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康复包括哪些内容?
精神康复科介绍

精神康复科介绍精神康复科是现代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致力于治疗和康复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康复科的职责是通过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重返社会。
精神康复科的主要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现状。
基于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是精神康复科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精确的用药剂量,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患者还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心理治疗在精神康复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医生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调整心态,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康复训练是精神康复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增强社交能力,改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职业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和生活技能训练等,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重新融入社会。
在精神康复科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不是孤军奋战,通常会组建一个多学科团队来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
团队成员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社工和护士等。
他们会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和经验,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精神康复科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实现康复,重返社会。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康复科是一个关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科室。
通过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精神康复科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重返社会。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与患者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康复的目标。
精神康复培训计划

精神康复培训计划引言精神康复是指通过专业的治疗和培训,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恢复健康。
精神康复培训计划是为了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重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精神康复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评估等方面,以期为精神康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培训内容1.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是精神康复培训的基础内容。
通过讲解有关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知识,让患者深刻了解自己的病情,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促进康复治疗的进行。
2.生活自理能力培训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往往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生活自理能力培训是精神康复培训中的重要内容。
包括日常生活的饮食、穿着、卫生、购物等方面的培训,通过教授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基本活动。
3.社会适应能力培训精神疾病会使患者的社交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社会适应能力培训也是精神康复培训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等形式,帮助患者恢复和提升社交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4.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往往波动较大,情绪管理是他们在康复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通过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的培训,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正确的看待和应对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有助于加快康复过程。
5.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对于康复良好的精神疾病患者来说,适当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投入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对其康复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培训方法1.讲座专业医生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讲座形式,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等内容。
讲座可以让患者和家属更直观地了解疾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
2.实践实践是精神康复培训的重要形式,通过在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让患者更好地掌握生活和社交技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精神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寇耀时
康复医学的概念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 残者康复的医学学科。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 行动纲领》中,康复服务被界定为“是针对目标并且 时间有限定的一段过程,旨在有缺陷的人在生理、心 理和社会功能上都能达到最佳程度,从而为他们提供 改善生活的工具。为此可以采取种种措施来弥补某 种丧失的功能或某种功能上的限制,也可以采取一些 协助他们适应或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措施”。
什么是精神康复?
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 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 尽可能高的水平,在拟订有关康复服务的实施计划时, 应有残疾人本人、他们的家属和社区的参与,恢复各 种社会功能和回归社会,在心理上、社会上、躯体上 和经济上恢复病人的最高水平。从发展趋势来看,其 工作重点正逐步从医院康复向社区康复转移。 以最为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之一“精神分裂症” 为例,学习讨论精神疾病的康复与护理问题。
精神残疾康复的主要内容
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 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 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康复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尽快尽好地恢 复其生活自理能力,这样也将为进行其他社会功能 的训练打下基础。
精神残疾康复的主要内容
什么叫精神分裂症?
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精神疾病 常有特殊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
碍,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 多青壮年起病,首次发病年龄多在青春期至30岁 病程多迁延,起病多隐袭,少数患者为急性发作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
阳性症状
妄想 幻觉 言语混乱 行为紊乱
精神科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精神科护理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题(20分,每题1分)1.对有被害妄想的患者进食时应该采取A.单独进食B.协助进食C.集体进餐,自选饭菜D.分餐进食2.某患者坚信别人咳嗽、吐痰等动作都是讨厌他的表现,此病人的症状是A.被害妄想B夸大妄想 C.影响妄想 D.关系妄想3.一个人在街上行走,突然乌云密布,认为这预示自己要大难临头,属于下列哪种症状A.关系妄想B.原发性妄想C.特殊意义妄想D.被害妄想4.下列哪项不是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A.意识混浊B.嗜睡C.谵妄状态D.昏迷5.老年性痴呆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记忆障碍B.智能障碍C.人格改变D.定向力障碍6.下列哪项不是治疗性沟通的原则A.以目标为导向B.控制自我表露C.接纳与尊重患者D.以治疗者为中心7.患者一旦发生暴力行为,护理人员应如何阻止A.背面或侧面B.正面C.上面D.前面8.患者毫无根据地担心自己的健康及家人的安全,整日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属于下列哪种症状A. 疑病B.情感低落C.恐惧D.焦虑9.患者把与其精神创伤有关的重要事件或经历遗忘,属于下列哪种症状。
A.顺行性遗忘B.逆行性遗忘C.选择性遗忘D.进行性遗忘10.一位患者看到他五岁的弟弟身材像姚明一样高大,脸色像非洲人一样黑,属于下列哪种症状A.错觉B.幻觉C.感知综合障碍D.意识障碍11.某患者,女,下岗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同时不能照顾家庭,伴失眠,被诊断为抑郁症,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A.思维贫乏B.自责和厌世感C.言语动作迟缓D.睡眠障碍12.一位患者常装怪样在地上爬,学狗叫,吃脏东西,属于下列哪种症状A.意识障碍B.意向和行为障碍C.智能障碍D.思维障碍13.常用心境稳定剂为A.氯氮平B.帕罗西汀C.丙戊酸盐D.利培酮14.下列哪项不是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临床主要表现A.感知综合障碍B.妄想C.幻觉D.错觉15.与躁狂发作无关的护理诊断是A.思维过程改变B.焦虑C.有暴力行为的危险D.睡眠形态紊乱16.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方面的反应,可引起A.体位性低血压B.心绞痛C.粒细胞减少D.血转氨酶升高17.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应重点观察下列哪项内容A.精神症状B.服药依从性C.心理需求D.康复训练18与强迫症无关的护理诊断A焦虑 B不合作 C个人应对无效 D思维过程的改变19.思维破裂是下列哪种精神障碍的特征性症状A.器质性精神障碍B.恶劣心境C.精神活性药物所致精神障碍D.精神分裂症20.妄想最具特征性的特征是A.内容离奇B.逻辑到错C.是病态的D.无现实基础但深信不疑二、多选题(10分,每题2分)1.导致患者拒食的原因有A.命令性幻听B.被害妄想C.罪恶妄想D.幻嗅2.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器质因素D.社会因素3.倾听是沟通技巧中A. 最简单有效地方法B.整体性接受信息的最直接途径C.有效核实信息D.及时评判4.下列哪种方法属于间接护理观察法A.阅读病历B.患者日记C.家属反馈D.绘画作品5. 下列哪些内容属于职业康复训练的范围A. 社交技巧训练B. 简单作业训练C. 工艺制作训练D. 就业前训练三、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木僵患者应安排在和易于观察的床位,应按摩肢体等。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docx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精神科制目录1、精神障碍康复原则2、精神障碍康复训练的措施3、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4、工娱治疗评估、实施方案表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6、精神疾病的康复指导7、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8、康复治疗告知书精神障碍康复原则康复精神医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的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是慢性精神病患者。
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1)功能训练。
是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2)全面康复。
是指康复的准则和方针,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3)回归社会。
这一条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康复的准则是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
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
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
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 一3 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
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
精神康复技术

者不可分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
系
。
7.提供的精神康复服务应该与个体的需求、个体 的优势与不足、个体的神经认知功能和个人的 目标相联系。
8.精神康复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创造利于病人学习 的环境,在此环境中病人才可能获得相关的知 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其功能水平、改善其生命 质量。
9.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弥补其行为缺陷、角色功 能障碍、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及精神病症状的影 响,因此应确保病人能够维持可被接受的、正 常化的社会角色功能。
疗程安排:周3—5次,每次30分钟,连续训 练3个月后进行Rivermead记忆评分,观察效 果。
以上训练技术均适应于老年痴呆记忆训练。
(6) 成套认知功能治疗训练
本项训练技术采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为依 据,主要围绕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的六个主要方 面:包括“注意力、工作记忆、学习能力、推 理能力、心算能力和加工速度”等。共包括5个
在阅读过程中发生错误,不论纠正与否均视为 不正确。 评定参数为阅读的正确数和完成时间。 主要测查色彩知觉、抗干扰和集中注意的能力, 目前认为主要反映左额叶功能。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
由4张刺激卡和48张反应卡组成,将不同颜色、 形状及数目的卡片展示于患者的眼前,病人根据 指示分类,连续5次分类无误所需要进行的实验 次数作为评测尺度。
3.在病人要求拓展服务范围和预约时,对治疗动机 的准确理解是提供什么途径的服务以及治疗关系 的质量。
4.从药物治疗到心理社会干预的系列服务工作,应 通过与个体目标相适应的治疗来发展病人参都积极参与精神康复工作中。
6.药物治疗和精神康复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两
(二)精神康复治疗的原则
1、精神康复是一项综合的、持续的、协调的和协作 的服务工作,精神康复工作应以病人为中心,并在 工作中传递尊重和积极的态度,确信病人能够尽其 所能做的最好,通过精神康复工作病人的功能会恢 复的更好。
精神病康复标准

精神病康复标准
精神病康复的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定位和判断,做事情时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清晰,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2. 可接触外界环境,逐步接触外界环境,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流,不会无缘无故的从活动中退出。
3. 生活目标贴合实际,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适的目标,生活目标贴合实际,没有妄想或悲观的想法,也不再出现幻觉。
4. 能表达和控制情绪,面对无法应付的问题或压力时,能控制住情绪,不再出现愤怒和敌对的倾向,可平静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5. 人际关系融洽,与家人、同事或邻居等能正常交往,关系相当融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再怀有猜疑和敌意。
6. 培养出兴趣爱好,对周围的事物逐渐产生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情能表达出热爱,能培养和发挥自己的爱好。
7. 有学习能力,逐渐学习新事物、新知识,不断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
具体来说,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并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的范畴,而应该拓展到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
以上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精神疾病康复我们该做些什么

精神疾病的发病在每个年龄段都是有可能的,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例外的,那么作为家长在孩子接受治疗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来缓解病情呢?广州协佳医院为大家一些忠告。
在精神疾病病情稳定的时候,有些孩子虽然自知力恢复了,仍然有一些行为家人无法接受,如乱花钱。
但是为什么这么做呢?是因为在家里呆着,太无聊了,花钱时会给自己带来一点点快乐。
从这样的诉说中我们体会到,孩子“任性行为”的背后可能是感到生活无聊,不快乐。
兴趣爱好:把自己过去的兴趣爱好重新拾起来。
有的孩子原来喜欢画画、弹琴,得病后家庭更多关注了服药、看病,完全把过去的爱好忘了。
社会交往:安排和同学聚会的机会。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患病的情况被同学知道了,笑话孩子。
剥脱了孩子的社会交往,也剥夺了和同龄伙伴获取快乐的权利。
生活自理:自理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青少年孩子忙于学习,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往往家庭成员会过度关心、照顾。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也是他们恢复自信很重要的环节。
毕竟孩子不能总在父母身边,要独立面对生活中很多挑战。
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规律,对面对大学校园生活乃至今后婚姻家庭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适度学习:适当引导恢复认知、学习功能,根据孩子康复阶段不同适度安排。
如在开始阶段可以读课外读物,做一些读书笔记或日记,安排共同的家庭时间一起交流看到的内容。
既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表达能力,也促进孩子去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
逐渐过渡到学习一些相应年龄的课程,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开始,从复习学习过的内容开始,慢慢过度到学习新知识。
为恢复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体育锻炼:由于急性期治疗缺少社会活动,体能经常有下降的现象。
注重安排户外活动,增强体制。
在控制体重,加强协调性训练的同时,为恢复上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心理调试:在学习阶段患有精神障碍难免对孩子产生心理压力。
孩子经常会出现如下心理状态。
不知如何面对今后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同学;患病后学习没有以前优秀,落课了,心理接受不了;对心理知识了解不足,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样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疾病康复包括哪些内容?
许多人认为,精神病人经过治疗不打不闹就算是康复了。
即使他整日生活懒散、
无所事事,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精神病人治成这样已经
不错了”。
这种过低的期望值势必导致患者本人及其家人忽视自己应尽的努力,
或听天由命,或怨天尤人,使众多的精神病患者长期闲散在家、与世隔绝,导致
社会对他们产生更多的偏见。
事实上,精神康复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消除精神病症状,而是通过各种综合康复措施,使患者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回归社会才是康复的最终目标。
除了临床治疗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可做的事情。
比如对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心理功能康复,认真训练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行为技能,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及应付应激技能等,使患者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另一方面还要学会药物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包括使患者了解药物对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接受药物治疗;学习有关精神药物的知识,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有所了解,学会识别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并能进行简单处理。
学习求助医生的技能,在需要的时候,能自觉寻求医生的帮助,向医生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要求,并能有效地描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和症状。
在病情出现复发迹象的时候,能及时向医生反映,以得到合理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