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语句排序题秒杀技巧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巧解语句排序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巧解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本身并不难,考生可以从逻辑、关联词、因果关系、人称等各个方面入手。
但是如果考生没用找到合适的方法,解答起来会比较浪费时间。
做语句排序题要遵循以下三点:1、上下文的内容要符合逻辑。
语句排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以空间的变换为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或按事情发展和客观过程为序;或以事物性质的主次轻重为序;或按景物的远、近、动、静等不同为序。
2、语句上要前后照应、上承下接。
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
3、借助选项的不同可以获得一部分提示,有利于快速解题。
(一)事理的逻辑性(基本方法)事理的逻辑性,就是在强调行文的逻辑关系。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比如,例证应该在观点之后,解释说明应该在观点之后。
总述的部分应该是在分述之前的观点中或者分述之后的总结中。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清醒地认识到,______________,从而正式宣告了全面改善民生时代的到来。
①并在客观认识现存民生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地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③将全面改善民生、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④我国现阶段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民生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多问题⑤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A.④⑤②③①B.②⑤④①③C.②⑤④③①D.④②⑤①③【解析】D。
题中②⑤是对④的解释和补充,所以②⑤排在④之后,排除B、C两项。
①和③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目标指向,因此③排在①之后,排除A 项。
本题是按照认识问题、解释问题、确定目标的逻辑顺序来解答的,只有D项最符合逻辑顺序和语言习惯。
行测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行测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以下是 6 条关于行测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1. 嘿,你知道吗?抓逻辑起点很重要啊!就像盖房子得先找好根基一样。
比如这题:“在辽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
远处是起伏的山脉。
”看到没,“在辽阔的草原上”这句明显就是个好的开头呀,它带我们进入了这个场景,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2. 哎呀呀,别忘了找关联词呀!这就好比给句子之间搭起了桥梁。
举个例子:“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很善良。
但是他有点粗心。
”这里“不但……
而且”就提示我们这两句关系紧密,要放在一起呀,这解题不就容易多啦?
3. 哇塞,留意指代词也超级关键呢!就像是给句子贴上了标签一样。
例如:“这棵树很高大,它的枝叶十分繁茂。
”看到“它”,你是不是一下子就知道前面说的是哪棵树啦?这就是指代词的神奇哟!
4. 嘿,还有还有,注意时间顺序呀!就如同跟着时间的脚步前进。
看这个:“小时候,我很调皮。
长大后,我变得懂事了。
”按时间来排,不就轻松搞定嘛!
5. 嘿哟,空间顺序也不能小瞧呀!就像是在一个空间里穿梭。
比如说:“从客厅望去,厨房很整洁。
旁边的卧室温馨舒适。
”这就能根据空间位置来给句子排好序啦。
6. 哇哦,确定首尾句也很有必要呀!想想看,一个好的开始和结尾多重要。
像“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美好的一天。
”这种就特别适合当开头呀,你感受到了吗?
总之呢,做行测语句排序题,这些技巧都用起来,那肯定能又快又准确地搞定呀!。
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语句排序题说不上很难,但是有点麻烦,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场上,快速而准确地选出答案,能增大获得面试入场券的概率。
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一、找显眼的提示词一些语句排序题的首句不好判断,即使从它的选项中可以知道只有这两句中的一句是首句,但是你在那里琢磨半天,盯着这两句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看不出来哪句是首句,这可怎么办?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请立即放弃判断首句,去看其他语句,找突破口,比如说一些语句中会出现明显的指示词,如这、它、与此类似、总之……,这些你一眼扫过去就能发现的明显词汇,将帮你快速锁定答案。
不信?看下面这道2019年国考真题,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千万别眨眼啊!【例1】①未开采的煤炭只是一种能源储备,只有开采出来,价值才能得到发挥②充分挖掘并应用大数据这座巨大而未知的宝藏,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③有人把大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④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在“沉睡”的时候是很难创造价值的,需要进行数据挖掘⑤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规模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⑥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用”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⑤④⑥B.⑤③④⑥①②C.③⑤②①④⑥D.⑤④③①⑥②【解读分析】看到这一正确率是不是心里有了些许安慰呢?因为不只你一个人错了,还有这么多小伙伴陪着你呢!大家拿到这题肯定先看③和⑤了吧,在那里研究半天,发现两句好像都可以做首句,不好排除啊。
这可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能一句一句挨着看一遍,慢慢缕缕顺序,挨个排除呗!”只能说这位考生太耿直了,看笔者下面放个大招!不知道大家注意到第⑥句没,“与此类似”,多么明显的提示词啊,就这么坦荡荡地放在大家眼前,无论如何也不能漏掉它啊!“此”指的是什么?“大数据不在大而在于用”到底与什么类似呢?看前面几句,明显就是指第①句,所以①⑥肯定是在一起的,看看选项,只有D项是这么排序的,按照D 项的顺序验证一下,很通顺,就选D。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语句排序三步曲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语句排序三步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语句排序属于语句表达的一部分,是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的必考题型之一,2012年至2014年题量稳定在2到3题。
语句衔接的出题形式是给出打乱顺序的2—7句话,要求考生排出正确顺序,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做题时要重点把握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衔接和呼应,要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
想做好语句排序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着手:一、观察选项,抓逻辑起点语句排序题目的特点是字数多,顺序乱,很多考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往往会选择把语句带入四个选项顺读,根据语感选择答案。
其实,这个方法并不可取,顺读四个选项,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四个答案中,三个错误选项迷惑性很强,阅读时会影响考生判断正确选项。
我们做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结合选项信息,排除掉2-3个错误答案,缩小正确选项的范围,节省做题时间。
首先要抓住的选项关键信息即逻辑起点,也就是首句。
根据首句的特点,可以排除首句错误的选项。
通常情况下,含有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的句子不做首句;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出现的句子不做首句;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不做首句;具体分析、描述的句子不做首句。
二、阅读语句,抓关键词语除了首句之外,文段中的关键词也能给我们提示,确定了含有关键词的句子的先后顺序,合并同类语句,同样可以排除错误选项。
比如,含有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的两个句子,通常连在一起;代词和含有代词指代内容的句子,通常连在一起;出现重复性词语的句子,通常连在一起;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出现的几个句子,通常连在一起。
三、语感顺读,抓行文脉络通过以上两个步骤,通常可以排除大部分错误选项,如果还剩下不能排除的,此时可以考虑语感顺读,通读语段,分析哪一个选项思路更为清晰贯通,结构更加完整,语句间层次更为恰当。
特别要注意的是,即便通过排除法可以排除掉三个选项,有时间的话也尽量对最后一个选项进行顺读确认,防止排除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情况。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语句排序备考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分值较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观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发现除了常规的片段阅读和逻辑填空外,语句表达所占分量逐渐变重。
河北华图()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考试形势进行分析,有的放矢的进行备考。
在国考中,语句表达主要包括三个题型:语句排序题、语句填空题以及下文推断题。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类小题型均属于语句衔接类的题目,既然是属于语句衔接类的题目,那么必然要考虑到整个文段的语境要求,这也是做这类题目的一个总的方向。
当然,既然分属于三个题型,那么各类题型又有其固有的思路和技巧。
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三类题型中的语句排序题进行讲解,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其中得到启发。
排序题应该从选项入手,进行初定和验证两个过程。
初定又包含少数服从多数、以及比对首句特征。
所谓少数服从多数,是指在四个选项中先排除掉少数序号开头的句子,比如在四个选项中,分别以①、①、①、③开头。
那么先排除掉以③开头的选项。
当然,也存在四个选项分别以①、②、③、④开头,这种情况下,需比对首句特征,看下哪种开头的方式最适合,或者哪种方式不适合作为开头,以做排除或者优选。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适合做首句的往往是设问、背景铺垫、援引观点等方式,而不适合做首句的往往是补充类的说明、代词指代开头的方式以及反面论证。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生多多关注特点分明的尾句,尾句往往在文段中起到总结性的作用。
这些都可以成为考生做题的依据。
初选结束后,需要做的是最后确定答案,这就需要一个验证的过程。
如何验证呢,实际上验证的就是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包含四种:时空顺序、关联词语的搭配、代词指代以及话题的衔接一致。
【例】①在这里,人们已经从浮躁的、高速的城市发展中沉淀下来,希望获得内在的平衡②二十多年以来,从外表上看,那里的变化并不是非常巨大③整个城市显得平和恬静④每年,我仍旧有机会飞往硅谷,参加各种年会⑤包括节能减排的新举措⑥但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它注入各种生机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2015京考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四大技巧

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2015京考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四大技巧行测答题技巧:京考行测除了题目难度相对比较高外,考查知识点增多,知识点考查比较细化,题型变化更加灵活,每年京考会出现新的题型。
那么我们如何信心百倍地面对京考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通过以下题目来让大家体会一下。
更多行测答题技巧,请点击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一、选项优先法选项优先法是指在做语句排序题的时候,优先看选项,以节约做题时间。
看选项最重要的是看选项所提供的第一个句子,再结合第一个句子回到材料当中去验证,验证其是否适合作为首句。
【例1】①据此,洪堡提出了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②这不符合常理③早在18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洪堡就发现,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米左右④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提升,相当于把“火炉”升高了⑥由于赤道地区热量较高,高山雪线通常应该从赤道向两极递降,到极地附近降至海平面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⑥①⑤④B.③①⑤④②⑥C.⑥②③①⑤④D.⑥②③⑤④①【解析】A。
拿到这样一道语句排序题,先不要读材料,先看四个选项。
选项中提供的第一个句子是③或者⑥,因此,只要先关注这两个句子即可,其他句子可以暂时放一放。
回到材料中可以发现⑥这个句子并不适合作为首句,第③句更加适合,因此可以排除C、D两个选项。
到此,只通过首句就已经将两个选项排除,剩下只要验证A、B两个选项即可。
【点评】利用选项优先法可以节约不少的解题时间,并且通过首句的判断,就可以排除一半的选项,为最终选出正确答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代词排除法代词排除法是指某句句子当中如果出现了“这”、“那些”、“他/她/它”等代词,那么这句句子一定不能当成首句。
原理非常简单:既然是代词,一定是指代某一事物,那么这个事物一定要在前面的句子当中有所交代,因此,有代词的这句话就不可能成为首句。
公考语序排列最快的方法

公考语序排列最快的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语序排列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解答这类题目,是很多考生所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快速解答语序排列题的方法,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找中心句法中心句法是解答语序排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一段文字中,中心句往往是对整个段落内容的概括或总结,通常位于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因此,在解答语序排列题时,考生可以首先寻找中心句,根据中心句来确定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二、提取句法提取句法是指将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或关键词提取出来,然后对这些句子或词语进行排序,最终得出整个段落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段落较长、信息量较大的题目。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段落,提取出关键句子或关键词,然后对这些句子或词语进行整理和排序,最终确定答案。
三、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在段落中寻找一些关键的词语,如关联词、时间词等,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逻辑关系来确定整个段落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关键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四、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整个段落的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来确定整个段落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这种方法需要考生对整个段落进行全面的阅读和分析,了解整个段落的主题和内容,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五、试验排列法试验排列法是指将题目中的几个句子随机排列,然后尝试阅读和理解这些句子,看它们是否符合整个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排除一些明显不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使用。
六、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段落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句子的正确顺序。
段落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通常是主题句,用来概括整个段落的主题;主体则是对主题的详细阐述,通常包含几个支持主题的分句;结尾则是对整个段落的总结或结论。
通过分析段落的结构,考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整个段落的内容和逻辑关系,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支招语句排序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支招语句排序题国考更多试题资料:/guojia/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步骤应分两步,第一步应从选项入手,利用选项提供的有效信息寻找线索。
例如A①③④⑤②、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D③④①②⑤,观察选项发现充当首句的要么是①句,要么是③句,如果能确定③句充当首句,则可排除两个干扰选项;如果不能确定首句,可看④⑤能否绑定,如果能绑定同样可排除干扰两个选项。
第二步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先后顺序。
具体的技巧有时空顺序、关联词、话题一致。
以下题目为例:【例1】将下列句子按语序先后排列的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直到1757年,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已经确立很久②1882年,教皇才被迫承认地动学说③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④1616年,教皇宣布《天体运行》列入禁书⑤地动学说成了天经地义,这才解除了禁令①③②⑤④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⑤②③D.①④⑤②③【解析】观察选项发现充当首句的是①或④,阅读这两句时发现明显的时间标记词--年份,有时间标记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因此①、②、④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确定相对顺序为④①②,与这一顺序相符的只有C,正确答案为C。
【例2】①在这里,人们已经从浮躁的、高速的城市发展中沉淀下来,希望获得内在的平衡②二十多年以来,从外表上看,那里的变化并不是非常巨大③整个城市显得平和恬静④每年,我仍旧有机会飞往硅谷,参加各种年会⑤包括节能减排的新举措⑥但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它注入各种生机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⑥⑤①③B.②④⑤⑥①③C.②④①③⑤⑥D.④①③②⑥⑤【解析】观察选项发现首句是②或④句,仔细阅读这两个句子发现②中出现指示性代词“那里”,指代的内容不明确,不适合充当首句。
排除后充当首句的只能是④,④句中除了“硅谷”这一地理名词之外,还有“往”表明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在硅谷,因此要用指示性代词指代硅谷只能用“那里”不能用“这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语句排序题秒杀技巧
北京人事考试网:
语句排序题是给考生6个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考生将句子按照顺序进行重新排列。
这个部分往往耗时较长,影响考生做题速度,但是这个部分的题目技巧性非常强,可以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秒杀题目。
下面以真题为例,为大家讲解语句排序题的秒杀技巧。
一、解题步骤
1、从选项入手,确定发语词(首句)和尾句
四个选项中,如果有2个或者3个选项标示的段首句同为一句,则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2、代词指代
代词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句首,其前方需要有指代的内容出现。
3、关联词语的搭配
如果一些语句的开头有关联词的话,一定不会是段首句,而是应该通过关联词表示的关系,寻找其他几句中与之想匹配的一项。
4、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遵循事物发展的时空顺序。
5、主体的一致性、连贯性
文段的主体要保持一致,或者如果文段的主体不断变化的话,这些主体之间要有关系,同时保持连贯性。
6、例子
例子一般不是段首句,但是一定可以通过例子证明的内容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一句,这句话一般在例子的前面。
7、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这几种格式。
总--分--总格式为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般解决问题的部分由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或者关键词“应该”、“需要”、“必须”等词引导。
二、真题秒杀
【例1】①在丹麦、瑞士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于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
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⑥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②④①⑤③
【秒杀技巧】
1、首先通过选项可以确定⑤或⑥一定是文段的首句。
而⑥在开头部分出现代词“这”,代词出现是为了指代前文出现的内容,所以一般除了文学作品以外,代词很少直接出现在段首,故⑤是段首句,排除A和D选项。
2、BC选项的第二句和第三句分别是②和③,阅读后可以确定③与⑤的联系更为紧密,符合事物发展的顺序,逻辑关系正确。
3、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例2】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④⑤⑥③②①
B.③①②④⑥⑤
C.⑤⑥②①④⑥
D.①③④⑥⑤②
【秒杀技巧一】
1、此题四个选项的第一句分别是④③⑤①,由于代词出现在句首的语句一般不为段首句,所以排除⑤为首句。
2、③提出了“合理想象”,而④对其进行解释,可以确定③和④相连,而且③在④之前。
3、所以,D是正确选项。
【秒杀技巧二】
利用行文脉络
1、①属于提出问题类型的语句
2、②出现“只有……才”,属于解决问题类型的语句,应该在文段的末尾部分,所以很可能是文段的最后一句,D选项中②为最后一句,①为段首句。
所以正确答案是D。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