的病症后再判断冠脉 1 . 2 方 法 是否异常 。冠 病的高危 因素为高血压 , 因为其冠脉微血管有较大阻力, 冠脉灌 注压下 1 . 2 . 1 心电图检查 全部患者在不同时间于安静状态下进行至少 2 次1 2 导联心电 降显著及继 肌肥厚引起的心肌缺血【 , 此外心室处肌复极病变、 各种 因素引起 的心 图检查 , 有些患者在出现胸痛时记录其心 电图。s T段发生改变 的诊断依据: ( 1 ) 安静状 肌肥厚、 电解质失衡、 药物作用、 甲状腺疾病等 因素也会造成心电图 s T— T的改变 , 进而 态下病人心电图上有至少2 个导联 s T段在 J 点后 的0 . 0 6 — 0 . 0 8 s 为下斜状或水平状压 导致确诊冠 病的复杂 陛。 低≥ 0 . 0 5 m y ; ( 2 ) 2 份以上不同时间的心电图有着相同 段压低的程度和导联。T波视 本组研究结果还表明, 即使存在冠状动脉的严重病变, 大部分情况下心肌无缺血表 为异常的标准 : 主要为 R波导联 T波呈倒置、 双向、 低平。 现, 血液供需处平衡状态, 也观察不到心电图的改变 , 此种平衡可能为心肌不 同部分及情 1 . 2 . 2 冠脉造影 经桡动脉对左右两侧冠状动脉行多体位的造影, 官腔狭窄超过 况的综合结果, 心肌坏死区域不供血 , 缺血区域的冠脉供血减少 , 需求也减少 。而正常心 5 0 %视为阳性, 分别对冠状 动脉的各分支评定狭窄状 况, 超过 2个分支病变视 为多支 肌赴 的冠脉正常供血 , 需求正常。因而, 心脏整体血液的供需呈相对平衡。 病变。 本组一些常规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无改变的患者, 发生胸痛时心电图记录到短暂的 1 . 2 .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7 . 0 版软件处理所获数据。 缺血性 S T— T改变, 胸痛停止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表明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者安静情 景 2 结果 下 的心肌氧供需呈低水平的平衡 , 在紧张或者活动等心肌耗氧增加的情况下时, 此种低 2 . 1 比 较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 s T— T改变, 组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O . 水平的平衡立即被打破, 进而表现出心肌缺 血的临床症状 以及对应的心电图发生改变 。 晒) 。 见表 1 。 此种 隋 况下心电图的诊断可作参考。 表 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 一 T改变比较 总之, 忍 病的诊断不能只依赖于| 电图 s T— T的改变 , 应及早实行冠脉造影以准 确判别。 参考文献 [ 1 ] 董巧玲, 高雯, 马贺等. 心电图s r — 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J ] . 疾病监测与控 制, 2 0 1 3 , 7 ( 9 ) : 5 7 5 — 5 7 6 . [ 2 ] 司徒志强, 王明飞, 张晶晶 .心电图 s T — T改变对冠心瘸的诊断价值[ J ] .当 代医

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工具,可以反映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心电图ST-T段改变是冠心病常见的心电异常表现,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本文将分析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疾病。

心电图ST-T段改变是冠心病的典型心电表现之一。

ST段是从QRS波群末端到T波起始的水平段,T段是从ST段起点到下一个QRS波群起点的倾斜上升段。

心电图ST-T段改变包括ST段抬高、ST段压低、T波倒置等,这些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存在。

在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血流堵塞导致心肌丧失供血,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和坏死,心肌细胞内钠和钙离子浓度增高,导致细胞膜电位差异常,使得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T波倒置等表现。

而在心肌缺血性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也会出现ST段抬高、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电图改变。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而言,心电图ST-T段改变是一种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心电图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根据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心电图ST段抬高和T波倒置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是持久存在的,而非短暂性改变。

心电图ST-T段改变还可以用于冠心病的分型和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分类标准,心电图ST段抬高≥1mm的患者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而ST段压低和T 波倒置则是冠心病的非特异性改变,常见于缺血性心肌病变。

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心电图只是一种静态的检查方法,不能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如果心电图未能显示ST-T段改变,但患者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仍然提示冠心病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

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M e t h o d s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c o r o n a r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o f 1 6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T— T c h a n g e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e s u l t s Of t h e 1 6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T— T c h a n g e s ,c o r o n a r y h e a t r d i s e a s e d i a g n o s i s r a t e i n p a t i e n t s wh o s e S T— T s h o we d d y n a mi c c h a n g e s wa s 6 8 . 7 5 % :c o r o n a y r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d i a g n o s i s r a t e i n p a t i e n t s wh o s e S T- T
c o r o na r y he a r t d i s e a s e
W ANG Ru i
(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i n F u g u C o u n t y , Y u l i n 7 1 9 4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AC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s T — T c h a n g e s i n r e s t i n g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m( E G C ) f o r e l d e r l y

静息状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

静息状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

静息状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姜丹【摘要】目的探讨静息状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经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静息状态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常规静息状态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156例经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经常规静息心电图确诊的有58例,准确率为37.18%;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有138例,准确率为88.46%;经χ2检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准确率,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若单用静息状态心电图ST-T改变情况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其诊断结果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诊断,从而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1页(P66)【关键词】冠心病;诊断价值;静息状态心电图ST-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作者】姜丹【作者单位】丹东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室,辽宁丹东1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病,其中高血压、吸烟史、高血糖、凝血因子、A型行为模式、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蛋白含量等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高危因素。

临床中主要采用血管内超声、放射性同位素检测、运动心电图、基线心电图等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

心电图主要用于检测心跳规律性、心跳频率、腔室位置及大小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息状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经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72例,女84例;年龄55~70岁,平均(61.48±2.92)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9.65±2.21)年。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讨论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且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ST—T压低的83例患者,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33~82(56.0±5.2)岁,均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无ST—T动态改变分为A、B两组,并且对SR— 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A组44例ST—T动态改变的患者确诊冠心病30例,符合率68.18%,而B组39例ST—T无动态改变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仅l3例,符合率33.33%。

结论ST—T无动态改变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较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价值相对较大;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简便、快捷、记录时间长、重复性好且无创性等优点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关键词:ST—T改变;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是我国成人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但因费用高、且属有创性,并非所有可疑冠心病患者都能接受。

常规心电图中的非动态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已引起不少学者质疑。

本研究通过对83例患者动态心电图ST— T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住疑诊冠心病且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ST—T压低患者83例,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33~82(56.0±5.2)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7例、糖尿病3例。

剔除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贫血、心肌肥厚、心室扩大、心瓣膜病以及束支传导阻滞引起的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的患者。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林榕
【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4)001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冠心病的诊断可靠性.方法:对196例有ST-T 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1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39例,符合率63.9%,而135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3例,符合率31.8%.结论: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总页数】2页(P112-113)
【作者】林榕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六医院心电图室,武汉,43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J], 王艳丽
2.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及静息心率对冠心病病程进展诊断价值分析 [J], 雷婷婷; 张倩
3.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J], 程晓光
4.心电图ST-T段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J], 朱伟红
5.心电图ST-T改变 (三)冠心病ST-T改变的当今评价 [J], 西雁;葛均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5期257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价值的研究
魏春梅,陈春丽
(包头市蒙中医院,内蒙古 包头 )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价值的探讨。

方法总结分析190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与冠脉造影
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与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冠心病诊断符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6,P<0.01)。

结论体表心电图ST-T的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价值,ST-T有动态变化的患者,诊断
为冠心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ST-T无动态变化的患者,心电图无ST-T动态演变的患者应尽早做冠脉造影检查及早明确诊断。

关键词:心电图ST-T改变;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95.204
0 引言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引起ST-T改变的病因繁多,心前区疼痛、心前区不适等典型或不典型的心绞痛者,且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有ST-T改变者,极易误诊为冠心病。

如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内分泌疾病,脑血管意外,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甚至功能性病变和正常变异均可引起ST-T改变[1]。

ST-T段下降还可见于由生理性,病理性和药物影响等多重因素引起,如缺血,低钾和某些心脏及非心脏药物。

上述原因主要影响动作电位平台期,引起原发性ST-T改变[2]。

冠脉造影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为进一步提高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本文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6年住院患者中心电图有ST-T改变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90例,均经严格体检及必要的的辅助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男110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1.5岁;女80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4.5岁。

根据ST-T有无动态变化分成两组,A组95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发作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ST-T有动态变化;B组95例,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有或无心绞痛症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始终无动态变化。

两组患者均排除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诊断。

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190例住院患者对心电图有ST-T改变者运用冠脉造影方法进行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

2 结果
190例的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95例中,冠心病呈阳性68例(71.58%),阴性27例(28.42%),符合率71.58%;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95例中,冠心病呈阳性39例(41.05%),阴性56例(58.95%),符合率41.05%。

结论显示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与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冠心病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6,P<0.01)。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使我们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不仅仅局限在心电图,因此如何正确利用好心电图,显得十分重要。

心电图结果显示部分导联ST-T改变,是指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等。

心电图出现ST-T改变,可能是病理性原因,也可能是功能性原因。

(1)器质性原因:若为青年人,出现明显的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等,以心肌病、心肌炎、甲亢等病理情况较为多见;若为中老年人,出现明显的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等,且伴有较明显的动态变化时,则以冠心病、心肌缺血为多见。

(2)功能性原因:多见于青中年患者(女性偏多),心电图检查可能有ST-T改变,以下壁多见,类似心肌缺血,患者可有胸闷、心悸、心动过速、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可能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3]。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出血或痉挛,导致血管高度或不完全性阻塞缺血,心肌复极异常,引起ST-T改变。

血管完全阻塞持续时间延长,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工作中不要见到心电图ST-T有改变就急于诊断冠心病,只有各项检查完善后冠脉造影确诊后方可诊断。

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与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冠心病诊断符合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电图有动态变化的ST-T改变能明显提高对冠心病的确诊率,特别是患者有胸闷、胸痛心绞痛发作同时伴有ST-T动态变化的对冠心病诊断意义更大。

因为心绞痛发作时,冠脉痉挛、心肌缺氧增加,引起心肌缺血加重,导致心肌出现损伤,从而出现ST-T改变。

无动态变化的患者不能够轻易诊断为冠心病,应积极排除其他一切可能引起ST-T变化的原因。

高血压和冠心病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长期高血压可使脂质在冠状动脉内膜下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以防冠心病发生。

心脏神经功能紊乱β受体高敏,可使Ⅱ,Ⅲ,AVF或V4-V6导联出现ST段下移,过度通气综合症,深呼吸可使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发生改变,过度换气的心电图类似心肌缺血,但这些变化是一过性的改变。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持续时间短,常规心电图不易测到,应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检查。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病变所导致的无心绞痛的心肌缺血,它造成的心肌缺血损害与心绞痛相同,因无症状,又不引起患者的警觉,应及时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给予积极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常规心电图加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是非常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袁佩芬.ST段延长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探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
志,1997,5(4):105.
[2] 黄岚.心电图临床解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56-157.
[3] 张岩.心电图诊断解读[M].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3-24.
·临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