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根据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编写)【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3.感受革命先辈舍己救人的伟大胸怀,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重难点】1.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2.感受革命先辈舍己救人的伟大胸怀,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七律·长征》A.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意思:第一句的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第二句的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表达情感:作者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细浪”和“走泥丸”;金沙江水流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作者却感到“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作者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寒”字。

这些充分表达了作者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主题: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A. 文章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B.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C.“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这样的写法,层次感强,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一、单元内容解读第二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整个单元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新课标中“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体现,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在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中,对一群鸟和一只画眉鸟的描写,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本单元,将进一步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旨在阅读铺路,由读到写。

二、教学实施建议(一)聚焦课后习题,精心设计单篇教学,落实语文要素1.《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和思考(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在初读环节,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长征。

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

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通过查字典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

(2)结合诗句领悟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关注诗歌的结构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总领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结合课后第二题,小组合作学习后三联,体会红军长征“不怕难”的具体表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山,把“五岭”和“乌蒙”比作“细浪”和“泥丸”,将山脉的高大磅礴与后者的细小形成对比,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一、主题:本单元教材主题是“人间真情”,共编排了四篇课文《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式》、《船长》、《爱之链》。

《负荆请罪》写的是“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为国受辱忍让,廉颇为国、为友登门谢罪。

《最后的姿式》塑造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蓦地来暂时,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式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船长》塑造了哈尔威船长在客轮被撞毁的危机时刻,镇定指挥、视死如归、忠于职守“与阵地共存亡”的崇高形象。

《爱之链》则写下岗的乔依,在路上主动匡助老太太修车,并谢绝了报酬;老太太开车到了路边的小饭店吃饭,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

四篇课文歌颂了爱国、爱生、爱岗、爱社会的伟大精神,展现了主人公们为祖国、为他人献出真爱,向人间撒播真情的崇高精神的境界。

二、学情分析1、 10%学生学习能力极差,连最基本的组词、拼读都不行;30%学生学习普通,句子的结构特征掌握不了; 50%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较好,但偏科现象严重;10%学生发展均衡一些。

2、两极分化严重,差的学生作业完成不了,每次检测个位数,无法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三、单元目标1、学会认识 31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学会阅读剧本。

3、学习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体味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5、学生能体味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6、学生能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7、学生能感受谭千秋老师大爱无疆。

8、学生能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匡助的时候,应该赋予无私的匡助。

9、自学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0、注意边读边想象。

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13、习作:安排学生回家向父母示爱,并写下整个过程。

14、口语交际:化身记者,现场采访,学写采访记录。

四、教学重难点1、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詹天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①学会11个生字。

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一时导语引入,揭示题①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

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②学习本组有哪些任务?(通过学习本组,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③揭示题:詹天佑简介詹天佑初读,整体感知①整体感知。

a.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b.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

.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

②再读。

a.用“读了____________,我知道詹天佑_________。

”交流读后了解的内容。

b.说说记叙了一什么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③图结合,简介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千米。

因为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己建造京张铁路。

)了解背景,研读体会①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当我读到__________时,我感到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

”②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2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2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是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组成。

《七律长征》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壮举。

《开国大典》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的宏大壮阔场面。

《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的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要在知道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人物和事件,从而感受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还要了解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二、语文要素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点面结合”是指在写场面时,既注重整体面貌的勾勒,又注重局部细节的刻画,二者有机结合。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感受和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多彩的活动》,主要是要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点面结合的写法,使文章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口语交际演讲观点鲜明;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习作多彩的活动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单元任务群设计整理行装重走长征路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伟人情怀争做最佳播音员闯过关卡,得到摄影机拍摄经典镜头重温经典镜头感受五壮士气概闯过关卡获得入场券观大典盛况捕捉经典镜头体会热烈气氛和激动的心情聚焦“灯光”讲述英雄故事与邱少云并肩作战创作英雄画像任务五:幸福生活展示会任务二:颂五壮士气概,拍摄经典镜头任务四:寻访英雄故事,创作英雄画像任务一:重走长征路,争做最佳播音员任务三:观大典盛况,捕捉经典镜头忆峥嵘岁月话经典场面策略教法建议1.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用声音和视频把学生带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优质版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二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方法在场面描写中的运用。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对比和仿写改写,体会反复的强调作用;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

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思维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和不断朗读,理解赞扬民族英雄的四句名言,并熟读成诵。

审美创造:通过查阅资料和不断朗读,理解赞扬民族英雄的四句名言,并熟读成诵。

【课前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交流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描写场面的内容,以课文为例,进一步把握文章是如何通过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题引导学生注意反复写法的好处,了解其表达效果,体会反复的写法是如何增强语言感染力的;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

“书写提示”安排了两幅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一幅是古诗作品,竖行书写;一幅是书信抄写,横行书写。

“日积月累”安排了三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在朗读背诵的同时,学习古人心系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2.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3.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4.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5.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学过程设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2.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的教学(板书:语文园地)(出示课件3)过渡: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教学情境:每月一次的主题读书活动已经拉开帷幕,此次阅读主题为“中国精神”,我们六年级将围绕第三板块“红色精神”举办“重温革命岁月,感受红色精神”为主题的革命故事会。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走进革命岁月,在一个个鲜活的事迹中感受先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我们讲好革命故事蓄力。

2.单元架构:课时设计第二课时课题精读课《七律·长征》学习目标1.观看视频,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2.能结合长征背景资料和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初步感悟长征之难和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思想根植于心。

前置作业1.搜集长征的历史背景资料。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等闲、逶迤、磅礴。

3.通过视频资料详细了解“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役,谈谈感受。

任务群设计任务一:整体感知,读出诗歌节奏。

任务二:涉万水千山,吟困难重重。

任务三:识红军本色,诵英雄气概。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走进“红色精神”故事第一站:走进革命岁月,讴歌长征精神。

二、任务一:整体感知,读出诗歌节奏。

1.活动一:交流前置性作业中的长征背景资料,整体感知“长征”二字的含义。

出示一组数字,揭示长征的悲壮:长征跨过14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经历过380余次战斗,攻克700多座县城。

出发时有20多万人,结束时只有几万人。

每前进300米,就有一个人牺牲。

2.活动二:了解律诗特点,读出诗歌节奏。

三、任务二:涉万水千山,吟困难重重。

1.活动一:寻万水千山(1)勾画诗歌第一联总写长征之难的词语——万水千山。

(2)默读剩余三联,从诗歌中找出具体的“山”和“水”,自主完成学习单。

2.活动二:感受“远征”之难(1)读诗歌,思考红军在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这五处,分别遇到什么困难,画出关键词;(2)借助注释和前置性作业,同桌互相交流,并选择其中一到两处准备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

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