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背景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情况。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二、应急预案编制1. 生产单位应根据生产特点、风险评估和法律法规要求,编制专门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应急措施及沟通协调等内容。
3.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经各层级领导审批,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培训。
三、应急组织机构1. 生产单位应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中心应设置应急领导小组和各职能部门代表,以确保应对各种事故的协调和配合。
四、应急人员1. 应急预案应明确各类事故的应急人员,包括应急指挥中心的成员、各职能部门的应急人员和应急队伍的成员。
2. 应急人员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
3. 应急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了解所负责区域和设备的安全性能。
五、应急设备和资源1. 生产单位应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器具,包括消防设备、急救箱、安全防护用品等。
2. 生产单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如应急灯具、水源、食品、通信设备等。
3. 生产单位应与社会资源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应急时能及时调用额外的救援力量和物资。
六、应急措施1. 应急预案应明确各类事故的应急措施,包括人员疏散、火灾扑救、紧急救护、环境保护等。
2. 在事故发生时,应急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疏散,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并报告有关部门。
3. 应急措施的实施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七、沟通协调1. 应急预案应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应急事故中的责任和协作流程。
2. 应急指挥中心应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传递信息、协调资源,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顺畅进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一、背景介绍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生产活动日益频繁,生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为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预先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1. 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够针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制定详细的处置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2. 提高事故应对效率拥有应急预案,可以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和处理工作,有效减少事故扩大的可能性。
### 3. 维护社会稳定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可以提高公众对生产安全工作的信心,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三、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1. 预案制定
•制定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明确预案的编制程序和版本管理
•划分事故等级和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2. 预案培训
•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
•建立健全培训记录和评估机制
•不定期组织实战模拟演练
3. 预案修订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跟踪评估预案执行效果和应对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持续改进预案内容和流程
4.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实地考察
•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和提升响应能力
•鼓励员工参与应急演练,提高组织整体危机管理水平
四、总结与展望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不断完善预案制度和严格执行相关要求,才能有效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效率和水平,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未来,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风险挑战和危机应对需求。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内容解读
解读一
解读二
新修订的“办法”体现三大亮点:以预防为导向,重在事前的准备工作;解决应急预案形式主义问题,将应 急预案管理镶嵌进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强调预案编制以实际操作为导向。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给伤亡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灾难,亦会给国家造成 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
亮点一 重在事前准备
在凶猛的火势和刺鼻的气味中,4月23日凌晨1时54分,经过千余名消防官兵协同奋战16小时,江苏省泰州市 靖江市危险化学品仓储大火终于被扑灭。由于现场处置及时,没有形成更大范围的连锁爆炸。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称,事故原因是由于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违规动火作业导致的安全生产责 任事故。
修改决定
为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 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部决定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修订情况
2009年3月20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2009年4月1日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016年4月15日,修订后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次局长办公 会议审议通过,于2016年6月3日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解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解读发布时间:2016-6-22 阅读次数:6新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2016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6月3日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修订背景2009年3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以下简称原《办法》),对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原《办法》亟须修订完善。
(一)应急预案工作的背景和重心发生变化。
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应急预案的定位从补充应急管理制度向完善应急准备、规范应急处置转变,工作重心从解决预案有无向提升预案质量、发挥预案实效转变。
同时,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对简化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程序提出了要求。
为推动应急预案工作与时俱进,适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需要,有必要对原《办法》进行修订。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对应急预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安全生产法》对企业的应急预案主体责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等文件对应急预案功能定位、编制程序、管理责任、预案衔接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企业应急预案应当体现先期处置、自救互救的特点,强调应急预案编制应当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并广泛征求意见,强化政企应急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突出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和动态管理。
而原《办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主要问题是重规范企业应急预案内容,轻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重预案内容的全面性,轻应急预案内容的实用性;重规范企业内部各类应急预案衔接,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重规范应急预案的签署发布,轻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动态管理。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简要介绍相关管理办法: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更新是企业最基本的要求。
每家企业都必须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家、地方相关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管理责任制度要明确。
拟定应急预案的部门和人员应全面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急预案的制定。
三、应急预案管理体系要健全。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应急预案得到有效实施。
四、应急预案实操培训要持续加强。
企业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实操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预案应对水平。
五、应急设施设备要保持完好。
企业应定期检查应急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
六、应急队伍建设要加强。
企业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培养专业的应急救援人员,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七、应急预案的实施评估要及时。
企业应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八、信息共享和经验总结要做到位。
企业应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分享应急预案实施中的经验和教训。
以上是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几个重要方面,企业应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和应对。
第 1 页共 1 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范文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范文
一、总则
为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能力,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员工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责任分工
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案有效实施。
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及人员,建立事故应急指挥系统,保证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置。
3.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当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负责,确保应急预案的及时更新和完善。
三、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包括事故分类、应急机构设置、应急队伍建设、信息报告和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应急演练等内容,确保应急响应系统的完整性。
2. 应急预案的执行应包括应急响应机构的快速启动、应急救援力量的调拨、预警信息的发布等。
3. 应急预案的实施应当充分考虑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和地域环境,做到灵活适用。
四、应急演练
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2. 应急演练内容应涵盖事故模拟、应急演练人员培训等,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故。
五、监督检查
1. 生产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监督检查。
2.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六、附则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制定单位:XXX公司
制定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审批单位:XXX部门
审批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风险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风险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风险管理进行详细的规划,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事故,最小化事故损失。
风险评估针对生产安全事故,我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潜在影响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预备措施。
具体的评估步骤如下:1.识别可能的事故类型,包括爆炸、火灾、泄漏等。
2.进行潜在影响分析,考虑可能的受害对象、影响范围和时间等因素。
3.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包括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生产停顿等。
应急预案制定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开始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需要明确的内容包括:1.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包括事故应急指挥部、救援队伍等。
2.应急处置程序,包括事故发现、报告、调查和处置等。
3.应急装备和资源,包括人员、器材、车辆等设备资源的储备和调配。
4.应急演练计划和频率,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应急预案实施当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时,应按照预案的相应程序进行应急处置。
具体步骤如下:1.尽快向应急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并调动相应的救援力量进行处置。
2.保护人员安全,尽可能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3.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应急救援,进行现场处置和抢救伤员。
4.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进行后续的善后处理。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是企业防范事故和应对事故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风险管理的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时有效地分散和控制事故风险,同时最小化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殊应用场合及条款增加1.化工生产场所–增加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处置流程,包括快速封锁泄漏源、启动化学品紧急处理设施等。
–强调员工必须定期参加化学品安全培训,并掌握应急处理知识。
–要求在现场设置化学品泄漏应急装备和急救设施,并确保员工熟悉使用方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A
B
C
D
备案通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将预案备案 情况通报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和社区。
备案登记
对于符合要求的预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应予以备案登记,并出具《生产安全 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0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 与演练
培训计划
定期培训
01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培训,确保员工对应急预案有全面
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旨在提高企业和组织应对 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通过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事故发生 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障生命安全 。
维护社会稳定
生产安全事故的妥善处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 重要意义,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助于降低 事故对社会的影响。
预案的实用性
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否在实际应急救援中发挥有效作用。
预案的适应性
预案是否适应企业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能否及时调整和完善。
备案管理
材料审查
备案申请材料应包括预案文本及评审意见 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
行审查,确定是否准予备案。
备案申请
预案经过评审后,由预案编制单位 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安全生产监
事故教训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事故,应总结经验 教训,对预案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以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修订与更新的流程
确定修订内容
根据评估结果和法律法规、生 产工艺、事故教训等情况,确 定需要修订的内容。
实施修订
按照修订计划进行修订工作, 确保修订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
评估现有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黄海燕
(深圳市日安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4)
摘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还给环境、社会、经济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引起重视。
为此,首先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从五个方面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ki. 1672-3198. 2016. 25. 032
1应急预案管理在生产安全事故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规模逐 步扩展,大型高技术的生产装置也慢慢增加。
但在工业 发展的过程中,也常发生特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这主 要是因为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素质低、企 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等所造成的。
据相关统计,我国 近年来每年平均发生的生产事故就有80万起,造成的 死亡人数达到平均每年13万人。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管理体系的建立、编制已成为了国内外组织开展的减 灾工作,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施安全生产,改善当前 不利形势。
据相关研究表明,与无应急系统相比,实施 有效的事故应急系统能将损失降低到6MS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2.1加强培训,提升各级预案编制水平
首先,建立起具有高素质的安全生产队伍。
加强 高安监队伍的各项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做到业务精 通,从而才能更好的为应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指 导和服务。
加强行业监管人员在应急预案管理中的综 合能力,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落实企业责任 主体制,企业管理人员在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同 时,还应对应急预案在编制、评审、报备、演练等方面的 管理熟知,这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编制方面的专业 培训。
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内容需做到全面覆 盖,既要包含企业的管理人员,还要包含各行业管理人 员。
这有利于应急预案编制与实际更符合,也更容易 被各行业所接受,从而让预案得以有效实施。
2.2完善专家库,保障预案评审有序化
目前我国各地的在应急预案评审上的专家库并不 全面,导致很难开展评审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各级安 全生产监督部门需从各地实际出发,建立起完善的专 家库6所建立的评审专家库不仅需要达到行业重点的 凸显,还需要做到全面性,因此需要行业领域和综合预 案两类评审专家。
各地可根据单位、企业规模来确定 评审专家人数,并制定出相应的比例数。
此外对评审 专家也需要加强业务培训,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并对评 审专家加强管理,做好管理跟踪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 制度,以此来确保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2.3提高监管力度,全面开展预案报备工作
监管不力将直接影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报备工作,导致报备率底。
监管工作想要做好,就必须对 当地企业的各项实际情况有所掌握,要明确企业的规 模大小、数量多少、工作性质等基本情况。
因此,监管 部门必须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建立起全面的企业信 息数据库,从而为监管提供信息依据。
此外,各部门需 加强监管的力度,无论是从法律、行政上还是从经济 上,都必须落实应急预案报备工作。
加强检查力度,坚 决取缔无证经营企业,应急预案报备工作没有落实的 企业,应当不发生产许可证。
大中型企业需对其进行 限定期限,督促他们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作。
若主管部门没有做好监管工作需予以通报,做好定期 监督,并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
对发生安全事故且没 有采取应急预案报备工作或没有引起重视的单位,要 追究企业相关责任人和监管单位的责任。
2.4加强责任感,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加强机关队伍的工作责任感和思想作风建设。
监 管部门需从战略、全局上意识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管理的重要性,落实好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抓好应 急预案管理工作。
加强机关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意识,创建新的预案评审方式。
可建立起专门用于预案报备 工作的网站,在网上进行报备申请,采用专家在线评审 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审的速度,提高了各 单位的预案备案率。
2.5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预案工作的顺利实施
各相关企业和部门需加大对应急预案的资金投人 力度,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保障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充足,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应急预案培训和教育,保 障应急预案能得到有效实施。
因此,相关部门和各级 政府需对财政预算进行落实,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 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企业也应当加强自身应急处理能 力,建立救援力量和应急组织体系,配备相应的救援物 资和设备,进行座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 发安全事故的能力,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减少人员的伤 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钟开斌,张佳.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J].甘肃社会科学,
2006,(3):240-243.
[幻刘功智,耿凤,邓云峰.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探讨[I I中国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 59-60.
[3]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J1劳动保护,2004,(4):6-10.
62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