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无答案)

《动物笑谈》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1、从趣事中感受精神品质;2、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

3、赏析侧面烘托的写法。

4、学会关爱动物。

二、预习清单1.了解作家作品①题目解说:②作者简介:背景资料:2.阅读课文2遍,标好自然段。

3.根据拼音写汉字:(1)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liǎn( )翼fǔ chōng()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

(2)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bǔ rǔ()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

(3)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xiū qiè()。

(4)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xiě zhào()。

(5)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pú fú()在草中。

(6)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yuán wěi()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

(7)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yīng wǔ()“可可”了。

(8)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wēn xùn()的鸟。

(9)这个可怜的家伙渐渐从它因长期被jìn gù()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

(10)它的动作非常之慢,时而振翅,时而huá xiáng()。

(11)落日的yú huī()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

(12)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níng méng ()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13)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

(14)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dà xiāng jìng tíng()。

(15)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shén cǎi yì yì()起来。

《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康拉德·劳伦兹及其作品《动物笑谈》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动物笑谈》中的重要内容和主题。

3. 分析《动物笑谈》中的文学特点和语言技巧。

4. 深入理解作者对动物行为和人类社会的揭示。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1903年11月7日-1989年2月27日),奥地利生物学家、动物学家、自然保护专家,被誉为“动物行为的先知”。

他因研究动物行为学而著名,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被誉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二、作品介绍《动物笑谈》是康拉德·劳伦兹的代表作之一,于1949年由他所著。

该书以幽默、机智的笔调,讲述了作者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动物之间的种种趣事。

三、重要内容1. 动物的习性:书中详细描绘了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如狗、猴子、鸟类等,展现了它们的聪明、机智和趣味性。

2. 动物之间的关系: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互动方式,揭示了动物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3. 动物与人类的联系: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作者引出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并指出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共通之处。

四、分析与讨论1. 文学特点:《动物笑谈》采用了幽默幽默的笔调,生动有趣地描绘了各种动物的趣事,让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学识,还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2. 语言技巧: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排比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

3. 主题探讨:《动物笑谈》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反思和揭示,反衬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启发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五、延伸拓展1.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读完《动物笑谈》后,你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有相似之处?或者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有益的启示?2. 动手实践:可以尝试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行为,从中体会康拉德·劳伦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精神。

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动物笑谈导学案

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动物笑谈导学案

《动物笑谈》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品味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欣赏精彩语段,品析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感受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学习重点品味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欣赏精彩语段,品析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感受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方法1.默读法:自己先限定时间,然后快速默读,读完后,看看实际时间与预设时间相差多少。

2.提炼中心法:能概括各段的关键信息,还可以结合旁批,梳理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关键点。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劳伦兹及《所罗门王的指环》。

2.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课堂导学一、初读感知(一)检查预习。

1.小组内互相交流与本课作家及作品有关的资料。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获1973年奖。

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等。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嗔.怪()怪诞.()凫.()蹒跚.()鹳.()哺.乳()羞怯.()驯.养()匍匐..()障碍.()余晖.()模.样()敛.翼()神采奕.奕()4.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②: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③: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④: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A.怪诞不经B.大相径庭C.神采奕奕D.张牙舞爪(1)有关外星人的传闻已不再是()。

(2)你的看法和传统的观点()。

(3)讲台上的王老师讲课时感情充沛,()。

(4)应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应该让少部分人(),作威作福。

(二)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动物笑谈》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自然奥秘。

本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研究动物过程中发生的趣事,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幽默风趣的文学作品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术语,学会作者观察和研究动物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难句解析4.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动物趣事。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动物。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动物的观察和描写,体会作者的爱心和敬业精神。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进行得相当热烈,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还存在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的问题。这提醒我,在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都很丰富,但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这也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批判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笑谈》这一课。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对动物的兴趣确实很浓,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趣动物行为。这让我觉得,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课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些困惑。于是,我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式,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比较来帮助他们理解。在此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对难点内容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1.教学重点
a.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以动物为主角的幽默故事,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例如:课文中描述动物行为的细节,以及作者对此的情感态度。
b.掌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
-例如: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
c.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导学案导学案课题:《动物笑谈》课型:阅读教材版本: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幽默的笔调描绘动物世界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意思,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3.学会分析笑话中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笑话中含义。

教学难点:分析笑话中含义。

教学教具:课文教材,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出示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关键词动物笑谈进行联想和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文“动物笑谈”的内容。

2.学生协助组织文章思路,导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语气抑扬顿挫等阅读技巧理解文中的意思。

2.师生合作进行阅读,学生读一段,老师解释一段。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答相关问题,检查课文理解程度:(1)课文中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呈现动物的形象?(2)课文中展示的是什么样的动物形象?从中能分析出什么?(3)作者通过展现动物的什么特性来呈现动物的形象?四、生词和短语学习(10分钟)1.寻找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向学生解释其词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通过造句、找同义词、找反义词等方式加深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五、分析笑话,理解作者观点(15分钟)1.将课文中的笑话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含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笑话的理解和观点,并对不同的解析进行讨论。

六、拓展思考(15分钟)1.提问学生:你认为动物世界真的和课文中的描绘一样有趣吗?为什么?2.要求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动物有趣的行为特点,进行整理和展示。

3.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世界,并培养学生对动物深入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

七、总结归纳(5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

2.让学生自评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拓展1.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与动物相关的笑话书籍,培养他们的幽默感和阅读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新人教版
5.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探究,不议不讲】
主问题一:课文写了哪几件和动物有关的趣事,你能试着概括出来吗?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动物的什么感情?
学法指导: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3)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初读课文,说说你对文题“动物笑谈”的理解。
第三步:展学探究:展学分工,选定代表,展示问题
主问题二:说一说,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些动物的爱,找出来并在旁边批注,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我从“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一句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小水鸭的爱,因为“焦急”一词足见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感同身受。
1650年,最后一只阔嘴鸟消失。
1799年,最后一只蓝马玲消失。
1877年,最后一匹欧洲野马和最后一头美洲野马消失。
1887年,最后一只琉球翠鸟消失。
1911年,最后一只纽芬兰白狼消失。
1922年,最后一头中国犀牛消失。
1937年,最后一头巴厘虎消失。
1972年,最后一头台湾云豹消失……
????年,最后一只斑玲……
学法指导: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通读课文,自由思考,理解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统编版)

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了解动物趣事。

2.寻找笑点,品读语言,学习文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

3.感受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梳理文章思路,了解动物趣事,寻找笑点,品读语言,学习文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哺.乳()嗔.怪()怪诞.不经()羞怯.()麝.香()大相径.庭()驯.养()写照.()雏凫..()..()煞.白()原委.()匍匐禁锢.()虐.待()鹦鹉..()滑翔.()鹳.()神采奕.奕()余晖.()嚎.声()柠檬..()..()俯.冲()咒.骂()蹒跚蹿.上()收敛.()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对人表示不满。

()②索取,求取。

()③监禁。

文中指被关在笼子里。

()④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⑤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⑥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⑦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⑧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3.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梳情节发现趣事1.请在8分钟内默读全文,感知文章大意,梳理故事情节,边读边思考:(1)课文以“动物笑谈”为题目,你觉得文中“笑”的是谁?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来,并把你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2)文中有哪些“逗笑”的趣事呢? 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点、勾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趣事一:。

趣事二:。

趣事三:。

趣事四:。

★任务二:深入探究,聚焦笑点析情感2.为了研究不同动物的行为,作者对动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找出一些富有喜感的描写语句,圈点、勾画、摘录下来,进行赏析。

赏析角度:用词、情感、态度、语言特点。

方法提示:勾画原文词、句,找出用词特点及其效果,分析对象外在特点、内在特性,体会情感、态度、语言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问题三:赏一赏,你觉得这些句子的语言妙在何处?
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免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
假使没有,只要想想用老法子杀猪时猪的嚎声,再用扩音器放大几倍就得了。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
追加问题:读一读,你从这些数据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法指导: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通读课文,自由思考,理解问题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第三步:展学探究:展学分工,选定代表,展示问题
活动:讲一讲,生活中你与小动物之间的趣事。
示例:一次,朋友送我一只小猫,我特意用一条鱼做诱饵,教它捕鱼。
动物笑谈
课题
《动物笑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飞禽走兽,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大自然的精灵,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无一不是与人类共同生存的朋友。只有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善待动物,师法自然,从动物身上汲取生存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一切,更好地认识和完善人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学习动物和人类之间的趣事吧。

五:达标测试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 别字并改正。
(1)早晨一放它出来,它 总是迫不急待地来找我。( )
(2)小鸭子对母亲需索不体。( )
(3)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训的鸟。( )
(4)它总是窜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
(3)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初读课文,说说你对文题“动物笑谈”的理解。
A.每次看喜剧,总是对小丑怪诞不经的表演捧腹大笑。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地给他们补课。
c.今冬,横扫埃及和突尼斯两国的群众起义十分相似,但起义导致的直接后果却大相径庭。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下列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c )
A、嗔怪(chēn)麝香(shè)禁锢)麝香( )
驯养( )禁锢( )虐待( )
咒骂( )匍匐( )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怪诞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学探究、不看不讲】
1.作者知识小考查。
劳伦斯•康拉德,奥地利(国家)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在作者的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悟生命的真谛。
B、虐待(nüè)羞怯(qiè)温驯(xùn)
C、蹒跚(mǎn)小凫(fú)哺乳(bǔ)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0年,最后一只阔嘴鸟消失。
1799年,最后一只蓝马玲消失。
1877年,最后一匹欧洲野马和最后一头美洲野马消失。
1887年,最后一只琉球翠鸟消失。
1911年,最后一只纽芬兰白狼消失。
1922年,最后一头中国犀牛消失。
1937年,最后一头巴厘虎消失。
1972年,最后一头台湾云豹消失……
????年,最后一只斑玲……
????年,人类的生命……
四.拓展延伸:写一写,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示例:小乌龟们刚来到我家,面对这个新环境,它们很谨慎,胆子很小,干什么都小心翼翼的。我连忙找来一个大盆,里面铺了一层石子,好让两只小乌龟在这里安家。过了两三天,它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当我拿猪肉去喂它们吃时,它们总是着急地在盆子里爬来爬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手中的猪肉,眼里流露出渴求的眼神,嘴里还发出“磁磁”的声音,好像在说:“小主人,快给我吧,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我连忙放下肉,让它们吃个痛快。一只大一点的乌龟看见肉只有一点,如果两只乌龟一起分的话,那岂不是吃得很少,于是就把那只小一点的乌龟拱到一边去,自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在一旁看着的我哪能看得下去,立刻捉起那只大点的乌龟,让小乌龟吃饱了,才把它放下来
5.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探究,不议不讲】
主问题一:课文写了哪几件和动物有关的趣事,你能试着概括出来吗?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动物的什么感情?
学法指导: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第三步:展学探究:展学分工,选定代表,展示问题
主问题二:说一说,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些动物的爱,找出来并在旁边批注,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我从“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一句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小水鸭的爱,因为“焦急”一词足见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感同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