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历史应有严肃态度

合集下载

史记中的司马迁对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

史记中的司马迁对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

史记中的司马迁对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史记中的司马迁对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司马迁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奠基之作。

通过研究《史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司马迁对历史的态度,他对历史的态度体现在他的文风、史学观点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多个方面。

首先,从文风上看,司马迁的态度是严肃而庄重的。

《史记》采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将历史人物的事迹和传记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司马迁在写作中力求客观、全面地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他使用简练明晰的语言,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同时,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记录了正统历史,还通过揭示历史上的阴暗面和人物的瑕疵,呈现了真实的历史面貌,以及历史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这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和追求真实的态度。

其次,在史学观点上,司马迁对历史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

司马迁主张历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物的作用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他认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都具有普遍的时代意义,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启示和借鉴。

司马迁主张通过研究历史,总结前人的经验,为国家治理、社会进步提供参考。

他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深刻认识社会和人性的弱点,从而不断进步和提高。

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司马迁的著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成为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历史学家。

此外,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司马迁的态度是公正而尊重的。

虽然《史记》中评价历史人物的方式有时相对主观,但他总体上追求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的贡献和缺陷,避免过分赞美或过分批判。

司马迁尤其重视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他认为伟大的人物应该以忠诚、正直、勇敢和才干为核心。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人物进行了精准的刻画和评价,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优点和缺点,避免过分的偏见和偏倚。

综上所述,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的态度是严肃、客观、积极、公正和尊重的。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 义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 义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咱们都知道,历史这东西,就像是一部超级长的连续剧,记录着人类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可是,现在有个不太好的现象,那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这就好比有人故意把这部连续剧的情节给改得乱七八糟,让咱们都看不清真实的样子了。

就拿我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件事来说吧。

我带着小侄子去博物馆参观,本来是想让他多了解了解咱们的历史文化。

结果旁边有几个年轻人,对着一件文物就开始瞎评论,说这东西没啥价值,还说那段历史根本就是瞎编的。

我当时就愣住了,这可真是太离谱啦!咱先来说说为啥要正确看待历史。

历史可不是随便写写的故事,那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是咱们前辈们走过的路。

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六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是没有他的雄才大略,咱们国家可能还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呢。

再比如,唐朝的繁荣昌盛,那诗歌、那艺术、那经济,多牛啊!要是没有那段辉煌的历史,咱们能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吗?历史还能让咱们从中学到好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就像古人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比如说,清朝后期的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挨打。

这就告诉咱们,要开放、要学习、要进步,不能自我封闭。

可历史虚无主义呢,就专门挑历史的毛病,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甚至直接否认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就像你明明吃了一个美味的蛋糕,有人非说这蛋糕是假的,是用塑料做的,你说气不气人?比如,有人说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们的事迹是虚构的,这简直是对烈士们的亵渎!那些英勇的战士们,为了保卫咱们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是不容置疑的。

要是没有他们,咱们能有现在安稳的生活吗?还有人说,古代的一些伟大发明和文化成就没什么了不起,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四大发明,那可是对世界文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

造纸术让知识传播得更广,印刷术让书籍不再是奢侈品,火药改变了战争的方式,指南针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咱们得明白,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割裂来看。

2019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练习:1五猖会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练习:1五猖会含答案

第一单元珍藏记忆心系家国1五猖会课时训练1五猖会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湮.没/殷.红修葺./茸.毛愆.期/悭.吝桎梏./痼.疾B.酣.畅/鼾.声邂.逅/松懈.甬.道/怂恿.自矜./吟.诵C.收讫./迄.今强劲./劲.旅濡.染/蠕.动散.户/懒散.D.沙砾./闪烁.希冀./羽翼.啼啭./转.圈拙.劣/茁.壮答案C解析A项,yān,qì/róng,qiān,gù;B项,hān,xiè,yǒng,jīn/yín;C项,qì,jìng,rú,sǎn;D 项,lì/shuò,jì/yì,zhuàn,zhuō/zhuó。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000)(1)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

(2)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3)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作答时应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全面把握其用法,从词语意义、感情色彩、使用对象等角度思考,特别注意近义成语细微差别的辨析。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受命,秉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把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

B.在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一些地方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始从内容、形式、体验设计等方面创新,以提升红色旅游体验的丰富和品质。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又一段的过往时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训和借鉴。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呢?首先,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真实的过去。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往往被传承者的观念、利益、口碑所左右。

对于历史的看待,我们应该保持的是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不被任何特定的视角所影响。

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去想象那段历史时光,去寻找历史背后的真相和意义,我们才能够理性地认识历史。

其次,历史是循序渐进的。

历史的发展是由前人的努力和付出而来的,而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展开的。

我们应该珍视历史,因为它铸造了今天的我们,让我们得以享有当代的财富和文明。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挖掘出那些奠定今天基础的先驱们的价值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反思当下和未来。

再者,历史是宝贵的资源。

历史中存储着人类各个领域的成果和经验。

我们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生活、工作和创新的灵感,了解不同领域的发展史,积累各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此为依据更好地探索未来。

最后,历史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精神。

在历史中,有很多文化产物、艺术珍品与文化传承,它们是历史背后的精神遗产。

历史中,有很多经验教训和思想派系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更让我们对历史产生了一种敬意。

因此,我们应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来自前人们的历史史料,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和社会本质,让观念和思想升华,吸取历史的精华。

总之,历史是一个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话题。

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去看待历史,保持客观的态度去认识历史,珍视历史,从历史中寻找新的灵感和创新,继承和发扬历史的文化精神,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待历史的三种态度

对待历史的三种态度

对待历史的三种态度对待历史的态度叶之秋昨天看刘诚龙先生的博文,在几年前,有一位博友曾经撰文,批评刘先生的大作《对牛谈经》,说其文章过于戏谑,对待历史,尤其是历史上的一些名人缺乏一些尊重,说刘文观点有些哗众取宠很雷人。

看了之后自己也有些感触。

最近一年,我也在写历史方面的文字,当然本人只是门外汉,大多的文字不过是翻译而已。

不过多多少少对历史也有了一点粗浅的感悟。

在写历史文字的时候,主流的观点是古为今用说。

现在的绝大多数读者都认为,看历史,学历史,写历史,当然应该为当下服务,让现在的人,从古代的故事中领悟到一些东西,从而更好的进行现在的工作和思考。

像前几年风行的于丹老师说庄子,就是如此。

只是,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这么解说历史,很可能让历史面目全非,庄子不再是原来那个庄子,而变成于丹的庄子了。

而在古代,这种观点也是最为流行的。

古人不是说:“六经皆我注脚”吗?怎么看待古代经典,关键是看你想怎么去发挥,也就是说,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就算是和作者的意思不一致,作者也不至于从古墓中挺身而出,斥责歪曲本意。

第二种观点是就古论古说。

我一度很欣赏这种观点。

执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历史就是历史,何必一定要为当下服务。

能够告诉现在的读者,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就可以了。

许多的专业学者,都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

并且,坚持这种观点的人,大都看不起,执第一种观点的人,以为古为今用,不过是一些人不甘寂寞,博取名利而强奸历史罢了。

不过,反过来说,坚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大都寂寞,所写的一些文字,除了在小圈子内有三五知音欣赏,基本上问津者聊聊。

第三种观点是我现在很向往的观点,叫以文入史说。

既然我本非专业历史学者,那么对于历史的所谓真相,也就不去过多追究。

其实,就算是正史,也未必可以全信,而野史当中却也常常包含真相。

于是,我希望自己把笔墨着力于挖掘、描绘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映照现实。

虽然时代有变迁,但是人性永恒。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有着对权力的攫取,对金钱的贪婪,也有着对真爱的渴。

我们该如何去正视历史

我们该如何去正视历史

我们该如何去正视历史(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自我鉴定、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祝福语、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计划、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lf-assessment, internship reports, personal experiences, blessing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teaching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我们该如何去正视历史我们该如何去正视历史历史给我们的表现是知识,更多的是事实,但后人读史,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智慧和启迪。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演讲稿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演讲稿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演讲稿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演讲稿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使命。

历史是我们的镜子,是我们的过去,更是我们的未来。

只有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历史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我们在接受历史的同时,必须要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对待历史问题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和处理。

我们不能仅仅是抱有一种教条式的态度来对待历史问题,而要从人民的利益和发展大局的角度去出发,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来总结当今时代所需要的生产力、思想心理、文化、风俗礼仪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推动人民的进步。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长久以来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传承这种精神,必将对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的历史悠久绵长,但历史的发展涉及到了众多的方面,政治、文化、科技、经济等等以及各种轨迹的发展演变,如果我们能够不断的总结历史,吸收历史的优长,就能够顺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我们的国家,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多元性,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对待历史问题。

我们必须对历史进行深思熟虑,不能被一些盲目的信息所蒙蔽。

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考量历史,打破一些“历史天花板”,究其本质,才能更好地找到历史的真相。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就是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历史文化,弘扬我国独有的文化特点和国家的历史传统。

学习历史,应该多看书、多看文献,从专业的历史研究学者的角度去了解真实的历史。

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方式来宣传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历史文化不仅仅是在历史博物馆和历史影片中表现出来,他们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

我们应该注重把历史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包括传统的节日、非遗文化展示和历史剧演出、地域特色民俗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来宣传历史文化,既能够激励人们学习历史,而且也能够有效推动和稳定社会发展。

关注历史,热爱历史,以史明鉴

关注历史,热爱历史,以史明鉴

关注历史,热爱历史,以史明鉴鉴古知今,以史明鉴“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百年的革命抗争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使命担当,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

重视历史,知史以明鉴,学习历史并传承历史。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牢记历史,才能更好的肩负起今日的使命担当。

树立历史意识,坚持以史鉴今继往开来。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历史,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使得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完成救国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敬畏历史,就是要崇敬英雄,坚守最基本的价值底线。

英雄是历史前进的引领者,是历史使命与担当的践行者,我们要敬畏历史、崇敬英雄。

宣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使尊重英雄,传承英雄的精神已凝聚为社会共识,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端正社会风气的行动中体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铭记历史,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守和弘扬。

正是有了爱国主义精神,才激发了民族英雄前赴后继的责任与担当,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凯歌。

所以,我们要用爱国主义精神去给理想信念补钙,将自己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

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实践,我们要坚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尽职尽责,爱岗奉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当代青年人更当争当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像英雄一样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担当,敢为敢当,善做善成,始终保持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

我们一定要紧握历史的接力棒,要重视历史、敬畏历史、铭记历史。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待历史应有严肃态度
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戏说”风,已经刮了好几年,近日这股风又刮到了教育和学术界。

近来有个别声名鹊起的所谓“史上最牛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信口雌黄,歪批胡评近现代中国革命史和领袖人物;有一些教授、博士在学术讲座上贬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称“没有跳出历代农民革命的怪圈”。

可以说,在研究学术领域,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倾向正在泛滥,值得警惕。

平心而论,娱乐性质浓厚的影视剧,为历史故事添点油加点醋,虚构一些人物和情节,只要不是太过分,大家还能理解。

毕竟,历史剧不是教科书,何况有的剧名已明确表示自己是“戏说”。

但教育、学术界和文艺界大不一样,教师、学者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绝不能搞随意解构、编造的“戏说”,也不能凭个人发达的想象力,对历史发展进行所谓的“合理推演”。

当然,在现代多元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且这种自由应当得到保障。

但这不等于任何人,特别是那些专门从事学术研究或教育工作的人,可以不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可以以轻薄的态度去对待历史。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研究中,
都不能为了某些目的而对以往的客观史实进行篡改,或者片面强调某一些方面,却故意淡化、虚化另一些方面,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片段或细节,而否定整体历史发展过程。

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对一些“定论”也可以存疑。

只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

例如,对毛主席诗词和书法,不论专业领域还是历史实际都有很高的评价,有人却信口贬损、全盘否定,实在匪夷所思;再比如,近代革命史已成事实,有人却大肆否认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还说解放战争是“一场民族悲剧”,充分显示了对历史客观的无知和对历史潮流的无视。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

将严肃的历史当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将历史教研混同于编剧、导演的工作,既是专业人士的耻辱,也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

严肃地对待历史,除了对学科对象负责外,还包括对社会效果负责。

私人交际场合提到一些历史概念,在表述上不够科学和严谨,应该说问题不大。

但如果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在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上,情况就不一样了。

传播甚至故意散布不实的材料、荒谬的结论,很可能会谬种流传,误导公众。

一些惊世骇俗却
并不正确的观点,经过一些专家学者之口讲出来,更容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读史可以明智”,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历史,会发现历史是一部伟大的教科书。

承认历史的真相,包括那些并不完美的部分,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过往中得到今天的借鉴。

当前有些人热衷“戏说”和“重写”历史,混淆是非,甚至全盘否定某些历史,还有很多人对他们进行追捧,这样的现象应当引起警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