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1新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听课笔记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听课笔记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展示一些老照片或家庭纪念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这些物品让你们想起了什么?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你们非常珍惜的,为什么?”学生活动:1.观看教师展示的老照片和纪念品,感受其带来的情感共鸣。
2.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家中珍贵的物品以及背后的故事。
过程点评:通过展示老照片和纪念品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对家庭记忆的共鸣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分享个人家庭记忆:教师首先分享自己的一些家庭记忆,如某个特别的节日、一次难忘的旅行等,并解释这些记忆对自己和家庭的意义。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自己的家庭记忆,并分享这些记忆对他们的影响。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家里有哪些传统习俗?”“你最喜欢的家庭活动是什么?”等。
3.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4.深化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记忆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传承和延续家庭记忆。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分享,感受家庭记忆的魅力和意义。
2.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记忆,并倾听他人的故事。
3.勇敢地代表小组展示和分享讨论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
4.深入思考家庭记忆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意义,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个人分享、小组讨论和分享展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家庭记忆的相关话题。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家庭记忆的理解和感悟,还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家庭记忆•重要性•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对家庭关系的意义•分享与传承•分享家庭故事•传承家庭传统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整理家庭照片和纪念品,并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和意义的物品,准备下次课进行分享。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题型2: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家庭责任感的理解。
答案:家庭责任感是指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尊重和支持,以及对于家庭事务的积极参与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家庭责任感,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以及如何在家中实践有效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家庭的重要性和角色的知识点。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家庭的重要性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家庭对个人成长影响的研究文章、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等。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12课“家庭的记忆”。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家庭的历史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文本学习: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2.图片+文本学习:家庭关系示意图3.素材:家庭礼貌称呼歌4.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5.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爷爷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6.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文本直接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四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等。
教学出示教材第78 页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补充完整。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先以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来熟悉不同的称呼,然后再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地关于亲戚之间的称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本地的常用叫法说起。
7.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8.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9.图片+文本学习:家庭辈分和称呼(1)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2)还有兄弟姐妹的关系。
妈妈和舅舅是姐弟或者兄妹关系。
10.素材:表和堂11.文本学习:抢答竞赛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12.文本学习:抢答竞赛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姨妈的(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交流回答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姐妹关系的人有哪些。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二课时《家庭的记忆》,课程主要围绕家族史和变化的知识展开,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家族史和变化,并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的历史和变化;(2)掌握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能力目标:(1)使用采访、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2)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注家庭、尊重家庭、感恩家庭的情感;(2)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家庭,维护家庭和睦。
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生活的变化;2.学生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笔、纸、小报或PPT制作工具等。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家庭历史与变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介绍采访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历史,并分享家庭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家庭的记忆》这一课,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问候一下,好吗?学生:早上好!老师: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起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回忆呢?可以分享给我们听一听。
(学生分享回忆,如: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过生日、一起吃饭等)二、新课讲解(10分钟)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家庭历史和变化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播放相关多媒体素材,如老照片、家庭影像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呢?请举手回答。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8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的《家庭的记忆》中的“家庭称呼小调查”和“‘家史’小调查”。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中的一课。
对学生们来说,家庭是她们最熟悉的地方,他们与父母和他们与父母和其他家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课文从家庭结构图入手,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以及家庭的变迁,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接着展开“家史”小调查,让学生通过小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手机家中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大事,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的变化。
然后是一个“我与父母比童年”的活动,目的是从生活的细节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1.深化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2.知道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3.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课前准备】1.准备一幅“家庭关系示意图”2.准备家庭称呼抢答题目3.准备音乐《我爱我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播放前:同学们,现在还没上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照片。
教学引入1、播放班级学生全家福(大屏幕轮流播放)师:孩子们,在视频里看到了谁?他们和谁在一起?(生:爸爸妈妈、爷奶……)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人。
活动一:说关系1、现在请照片的小主人来给我们介绍他的家人。
(3个人)师选择典型的人物:A、与爸爸妈妈的合影(这是什么时候拍摄?你们一起去哪里玩?长得像谁?)(师:遗传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的身上总有他们的影子,有时我们的性格也跟家人有几分神似呢!)B、大家庭(什么时候拍这张合照?家人心情怎么样?)师:我们的小朋友一说起家人呀,眼睛里个个藏着笑呢!看来,每个小朋友和家人在一起都是快乐的,都会留下快乐的印记,今天我们道德与法治课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 家庭的记忆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 家庭的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是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所组成的小团体,了解家庭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2.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一个家庭中诞生和成长的,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付出,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珍惜和尊敬父母。
3.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像心灵的桥梁一样将家庭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是什么?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家庭的定义与组成,家庭的作用与重要性。
教学活动:1.向学生问:家庭是什么?家庭有哪些成员?你认为家庭对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分组讨论,让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姓名,并描述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功能。
3.通过家庭照片、小故事等素材,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温馨、爱和责任等。
2. 家庭的教育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所做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体谅及感激父母的辛劳。
教学活动:1.学生分组登记学生家庭成员的职业,负责人讲解职业的特点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家庭中该如何感恩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如何尊敬和爱护父母,并列出每名家庭成员的特别之处。
3.学生分享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家庭成员对不同方法的反应。
3. 家庭成员的亲情交流通过情感体验和亲情交流,让学生理解沟通的重要性,懂得如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教学活动:1.给学生展示一些简短但感人的评论或小事,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亲情故事,并和家庭成员一起分享。
2.引导学生在家庭成员中找一个聆听者,并让学生练习倾听对方感受的技巧。
3.在班级内部开展家庭成员联系的小活动,推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家庭照片、讲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能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认识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和家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初步感受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家庭关系示意图”,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熟悉家庭成员的称呼,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教学难点:1.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2.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准备一份“家庭关系示意图”以供学生观看。
2.准备课件或者黑板,以便于在上面展示示意图和家庭成员的称呼。
3.准备纸和笔,让学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第一课时《家庭的记忆》,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家庭的记忆》,通过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老师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并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家庭关系,先来看一下这张图,这是一张什么图呢?”预设回答:家庭关系示意图。
老师继续说:“这张图表示的是什么?”预设回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老师继续说:“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图来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看这张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说:“同学们,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们可以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不同的亲戚,你们知道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吗?”预设回答:学生回答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播放视频《全家福》
观看视频。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家庭称呼抢答赛】
家族全家福:你家里有家族全家福吗?你认识全家福照片上的所有人吗?他们都怎么称呼呢?
家庭称呼抢答赛: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
考考你:
你知道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总结提升
板书
家庭记忆第一课时
1、家庭称呼抢答赛
2、“家史”小调查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1新人教版
请你思考一下,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答出来的小组成为新的擂主,看看最后谁是赢家!
我的全家福:全家福是指全家人的合影,全家福是一个家庭团聚的纪念。你家有全家福吗?你家的全家福上有多少口人?
选一选:你的家庭是以下的哪一种家庭?
10、知识窗。
【家史小调查】
家史小调查。
小讨论: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那些人是这种关系?
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
你家当地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
总结:每个地方虽然对家人的称呼有所不同,但是亲密的血缘关系和深厚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学一学:家庭礼貌称呼歌(播放视频)
试一试:抢答竞赛
班级大擂台: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呢?请你小组为单位,我们一起打擂台吧。
(2)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3)在家庭的历史当中,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
3、小活动:我和父母比童年。
4、思考与分享: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
填写。
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学习。
小组竞赛。
选择、判断。
讨论。
思考与分享。
此处的全家福是如配图上的大家族全家福。
通过竞答,使学生认识、了解家庭关系。
通过打擂台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家庭称呼的认识。
此处的全家福是指一起住的家庭成员的全家福。
要引导学生从家史中发现家庭的变化和传承,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和需要传承的优良传统。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的生活与爸爸妈妈的生活相比,物质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都得益于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像父母养育我们一样,回报自己的父母。
课题
家庭记忆第一课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家史变化,培养家庭美德,立志回报父母。
2、能力目标:掌握家庭礼貌称呼,学会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3、知识目标:认识家庭类型和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自己的家史,培养家庭美德,懂得回报父母。
重点
家史调查。
难点
家史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