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昌特效针灸临床精要彩图
董氏奇穴特效针灸速成班讲义[最新版)--左常波

1997.12.9师公董景昌先生左常波与恩师杨维杰博士摄于台北市●董公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杨师曰:“只有一流的人品,才能成就一流的学问。
”●常波语:“董氏奇穴,永远相信奇迹。
”目录1.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 (3)2.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 (9)3.董氏奇穴特种针法 (23)4.董氏奇穴针道原理 (26)5.董氏奇穴特效刺血术 (33)6.董氏奇穴临床应用 (35)董氏奇穴疏导促通法治疗痛症 (35)董氏奇穴特效美容针拨术 (36)董氏奇穴治疗妇科病 (36)董氏奇穴治疗疑难病 (36)7.附录:董氏奇穴系列培训班 (44)8. 后记 (45)一、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引言孔子云: 礼失求诸野。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两千年的岁月沧桑, 传统针灸有许多精华的东西湮没佚散了, 但是在民间, 中国针灸之真传命脉却延绵不絶, 一脉相承, 生生不息。
月印万川,风流千古。
面对董氏先祖的大智慧, 我的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1、历史渊源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祖籍山东省平度县。
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
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在青岛悬壶数载,一时名声鹊起。
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
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数。
其医术日见精湛,造诣更为深厚。
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
197l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时人盛誉其为“当代针圣”。
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陈规,开门授徒,并取其祖学之精华,于1973年辑成《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在台湾出版。
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文字加图片)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
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
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
择其要者举述如下: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
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
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穴位组合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
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
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
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命名朴素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
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正经奇穴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
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
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杨师常说:“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
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
“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
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
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
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
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
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
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
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作者胡文智(下)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作者胡文智(下)董氏奇穴应用-4 - 温暖人间-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
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
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
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
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原因,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心绞痛的原因,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针灸大师董景昌介绍

针灸大师董景昌介绍
董景昌是台湾著名的针灸大师,被誉为董氏奇穴的创始人。
他自成一派独特的经络思想,与传统的十四经络循行路线不同,针灸的穴位配伍极为简明,在放血治疗方面特别擅长。
董景昌先生早年从军,随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湾。
在台湾传授他家传的针法,因为由他传授的穴位并不在传统内经所记载的范围内,但疗效显著,因此被称为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门下弟子甚多,在台湾中医界极负盛名。
但他并不敌视传统技术,经常鼓励弟子去学习传统十四经针灸手法,临床时也常以十四经穴道搭配董氏奇穴而发挥奇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国针灸手针疗法穴位图

腮腺炎眼病
后头痛急性扁桃体炎臂痛颊痛呃逆脊背痛膝腘窝 痛
臂痛手指麻木热痛目翳耳鸣喉痹胫肿癫疾产后无 乳
主治:急性脊间韧带损伤尾骨痛椎间盘脱出手术后 腰痛耳鸣鼻塞肩胛痛
疟疾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肋间神经痛盗汗落枕聋 哑腰痛(急性扭伤特效) 半身不遂截瘫
肾虚性腰两侧痛坐骨神经痛疲劳肾炎四肢肿背痛 (妇用更效) 腕顺鼻出血 聋哑手指麻木
不出寒热往来 中风昏迷高热牙痛咽喉痛耳聋指麻胸满喘咳口干 项肿目盲声嘶呕吐 腮腺炎眼病 胃肠病吐泻喉闭唇焦咳嗽发烧小儿急慢惊风假死 痰喘 前头痛胃肠痉挛急性胃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风 湿扭伤所致之膝踝指关节痛牙痛 牙痛咽痛鼻出血面瘫三叉神经痛热痛目黄口干肩 背肠痛口歪眼斜便秘 肩周围炎肩凝等所致肩痛手不举 鼻出血喉痹咽干如梭下齿痛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 唇焦口干气喘 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
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咳嗽肺炎中风昏厥项肿喉痹 乳蛾小儿消化不良心烦呕秽疟疾振寒目不明手孪 指痛
昏厥中风昏倒扁桃腺炎咳嗽咽喉肿痛
3. 三商 4. 止涎
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口腔炎耳下腺炎脑充血卒中 小儿慢性肠炎
主治:小儿流口水
5. 眼点
目久痛翳膜内障眼病吐泻拇指关节痛
6. 制污
久年患疮恶瘤开刀后流水不止不收口
感冒五官科疾病面神经麻痹口眼喎斜神经衰弱头痛目痛面浮肿中风口噤风湿疥疮堕胎下死胎发热大渴热汗不出鼻炎三叉神经痛咽喉肿痛聋哑上肢关节痛盗汗经闭高血压痔疾疔疮鼻出血胃肠炎
手背穴位 穴点图片
中国针灸手针疗法穴位图
主治说明
手掌穴位
穴点图片
主治说明
手背穴位名称及主治说明:
编号 穴位 1. 少商
2. 昏厥点
主治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17)面部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17)面部X十七、面部1.上里穴,攒竹穴直上五分。
眼神经、颜面神经、耳介侧头神经。
眼压过高胀痛、酸痛、昏痛、头痛、颜面神经麻痺、口歪眼斜、呕吐、反胃、腹胀。
神经错乱。
三棱针出血效果卓著。
四俯一穴,丝竹空直上五分处。
四腑二穴,眉毛正中央点直上五分处。
2.马金水,在外眥角直下至顴骨之下缘向外横开四分处。
*直刺二分~三分。
咬肌神经、肾之神经、肺之副支神经。
肾结石、闪腰、岔气、肾肝炎、背痛、腰痛、鼻炎。
3.马快水,在马金水直下四分。
咬肌神经、肾神经、膀胱神经。
膀胱结石、膀胱炎、小便频数、腰脊椎骨痛、骨刺、鼻窦炎。
4. 木枝穴,当马金水穴向外横开一寸处取之。
下关穴直下五分。
三棱针出血。
耳介侧头神经、肝胆神经。
胆结石(特效)、肝虛、胆虛、小儿夜哭。
三叉神经痛5.俯快穴,鼻下缘向外横开五分再上五分处。
迎香穴直上五分处。
肾之神经、六俯神经。
腹胀、腹痛、疝气。
胃痛。
鼻塞。
6.鼻翼穴,在鼻翼上端之沟陷中。
肺、肾、脾神经。
眉酸痛、头昏眼花、肾亏之各种神经痛、半身不遂、四肢骨痛、颜面麻痺、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喉痛、头胀。
7.水通穴,在嘴角下五分。
*斜刺五分。
肾神经。
肾脏性之风湿病、肾机能不足引起之疲劳、头晕、眼花、肾虛、腰痛、闪腰、岔气、背痛、口干、胃溃疡(特效)、十二指肠溃、腹胀气。
水金穴,在水通穴向內斜开五分。
*直刺二分~五分。
曾以水通、水金两穴斜刺治疗重症胃溃疡多年之患者,竟然一次获得痊癒,其效果,不容忽视。
配穴:水通、水金两穴为补肾(特效穴),当两穴附近出現暗滞色时为两穴的用针最适当时机,效果也特別明显。
8.六快穴,在人中向外横开一寸四分。
距口唇外纹一分五处。
*直刺二分~三分。
颜面神经、分泌神经。
尿道结合、尿道炎。
颜面神经麻痺。
以三棱针治疗颜面神经麻痺效佳。
配穴:六快穴配马快水穴治尿道结石有(卓效)。
9.七快穴,当嘴角外开一寸处。
*斜刺:由上往下刺一寸~二寸。
肺神经、颜面神经。
颜面神经麻痺、肺虛弱、尿道结石、三叉神经痛。
中国景昌特效针灸临床精要(第七节)

腰酸及背痛,霍乱鼻衄亲。
一重
位置:外踝骨尖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针法:针深一寸至二寸。
侧下三里
位置:侧三里直下二寸处是穴。
主治:同侧三里。
针法:同侧三里。
运用:上述两穴临床上同时取用,均取健侧穴位,不宜左右同取。该组穴治疗偏头痛、手腕扭伤、脚跟疼痛不能着地等均极有效。用治三叉神经痛,若配伍听宫穴,极有殊效。
上穴一五外,侧三里穴排。
该穴下二寸,侧下三里挨。
四花副穴
位置:四花中穴直下二寸五分处是穴。
主治:同四花中穴。
针法:同四花中穴。
运用 :该穴同四花中穴联合应用,治疗上述诸症当可立见疗效。点刺时在四花中穴至四花副穴附近寻找青筋 ,以见黑血为准。
四花外穴
位置:四花中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
主治:急性肠炎、牙痛、偏头痛、面部神经麻痹、肋膜痛。
笔者治疗甲亢时,亦常以此组穴位为主要施术部位。
一重二三重,外踝上三中。
前方开一寸,上二称二重。
二重若上二,善治甲腺肿。
眼突扁桃腺,口眼歪斜同。
脑瘤脑膜炎,痞块偏头痛。
喉痛急肠炎,刺喉亦无碍。
甲肿扁桃腺,肩背疼痛裁。
外三关
位置: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直线上。中点处为三关中穴。三关中穴与外踝尖中点处为三关下穴,三关中穴与膝盖高骨中点处为三关上穴。
主治: 扁桃腺发炎、喉炎、腮腺炎、肩臂痛、诸瘤。
内踝上七寸,地皇淋肾病。
与脚四十五,阳萎肢浮肿。
宫瘤蛋白尿,早泻遗滑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