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五模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五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2019年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的模式。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在影片中络绎不绝....地展现出来。
B.2018年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协同发力,对当前社交媒体及网络视频平台上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出一系列“组合重拳....”,网络生态日趋良好,网上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C.乡愁,是最深情的诗。
你班“寻找乡愁”主题班会,引发我浓厚的兴趣,届时我一定会莅临现...场的。
D.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让我们附庸风雅....,徜徉于古诗园地,接受一次美的熏陶吧。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不符合语境。
C:“莅临”意思是: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用在此处不合适。
D:“附庸风雅”意思是:本来不懂,但也跟着别人搞一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风雅的事。
是贬义词。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防疫春耕两手抓,一列列钢铁巨龙昼夜兼程,飞驰在大江南北,为广袤..的田野带去无限希望。
B.爱心人士高飞和她的朋友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广西山区,给贫困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包”。
C.被贬谪到永州的柳宗元,流连山水,俯仰古今兴废,感慨深沉,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浓烈情思。
D.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得益彰....。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广袤,有广阔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大地,天空,也可形容辽阔的草原、湖泊等。
使用恰当;B.崎岖,意思是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
有时也比喻人生艰难。
使用恰当;C.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使用恰当;D.相得益彰,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堤A.市北“语文老师的视界”微信公众号经过精心策划,栏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好评。
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永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C.我们在引用他人著作中的语句时,首先要理解所引用语句的愿意,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D.鲁迅的小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
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
不合语境。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
②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
③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④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⑤这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A.③②①⑤④B.①⑤②③④C.③②⑤④①D.①③②⑤④【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是总领句,③为首句;“要把基石打深、打牢”紧紧承接上文,②为第二句;“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是具体的做法,⑤为第三句;①为总结句,应该放在最后。
故选C。
二、名句名篇默写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
(《诗经》)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
北京市东城区(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曾经万里飞沙的毛乌素沙漠,千余年后近80%穿上绿装。
②中国的“绿色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
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行动正在护佑着也将永远护佑着我们的生存家园。
④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紧紧锁住宁县中卫的黄沙,让“塞上江南”实至名归。
⑤这些“染绿”“复绿”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与成就。
A.③①④⑤②B.②①④⑤③C.④⑤①②③D.⑤④③②①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D.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如果孩子太小,就总担心她是不是这样那样啦,结果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C.可是这么小的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躯呀?(《渔夫的故事》D.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②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报道:因支持韩美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乐天超市遭受中国人抵制,90%的门店在中国已关停。
(把“在中国”移到“90%的门店”之前)B.在国家批准建设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之日当天,大量“炒房客”蜂拥来到安新县、雄县和容城县“炒房”,遭到有关部门痛斥。
(将“蜂拥”和“来到”任意删除一个)C.研究发现,在表明自己健康状况不佳的女性中,分别存在认为自己不开心和认为自己幸福的两种相反情形。
(删除“分别”)D.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等现象正在影响学校评价教育的标准,这对回归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来说,无疑是巨大阻力。
(将“学校评价教育”改为“评价学校教育”)【答案】B【解析】【详解】B.应将“之日”和“当天”任意删除一个。
故选B。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莅.临(lì)贪婪.(lán)拈.轻怕重(zhān)B.镌.刻(juān)俯瞰.(kàn)轩榭.(xiè)惟妙惟肖.(xiào)C.拯.救(zhěng)生疏.(sū)哀悼.(dào)气冲斗.牛(dǒu)D.归省.(xǐng)蓦.然(mò)孕.育(yùn)目眩.神迷(xüàn)【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拈.轻怕重(niān)。
C.生疏.(shū)。
D.目眩.神迷(xuàn)。
故选B。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默写。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咸阳城东楼》)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根据多家用人单位反映,从整体上来看,95后毕业生具有素质全面、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头脑灵活的优点。
B.青年应将求职视作加大知识储备、提升自身能力、重新审视自我、规划职业生涯的契机,不断校正人生航向。
C.当代学子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D.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备受列强欺凌,从曾经的“天朝上国”跌到“国将不国”的谷底,国人自尊心受到重创。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
C:搭配不当,可改为“……还需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故选C。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A项“山阴”应是山的北面,“江阴”应是水的南面。
故选A。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名句默写。
诗词有情趣,最痛的思念是生死相隔,是“(1)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最美的祝福是明月遥寄,是“(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蕴志理,凌云壮怀高山不敌,那是“(4)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吐故纳新生生不息,那是“海日生残夜,(5)______________”。
诗词有味道,一半是烟火,“金樽清酒斗十千,(6)____________”;一半是清欢,“有约不来过夜半,(7)___________”。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是两国的功臣。
B.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C.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虽然研究学术不可或缺,但是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辨析。
A项错误,指代不明,将“中国和美国”改为“美国和中国”;B项正确;C项错误,结构混乱,去掉“围绕”或者“以········为核心”;D项错误,关联词语用错,将“虽然……但是……”改为“不但……而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天衣无缝....,一丝阳光都看不到。
B.一些人对英雄人物喜欢吹毛求疵....,在他们的眼里世界上还哪有真正的英雄?C.这道计算题我实在不求甚解....,你帮我解解。
D.林英和李芳在这次举重比赛中竞争激烈,相辅相成....,一举夺得冠亚军。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不合语境。
C.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不合语境。
D.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不合语境。
B.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符合语境。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名句默写生活需要寻觅诗意。
诗意在烂漫的春光里:“几处早莺争暖树,(1)_____”;诗意在萧瑟的秋景里:“(2)_____,小桥流水人家”;诗意也在梅子黄熟的时节里:“黄梅时节家家雨,(3)_____”;诗意还在大雪纷飞的严寒里:“(4)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同时也借以开展敲社鼓、饮社酒等诸多活动,陆游《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
B.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
“晋太元中”“庆历四年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崇祯五年十二月”都以年号纪年。
C.鲁迅的作品有小说、杂文,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变色龙》作者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他们都是俄罗斯诗人、作家。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是苏联学者、作家。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可看出,鲁提辖虽然急躁莽撞,不拘小节,但也是粗中有细。
B.在小人国中,朝廷官员时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术高低获得各种丝线,官员腰上几乎没有不缠丝线的。
C.“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脍炙人口。
第一次借扇,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二次借扇,悟空使诈,变成牛魔王的模样,却借得一把假扇;紧接着,悟空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钻入公主腹中,令公主腹疼难忍,逼着公主借到真扇。
D.“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譬如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对名著的精彩片段要有真正的阅读体验与感悟,对作品主要情节,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改善——生活环境体质关系B.交流——思想经验文化意见C.保存——实力古迹记录信息D.发扬——传统作用民主威力【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D项,“发扬”不能与“作用”和“威力”搭配。
故答案为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
C.刘老师虽然年过六十,而且身体很健康。
D.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答案】A【解析】【详解】B“非常”与“雪白”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C关联词使用错误,将“而且”改为“但是。
”D词语顺序颠倒,改为“一大批有科学文化的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代文人喜咏山。
有山中迎客,“水是眼波横,⑴_______”;有山中听泉,“泉水激石,⑵________”;有山中看落日,“山际见来烟,⑶____________”;有山中春花烂漫,⑷“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山中有温庭筠面对商山的木叶萧萧发出的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山中也有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时⑹“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山还是文人雅士达意言志的完美载体,面对高山,他们或自信满满,或愁思百结: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山是眉峰聚⑵泠泠作响⑶竹中窥落日⑷野芳发而幽香⑸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⑹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析】【详解】默写时,要注意峰、聚、泠、窥、槲、枳、驿、笠、凌、茱、萸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三、现代文阅读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择题1.把“但是它不愿意。
”这句话应该填入文章的哪一处?( )①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②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③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④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文本材料①句和②句在内容上是转折关系,将“但是它不愿意”放在第②句处,恰好起到连接作用,使语句通顺,语意明确。
放在几处,语意不通。
故答案为B。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这座桥。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③王东真是,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④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
A.推崇稳固别有用心淋漓尽致B.崇拜顽固别出心裁惟妙惟肖C.崇拜稳固别有用心惟妙惟肖D.推崇顽固别出心裁淋漓尽致【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
用反选排除法,“崇拜”是指对人,所以第一句应填“推荐”,排除BC两项;“稳固”有“稳定不倒”的意思,不符合第一句句意,排除。
故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默写。
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道“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日暮里”这个地名让你想起了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在河之洲(2) 水何澹澹(3) 风烟望五津(4) 海日生残夜(5) 愁云惨淡万里凝(6) 长风破浪会有时(7)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8)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
“洲”“澹澹”“惨淡”“凝”“暮”“吹角”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三、现代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的菊花①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②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③“太太,行行好。
”一个小孩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④“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⑤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⑥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
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⑦“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⑧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⑨“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⑩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11)“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12)“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13)“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14)“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15)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放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16)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17)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18)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词语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鄙夷——(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3.文章第③段设置“小乞丐向牵狗的妇人讨钱”这一情节有何作用?4.文章最后写到“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你认为引起他内心强烈冲击的原因是什么?5.请说说标题“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妙处?6.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和感悟。
批注的角度很多,如感悟式、赏析式、联想式,等等。
请仿照示例,从文章中摘录一处文字并进行批注。
【答案】1.多尔看到一个小乞丐忍辱讨钱买花献给去世的母亲,深受感动。
2.(1)难过(2)惊讶(3)感动3.小乞丐为讨足给妈妈买花的钱,忍受侮辱,说明了讨钱的艰难;这个情节与后面多尔给小乞丐1美元形成对比,以贵妇人的冷漠来衬托多尔的同情心。
4.(1)对自己误解了小乞丐而感到自责、愧疚。
(2)对小乞丐为去世的妈妈买一束万寿菊,并恭恭敬敬的放在墓前的行为而产生了敬意。
5.(1)从表意上看,题目形象生动,“菊花”寄托着小乞丐对母亲的哀思;“风雨”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2)从喻意和主旨上看,“风雨中的菊花”,象征着在艰难环境里生存却对母亲心怀爱意的小男孩,表现出小男孩坚强隐忍的品格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
6.示例一:摘录内容——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批注——环境描写,灰暗的天色,低沉的乌云,写出下雨前的憋闷,渲染出让人窒息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多尔情绪的压抑和低落,为后文作了铺垫。
示例二:摘录内容——“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批注——语言描写。
“看”与“买”,一字之别,充分表现出花店小姐的善良与体贴,礼貌而有分寸。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时间、经过、结果。
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
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多尔先生,事件的起因:小男孩讨钱,经过:小男孩用钱买了花,并打算送给去世的妈妈,结果:多尔先生被小男孩感动了。
据此整合成句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面对小男孩,多尔先生首先是“流露出鄙夷的神色”,接下来,看到瘦骨嶙峋的小男孩“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于是给个他一美元,花店的相遇,“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写出了多尔先生的惊讶,最后当看到小男孩拿着花走向公墓时,多尔先生感动了,“他的眼前模糊了”。
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文中情节的作用。
从后文得知,小男孩讨钱是为了给妈妈买花,这一情节表现了这个过程的艰难,同时也与后文多尔先生的表现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尾的理解。
多尔先生看到小男孩的举动心灵发生的巨大的变化,首先因为开始“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一句写出了他对小男孩的误解,而此时真相大白,所以他感觉有点内疚,再者他被小男孩的为去世的妈妈买花感动了。
据此理解作答。
5.此题考查的是题目的含义。
题目的含义通常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风雨中的菊花”表层含义:风雨指当时的自然环境,菊花寄托了对母亲的哀思。
深层含义:风雨象征恶劣的环境,菊花象征着小男孩那种坚韧的性格和对母亲执着的爱意。
据此理解作答。
6.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
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解答时,首先找出例句,然后加以赏析。
示例:“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小男孩生活的艰难,更加表现了他对母亲的爱。
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莫欠睡眠债随着我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课后作业的越来越多,睡眠时间也相应的越来越少,很多同学将上床的时间慢慢往后推,直接导致睡眠严重不足,第二天没精神就打瞌睡。
而很多同学在周一到周五的时候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支撑——那就是到了周末睡上一整天,把觉好好补补,可是,长期透支睡眠会不会引起高昂的睡眠债呢?靠“补觉”来偿还欠下的睡眠债靠谱吗?眼睛一闭一睁要想评说补觉到底有没有用,我们首先要知道睡觉到底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