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高龄糖尿病病人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防治的护理对策

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防治的护理对策

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防治的护理对策【摘要】直肠癌根治术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术方式,但其并发症的防治至关重要。

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详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术后早期护理应重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疼痛情况,防止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后期护理需要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避免出现压疮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并发症的监测与处理要及时有效,包括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

预防措施则包括避免跌倒、加强术后康复锻炼等措施。

加强护理团队的协作与沟通,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是确保直肠癌根治术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护理对策、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监测与处理、预防措施、护理团队、心理护理、护理质量1. 引言1.1 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性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尽管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肠梗阻等。

对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手术效果。

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通过科学、全面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加强对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防治的重视,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对于帮助患者顺利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直肠癌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直肠癌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排便功能障碍、肠梗阻、肛门狭窄、混合性尿失禁等。

术后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导致伤口不愈合、腹水积聚等情况。

排便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大便失禁、排便困难等症状,给患者造成不适。

肠梗阻是由于手术对肠道造成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患者的恢复。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17例、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17例、

均 (1 7 0± 1 0 ) mi n 。术 中出血 5 0~ 1 5 0 mL,平均约 ( 1 0 0± 5 ) mL,无输尿 管损伤 ,吻合 口漏或狭 窄、肠梗 阻、大小 便失禁等 并发 症发 生。平均住 院时间 (1 2± 2 ) d 。所有病例无切 口种植 转移 ,1 例1 8个月后膀胱及双侧腹股 沟淋 巴结 转移 ,余 1 6例均恢复 良好 ,未见复发及转移 。结论 腹腔镜低位 直肠 癌根 治术安全可行 ,创伤 小,康复快 ,并发症 少。
约( 1 0 0± 5 ) mL, 无输 尿管损 伤 , 吻合 口漏或 狭窄 、 肠梗 阻 、 大 小便 失 禁 等并 发症 发 生 。平 均 住 院 f 1 2± 2 )d 。于 术后 第 5天 口服 清流饮 食或肠 内营 养液 ; 随访 时间 4 3 0个 月 , 无 输尿 管 损 伤 ,无 吻 合 口漏 或 狭窄 、肠 梗 阻 、大 小 便 失禁 等并 发 症 。所 有病 例 无切 口种植 转 移 ,1例 1 8个 月 后 膀胱 及 双 侧腹 股沟 淋 巴结 转移 ,余 1 6例均 恢 复 良好 ,未 见 复发 及 转移 。
关键 词 : 腹 腔 镜 ;低 位 直 肠 癌 根 治术 :效 果 中图分类号 :R 7 3 5 . 3 7 文献标识码 :B
D O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5 . 0 3 3
0 引 言
腔 内脏 器 干扰 少 ,胃肠 功 能 恢复 快 ,腹 壁 瘢 痕小 ,术后 疼 痛 轻 、患 者痛 苦小 ,住 院时 间短 、恢 复快 】 。有文 献 报道 ,
1 . 2 手术方法
取 头 低 足 高 截石 位 ,气 管插 管下 全 身 麻 醉 ,在 脐 环 上 缘作 1 . 0 e m切 口,穿 刺建 立人 工气腹 ,维 持气腹 压力 1 1~ 1 3 mmHg 。术 者站 在右侧 位 置上操 作 。置人戳 卡 ,行 腹腔镜 探 查 腹 腔 及 大 网 膜 ,肝 脏 、下 腔 静 脉 、肠 系膜 下血 管 根 部 有 无 明显 转 移 ,并 再 次 明确 直 肠 肿 瘤 的位 置 ,是 否 侵 及浆 膜 或 透壁 、粘 连等 。腹 腔镜监 视下 于左 右 麦 氏点分 别置入 5 mm、 1 0 mm 戳卡 , 脐 与耻 骨连 线 中点处穿 刺置入 5 mm戳 卡 , 后 两 个 戳 空 为 主操 作 孔 ,用 超声 刀 分 离 乙状 结 肠 直 肠肠 系 膜 ,解 剖肠 系膜下 动脉 、静脉血 管 ,清扫血 管根 部周 围脂肪 和 淋 巴结 ,保持 深部 筋膜 的完整 性 ,术 中勿 损伤 输尿管 和 自 主 神 经 。距 离 腹 主动 脉 约 4 c m处 寻 找肠 系膜下 动脉 ,并 对 其 裸 化 于根 部 行 生 物 夹夹 闭 并 离 断 。同 法切 断 肠 系 膜下 静 脉 ,沿 骶 前 间 隙 向下 分 离 ,超 声 刀走 在 盆 筋 膜 脏壁 疏 松 结 缔 组 织 问 ,避 免损 伤 盆 筋 膜脏 层 。直肠 后 方 沿 骶前 间 隙分 离并 超过尾 骨尖 ; 注 意避 开盆丛 神经 , 贴近 直肠分 离侧 间隙 ; 分 离 直肠 前 壁 ,注 意 保 护 膀胱 后 壁 的精 囊 腺 和前 列 腺 上 部 或 阴道 后 壁 ,整 个 分 离过 程 注 意 保证 直 肠 系 膜 切 除 的完 整 性 。腹 腔 镜下 腔镜 切 割吻合 器 ,于 距肿 瘤下 缘 至少 2 c m 处 裸 化并 切 割 闭 合横 断 肠 管 。左 下 腹 作小 切 口 ,在 切 口保 护 套 保 护下 取 出肿瘤 标本 ,于肿瘤 上 方 1 0 c m 以上离 断肠 管 , 近端 肠腔 内置入 抵钉 座 后返 纳腹 腔 。关 闭切 口。重建 气 腹 。 扩 肛后 经肛 门置入 吻合 器器 完成 吻合 。不缝 合盆底 腹膜 , 检 查切 割肠 管是 否完整 ,吻 合 口旁 置 引流管 于腹 壁另戳 孔 引 出 ,冲洗 盆 腔 ,经 肛 门插 人 软 质 导 管行 结 肠 充 气 观察 吻合 口有 无漏 气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时使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4月内,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8例,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肠梗阻的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老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使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因此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结直肠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老肠梗阻直肠癌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

对于直肠癌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口小等特点,但是由于患者的不了解,会影响预后效果。

因此需要配合护理干预,本研究探讨截止2019年2月,38例老年患者在治疗直肠癌时使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

1、一般资料1.1基本资料选择2017年9月-2019年4月内,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8例,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19例每组,研究组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63.58±4.32)岁,12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46-80岁,平均(64.03±4.25)岁,11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本次患者全部签署同意书,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手术不适应症,手术前有感染,凝血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其它恶性肿瘤,精神疾病[2]。

探讨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探讨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探讨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48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

采用常规护理的24例患者为参照组,采用并发症护理的24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

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参照组(33.3%),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显著,呈P<0.05。

结论: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配合有效的并发症护理措施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关键词: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发症;护理近几年,老龄化的加剧发展致使老年病发生率逐年增加,尤其是前列腺疾病。

与此同时,该类疾病的高峰阶段为70岁至80岁之间[1]。

由于高龄患者的自身功能逐渐降低,虽然根治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多数患者完成手术后仍发生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鉴于此,此研究分析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患者48例进行探究,以下为详细护理流程。

1 患者信息与方法1.1 患者的资料本次研究中入选的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48例,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

分组方法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例数分别为24例。

研究组(n=24)患者中,年龄区间分布在70岁至88岁之间,中位年龄计算后为(82.51±1.66)岁。

参照组(n=24)患者中,年龄区间分布在70岁至89岁之间,中位年龄计算后为(83.04±1.91)岁。

研究组及参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由统计工具证实,组间差异呈P >0.05。

另外,所有患者均知情了此次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将其送往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审核。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患者接受并发症护理,详情护理流程包括:心律失常:由于患者的年龄较高,其自身器官功能和心肺功能逐渐降低,实施手术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引发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异常。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乔超锋;杜信冈;乔祖俊【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 ~2015-06在我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5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合并肺疾病等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因素并未构成独立危险因素,其余均系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重、手术时间、合并肺疾病等构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在着力提升腹腔镜操作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应针对危险因素开展预防性干预,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7(040)005【总页数】3页(P125-127)【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危险因素【作者】乔超锋;杜信冈;乔祖俊【作者单位】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河南焦作454000;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河南焦作454000;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7近年来,腹腔镜应用于肿瘤手术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和患者的认可,已成为结直肠癌手术的一种常规术式,然而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腹腔镜手术也面临着与其他手术相同的并发症问题,这些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1,2]。

多项研究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副损伤发生率因术中、患者选择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为5.2%~77%。

国外有学者对4834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结果肠管损伤多达64例,占到1.3%。

因此,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本文旨在对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为临床有效处置和干预危险因素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策略探析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策略探析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策略探析摘要目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并发症以及预防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果65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20例,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例患者发生肠梗阻,7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此外,引发结直肠癌手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和年龄。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合理控制老年患者的血糖以及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预防策略结直肠癌在消化系统肿瘤疾病中较为常见,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治疗手段应运而生,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1]。

但据相关统计,由于老龄化的加剧发展,加之自身免疫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疗难度。

为此,本次实验研究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5例,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策略,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5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被确诊为结直肠癌[2]。

本组65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42.5±11.5)岁。

其中25例患者为结直肠癌A期,30例患者为结直肠癌B期,10例患者为结直肠癌C期。

1. 2 方法本组65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选取患者平卧位后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待麻醉完全后,在患者脐部作一切口,长度约为1 cm;与此同时,在其下腹作一长度约为1 cm的切口[3]。

其后将肿瘤周围的血管以及韧带进行结扎,并使用超能剪将其分离,待结肠趋于完全游离状态,沿着脐部向上作一切口,长度约为5 cm,将横结肠取出,并将肿瘤肠管切除,最后缝合切口。

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护理干预恢复与效果观察

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护理干预恢复与效果观察

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护理干预恢复与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一种常用手术方式,其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较小创伤下完成直肠的切除术,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和恢复时间。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对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术后的护理干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深入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和效果观察,对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护理干预的恢复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不同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恢复的影响;2.观察术后护理措施对患者恢复的效果;3.探讨并发症处理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4.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旨在优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6年至2020年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

研究对象包括符合入选标准的直肠癌患者,排除有严重合并症或无法配合观察的患者。

共纳入病例20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范围30岁至75岁不等。

在手术前,患者需接受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手术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所有手术均由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主刀,辅以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配合。

术后患者按照规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并记录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对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估等进行统计分析。

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对策目的:浅谈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方法:对2013年9月-2015 年1月30例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1/30)。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并后症无法完全避免,外科医生良好的腹腔镜基本功及操作技巧,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正确的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处理时机及对策的把握能力,是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近10年来,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微创医学以其术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逐步被外科医师和病患所认可并取得成功,有条件的基层医院相继开展,但其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依然为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担心的主要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此项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及应用[1]。

本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开展腹腔镜直肠癌手术30例,疗效满意,现对发生于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作一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9~76岁,平均56岁,低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 cm以内)4 例,中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10 cm)11 例,高位直肠癌(距齿状线10 cm以上)7 例,腺癌4例,腺鳞癌3 例,未分化癌1 例。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予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及必要营养支持;术前3 d开始口服肠道抑菌药(甲硝唑片+卡那霉素注射液),术前1 d服用导泻剂,术前晚及术日晨予清洁灌肠。

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取头低足高截石位,根据手术进行的不同灵活调整患者体位[2]。

1.2.2 手术本组病例均由本院普外科腹腔镜专业医师完成,手术人员相对固定,均严格遵循腹腔镜直肠癌治疗规范及手术的无瘤原则施术。

中低位直肠癌遵循直肠系膜全切除(TME)原则;超低位直肠癌按TME原则分离至盆腔尽可能的低点,由肛门行经内外括约肌切除,吻合或Miles术式[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例高龄糖尿病病人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苏小梅,李桂珍关键词:直肠癌;糖尿病;高龄;腹腔镜;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43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A-2941-02 高龄老人是指年龄超过75周岁的老年人[1]。

而70岁以上的直肠癌高龄病人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可高达35.4%[2]。

2型糖尿病多为高龄病人,会增加手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因此,如何做好高龄直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的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5年1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17例直肠癌合并糖尿病高龄病人,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5年1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直肠癌合并糖尿病高龄病人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75岁~87岁,平均82.5岁;均确诊为直肠癌;均合并2型糖尿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3];均在全身麻醉下运用腹腔镜进行手术。

1.2 结果 17例病人手术顺利,术后恢复满意。

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低血糖反应2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3例。

术后平均住院22d。

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1 吻合口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国外文献报道,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出血率为0.7%~6.4%[4]。

而高龄病人多伴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压,血管弹性比较差,凝血机制障碍,再加上糖尿病病人容易血管硬化导致离断的血管收缩不良。

因此,高龄糖尿病病人术后容易并发出血。

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手术后24h~48h,此期间应注意妥善固定胃管及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血块堵塞管腔,经常由近端向远端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的变化;1h监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有无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征象及腹部体征情况;指导病人活动、咳嗽时要注意防止因用力过猛而增加腹压。

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躁动不安、脉快而弱、血压下降或引流管内引出鲜红色的液体>100mL/h时,应考虑存在活动性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做快速补液、输血等相应处理。

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术后出血。

2.2 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 吻合口瘘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1%,主要原因是由于切割闭合器、吻合器使用不当、吻合口张力过高等因素有关[5,6]。

而高龄病人由于年老体弱、机体生长修复能力比较差,同时在合并有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时吻合口瘘发生率会更高。

吻合口瘘通常发生在手术后7d~10d。

一般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时间越短,吻合口裂开的范围就越大。

局部的表现主要有便血或黏液血便,如有骶前引流管,则可见引流管有粪性液体引出,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热。

如感染蔓延到腹腔内,病人则会出现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术前肠道准备要充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纠正低蛋白血症,围术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使机体的内环境维持稳定。

术后注意监测病人体温的变化,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病人腹部情况,如果病人出现腹痛明显、高热及引流出粪性液体时则提示有吻合口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加强术后的饮食指导,嘱病人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软及成形。

术后7d~10d禁止灌肠,避免长时间的下端位和端垂坐位,以免增加吻合口张力和腹压;术后1个月~3个月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及增加腹压的动作。

本组2例病人并发吻合口瘘,经胃肠减压、禁食、肠外营养支持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处理后治愈。

2.3 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肠梗阻是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可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

术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如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病人术后全身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协助其取半坐卧位。

指导病人术后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肢体伸屈运动、多翻身等;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从而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防止术后发生肠粘连;但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坠床、跌倒。

本组病人未发生肠梗阻。

2.4 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高龄病人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年轻人,是由于高龄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和营养不良所引起[7]。

高龄病人术后常因伤口疼痛、乏力、不愿活动、害怕咳嗽而引起肺部感染,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因此,术前对于伴有肺部疾病的高龄病人应注意改善肺部功能,有吸烟史的病人术前2周开始戒烟。

讲解早期活动的方法及重要性,教会病人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法,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若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应督促其早期积极活动,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2h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体外振动排痰等。

同时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腹围加压包扎保护,减少因为咳嗽和活动而引起的切口疼痛。

本组病人发生肺部感染2例,经上述处理均治愈。

2.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均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而据报道,腹部手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7.8%[8];再加上行腹腔镜手术时气腹的压力容易导致高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对于这一类病人我们尤其需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要以预防为主。

包括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注意出入量平衡,防血液浓缩,手术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CO2)腹压于10mmHg~12mmHg(1mmHg=0.133kPa)。

术后要指导病人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合理应用腹带,注意松紧度适宜,静脉穿刺时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输液,并避免反复穿刺,减少静脉损伤,尽可能少用止血药,必要时做抗凝处理。

加强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有无肢体肿胀、疼痛等,还要重视病人有无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其他表现,如果病人突然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胸闷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本组2例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处理后好转,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2.6 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禁食、以及对手术的恐惧等,导致病人容易发生出冷汗、软弱无力、心悸、手抖等低血糖的表现。

因此,围术期要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使病人随机血糖控制在7.0mmol/L~11.1mmol/L[9]。

遵医嘱准确应用胰岛素,动态监测血糖情况,根据血糖结果调节胰岛素用量。

教会病人、家属了解低血糖表现,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或护士。

本组2例病人发生低血糖反应,经及时对症处理后血糖正常。

2.7 切口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高龄糖尿病病人全身抵抗能力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差,容易感染。

因此,围术期的血糖稳定控制仍是病人迅速恢复的关键。

另外,术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组3例病人并发切口感染,经积极抗感染并进行局部处理后痊愈。

2.8 CO2气腹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高龄病人机体组织较疏松且肺、肾及血液系统对CO2的缓冲、排泄能力均下降,术后易并发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故术中应采用低腹压,术后严密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氧气吸入,指导病人行胸式深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体内CO2排出,必要时复查血气分析了解呼吸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术后要注意保暖,保持肢端末梢温暖,以免影响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

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术后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3 小结 高龄是增加外科手术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因素,而合并糖尿病的高龄病人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无相关因素的人群,虽然腔镜手术带来的微创理念可明显减少高龄直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应严密观察疾病变化,在围术期要严密监测血糖,一旦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参考文献:[1] 刘青,李忠友,外科高龄患者围术期的处理[J].医药导报,2003,22(6):87-88.[2] 张增达.高龄结直肠癌113例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1994,21(2):120-122.[3] Weiderpass E,Ye W,Vainio H,et al.Reduced risk of proststecancer among patients with disbetes mellitus[J].Int J Cancer,2002,102(3):258-261.[4] Yong L,Deane M,Monson JR,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lorectal malignancy[J].Surg Endosc,2001,15(12):1431-1439.[5] 谭敏.腹腔镜大肠癌手术的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J].新医学,2003,34(6):359-360.[6] Rose J,Schneider C,Yildirim C,et al.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colorectal surgery: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trial[J].Tech Colo-proctol,2004,8(Suppl 1):25-28.[7] 修培宏,朱凯.围手术期治疗与护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15.[8] 张强.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263-265.[9] 楼青青,杨丽黎.高级临床护士对糖尿病手术患者的干预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37.作者简介 苏小梅,主管护师,大专,单位:543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李桂珍单位:543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2-08-19)(本文编辑王钊林)·2492·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November 2012Vol.10No.11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