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务员省考行测语句排序题目作
国考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

国考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在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测试是重要的一环。
语句排序题作为言语理解部分的一种常见题型,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
本文将详细解析国考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一、题型特点国考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通常由五个或六个句子组成,要求考生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它们排列成一个通顺、合理的语段。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篇章组织能力。
二、解题技巧1.找到关联词:在句子中寻找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如转折、因果、递进等,有助于我们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2.抓住主题:通读所有句子,把握整个语段的主题,有助于我们判断句子在篇章中的位置。
3.注意语境:根据句子之间的语境关系,判断它们在篇章中的先后顺序。
4.逻辑验证:将排好序的句子通读一遍,检查整个篇章是否通顺、合理。
三、解题步骤1.快速阅读: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每个句子的主要内容,找出有关联的句子。
2.初步排序:根据关联词、主题和语境,将句子进行初步排序。
3.细致调整:对初步排序的句子进行细致调整,确保整个篇章通顺、合理。
4.逻辑验证:将排好序的句子通读一遍,检查是否符合逻辑。
四、注意事项1.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2.保持篇章的连贯性,使句子之间的过渡自然。
3.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不确定的句子可以先跳过,待其他句子排序完毕后再进行判断。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总结:国考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掌握解题技巧和步骤,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篇章连贯性,有助于提高解题正确率。
2020国考行测语句排序中的指代词

2020国考行测语句排序中的指代词,你找对了吗?【例1】将以上五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①节日晚上燃放的焰火颜色不同,就是因为添加了不同种类的金属盐②当这些电子重新回到原轨道上时,将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并转化为一定波长的光③许多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在温度极高的情况下,原子或离子中的电子会吸收一定能量而被激发④这时,受激发的电子会跃迁到外层轨道上⑤由于各种金属盐的电子跃迁能级不同,其发出的光也不同A ③④②⑤①B ②⑤④③①C ③①④②⑤D ②③①⑤④【中公解析】观察选项发现首句为②、③。
②句中的“这些电子”指代不明,不能作为首句排除B、D选项。
再观察④句“受激发的电子”是紧承③句末尾的“电子会吸收一定能量而被激发”,故两句相连,且顺序为③④,据此可知答案选A。
【例2】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们,尤其是青年朋友,对于一切变的都有着无限的向往之情②是不是过去的种种都该彻底革除呢③变与常的关系又到底如何呢④而对于一切现存的,也就是常的,则有着说不出的厌恶之感⑤抑或社会应当一成不变呢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变的时代:从社会到个人,从制度到思想,都在剧烈地变动着A ⑥①④②⑤③B ①④⑥③②⑤C ①④⑥②⑤③D ⑥②⑤③①④【中公解析】观察选项可知首句为①、⑥。
⑥句虽有指代词“这”,但在该句中指代明确,也可作为首句直接给出结论--这是一个变的时代,因此首句无法根据指代词进行排除。
再看①句阐述的是青年朋友对于一切变的事物的态度。
两者比较而言⑥句更适合放在首句引出变的话题,故排除B、C。
A、D两项的区别在于①④与②⑤③的位置,根据行文逻辑,应先描述人们对变的态度后抛出“变与常的关系又到底如何”这一问题,故①④应在②⑤③前,排除D项。
正确答案为A。
2020江西省考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利用捆绑词解排序题

2020江西省考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利用捆绑词解排序题排序题是行测中必考的一种题型,广大考生对它并不陌生,但是做起来想必会有些难受。
通过对很多考生的询问、对考题的分析,发现很多排序题里面的小技巧,考生掌握和运用的不是那么好,今天中公教育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利用捆绑词解答这类题。
很多考生已经掌握了常规的一些解答排序题目的方法,而捆绑法则比较适合解稍难一点的排序题,有时会起到出乎意料的结果。
下面借用几个例题,给大家展示说明:例1.①各国对于发动机的制造工艺是严格保密的,甚至对一些顶级的发动机严格控制出口②发动机可以说是工业的心脏③因此,自主研发成为治愈中国工业“心脏病”最为现实的选择④发动机制造水平上不去,是中国工业的“心脏病”⑤这使得进口高级发动机的生产线成为奢望⑥从轮船、汽车、飞机到火箭,都离不开发动机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②⑥④①⑤③B.⑥④②⑤①③C.①③⑤④⑥②D.④②⑥③①⑤【中公解析】答案为A。
这个题目用常规方法来解的话第一步可以通过第五句话中的这,找到指代内容第一句,确定①⑤的顺序,排除BC,接下来可以通过第三句话中出现的“因此”可以大概率确定答案应该是A选项。
但这个题这里有个风险就是“因此”是不是放在文段结尾的并不是很确定,可能还要通读再确定。
但是如果用捆绑法则可以相对较快地解题,大家观察题干这几句话,出现了一个重复出现的概念“心脏”,那我们来梳理一下,第二句话讲的是发动机是心脏,第四句话讲是心脏病,第三句话讲治愈心脏病,按照常理应该是先有心脏,再出现心脏病,最后治愈心脏病,故②>④>③,符合顺序的只有A选项,故本题选A。
通过这个题我们简单总结一下捆绑法其实就是把题干中出现的相同的概念或者话题捆绑在一起,因为同一话题应该顺承着谈下去。
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将同样话题的句子排列好,基本就可以确定答案。
看似简单的方法,却很有实用性,要想用的好,也是很不容易的,中公教育希望各位考生多多练习,熟练运用,给自己的考试带来更大的帮助。
2020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型介绍

2020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型介绍语句排序是行测言语理解中一种高频题型,但难度却不小,想要提高语句排序的正确率,可以借助题干中的一些标志性词语,比如顺序词,当题干出现表示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等方面的词语时,可以根据顺序词的相对顺序确定句子间的相对顺序。
例1:①干细胞的重要性奠定了其在医药卫生、科技产业、国防等领域内的重要地位②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初就宣布取消前任总统对干细胞研究的限制③干细胞因其在生命科学、新药试验和疾病研究这三大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作用受到全世界医学界和政治人物的关注④2009年,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首次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⑤因此,干细胞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可以看作是人类的健康工程,预期在未来几年内会有很大的飞跃⑥现在人们已经发现,癌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心脑血管病、组织器官纤维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系列疾病都可能是干细胞数量减少或结构功能变异引起的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②①⑤⑥④B.①⑤③②⑥④C.③②④⑥①⑤D.①⑤⑥④③②【解析】本题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就能快速得出答案。
由⑥“现在人们已经发现”和⑤“预期在未来几年内会”可知,⑥应排在⑤的前面,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且⑤以“因此”开头含有总结意,放在段尾也合适。
故本题选C。
例2:①从一个人,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②要想去沉疴、启新机,唯有永葆进取之姿、奋斗之态③唐代开元盛世,玄宗丧失进取心,骄傲怠惰,沉溺享乐,终致“安史之乱”④清朝康乾盛世,朝野洋洋得意于文治武功,奢靡腐化,放松吏治,转而走向嘉道中衰⑤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与变故⑥而恰恰是那些壮大时、强盛时不易察觉、缓慢积累起来的倦怠与松懈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④⑤⑥①②B.②⑤①③④⑥C.②①⑤⑥③④D.③④①⑤②⑥【解析】分析可知,②提出“要想去沉疴、启新机,唯有永葆进取之姿、奋斗之态”,即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③指出唐代开元盛世因懈怠而终致“安史之乱”的问题。
20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如何抓住排序题的“七寸”

20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如何抓住排序题的“七寸”语句排序题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中往往都会出现两到三题。
此类题型着重考查考生对各个分句的理解和对文段整体的行文脉络的分析能力及整合能力。
而一些考生往往会凭借自己的语感来做题,这是做这类题的大忌。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来讲一下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语句排序题的解题关键是:首先是观察选项,结合选项快速提炼标志词,确定文段的逻辑起点,然后,找句子间的关联词或是分析句意的连续性,解析出题干中各个分句之间是否存在起承转合的关系,确定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后,最后得出唯一选项。
万事开头难,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抓住排序题的“七寸”。
在语句排序题中,适合做文段逻辑起点的句子主要包括:文段的中心句、主旨句,一般放在段首,开篇点题。
而有些词句在排序题中不能充当逻辑起点,主要包括:①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特殊情况下,人称代词也可以充当逻辑起点);②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不做逻辑起点;③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④具体分析描述性的句子。
考生在做题时可以通过找逻辑起点的方式排除掉一些错误选项,从而有效地锁定正确选项。
【例题】①他们保存历史的唯一办法是将历史当做传说讲述,由讲述人一代接一代地将史实描述为传奇故事口传下来。
②但是,没有人能把他们当时做的事情记载下来。
③这些传说是很有用的,因为它们能告诉我们以往人们辽居的情况。
④我们从书籍中可以读到5000年前近东发生的事情,那里的人最早学会了写字。
⑤但直到现在,世界上仍然有些地方,人们还不会书写。
将以上5个句子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④⑤①③②D.①②③④⑤【答案】C。
中公解析:首先看选项特征,四个选项中只有两句充当首句,即①和④,根据能做首句的特点对这两句话进行分析,可知,①和④这两句话都比较特殊,特殊在它们都是由指代词引导开头的句子,“他们”和“我们”,我们都知道一般指代词引导开头的句子都不适合做首句,然而也有一些例外,“我”“我们”表示第一人称的指代词可以当首句,或者指代内容可以在指代词所在句子中直接找到对应解释的也可以当首句,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很快排除①做首句的选项,即A和D。
2020龙岩公务员考试: 三分钟三大招“搞定”语句排序

2020龙岩公务员考试:三分钟三大招“搞定”语句排序语句排序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题型,你还在为它头痛不已吗?其实,语句排序考察的主要是考生对于文章行文思路和行文脉络的把握能力,看似注重积累,其实突破口暗藏其中。
语句排序是技巧性极强的题目,只要掌握好解题技巧,你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做让人艳羡的高分考试,下面由中公教育为你传授三大招,三分钟帮你“搞定”语句排序。
一大招:逻辑起点巧排除逻辑起点即为选项中首句,作为首句,更多起到的是引出话题的作用。
显然,有些语句就不太适合放置其中。
如果首句是代词(比如这是……),关联词的后边段(比如但是……),总结性词语(比如总而言之……),那么根据行文习惯是不太合适的。
如例1①他最初的职能与一个看管自行车的大爷没什么两样②事实上,世界上最早的金匠银行家是只存不贷的③时间长了,他开始考虑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拽就有了放贷和利息④存户有了零散的金子就存到他那里,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A. ④①③②B. ②④③①C. ②④①③D. ④①②③【中公解析】答案D。
是看逻辑起点,④句中“他”指代对象不明,排除A 和D,B和.C对比①③的顺序,发现先有①“最初”,再有③句中“时间长了”,锁定顺序①③。
二大招:标志词语巧捆绑有些语句关系密切,需要放置在一起,比如成对的关联词、重复性词语、代词和指代内容等是需要合并同类语句的。
三大招:行文脉络巧筛选当前两种方法黔驴技穷后,切莫心急,还有第三招杀手锏——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中的总分,转折,递进结构更是常考常新的考点。
如例2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
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美学意义。
③“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④所谓“变形”是相对“常形”而言。
⑤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⑥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
国考行测答题技巧语句排序解题

行测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
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模块中,分为片段阅读以及逻辑填空两大块,在片段阅读中大部分考察的是主旨类和意图类的题目偏多,语句排序题出现的比重占据的地位较低,一般是1—2道题目,这类题目考生应该要争取都拿分。
这样在言语这个模块中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得到提升,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说下怎么拿下语句排序题。
首先我们说下寻头,有的参考书会提及训头断尾,但是断尾在有的真题中是会出现错误的,但是在寻头上下工夫从历年国考的题目中都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
我们先看下两个选项设置.A ① ⑤ ②⑥ ④ ③B ③ ① ⑤ ⑥ ④ ③C ② ④ ③ ② ① ⑥D ② ⑤ ⑥ ④ ③ ①关于这四个选项细心的同学都会发现在首句出现了一个①一个③两个②,那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我们就可以直接排除AB,服从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直接看CD两个选项首句都是②就直接看④⑤进行辨别即可这只是我们的第一种方法。
A ② ⑤ ④ ③ ①B ⑤ ④ ① ② ③C ⑤ ② ③ ④ ①D ② ④ ① ⑤ ③这是我们所说的第二种题型在ABCD四个选项设置的分布AD,BC 选项设置都是“五五分成”在这种的情况下我们就要看②和⑤的首句进行判定确定首句。
这样的题型就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了。
那么对于这种题型我们该如何确定首句呢?我们接下来在和大家说个小技巧来确定首句。
1)适合做首句:援引观点、背景铺垫、设问等(2)通常不做首句:补充类描述(如当然、也、又等)指代类描述(如这、此等)反面论证(如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结论类(因此,所以、最终等)适合做尾句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几句话进行辨别下:1、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2、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小睡也别有一番风味。
4、否则,我就把你的名字写到碑上去。
5、张爱玲说过:“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6、最终他战胜了困难,赢得了胜利。
国家公务员考试语句排序题选择及技巧

一、确定首尾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于语句排序题,我们的做题顺序是从选项入手,对比确定首句,也就是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样的句子适合作为首句,什么样的句子不适合作为首句,此外,有些题目单纯看首句可能并不好判别,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瞻前顾后”来确定尾句在省考行测言语部分,有这样的一种题型:每年都会考察2—3道,且题目会给出5—7个句子,让你去排序,选择出正确选项。
这种题目,就是让考生们“又爱又恨”的语句排序题。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句子之间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上下文逻辑排序能力。
这种题型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试的时候,由于时间有限,考生把每个选项都验证一遍再确定正确答案是较难实现的,而这种题,相较于其他题型来说,技巧性是较强的。
因此,本文就来重点为大家梳理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帮助大家在考场上如何又快又准确的拿下这种题型全国公务员考试之语句排序题选择技巧大盘点。
(1)可作首句的特征:下定义句:...就是/是指;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
在这里要提示大家的是,首句的确定需要对比,我们判别时不仅要对比形式也要对比句子的内容。
(2)非首句特征:关联词后半部分如但/却/而且引导的句子;指代词单独出现,且指代不明的句子。
(3)可作尾句的特征:一般来说,结论句和对策句,多作为尾句出现在正确选项中,通常由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应该、需要来引导。
例1.下列句子中,哪项适合作首句?A.最长的闪电甚至可以长达数百千米,这么长,这么细,怪不得我们常说“瘦成一道闪电”呢B.祝融星,这颗曾经被热捧的行星是物理学发展史最好的注脚,它的“出现”和“消失”都十分精彩C.因此,当代军事战略理论更加重视虚拟空间的研究,以及其与自然空间相互关系的研究D.该学堂的设立本事中法战争的结果之一,目的是培育下级军士和军官【答案】B【解析】A项,该句中出现了“甚至”表示程度加重,前面应有语气轻的内容,不适合做首句,排除。
B项,该句中“这颗曾经被热捧的行星”指代“祝融星”,“它”依旧指代祝融星,指代明确,可以作为首句,当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公务员省考行测语句排序题目作答要点
一、观察选项,排除错误
观察各项的首句,选项中设置的高频次的首句,往往作为重点的关注对象。
排除不能做逻辑起点但又位于句首的选项。
不能做首句的情况:
1、指示代词(它、他、她;它们、他们、她们;这、那;这些、那些等)
2、转折词(但是、然而、却、事实上、实际上等)
3、关联词后半部分(“因为......所以......”中的“所以”开头的句子)
4、并列关系的后半部分(另一方面、同时等)
5、含有总结性的句子
6、具体分析、描述性的句子
二、阅读语句、寻找关系
找包含关键词的特征句,通过确认相邻项的位置关系,确定选项。
以下情况往往相邻
1、指代词及其所指代内容
2、xx词语
3、重复性词语
4、顺序词
5、转折词
6、递进词
7、顺承词
此外,提示时间的词语,往往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可判断大致位置。
(若为倒叙的材料,材料中定有提示词。
但此种情况在历年的真题试卷中较为少见。
)还有总结性词,一般位于材料后部(注:材料后部并不等同于尾句)
三、通读全文、梳理行文脉络
明确了一个材料的中心,及各分句的关系。
作者的写作思路也就很明了了。
从位置角度分析:中心句常位于段首、段尾。
从结构层面分析:“观点-论证”的结构,分析论证的内容,间接判断出观点为中心句。
例如:
①在这里,人们已经从浮躁的、高速的城市发展中沉淀下来,希望获得内在的平衡
②二十多年以来,从外表上看,那里的变化并不是非常巨大③整个城市显得平和恬静
④每年,我仍旧有机会飞往硅谷,参加各种年会
⑤包括节能减排的新举措
⑥但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它注入各种生机。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
A:④②⑥⑤①③
B:②④⑤⑥①③
C:②④①③⑤⑥
D:④①③②⑥⑤
【解析】答案选A。
第一步:观察选项,排除错误。
选项有②和④为首句的。
因②包含指代词“那里”,指代词不可作首句,可排除B、C选项。
第二步:
阅读语句、寻找关系。
⑥中有转折词“但是”,分析各句可确定②⑥语义上互为转折关系。
②是说外表上硅谷变化不巨大⑥转折,通过“那里的人注入生机”的表述来强调:本质上硅谷变化大。
⑤是对⑥的补充说明。
②⑥⑤为相邻位置。
A、D两项均符合。
再找A、D差异。
第三步:①③是对硅谷人们生活、发展较为深刻的分析,故放在段尾较合适。
所以正确答案为A选项。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句子——“他的日子越来越美轮美奂
了”“在抗震救灾前线,解放军官兵首当其冲,英勇参加救援的战斗”……可是这样的用法真的是标准无误的么?如果去翻开我们的《新华字典》,你会发现“美轮美奂”只能用来修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首当其冲”不是第一个冲上去而是首先受到攻击或伤害的意思。
那么在生活中类似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哪些呢?接下来跟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
1.安土重迁
错例: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分析: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往别处。
往往被误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2.半青半黄
错例: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分析: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比喻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往往被误解为: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3.不刊之论
错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分析: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而例句将其误解为:水平低而不能刊登的言论。
4.不寒而栗
错例: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分析: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形容非常惊恐、害怕。
往往被误解为: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5.xx
错例: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
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
分析: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例句错误地理解为:在很久以前。
6.差强人意
错例: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
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分析: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
往往将其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7.登堂入室
错例:盗贼翻过围墙,撬开窗户,径直登堂入室,盗走了大量金银首饰和现金。
分析: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境界。
不能误解为:进入厅堂房屋之中。
8.毁家纾难
错例:近年来,中东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分析: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
句中将其错解成为:毁家的灾难。
9.拍手称快
错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分析: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只是照字面理解为“拍着手喊快”,没有意识到“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自然用错了。
10.罪不容诛
错例:他不是有意的,况且他还不满十六周岁,我认为他罪不容诛。
分析: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
例句却误解为“罪不至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