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和方法
稠油油藏开采技术ppt课件

16
中途日落油田Potter试验区(27USL井区)
23
根据辽河油田的资料,若采用φ177.8mm套 管、φ114.3mm隔热油管,则环空有水时,井筒 总传热2028W/m2℃,环空注入氮气、无水时, 井筒总传热系数为10W/m2℃,即井筒热损失将降 低12倍。
在新疆九6区J11油藏,注氮气后平均周期产 油580t,比上个周期提高218t,周期生产293d, 生产时间延长了51d。与纯蒸汽吞吐的井相比,在 相同条件下,注氮井平均周期产量达到1026t,周 期生产天数293d,油汽比0.45,回采水率104%, 而单纯注蒸汽井平均周期产油238t,周期生产天 数81d,油汽比0.11,回采水率474.%。这相当于 注氮气使蒸汽吞吐地层弹性能量增加0.66倍。
27
2、电动潜油泵举升稠油
电动潜油泵(ESPs) 耐温达149℃,泵效4470%, 免修期一般为1419个月。优点是具有处理大流量 的能力,排量一般在164100m3/d;下井深度可达 4500m。缺点是耐温问题限制了下泵深度;不适 用于低产井、高含气井、出砂井和结垢井等。
通过改进, 对于开采稠油,应选用大型马达和 泵,并可调泵级。利用修改的数据设计泵级以处理 高粘度的研究非常成功;现在在委内瑞拉Orinoco 稠油区用电潜泵每天产油400m3以上,并且设备工Hale Waihona Puke 作期平均在14个月以上。12
二、稠油开采新工艺新技术
(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
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和方法

文章编号:1004—5716(2006)07—0084—02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B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和方法王 君,范 毅(西南石油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 要: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加强稠油开采、提高采收率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综述了稠油开发的各种有效技术和方法,并针对我国稠油油藏开发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动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稠油油藏;热力采油;化学采油;微生物采油;冷采技术 稠油是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稠油开采技术的日臻成熟,稠油油藏的勘探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中国等,其重质油及沥青砂资源量约为(4000~6000)×108m3,稠油年产量高达127×108 t以上。
在美国,稠油蒸汽驱热采技术属国际领先;在加拿大,稠油开发主要靠SA G D(蒸汽辅助下的重力泄油)技术;在委内瑞拉,稠油开发技术主要放在了改善蒸汽吞吐开采效果上[1];而在我国,由于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预计其资源量可达300×108t以上[2]。
因此,稠油的开采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对于稠油油藏的特点,常规的开采技术是很难采出的,因此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工艺措施,如:热力采油、化学方法采油、生物采油以及其他一些有效方法等。
1 稠油的定义和分类1982年2月,第二届国际重质油及沥青砂学术会议在加拿大召开并讨论制定了重质原油和沥青砂油的定义:重质原油是指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由100MPa・s到10000 MPa・s,或者在15.6℃及大气压下密度为934~1000kg/m3(10o A PI)的原油;沥青砂油是指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超过10000MPa・s,或者在15.6℃及大气压下密度大于1000kg/m3 (小于10o A PI)的石油;此外,在该次会议上,法国石油公司及委内瑞拉能源矿业部等对重质原油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前者按密度0.935~0.965g/cm3、0.966~0.993g/cm3、0.994~1.040g/cm3或粘度100~1200MPa・s、800~1500MPa・s、1300~15000MPa・s(37.8℃)将重质原油分为Ⅰ、Ⅱ、Ⅲ类;后者将密度为0.934~1.000g/cm3、粘度小于10000MPa・s的原油定义为重质原油,密度大于1.000g/cm3、粘度小于10000MPa・s为特重原油,密度大于1.000g/cm3、粘度大于10000MPa・s为天然沥青[3]。
稠油开采技术介绍

大港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稠油油藏分析及对策:
a、油稠,流动性差; b、胶质沥青含量高,易产生堵塞。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在生产中造成抽油杆断脱,打架等 多种问题致使油井不能正常生产。经过室内评价实验,最终
选择碱性化学降粘解堵剂对投产油井进行化学吞吐处理,解
除稠油在近井地带堵塞,改善原油流动状况。
(50℃)1185.9mPa· s,
辽河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稠油油藏分析及对策
经室内评价实验,选用耐高温的碱性化 学降粘解堵剂,对投产油井进行蒸汽前的化 学处理,达到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的目的,
工艺做法选用化学吞吐液处理 → 注蒸汽
稠油油藏化学吞吐机理
5、解堵机理
吞吐液可溶解沉积在近井地带的重质有机 物,恢复其油层渗透率,从而达到疏通油流 孔道,降低流动阻力的目的。稠油井由于近 井地带压力下降,使原油脱气,加之温度降 低,造成稠油粘度大幅度升高,在近井地带 形成稠油堵,以及油包水乳化堵等,吞吐液 均可使这些高粘流体乳化,成为低粘的水包 油型流体。此外,吸附滞留在孔隙中的化学 剂具有预防沥青质沉积的作用,从而使有效 期大大延长。
泥质含量12.7%。其原油物性为:密度(50℃)0.8867g/cm3,
原油粘度(80℃)34.42mPa· s,胶质含量为28.6%,含蜡量
15.38%,凝固点59℃。
枯竭式油藏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油藏分析及对策:
a、属于枯竭式开采油田,无外来补充能量; b、原油凝固点高、胶质含量高,易产生堵塞。
→ 关井 → 下泵投产。
辽河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3、化学吞吐应用小结
辽河油田蒸汽吞吐生产周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通过进 行化学地层降粘后,目前已正常生产4个月,且继续有效。 冷56-561井2002年5月25日投产,投产前一个周期累计产油 1440吨,投产后一个周期累计产油达2700吨。冷43-566井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采油工艺技术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塔河油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塔河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之一。
由于该油田的油藏主要是稠油,使其的可采储量非常有限,且开采难度大。
因此,研究塔河油田稠油采油工艺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稠油是指粘度大于100mPa·s、密度在0.85-1.0 g/cm³之间的油品,具有低流动性、高粘度等特点,因此采油难度较大。
稠油采油工艺可以分为表层采油、水平井采油和增油技术三种。
表层采油:表层采油是利用自然产出方式,沿着稠油层地表相近沿线进行开采。
这种方式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小、生产快、勘探难度不大等优点。
但由于生产能力有限,仅适用于小规模的开采。
这种采油方式还利用了低温压降机制,将地表自然气的热能输送到油藏降低油的粘度,提高采收率。
水平井采油:水平井采油是将钻探的井眼水平延伸到油层中进行开采的一种技术。
这种方法是面向深层热稠油储层的,基本上所有的热稠油藏开发都使用水平井。
该技术可提高单口井的采油率,而且还可以增加开采量,延长油田寿命。
当前,水平井采油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增油技术:增油技术是利用一些特殊的油藏工程技术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该技术适用于复杂油藏的开采,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些油藏工程技术使原本无法被开采的油层产油,从而提高整个油田的采收率。
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增油技术,如水驱、气驱、聚合物驱等。
综上所述,塔河油田的稠油采油工艺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以克服稠油采油的难度,提高采油效益。
在未来,应该继续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发掘更多的增油技术,探索更高效的稠油采油方法。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是一种针对稠油资源的开采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热能将粘稠的稠油变得更加流动,从而方便提取。
随着全球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稠油资源的开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就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一、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原理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替法、地热法、电阻加热法等几种方法。
1. 蒸汽吞吐法蒸汽吞吐法是通过将高温的蒸汽注入稠油层,使稠油受热膨胀并形成气相驱动油的运移。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稠油产量。
蒸汽驱替法是将蒸汽注入稠油层,通过高温高压破坏稠油的粘度结构,从而使得稠油与油藏底部的水形成乳状液,提高了油品的可采性。
3. 地热法地热法是利用地下热能来提高稠油层的温度,使稠油在地热的作用下变得更加流动,并且可以减少热能的消耗。
4. 电阻加热法电阻加热法则是通过在井筒中加入电阻加热器,通过电流产生的热能来加热稠油,降低其粘度,从而方便提取。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主要应用于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在这些地区,使用传统采油技术提取稠油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1. 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稠油生产国之一,其阿尔伯塔地区的稠油储量巨大,但由于粘度高,采油困难。
加拿大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地区拥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大部分是非常高粘度的稠油,传统采油技术效果不佳。
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公司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3. 俄罗斯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在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大量的稠油资源。
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方面经验丰富,在稠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相较于传统的采油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采收率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稠油资源的采收率,从而增加了石油产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稠油开采方案

稠油开采方案1. 引言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由于其黏度高,相比于常规原油,开采过程更加复杂且困难。
本文将介绍稠油开采的方案,涵盖一些常用的稠油开采技术和方法。
2. 稠油开采技术2.1 热蒸汽注入法热蒸汽注入法是常用于稠油开采的技术之一。
该方法通过注入高温的蒸汽来减低油藏中的原油粘度,降低黏度后,使得原油更易于抽采。
热蒸汽注入法可以分为直接蒸汽驱和蒸汽辅助重力排油两种。
直接蒸汽驱是将高温蒸汽注入到油藏中,通过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作用,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得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辅助重力排油是通过注入蒸汽从而提高油温,使得原油流动性增加,同时借助地层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原油通过重力驱出。
2.2 转矩驱油技术转矩驱油技术是一种基于转子引动原理的稠油开采技术。
该方法通过在井下安装转子设备,利用转子的运动来产生剪切力和推动力,使得原油流动起来。
转矩驱油技术主要用于黏度较高的胶体状原油开采。
2.3 溶剂驱油技术溶剂驱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特定的溶剂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常用的溶剂包括丙酮、苯和二甲苯等。
该方法可以与蒸汽驱、转矩驱油技术等相结合,提高稠油开采效果。
3. 稠油开采方法3.1 增注增注是指向油层注入特定的驱油剂以改善油层的流动性。
这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增注方法包括水驱、聚合物驱、碱驱、聚合物-碱联合驱等。
水驱是指注入水来增加原油流动性和驱出原油。
聚合物驱是指注入具有降低粘度的聚合物溶液来改善原油流动性。
碱驱是指注入具有碱性的溶液来降低油藏中的黏土含量,改善原油流动性。
聚合物-碱联合驱是将聚合物驱和碱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稠油开采效果。
3.2 高压气体驱油高压气体驱油是指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来提高砂岩孔隙中的压力,从而驱使原油流动。
常用的高压气体包括天然气和二氧化碳。
该方法可以提高原油流动性,增加采收率。
3.3 超声波驱油技术超声波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在井下注入超声波来改变原油的流变性质,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稠油开采技术原理详解

稠油=高粘重质原油
μ=50(100)mPa.s
D420>0.92
一、稠油分类、特点
1.分类标准
UNITAR(联合国培训研究署)推荐的
重质原油及沥青分类标准
第一指标 分类 重质原油 沥青 粘度①,mPa ·s 102~104 >104 第二指标 密度(15.6℃),kg/m3 934~1000 >1000
剪切速率(1/s)
剪切速率(1/s)
1 0.8 0.6 0.4 0.2 0 0 5 剪切应力(Pa) 10
10 8 6 4 2 0 0 5 剪切应力(Pa) 10
陈373井脱水油60℃流变曲线
陈373井脱水油90℃流变曲线
提
纲
一、稠油分类、特点
二、稠油油藏开采原理
三、稠油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
四、胜利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五、稠油开采配套技术应用 六、胜利稠油开采技术发展方向
开采方式
~150
*
可以先注水 热 热 热 采 采 采
~10000
10000~50000 >50000
*指油藏温度条件下粘度,无*是指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一、稠油分类、特点
2.特点-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
单家寺油田单6块稠油族组份
区块 井 名 烷 烃 % 19.41 19.05 22.33 22.55 28.48 26.88 芳 烃 % 21.52 23.33 21.76 21.66 26.49 25.14 非 烃 % 30.92 30.83 26.53 24.93 33.11 30.64 沥青质 % 10.44 10.34 10.5 11.57 10.26 13.29
原油粘度,mPa· s 相对密度,g/cm3
油层深度,m 油层纯厚度,m 纯/总比 孔隙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φ×Soi 储量系数,103t(km2· m) 渗透率,10-3μm2
稠油油藏热采开采方式

渤海油田的注多元热流体吞吐采油
• 2 增能保压 • 多元热流体中的气体一方面可降低蒸汽的分压, 提高蒸汽的干度;另一方面可形成微小气泡,吸 附在孔隙中,增大了蒸汽主流线上的流动阻力, 迫使蒸汽波及未波及区域。与注蒸汽相比,注热 多元热流体可明显增大加热腔体积。同时该气体 可在油藏上部捕集,能有效抑制蒸汽携带热量向 上渗透,减缓热损失,同时上部气体还具有明显 的增压和向下驱替作用,利于将更多的加热稠油 驱替至生产井采出。
2在各种不同的油田地质埋藏条件下热采方法通常都可得到较高的原油采收稠油油藏热采开采方式简介火烧油层注蒸汽用电化学等的方法使油层温度达到原油燃点并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使油层稠油持续燃烧这就是火烧油层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吞吐就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的一种开采重油的增产方法蒸汽驱采油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采油之后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而采取的一项热采方法常规稠油油藏热采开采方式简介电磁加热
而采取的一项热采方法
稠油油藏热采开采方式简介 (新兴) 电磁加热: 通过电磁激发器发出的电磁波对有限范围
的原油加热,达到原油降粘,接触井底阻 塞的目的。
热化学:
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化学热剂, 经过焖井以达到降低原油粘度 的开采方式
常规热力采油法
1.蒸汽吞吐
特点:
注蒸汽和采油是在同一口井完成的。一个周期 包括三个过程: 1)注蒸汽(10~15天) 提供能量 2)焖井 (3~5天) 释放能量 3)开井生产(至降到经济极限产量为止)
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关系
⑴蒸汽吞吐采出一定原油后,地层压力降低,能 进一步发挥蒸汽的膨胀作用,为蒸汽驱做准备; ⑵蒸汽吞吐属于衰竭式开采,能解除井附近的堵 塞,为蒸汽驱创造有利的油藏条件; ⑶蒸汽吞吐转化为蒸汽驱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4—5716(2006)07—0084—02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B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和方法王 君,范 毅(西南石油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 要: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加强稠油开采、提高采收率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综述了稠油开发的各种有效技术和方法,并针对我国稠油油藏开发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动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稠油油藏;热力采油;化学采油;微生物采油;冷采技术 稠油是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稠油开采技术的日臻成熟,稠油油藏的勘探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中国等,其重质油及沥青砂资源量约为(4000~6000)×108m3,稠油年产量高达127×108 t以上。
在美国,稠油蒸汽驱热采技术属国际领先;在加拿大,稠油开发主要靠SA G D(蒸汽辅助下的重力泄油)技术;在委内瑞拉,稠油开发技术主要放在了改善蒸汽吞吐开采效果上[1];而在我国,由于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预计其资源量可达300×108t以上[2]。
因此,稠油的开采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对于稠油油藏的特点,常规的开采技术是很难采出的,因此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工艺措施,如:热力采油、化学方法采油、生物采油以及其他一些有效方法等。
1 稠油的定义和分类1982年2月,第二届国际重质油及沥青砂学术会议在加拿大召开并讨论制定了重质原油和沥青砂油的定义:重质原油是指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由100MPa・s到10000 MPa・s,或者在15.6℃及大气压下密度为934~1000kg/m3(10o A PI)的原油;沥青砂油是指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超过10000MPa・s,或者在15.6℃及大气压下密度大于1000kg/m3 (小于10o A PI)的石油;此外,在该次会议上,法国石油公司及委内瑞拉能源矿业部等对重质原油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前者按密度0.935~0.965g/cm3、0.966~0.993g/cm3、0.994~1.040g/cm3或粘度100~1200MPa・s、800~1500MPa・s、1300~15000MPa・s(37.8℃)将重质原油分为Ⅰ、Ⅱ、Ⅲ类;后者将密度为0.934~1.000g/cm3、粘度小于10000MPa・s的原油定义为重质原油,密度大于1.000g/cm3、粘度小于10000MPa・s为特重原油,密度大于1.000g/cm3、粘度大于10000MPa・s为天然沥青[3]。
2 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和方法[4~8]2.1 热力采油热力采油主要是通过一些工艺措施使油层温度升高,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易于流动,从而将稠油采出。
其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
(1)蒸汽吞吐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技术,它的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近几年蒸汽吞吐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使用各种助剂改善吞吐效果。
该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在委内瑞拉发展起来的,注入的助剂主要有天然气、溶剂(轻质油)及高温泡沫剂(表面活性剂)。
蒸汽吞吐技术的应用使油井的动用程度提高,生产周期延长,吞吐采收率由15%提高到20%以上,周期产量及油汽比可提高15倍以上,采出程度可达25%。
(2)蒸汽驱是目前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热采技术,它的机理主要是降低稠油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度。
蒸汽相不仅由水蒸汽组成,同时也含烃蒸汽,烃汽与蒸汽一起凝结,驱替并稀释前缘原油,从而留下较少的但较重的残余油。
(3)火烧油层是利用各种点火方式把注气井的油层点燃,并继续向油层中注入氧化剂(空气或氧气)助燃形成移动的燃烧前缘(又称燃烧带)。
燃烧带前后的原油受热降粘、蒸馏,蒸馏的轻质油、蒸汽和燃烧烟气驱向前方,未被蒸馏的重质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下产生裂解作用,最后留下裂解产物———焦炭作为维持油层燃烧的燃料,使油层燃烧不断蔓延扩大。
在高温下地层束缚The distribu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s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facies. The combination of gypsum series and source rock is t he one of sedimenta2 ry rock series t hat is t he most favorable for generating hydrogen sulfide.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oil source can indirectly reflect t he source and genesis of hydrogen sulfide.Fault s and fractures are t he transport passage of hydrogen sulfide as well as deep out t he enrichment of hydrogen sulfide,being easy of hydrogen sulfide’s gat hering and accumulation.The frequent activity of igneous rocks produces a large amount of hydrogen sulfide.The fractures and fault s forming from rock mass stab also pro2 mote t he transport and enrichment of hydrogen sulfide.K ey w ords:hydrogen sulfide;genesis mechanism;distribution law;gyp2 sum;magma总第123期2006年第7期 西部探矿工程WEST-CHINA EXPLORA TION EN GIN EERIN Gseries No.123J uly.2006水、注入水蒸发,裂解生成的氢气与注入的氧气合成水蒸汽,携带大量的热量传递给前方的油层,把原油驱向生产井。
(4)由于蒸汽与地层油相密度差及流度比过大,易造成重力超负荷汽窜,体积波及系数低,蒸汽的热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用热水驱则可有效的减缓这些不利影响。
热水驱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热水将能量传给地层油,使其温度生高,从而降低粘度;二是可以补充地层能量,将原油驱替至井底。
2.2 化学采油化学驱油是重要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中表面活性剂驱油及微乳状液驱油又是效率最高的两种化学驱油方法。
前者是将较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胶团溶液注入油井;后者则是用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并且这种注入的浆液是由三种或更多种组分构成的微乳液。
(1)表面活性剂驱油是在注水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水驱替应用较早,通过向地层注水把石油驱替至采油井。
早期使用普通河水或海水,后来出现了注入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水驱油,根据油藏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地质条件,发展了相关的碱水驱、酸水驱以及其他的化学驱油工艺。
(2)微乳液驱油:微乳液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各向同性的透明和热力稳定的分散体系,液滴被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混合膜所稳定。
表面活性剂一般用石油磺酸盐;助表面活性剂一般用C3~C5的醇;水相常是NaCl 水溶液。
微乳液驱油的机理很复杂,如改变岩的润湿性,改变油水界面的粘度等,但能产生超低的油—水驱替液界面张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微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技术采油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各种特性进行采油,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生物表面活性剂技术,一种是微生物降解技术。
(1)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过程中分泌并排出体外的具有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
一方面具有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共性,另一方面又有稳定性好、抗盐性较强、受温度影响小、能被生物降解、无毒、成本低的特点。
生物表面活性剂已广泛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即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注入地下或在岩石中就地培养微生物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强化采油。
(2)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对原油中的沥青质等重质组分进行降解,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使用添加氮、磷盐、氨盐的充气水使地层微生物活化。
其机理包括:①就地生成CO 2以增加压力来增强原油中的溶解能力;②生成有机酸而改善原油的性质;③利用降解作用将大分子的烃类转化为低分子的烃;④产生表面活性剂以改善原油的溶解能力;⑤产生生物聚合物将固结的原油分散成滴状;⑥对原油重质组分进行生化活性的酶改进;⑦改善原油粘度。
2.4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出砂冷采的技术关键是应用特殊的操作工艺和泵抽设备激励油层出砂,它适用于埋藏浅、物性好、胶结疏松的普通稠油或特稠油油藏(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600~160000MPa ・s )。
出砂冷采的主要机理有3个方面:①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使油层孔渗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改善了稠油的流动能力。
②稠油埋藏浅、地层压力低、地饱压差小,在原油向井筒流动的过程中,随压力降低油中溶解的天然气大量脱出,形成泡沫流动且气泡不断发生膨胀,从而为稠油的流动提供了驱动能量使之大量产出。
③因产砂使上覆地层对油层产生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压力升高,驱动能量增加。
2.5 水平压裂辅助蒸气驱技术采用高速注气的水平压裂辅助蒸气驱技术适用于开采浅薄层稠油,它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在油层下部压开的水平裂缝,开辟一条高层流能力的热通道,沿热通道向前推进的蒸气在重力差异作用下,蒸气逐步向上浮升并与原油发生强烈的传热传质作用,加热后可流动的原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到下部通道,被蒸气推着凝结的热水带到采油井,压开的水平裂缝不仅扩大了扫油面积,而且沿缝浮升的蒸气又增加了波及体积,因而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3 结论和建议基于开采稠油的各种技术方法、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油田在实际选择中需依照具体情况来考虑,如果气源充足,可以考虑蒸汽吞吐和蒸汽驱采油;如果没有气源,可以考虑注热水、注表面活性剂,或者利用生物采油。
但就目前来说,火烧油层技术是不应轻易使用的开采方法,首先是技术还不成熟;其次火烧油层时地下的反应非常复杂,无法对地下的情况进行预测,而且对资源来说也是很大程度的一种浪费。
在未来的稠油油藏开采中,最理想的开采方法就是在井下对稠油降解,将高分子的稠油降解为低分子的轻质油,这样就可以开采到地面上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有的稠油开采方法中可以大力发展两种开采方式:①利用微生物开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稠油降解,这就需要积极寻找优良菌种,对其进行研究开发,使其达到降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