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讲课
《三峡》ppt课件

,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1.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 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 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急 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 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内容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写作 顺序?
文章按照“总—分”的顺序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先总写 山,再按夏季、春冬之季、秋季的顺序分别介绍三峡的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 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交代水所在的地貌山势, 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 险峻壮奇的图画。
凄凉寂静。读者从“林寒涧肃”的景物和“哀转久绝”的 猿鸣声中感受到这种氛围。
5.课文最后以渔歌作结,有什么好处?
从结构上说,渔歌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从内容 上说,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 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 点,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6.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 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 到,请结合文章试做分析。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 被阻断,无法通行。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讲课逐字稿

三峡讲课逐字稿### 教案:三峡讲课逐字稿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学习到三峡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力。
教学重点:1. 《三峡》中描绘的三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对三峡的深刻感悟。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复杂的修辞手法和古典文学的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景模拟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三峡的壮丽。
教学准备:1. 《三峡》原文打印稿。
2. 三峡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学生对三峡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三峡的兴趣。
2. 简要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新课讲解:1. 逐字讲解:- 首先,逐字逐句地讲解《三峡》原文,解释生僻字词,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 重点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 情感分析:- 分析作者在不同段落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三峡的赞美和感慨。
- 引导学生讨论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作者情感的影响。
3. 文化背景:- 结合历史背景,讲解三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 讨论三峡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吸引力,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表达对三峡的赞美。
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他们的启发和感受。
-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2. 情景模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三峡的壮丽。
- 鼓励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三峡之中,描述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课堂总结:1. 总结《三峡》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峡》优质公开课课件PPT

奔:飞奔的马。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 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 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 流之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朝发暮至,体现时间短;千二百里体现距离长;形成对 比,体现航速之快,衬托水流之急。这样的速度又与乘奔御 风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 水流之疾,体现江水一泻千里之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略无:完全没有。
嶂:本意高险的山,如屏障的山峰。
阙:同“缺”,空隙、缺口。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曦月:日月。
翻译: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 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 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自三峡七百里中。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的连绵不断,山之多。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的高耸入云,山之高。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
属:连接。 引:延长。 属引:接连不断。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翻译: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 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 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 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 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10课《三峡》课件(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谷传响,哀转久绝。
• 晴初霜旦:天刚放晴,
下霜的早晨。
• 肃:肃杀,凄凉
• 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
引,延长。
响:回声
翻译:(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 里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 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了猿啼的回 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作者介绍
郦道元(?-527年),字 善长 ,范阳涿州(今
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时期 北魏地理学家 ,青州
刺史郦范之子。 他一生对中国的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
究,并且撰写了地理《巨水著经注》 ,为中国古代的地
理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书共四十卷,约三十万字,详细记载了一千多
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 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 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 《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 《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
• 时:季节。 • 则:连词,不译。 • 素:白色。 • 湍:急流的水。 • 回清:回旋的清波。
翻译:春冬时节,则是白色的急流, 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 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 绿潭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
不能通航。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奔:动词用作名词,
这里指飞奔的马。
翻译: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 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了江陵,这中 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 风,也没有这么快。
《三峡》优秀课件

04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 持续发展
Chapter
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持生态平衡、 防止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措 施,对于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 健康。
智慧化运营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三峡工程的智慧化运营水平 ,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管理与调度。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
随着三峡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也日益加大,如 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成为一大挑战。
移民安置与社会问题
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安置,如何解决好移民的生计、教育、 医疗等社会问题,确保社会稳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峡》优秀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三峡工程概述 • 三峡工程的科学技术 • 三峡工程的多元文化 •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三峡工程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三峡工程概述
Chapter
三峡工程背景
地理位置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干流的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奉 节县之间,地理条件优越,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枢纽 。
智能化运营管理技术
三峡水电站运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运营管理技术,实现了电站自动化、信息化 、智能化,提高了电站的运行水平和管理效率。
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水电站建设往往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三峡水电站采用了多项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如鱼类保护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等,确保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 一,通过水力发电,为中国的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清洁能源,推 动可持续发展。
《三峡》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三峡工程是世界 水利工程的奇迹
三峡工程对于中 国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三峡工程对于中 国文化的国际传 播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之一
三峡工程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长 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 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成为了中国水利工程的 一张名片,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 了声誉和地位
态平衡
航运与水资源 利用:提升航 运效率,合理 利用水资源, 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
文化传承:挖 掘和传承长江 流域文化,弘 扬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团队名称:三峡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制作团队 成员姓名: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成员分工:策划、设计、开发、测试等环节负责人 团队荣誉:获得全国课件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
三峡工程的历史发展历程
三峡工程对当地文化和历 史的影响
三峡工程在历史上的地位 和意义
三峡工程凝聚着 中华民族的智慧 和勇气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课 件 背 景 介 绍 02 三 峡 工 程 历 史 与 文 化 03 三 峡 工 程 建 设 过 程 04 三 峡 工 程 的 社 会 影 响 05 三 峡 工 程 的 创 新 与 未 来 发 展 06 总 结 与 展 望
提出开发目标:1919年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开展勘测设计:1984年三峡工程正式启动,开展勘测设计工作 施工准备:1992年三峡工程获得批准,开展施工准备工作 移民搬迁:1993年三峡工程开始进行移民搬迁工作,涉及100多万人
《三峡》ppt课件

拓展提高
我来当导游……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旅游胜地三峡。长 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 一, 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 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杜甫等文豪的足迹,也留下 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篇,这里还有许多像白帝城、张 飞庙等名胜古迹,它们同这里的山水交相辉映,名扬 四海!
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 的地势才称得论
重点是写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 一来因为有 山才有峡,二来正是因为山高江窄,才使水速如此 之急。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最后写秋水,是按 照四季水势涨落情况来安排的。夏水最盛,最为凶 险、迅疾,最具特点,故先写;春冬之水特点相同, 即清澈平静,故放在一起写;秋水枯干, 一片萧瑟, 故最后写。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 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遇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 达,这时候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
也没有这么快。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1 .文章第二自然段提到“夏”,
第三自然段提到“春”和“冬”, 第四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
2.本段写了三峡秋景的什么特点
秋季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 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
这首诗描写的是三峡的风光。
10 《三峡》课件(共29张PPT).ppt

课文 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 详解 观察角度有何不同?
课文
刚刚 早晨
山涧 寂静
连接 延长
详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 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 引
同“啭”
凄异,空谷传回响声,哀转声音曲折。
消失
久绝。
所以
故渔者歌曰:
几声,这里的“三”字是泛指。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每逢秋雨初晴或者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 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 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 “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检测 A 襄陵( xiānɡ) 绝 ( yǎn ) 沿溯( sù ) B 属引( shǔ ) 飞漱( shù) 御风( yù ) C 曦月( xī ) 素湍(tuān) 长啸(xiào )
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 C )
A 长啸 绝 山献 霜旦 略无阙处 B 飞漱 御风 襄陵 素湍绿潭 C 夕月 怪柏 沿溯 林寒涧肃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句子是(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5、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6、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课外 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时间
事物
特点
晴初
林、涧
悲寂
霜旦
猿啸、回声
凄凉
课文 详解
《三峡》的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
• 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地 形特点;表现渔民的悲惨生活。
三峡的山 三 峡
连绵 高峻
夏
凶险,湍急
三峡的水 春冬 清澈明丽 秋 凄清肃杀 思想感情 写法 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 1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 3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 4 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 次描写?
• 5 三峡四季山水景物有什么特点? • 6 分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一句写法上的特点。 • • • 7.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这是采用 描写的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 1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 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 不同。
• 3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 因为“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8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4 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描写?
• 夏水最盛,最具特点,最为凶险,湍急;春冬之水清澈平缓; 秋季水枯谷空,本文是按水势涨落来写的。
• 5 三峡四季山水景物有什么特点?
• 山:长 多 高 陡 夏水:凶险,湍急 • 春冬:清澈明丽 秋季:萧瑟 冷寂
空灵 肃杀
• 6 分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一句写法上的特点。
复习目标:
1. 2. 熟练背诵,准确默写 积累词汇,准确翻译
3.
4.
熟悉内容,感悟情感 了解写法,体会妙处
• 三峡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 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 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传神的写出了三峡之 中两岸群山高峻的特点。
• •
7.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 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
8.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这是采用 侧面 写的手法,其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