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解语句表达之排序题
河南-任江红-行测言语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行测言语之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技巧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任江红省考中的语句排序的题目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是大家需要关注的题型,由于此类题型难度不大,是各位考生在考试中需要拿到分数的题目,而且这类题型有较强的技巧性。
如果各位考生不掌握技巧只靠主观理解去排序效率较低且正确率不高。
那么这类题型究竟有何技巧呢?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以题为例一起带大家学习语句排序题目的技巧。
一、语句排序之巧用首句各位考生在面对语句排序题目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候切记“两不要”。
一不要自己直接排完顺序再看选项,这时极易出现自己所排顺序与选项均不一致的情况;二不要通过逐个阅读选项来判断答案正误,这时则会产生哪个选项都对的感觉。
此时我们需要通过观察题目及选项特点并利用技巧来解题。
首先可关注首句来解题,如果选项设置为首句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就可直接排除。
如总结句、详细描述的句子、含有指代不明的代词的句子等均可排除。
【例】①随着核磁共振等技术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记忆储存在大脑的海马区。
②科学家们发现,记忆存储于神经细胞的连接方式之中③这个改变是由一系列基因负责实现的④要想研究记忆,首先必须弄清楚记忆究竟储存在什么地方⑤接下来的问题是,记忆是如何被储存的呢?这个问题也已经有了答案⑥大脑通过改变神经细胞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强度,将某个外来刺激永久的固定于大脑之中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⑥②④⑤③B.①④②⑤③⑥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③①⑤⑥②【中公解析】C。
文段第一句话指出“在做此类题目时可首先关注选项特点进而解题。
此题通过观察选项发现首句为①和④,观察两个句子内容,④句提出问题“记忆究竟储存在什么地方”,而①句则回答问题“那就是记忆储存在大脑的海马区”为详细描述的句子。
可确定④适合首句,排除A、B。
又④①话题紧密相连而D项中④③连接,③中的指代词前文无明确内容,则答案锁定C项。
通过此题我们发现关注首句则可快速解题。
2015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解语句表达之排序题

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解语句表达之排序题郑州省考交流群号:35094686语句排序题属于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中的语句表达类题目,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中,这种题型已经成为常考题型之一,因此需要引起各位考生的注意。
句子排序题通常是题干给我们六句话,这六句话的顺序是被打乱的,要求我们对这六句话重新排序,使这六句话成为一个连贯的片段。
有些考生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喜欢把题目给出的六句话顺读一下,然后再去根据自己的语感进行排序,而通常全部读下来非常浪费考生时间,并且正确率不高,行测考试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选出正确选项,因此顺读不是做这类题的可靠方法。
为了使考试更好的攻克此类题目,华图网校专家谈谈针对排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首先,抓中心语句。
抓中心语句是为了让我们从选项入手,判断首句的方法。
我们可以观察选项中作为排在第一的那句话是否可以作为首句,如果不能作为首句则直接排除。
语句排序题首句不是观点句,也不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它只是为了引出某个名词,引出某个论述对象、论述主体,首句一般不会以关联词或者代词开头。
其次,抓标志词语。
抓标志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原文中哪两句话是必然放在一块的。
比如说指代词:这、那、其、它们等等,出现指代词,意味着前文中论述过此主体,看到指代词潜意识的看它前文论述的内容,这两句话一定相连。
再比如说关联词,如果句子中分别出现虽然...但是...,这两句话一般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必然在一起的关联词判断哪两句话必然在一起进而再去看选项,可以直接排除选项。
最后,抓行文脉络。
写文章作者有一定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顺序,而作者的思路可以帮我们排除错误选项。
行文脉络有几种种类,比如时间、空间顺序,或者因果、递进等顺序,当我们能够把握作者写作思路时能保证我们排序的准确率。
答题方法例析:①尽管海外屯田存有各种风险,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而对耕地施加的压力。
因此,我国也应积极探索海外屯田②印度也于2008年开始在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国展开租田谈判③2007年的粮食危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外屯田潮”④日本最先开始海外屯田,它拥有超过国内农田面积三倍的1200万公顷海外农田⑤此外,一些企业,如摩根士丹利、英国Landkom公司、瑞士黑土农垦和阿尔帕科农业公司等也开始积极投资购买海外农田⑥在全球粮食危机和粮食贸易保护的背景下,大量国家加入了耕地海外扩张行列,将“海外屯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⑦过去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沙特、阿曼等海湾国家在2008年组成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携手并战于海外屯田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⑥④③⑦②⑤B.⑥④⑦⑤②③①C.①⑥④⑦②③⑤D.⑥④③⑦②⑤①【答案】D。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巧解语句排序题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在备考的关键时期,考生了解解题方法十分重要,了解题型的解题实质更加重要,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答案。
接下来中公教育河南人事考试网专家向广大考生介绍一下很多人都无从下手的语句排序题。
语句排序这种题型,题干非常长,同时语序错乱,让很多考生解题时没有头绪,不仅浪费了时间,同时还没有选择出正确选项,很多考生对其都很苦恼。
其实语句排序并不难,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实质就可以对其进行秒杀。
所谓语句排序的解题实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合并同类项。
什么是合并同类项呢?其实就是把陈述对象或者说主题相同的句子归类在一起,连在一起。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语言的逻辑规律是陈述完毕一个话题之后才能转换话题,否则就会语言逻辑混乱,条理不清。
例1、①中国是玉米主要生产国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②玉米营养丰富,是农作物中热量最高的粮食,人们称之为“饲料作物之王”
③明末清初中国人口从1亿增至4亿,玉米功不可没
④现今,全世界约70%的玉米用以发展畜牧业,以换取肉、奶、蛋等生活必需品
⑤学者曾把人均玉米数量视为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⑥明末清初时玉米传入中国,许多无法种植小麦的早旱、贫瘠之地也可开垦种植玉米,且产量比小麦高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①②④③⑥⑤
C. ②④⑤①⑥③
D. ④⑤②①③⑥。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句子排序题如何厘清顺序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句子排序题如何厘清顺序在行测考试中,句子排序是保持稳定出镜率的一类题目。
有的同学在做题时常常会反复纠结,比如认为四个选项读起来都很通顺或者没办法短时间破题。
解题过程推荐各位小伙伴以3个步骤为主。
首先看选项,分析选项差异;其次抓标志,确定语句顺序;最后读文段,验证整体逻辑。
今天中公教育给大家分享第一步,如何找准选项差异。
“选项细辨析,首句判断很重要”首先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一组选项,在这组选项中每两个选项的首句是一致的,如果我们可以确定其中一个句子做不了首句,那就可以快速排除其中两个选项。
即使四个选项的首句不同,但是通过首句来判断也有概率快速地筛选出部分内容。
A.④⑤②①③⑥B.④②⑥⑤①③C.②⑥⑤④③①D.②①③⑥④⑤而如何判断什么句子具有或者不具有首句特征呢,让我们详细说明。
“首句判断,善用排除”大家不妨设想一下,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说话一般都是先引出话题然后再展开叙述。
所以适合做首句的内容往往都是表明观点抑或是高度概括句。
但是直接选择首句往往带有不确定性。
所以推荐大家选择排除法,因为按照言语的逻辑,有些内容一经出现,就表明这句话是做不了首句的。
1)指代词引出且指代不明的句子;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后者引出的句子;3)总结词;4)转折词;5)具体分析描述的句子;6)话题较后的句子我们以一道题目为例,请判断6句中谁更适合做首句:①这个制玉工具直到现在还是主要工具②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③历代只不过在精致及便利方面有所改进罢了④因为玉的硬度很高,古代青铜或铁的刀具都刻画不动它⑤所以很早就有了琢磨之法,就是用比它硬度更高的金刚砂、解玉砂来磨它⑥据考古发掘所得的证明,殷商时代的玉器制作中已有旋车的工具【中公解析】正确答案是句②。
首先,句①出现了指代词“这个”,如果没有上文自然不会有指代的情况出现,因此句、①排除;句③“只不过罢了”在语气上是总结性的感慨,开头是自然无法总结的,需排除;句④详细描写,需要先有话题再分析原因,排除;句⑤“所以”总结词无法做开头,句⑥讲制作玉器的工具,话题在②之后。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解题妙招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解题妙招语句排序题将组成完整文段的语句拆分并打乱顺序,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理清句子间的先后顺序。
如何解答这类题目?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步骤应分两步,第一步应从选项入手,利用选项提供的有效信息寻找线索。
例如A①③④⑤②、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D③④①②⑤,观察选项发现充当首句的要么是①句,要么是③句,如果能确定③句充当首句,则可排除两个干扰选项;如果不能确定首句,可看④⑤能否绑定,如果能绑定同样可排除干扰两个选项。
第二步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先后顺序。
具体的技巧有时空顺序、关联词、话题一致。
以下题目为例:【例1】将下列句子按语序先后排列的最连贯的一项是 ( )。
①直到1757年,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已经确立很久②1882年,教皇才被迫承认地动学说③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④1616年,教皇宣布《天体运行》列入****⑤地动学说成了天经地义,这才解除了禁令①③②⑤④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⑤②③ D.①④⑤②③解析:观察选项发现充当首句的是①或④,阅读这两句时发现明显的时间标记词--年份,有时间标记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因此①、②、④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确定相对顺序为④①②,与这一顺序相符的只有C,正确答案为C。
【例2】①在这里,人们已经从浮躁的、高速的城市发展中沉淀下来,希望获得内在的平衡②二十多年以来,从外表上看,那里的变化并不是非常巨大③整个城市显得平和恬静④每年,我仍旧有机会飞往硅谷,参加各种年会⑤包括节能减排的新举措⑥但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它注入各种生机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⑥⑤①③B.②④⑤⑥①③C.②④①③⑤⑥D.④①③②⑥⑤解析:观察选项发现首句是②或④句,仔细阅读这两个句子发现②中出现指示性代词“那里”,指代的内容不明确,不适合充当首句。
排除后充当首句的只能是④,④句中除了“硅谷”这一地理名词之外,还有“往”表明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在硅谷,因此要用指示性代词指代硅谷只能用“那里”不能用“这里”。
巧解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排序题

巧解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是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常考题型,2010-2013年近三年的国考中题量比较稳定,维持在2-3道题目,考生在此部分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做题的速度比较慢、耽误的时间比较多。
但是,只要考生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此部分题目的难度不大。
一、解题思路与选项的四种模式为确保做题速度与正确性,语句排序题很好的切入点就是从选项入手。
因此,华图教育在这里提示各位考生较好的解决语句排序题的方法是排除法,首先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对剩下的选项进行二次验证。
在考试中语句排序题题目的选项排布会有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A.③②⑥⑤④①B.③①⑤④②⑥C.④①③②⑥⑤D.③②④①⑥⑤第二种:A.③②⑥⑤④①B.⑥①⑤④③②C.④①③②⑥⑤D.③②④①⑥⑤第四种:A.⑤②①⑥③④B.②④①⑥③⑤C.②⑥①④③⑤D.⑤⑥②③①④第四种:A.③②⑥⑤④①B.⑥①⑤④③②C.④①③②⑥⑤D.②③④①⑤⑥通过上表我们能够发现:第一种模式中首句为③的选项有三个,而④做首句的选项此时只有一个,可运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现将C选项排除掉,为正确选项的概率极低,接下来进行验证选项,判断③之后与②和①句义关系哪个正确;第二种模式中仍然可用少数服从多数,现将B、C排除,但是为了避免过于绝对的情况出现,④与⑥我们可以判定下能否做首句;第三种模式的首句两两相同,无法运用少数服从多数,需要判断⑤与②哪个适合做首句,将不能做首句的先排除,在验证剩下的两个选项哪个合适;第四种模式便是首句各不相同,现将不能做首句的选项排除,接下来再剩下的选项中验证选项。
首句的特征一般有以下的几个特点,一般情况下援引观点、背景铺垫、设问等这样的几种句式多为首句。
在考试中通常不做首句的也有自己的特征:(1)补充类描述,如当然、也、又、如果、所谓等;(2)指代类描述,如这、此、那等代词;(3)反面论证,如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一般因此,所以、最终、终于等词语在几个句子中出现的时候,比较适合做尾句。
国考行测答题技巧语句排序解题

行测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
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模块中,分为片段阅读以及逻辑填空两大块,在片段阅读中大部分考察的是主旨类和意图类的题目偏多,语句排序题出现的比重占据的地位较低,一般是1—2道题目,这类题目考生应该要争取都拿分。
这样在言语这个模块中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得到提升,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说下怎么拿下语句排序题。
首先我们说下寻头,有的参考书会提及训头断尾,但是断尾在有的真题中是会出现错误的,但是在寻头上下工夫从历年国考的题目中都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
我们先看下两个选项设置.A ① ⑤ ②⑥ ④ ③B ③ ① ⑤ ⑥ ④ ③C ② ④ ③ ② ① ⑥D ② ⑤ ⑥ ④ ③ ①关于这四个选项细心的同学都会发现在首句出现了一个①一个③两个②,那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我们就可以直接排除AB,服从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直接看CD两个选项首句都是②就直接看④⑤进行辨别即可这只是我们的第一种方法。
A ② ⑤ ④ ③ ①B ⑤ ④ ① ② ③C ⑤ ② ③ ④ ①D ② ④ ① ⑤ ③这是我们所说的第二种题型在ABCD四个选项设置的分布AD,BC 选项设置都是“五五分成”在这种的情况下我们就要看②和⑤的首句进行判定确定首句。
这样的题型就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了。
那么对于这种题型我们该如何确定首句呢?我们接下来在和大家说个小技巧来确定首句。
1)适合做首句:援引观点、背景铺垫、设问等(2)通常不做首句:补充类描述(如当然、也、又等)指代类描述(如这、此等)反面论证(如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结论类(因此,所以、最终等)适合做尾句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几句话进行辨别下:1、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2、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小睡也别有一番风味。
4、否则,我就把你的名字写到碑上去。
5、张爱玲说过:“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6、最终他战胜了困难,赢得了胜利。
2024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24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大会1月23日批准关于()加入北约议定书的议案,之后,土耳其总统将签字正式同意()加入北约。
A.丹麦B.瑞典C.芬兰D.瑞士【答案】:B2.财政部、住建部发布通知,2024年将评选一批()示范县,中央财政将对示范县予以定额奖补。
A.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B.传统村落修缮保护利用C.传统村落分散保护利用D.古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答案】:A3.2024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周年纪念日。
4月21日至24日,中国海军将在山东青岛承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第19届年会,此次论坛年会将举行“命运与共的海洋”高层研讨会,设“全球安全倡议与海洋和平安宁”“海上安全合作与国际法为基础的海洋秩序”“共商共建共享与全球海洋治理”3个分议题。
A.75B.90C.85D.80【答案】:A4.2024年3月7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指出,()要牵头开展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细化具体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1/ 15A.中央人民政府B.国家税务总局C.中国人民银行D.国金金融监管总局【答案】:C5.截至2024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
A.增长21.1%B.增长20.65%C.增长18%D.增长26%【答案】:A6.下列关于汇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被称作股东汇率B.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价格C.国际上各国一般都用美元当做制定汇率的主要货币D.汇率实际上是把一种货币单位表示的价格“翻译”成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答案】:A7.下列不属于附加刑的是()。
A.驱逐出境B.罚款C.剥夺政治权利D.没收财产【答案】:B8.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不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解语句表达之排序题
河南公务员考试群84482807
语句排序题属于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中的语句表达类题目,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中,这种题型已经成为常考题型之一,因此需要引起各位考生的注意。
句子排序题通常是题干给我们六句话,这六句话的顺序是被打乱的,要求我们对这六句话重新排序,使这六句话成为一个连贯的片段。
有些考生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喜欢把题目给出的六句话顺读一下,然后再去根据自己的语感进行排序,而通常全部读下来非常浪费考生时间,并且正确率不高,行测考试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选出正确选项,因此顺读不是做这类题的可靠方法。
为了使考试更好的攻克此类题目,下面我们谈谈针对排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首先,抓中心语句。
抓中心语句是为了让我们从选项入手,判断首句的方法。
我们可以观察选项中作为排在第一的那句话是否可以作为首句,如果不能作为首句则直接排除。
语句排序题首句不是观点句,也不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它只是为了引出某个名词,引出某个论述对象、论述主体,首句一般不会以关联词或者代词开头。
其次,抓标志词语。
抓标志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原文中哪两句话是必然放在一块的。
比如说指代词:这、那、其、它们等等,出现指代词,意味着前文中论述过此主体,看到指代词潜意识的看它前文论述的内容,这两句话一定相连。
再比如说关联词,如果句子中分别出现虽然...但是...,这两句话一般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必然在一起的关联词判断哪两句话必然在一起进而再去看选项,可以直接排除选项。
最后,抓行文脉络。
写文章作者有一定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顺序,而作者的思路可以帮我们排除错误选项。
行文脉络有几种种类,比如时间、空间顺序,或者因果、递进等顺序,当我们能够把握作者写作思路时能保证我们排序的准确率。
答题方法例析:
①尽管海外屯田存有各种风险,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而对耕地施加的压力。
因此,我国也应积极探索海外屯田
②印度也于2008年开始在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国展开租田谈判
③2007年的粮食危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外屯田潮”
④日本最先开始海外屯田,它拥有超过国内农田面积三倍的1200万公顷海外农田
⑤此外,一些企业,如摩根士丹利、英国Landkom公司、瑞士黑土农垦和阿尔帕科农业公司等也开始积极投资购买海外农田
⑥在全球粮食危机和粮食贸易保护的背景下,大量国家加入了耕地海外扩张行列,将“海外屯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
⑦过去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沙特、阿曼等海湾国家在2008年组成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携手并战于海外屯田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③⑦②⑤
B.⑥④⑦⑤②③①
C.①⑥④⑦②③⑤
D.⑥④③⑦②⑤①
【答案】D。
解析:⑥句介绍了“海外屯田”的背景,①句由“因此”引出总结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