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已颁布项目和历年制修订项目汇总表
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

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气发〔2020〕113号•【施行日期】2020.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气发〔2020〕113号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已经中国气象局批准,现予以公布。
附件:《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目录中国气象局2020年12月29日附件《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目录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号1.QX/T 585—2020 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2021-04-152.QX/T 586—2020 船舶气象观测数据格式 BUFR 2021-04-15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规范3.QX/T 587—20202021-04-15高空气象观测仪器4.QX/T 588—2020 天气雷达钢塔技术要求2021-04-155.QX/T 589—2020 自动雪深观测仪2021-04-156.QX/T 590—2020 气象计量标准装置期间核查导则2021-04-157.QX/T 591—2020 树轮密度资料采集技术方法2021-04-158.QX/T 592—2020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柑橘2021-04-159.QX/T 593—2020 气候资源评价通用指标2021-04-15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号10.QX/T 594—2020 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规范2021-04-1511.QX/T 314—2020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规范QX/T 314—2016 2021-04-1512.QX/T 255—2020 供暖气象等级QX/T 255—2015 2021-04-1513.QX/T 157—2020 气象视频会商系统技术规范QX/T 157—2012 2021-04-15船舶自动气象观测数据格式《第14.QX/T 122—20112021-01-151号修改单》。
中国气象局发布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通告-

中国气象局发布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通告正文:---------------------------------------------------------------------------------------------------------------------------------------------------- 中国气象局发布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通告(2013年11月12日)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黑龙江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按照《行业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中国气象局组织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等59项气象行业标准进行复审,现将复审结论予以公布。
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等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复审结论1QX/T 44-20061600 克气象气球继续有效2QX/T 4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3QX/T 4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部分:云的观测4QX/T 47-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5QX/T 48-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6QX/T 49-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5部分:气压观测7QX/T 50-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8QX/T 5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9QX/T 5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10QX/T 5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和雪压观测11QX/T 54-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0部分:蒸发观测12QX/T 5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13QX/T 5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2部分:日照观测14QX/T 57-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3部分:地温观测15QX/T 58-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4部分:冻土观测16QX/T 59-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17QX/T 60-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6部分:地面状态观测18QX/T 6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19QX/T 6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0QX/T 6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9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1QX/T 64-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0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22QX/T 6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继续有效23QX/T 6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24QX/T 67-2007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25QX/T 68-2007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光学衰减方法26QX/T 69-2007大气浑浊度观测-太阳光度计方法27QX/T 70-2007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测定-热光分析方法28QX/T 71-2007地面臭氧观测规范29QX/T 72-2007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度谱分布-电迁移分析法30QX/T 73-2007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QX/T 74-2007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32QX/T 75-2007土壤湿度的微波炉测定33QX/T 78-2007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34QX/T 79-2007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35QX/T 80-2007香蕉、荔枝寒害等级36QX/T 81-2007小麦干旱灾害等级37QX/T 82-2007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38QX/T 84-2007气象低速风洞性能测试规范39QX/T 87-2008紫外线指数预报40QX/T 88-2008作物霜冻害等级QX/T 92-2008湿度检定箱性能测试规范42QX/T 94-2008寒露风等级43QX/T 97-2008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44QX/T 98-2008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45QX/T 76-2007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修订46QX/T 77-2007森林火险气象等级47QX/T 83-2007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48QX/T 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49QX/T 89-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50QX/T 90-2008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51QX/T 93-2008气象数据归档格式地面气象辐射52QX/T 96-2008积雪遥感监测技术导则53QX/T 99-2008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54QX/T 10.2-2007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55QX/T 10.3-2007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56QX/T 103-2009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57QX/T 86-2007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废止58QX/T 91-2008室内小气候气温、相对湿度、室内外温差的观测方法59QX/T 95-2008地闪闪电定位系统考核方法——结束——。
国家标准滞后分析与对策

国家标准滞后分析与对策■ 郑 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本文对国家标准的滞后情况进行了细化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国家标准滞后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标准化改革的大形势下解决国家标准滞后问题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家标准,标龄,标准复审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0.09.004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Lag of National StandardsZHENG Ying(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lag of national standards, expounds the reasons forthe lag phenomenon of national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lag problem of national standards under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reform.Keywords: national standards, standard age, standard review学术研讨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基金《企业标准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42019Y-669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企业标准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MK119)资助。
1 引 言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
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局•【公布日期】2008.03.10•【文号】•【施行日期】2008.03.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局所属有关单位:为加强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提高测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国家测绘局制定了《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并已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日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协调,促进有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测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测绘国家标准、测绘行业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规划、立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的备案以及上述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测绘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加强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制定和实施测绘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建立和完善测绘标准体系;加快测绘标准的制定、修订,并对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测绘标准化工作是测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绘工作统一监管的重要内容。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基础测绘规划和计划,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测绘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机制,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鼓励相关组织和个人按照测绘标准化规划和标准体系的要求,积极提出标准提案,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第五条测绘标准化工作应当认真分析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和吸收,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项目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

QX/T 31—2005 0I CS 07.060 A 47QX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ssessing and accepting the completedmeteor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中国气象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竣工验收的内容 (3)5 竣工验收工作的组织 (5)6 竣工验收工作的依据 (5)7 竣工验收的工作程序 (6)8 申请竣工验收的项目必备条件与时间要求 (9)9 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 (11)10 竣工验收的主要文件 (11)11 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处理 (12)12 档案管理 (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书 (14)附录B (规范性附录)预验收确认书格式 (22)附录C (规范性附录)单项验收鉴定书格式 (25)附录D (规范性附录)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 (29)附录E (规范性附录)竣工验收应提交的主要报告 (36)附录F (规范性附录)验收提供的资料参考目录 (43)前言本标准根据近几年来气象建设项目的实践和未来气象建设项目竣工的需要,参照GB/T 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扬、郑荣然、潘正林、李毅、陈昭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增收节支的方针和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国发[2005]21号),进一步做好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气象建设项目支出预算及财务管理,提高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气象部门的实际,制定本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范本模板】

地方标准《高原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四川省气象局关于下达2016年地方标准项目的通知》(川气函〔2016〕45号)。
(二)起草单位及编写人员1、起草单位:阿坝州防雷中心,凉山州防雷中心,甘孜州防雷中心,成都市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绵阳机场空管站.2、编写人员:邓海明、李兵、汤伟杰、林毅龙、田桂华、刘翠霞、黄龙斐、刘光、陈发云、王勇、胡涛、杨仁利、周文辉、申亮、黄裕文。
(三)编制过程1。
项目申请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光伏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的建设和投资,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凉山州高原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目前地方政府已把太阳能作为发展地方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引进项目,很多项目已开建或立项,目前三州已建成7个,现每个州县区域都在积极计划立项中。
随着建设项目的开展,一些问题显现出来,一是目前四川省川西高原已建了多座C7或T0光伏电站,该型光伏发电站不是采用常规的固定式光伏方阵,而是采用跟踪式光伏方阵,能够自动跟随太阳照射方向旋转。
其中C7是选用美国进口单晶硅并配有高倍聚光板,光电转换率比固定式要高的多。
由于结构不同,现有的行标《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只适用于固定式光伏方阵结构,对跟踪式光伏方阵不适用。
二是由于该型电站大多建设在高原空旷地带,考虑到环保和保护植被,地方政府是不允许破坏原始草场地面,所以不能使用常规的防雷措施和方法。
三是高原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该类太阳能光伏系统大多建设在高原,但高原又是雷电灾害高发地区,雷暴日最多高达105天,雷电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综合以上三点,起草一部适用于跟踪式光伏方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能满足保护高原原始生态系统要求、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减少雷电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危害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2015年11月,我省甘孜、阿坝、凉山州防雷中心联合成都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在与光伏电站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专家进行交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光伏电站建设中的防雷工程现状并进行多次现场实地调研,决定成立编制组,起草了《高原光伏发电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初稿并申报四川省地方标准项目.2.标准草稿的修改立项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0月,我省三州气象局的防雷中心联合成都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就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的在建和已完工的几个光伏电站项目进行了现场设计、施工的考察和讨论研究,取得大量光伏电站的设计施工资料.2015年9月,根据红原和若尔盖光伏电站的防雷措施经验,总结归纳了高寒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经验进行技术储备。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3.12.22•【文号】气法函〔2023〕50号•【施行日期】2023.1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23〕50号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青海等省(区、市)气象局,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卫星中心、信息中心、数值预报中心、探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气科院、干部学院、发展规划院、华风集团,气象领域各标委会:经研究,现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项目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见附件),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质量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标准项目的主管单位和负责起草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组织和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要求,应用“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按计划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
标准制修订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项目主管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对负责起草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信用记录。
二、组织做好标准预研究和成果验收工作预研究项目的负责研究单位要围绕研究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验证测试,形成研究报告和标准初稿。
主管单位要组织标准预研究项目验收(应有5名以上相关领域专家参加),并于2024年11月15日前通过“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提交验收结论(包括项目研究报告、标准初稿、验收会议纪要和专家组名单)。
三、严格经费管理和使用各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标准制修订和预研究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监督,严格执行经费管理规定,按计划推进经费执行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其他要求各专业领域标委会要严格按照气象标准化工作程序和项目计划,及时组织做好标准项目的征求意见、审查和报批等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把关,确保标准质量;需要调整标准项目名称、内容、主要起草单位、项目负责人或延长项目周期等事项的,负责起草单位应通过“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提交申请,未申请或申请未获批准的,不得自行调整;气象行业标准项目及标准预研究项目的具体报批时间要求详见附件。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提名工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提名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4.04.26•【文号】中气办函〔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4.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提名工作的通知中气办函〔2024〕32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科技企业: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法》(中气规发〔2021〕2号)有关规定,现将2024年度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提名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名方式(一)专家提名气象行业两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战略科技人才在本人熟悉专业领域可提名1项成果。
(二)国家级科研项目提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气象联合基金每个项目可提名1项本项目研发成果。
(三)单位提名各省(区、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可在本单位建立科学合理遴选机制的基础上择优提名。
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上每单位提名数量不超过2项。
二、提名条件提名成果分为基础研究(含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与技术开发成果两类,必须符合《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属于事关气象事业发展核心、关键、重大科技成果或涉及区域乃至全国共性的科技成果,同时还须满足以下条件:1.提名的基础研究类成果,应为代表性成果,不宜为单篇论文、单项专利等。
提名的应用与技术开发类成果,要完成成果登记并有一定时间的应用效果检验,应已试用满半年及以上或实现业务应用。
2.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项提名成果的第一完成人。
3.曾参加过中国气象局组织评价的科技成果,如没有补充重要科技进展或具有重要影响的支撑材料,不予重复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传花粉暴片法观测规范 TFU-AB型宽波段太阳紫外线辐射测量仪 1600克气象气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部分:云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5部分:气压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8部分:降水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9部分:雪深与雪压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0部分:蒸发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1部分:辐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2部分:日照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3部分:地温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4部分:冻土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6部分:地面状态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9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0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 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光学衰减方法 大气混浊度观测——太阳光度计方法 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测定——热光分析方法 地面臭氧观测规范 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度谱分布电迁移分析法 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 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 土壤湿度的微波炉测定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香蕉、荔枝寒害等级 小麦干旱灾害等级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 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 气象低速风洞性能测试规范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89. QX/T 87-2008 90. QX/T 88-2008 91. QX/T 89-2008 92. QX/T 90-2008 93. QX/T 91-2008 94. QX/T 92-2008 95. QX/T 93-2008 96. QX/T 94-2008 97. QX/T 95-2008 98. QX/T 96-2008 99. QX/T 97-2008 100. QX/T 98-2008 101. QX/T 99-2008 102. QX/T 100-2009 103. QX/T 101-2009 104. QX/T 102-2009 105. QX/T 103-2009 106. QX/T 104-2009 107. QX/T105-2009 108. QX/T 106-2009 109. QX/T 107-2009 110. QX/T 108-2009 111. QX/T 109-2009 112. QX/T 110-2009 113. QX/T 111-2010 114. QX/T 112-2010 115. QX/T 113-2010 116. QX/T 114-2010 117. QX/T 115-2010 118. QX/T 116-2010 119. QX/T 117-2010 120. QX/T 118-2010 121. QX/T 119-2010 122. QX/T 120-2010 123. QX/T 121-2010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紫外线指数预报 作物霜冻害等级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 室内小气候 气温、相对湿度、室内外温差的观测方法 湿度检定箱性能测试规范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地面气象辐射 寒露风等级 地闪闪电定位系统考核方法 积雪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 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 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 水稻、玉米冷害等级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接地降阻剂 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规范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冬小麦、油菜涝渍等级 电涌保护器(SPD)测试方法 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条件等级 决策气象服务质量评估方法 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 能见度等级和预报 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地面 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高空压、温、湿、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标准号 QX/T 1-2000 QX 2-2000 QX 3-2000 QX 4-2000 QX/T 5-2001 QX/T 6-2001 QX/T 7-2001 QX/T 8-2002 QX/T 9-2002 QX 10.1-2002 QX/T 10.2-2007 QX/T 10.3-2007 QX/T 11-2002 QX/T 12-2002 QX/T 13-2002 QX/T 14-2002 QX/T 15-2002 QX/T 16-2002 QX/T 17-2003 QX/T 18-2003 QX/T 19-2003 QX/T 20-2003 QX/T 21-2004 QX/T 22-2004 QX/T 23-2004 QX/T 24-2004 QX/T 25-2004 QX/T 26-2004 QX/T 27-2004 QX/T 28-2004 QX/T 29-2004 QX/T 30-2004 QX/T 31-2005 QX/T 32-2005 QX 33-2005 QX/T 34-2005 QX/T 35-2005 QX/T 36-2005 QX/T 37-2005 QX/T 38-2005 QX/T 39-2005 QX/T 40-2005 QX/T 41-2006
标准名称 Ⅱ型自动气象站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木制百叶箱 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 气象仪器系列型谱 气象仪器术语 GX-2型水电解制氢设备 电涌保护器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电涌保护器 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电涌保护器 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HM4型电动通风干湿表 TB1-1型冻土器 SL2-1型雨量传感器 EY3-2A型和EY3-2B型电子微风仪 YE1-1型气压检定箱 DJM10型湿度检定箱 37mm高炮防雹增雨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射炮技术检测规范 净全辐射表 直接辐射表 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年报数据文件格式 地面气候资料30年整编常规项目及其统计方法 旋转式测风传感器 气象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铂电阻电动通风干湿表传感器 空盒气压计 毛发湿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 动槽水银气压表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 温度梯度自动测量仪 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气象科技成果鉴定规程 气象用湿球纱布 GTS1型数字探空仪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气象档案(文献)缩微技术 气象数据集核心元数据 气象信息电话答询系统技术规范 空气质量预报
42-2006 43-2006 44-2006 45-2007 46-2007 47-2007 48-2007 49-2007 50-2007 51-2007 52-2007 53-2007 54-2007 55-2007 56-2007 57-2007 58-2007 59-2007 60-2007 61-2007 62-2007 63-2007 64-2007 65-2007 66-2007 67-2007 68-2007 69-2007 70-2007 71-2007 72-2007 73-2007 74-2007 75-2007 76-2007 77-2007 78-2007 79-2007 80-2007 81-2007 82-2007 83-2007 84-2007 85-2007 8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