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野外阅读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前言实习时间:某某年年7月7日——7月18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实习概况: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1实习区概况2实习主要内容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一、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

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

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

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1、元古界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地图学实习报告_2

地图学实习报告_2

地图学实习报告一.前言• 1.实习地点: 陕西省蓝田县汤峪镇;时间: 7月3日—7月6日• 2.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部, 县域东部和南部为秦岭山地, 北部为断块低山丘陵, 西部为白鹿塬。

全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塬面平缓, 氵产河、灞河谷地纵穿中部。

汤峪镇即位于氵产河上源, 西距西大南校区约25KM, 介于109°8′13 " ~109 ° 17′19" E和 33 ° 6′05"_34 °5′39" N之间。

北与西安市长安区为邻、南与商洛柞水县一岭之分、西接蓝田县史家寨乡、东连蓝田县焦岱镇, 依山傍水, 风景秀丽, 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

度假区所在汤峪镇是西安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全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 辖26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2.6万人。

汤峪镇交通方便, 境内有汤法一级公路、汤横公路、汤槐公路直通310国道, 眉县南环公路横穿全镇腹地。

镇区电力充足, 邮政电讯四通八达。

•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大家对地图学知识的理解, 增强大家的读图能力, 掌握图上作业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实习内容:1:2.5万地形图设计路线、考察与“图实对照”练习地形图定向、定点方法练习、1:10000地形图阅读、遥感影像分析, 全面了解实习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特点。

利用1:10000地形图进行指定区域的内容要素更新, 编制地物要素分布图。

图上坐标、长度、面积量算, 勾绘汇水面积, 绘制地势剖面图。

要求:遵守纪律, 注意安全。

二.图上量算地面点坐标量算方法与例证——量算1: 2.5万地图上白家圪塔东南角的点位坐标(附图)要求算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首先先找到白家圪塔东南角的位置, 确定其所在方里网格的左下方格网点的平面坐标值(x, y): x=3768, y=19335, 再量算出白家圪塔东南角到下端和左端方里网格的距离, 分别为l=14.2mm和k=26.5mm, 白家圪塔西南角所在方里网格的矩形沿横坐标方向长为40mm, 沿纵坐标方向长为40mm, 计算l, k对应的实地长度L,K。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

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

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形图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本次地形测量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掌握所有学习过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任务1、以5秒网中各点为已知点布设单一导线(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

要求导线边为6到8条,边长为100米到150米左右,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是野外选点、埋设标志(木桩及铁钉),画观测略图;二是利用经纬仪进行测角,致意左右角,要求测水平角及垂直角,记录要清楚,特别是觇标的高度及仪器的高度要即使量取、三是室内进行解算,求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三角高程)。

2、以四等水准要求测设水准网,高程系统采用1956不黄海高程系统。

水准点起算为丹东市规划设计院三等水准网点,校墙角III-3(高程为13、430米)3、利用已布设的导线点进行图根二次加密:布设单三角形交会、侧方交会、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各作出一个点并进行解算。

4、测绘山地地形图,比例尺的1:500(根据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定)三、仪器设备1、水准测量:DS3水准仪、水准尺、尺垫。

2、经纬仪导线观测:DJ6光学经纬仪、全站仪、花标、钢卷尺。

四、测区概况本次实习区域为校外实习基地,其地势较为平坦,其中部分地区为耕地、厂矿、居民区、坟地。

植被种类较少,无大型野生动物。

山路略为崎岖,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技术要求1、水准测量:⑴方法采用S3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⑵每测段进行往返测。

往返测限差:仪器检校i角<20″;前后最大视距<100米,视距差≤3米,每站视距累积差≤10米;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3㎜,黑红面高差之差<5㎜;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环线闭合差限差<㎜(公式中K为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2篇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2篇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2篇(一)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貌学野外实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调查和观察,了解地貌生成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并掌握一些地貌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通过实习,加深对地貌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习地点本次地貌学野外实习地点为XXX地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河流等地形特征。

三、实习内容1. 地貌地形调查:实习开始前,我们组织了小组成员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貌类型进行观测和测量,包括山峰的高度、坡度和坡向,河流的水位和流速等。

2. 地貌地形测量: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地貌地形的测量。

我们使用了GPS定位仪测量了不同地形特征的坐标和海拔高度,并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了一些峡谷的宽度和深度。

3. 地貌过程观测:为了了解地貌生成的过程和机制,我们观测了一些地貌过程,如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我们对一些风沙地貌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研究了其形成和演化机制。

4. 地貌剖面分析:为了了解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我们进行了地貌剖面的分析。

我们选取了几条典型剖面进行观测和测量,并绘制了地貌剖面图。

通过对剖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掌握不同地貌地形的垂直分布和变化特征。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地貌学野外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地貌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我理解了地貌生成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并掌握了一些地貌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地貌地形的测量,并熟悉了地貌过程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我还通过对地貌剖面的分析,掌握了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的地貌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地貌学野外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貌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协调分工,共同完成实地调查和测量任务。

地图野外读图与填图实习报告

地图野外读图与填图实习报告

地图野外读图与填图实习报告2012年7月15日一引言地形图是野外实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他所提供的资料,可以辅助我们回答各种类型的地理问题。

掌握地形图的野外应用,对地理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

2012年7月8日—10日在鞍山市千山风景区进行了地图野外读图与填图实习,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读图、用图和填图的实践,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图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地图野外应用的技能。

二实习区域简介1:千山景观简介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他南邻渤海,北接长白,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

千山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山上即有寺庙建筑,辽金时有所增建,繁荣时期曾有7寺、9宫、12观和10庵等建筑。

千山范围很大,它是长白山的一条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

山峰总数为999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

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

按自然地形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个景区。

包括20个小景区和200余处风景点,分布在几条沟谷内,景色秀丽,四季各异,是集寺庙、园林于一山的风景旅游胜地千山宗教文化历史厚重,源远流长,佛道两教共居一山“释道同源”。

形成了“古刹隐山林,道观筑谷间”的奇妙场景。

九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四十余座庙宇,如同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千山的奇峰翠岭之间,构成了一幅幅隽秀的山水画卷。

“有庙山安详,有道水神奇”。

从盛唐始创的千山寺庙音乐伴随着青青大山、悠悠绿水。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1300多年来一直回响在关东大地上,深深的影响着千山宗教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支奇葩。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优秀报告(通用17篇)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优秀报告(通用17篇)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优秀报告(通用17篇)地理野外优秀报告篇1一.序言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

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

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

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地形图野外实习

地形图野外实习
• (二)竞赛器材 1:1万或1:2.5万竞赛场地地形图;指北针; 检查卡;检查点标志
地形图室内应用
地形图在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在野外应用,如野外定 向,确定站立点,路线选择等,在室内应用很广。
• 求图上任意一点坐标 • 求图上任意一点的高程 • 地形起伏的判定 • 圈定汇水界线 • 测定地面坡度 • 绘制剖面图 • 量取曲线的长度 • 量算面积、体积
地形图野外实习
实习区图进行野外地理考察,是地理教师和地 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地理野外工 作,要在实地使用地形图。
• 地形图野外定向就是使地形图的方向与实地一致, 图上地物符号与地面上相应的物体方向对应。
利 用 罗 盘 定 向 示 意 图
利用直长地物定向
• 野外填图:在野外把调绘内容,用符号或文字标 绘在图上。
• 填图要求:标绘内容要清晰易读,做到准确、简 明。
野外填图范围
六、野外定向运动(定向越野)
• (一)概念 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于地图和罗盘按规定方向行 进的体育活动,也是当前国际竞赛项目之一。它既有利于增强 体质,锻炼意志,又是普及地图应用,传授识图用图知识的一 种有效方法。定向越野是定向运动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参赛 者要依靠标有若干检查点和方向线的地图并借助指北针,自己 选择行进路线,依次寻找各个检查点,用最短时间完成比赛者 为优胜。
1.求图上任意一点坐标
2.求图上任意一点的高程
3.圈定汇水界线
4.测定地面坡度
5.绘制剖面图
6.量取曲线的长度
7.量面积-方格法
8.量体积
汇报完毕 谢谢!
利用明显地形标定
二、在地形图上确定站立点的位置
三、地形对照读图
• 实地对照读图,就是将地形图上各种地形 地物符号,与实地相应地形、地物进行一 一对照,把学到的东西,与实地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野外阅读实习报告
专业## 学号## 姓名##
季节从夏到秋又由秋转冬,半个学期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

《地图制图学》这门课程也走近尾声,经过十几周的学习,我们跟着###老师了解了地图学基础知识、地图语言,学会了制图综合的方法,以及各类地图内容的表达等知识。

结课前的最后一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栖霞山地形图野外阅读实习。

这让我们十分激动:不仅仅因为终于有机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了,也因为南京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一说,能赶在深秋去栖霞山观枫赏叶,一边巩固课本知识同时一边又能领略漫山枫叶的美丽,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

栖霞山位于南京东郊,中午十二点,我们专业的所有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乘校车抵达。

进入栖霞寺后,老师给每组发了一张巨大的地图——1:l万《齐夏集》幅地形图,再次讲解了读图绘图的规则,然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野外实习。

按照地图上的主线,我们首先经过千佛寺,图上没有显示这个地方,我们就在地形图相应的位置上面画了个三角形符号表示建筑,并以小字标注名称。

继续向前走,路标指示牌上显示左手边的山叫高奇峰,同时右边出现了一条图上没有的甬路,于是我们在山所在的位置处标明“高奇峰”,在主线路旁大致位置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支岔路。

接着再往前走,我们注意到等高线变得有些密集了,就猜测应该要开始爬坡了,果然,越往前走越觉得有些吃力了。

我们参考着沿途的路标指示牌陆续在图上标注了“德云亭”、“桃花扇亭”等标志性景点,同时画出所有沿途新开发的支岔小路草图。

我用手指紧紧按住我们在地图上徒步行进的位置,每出现一个明显的转折或弯道就对应图上寻找,在地图上找一两个与实地相应的明显地物,然后转动图纸,使图上地物与实地的方向一致,这样便能保证我们的前进方向无误;如果有图上没显示的甬路、湖泊、山峰、山谷等,我就把它的草图画出来;同时注意观察地形变化,感受不同等高线的疏密带给我的不同爬山感受。

由于没有带指南针或定位仪,我们便询问有手机定位功能的同学一些关键点的经纬度,然后立刻记录在地形图上。

栖霞区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
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

土壤类型,大致可分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类。

栖霞区地形大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岗地连绵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间。

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

登山读图的过程中最快乐的莫过于,手里拿着地图,看着图上的路线、等高线,不必看路就知道可以提前通知组员:前面将有个大转弯;坡要变陡了;路要变缓了……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看看画画,不知不觉我们登上了山顶。

山上景色很美,左边是烟波浩渺的长江,许多货船停泊在码头;右边是南京城区,俯瞰整齐的田野和居民建筑,感叹南京是个如此美丽的古城。

苍松翠柏挺拔俊秀,再加上枫红叶紫的点缀,如此美景让我们欣喜不已。

站在山顶向下望,栖霞区位于南京“东大门”,西接主城,北临长江,南依钟山,是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区。

很多游客看见我们拿着图纸跑来跑去的样子,问我们是来写生吗,当我们挺得意地展开亲手标注、绘制过的地形图解释说这是地图,他们恍然大悟:哦,是来寻宝的……我们都大笑起来,也对,这次来实习,收获的知识和乐趣不也是珍贵的宝贝嘛!
下山老师带领我们走了另外一条路,这是一条新开发的路,我们按上山时的方法观察、定向、定位、标注、绘画草图,但是由于这条路图上完全没有显示,我们只能凭感觉估算距离和蜿蜒角度,再以标志性的转折和建筑物以及原图上的等高线作为检验的依据,不时修改所绘路的长度和角度。

结束实习后,我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实地地形地貌,对栖霞区进行了以下总结:
栖霞山蕴藏丰富的铅、锌、银、石灰石等矿藏资源,铅、锌、银等矿已开采多年。

气候特点
栖霞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和季风环流的海洋性气候区,季风显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资源充沛。

长江横贯东西,江岸线长达81.2公里。

栖霞区地形大势为南高北低。

境内无海拔300米以上低山,南部有南象山、北象山、栖霞山等丘陵,与岗地呈连片分布。

北部为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

内丘陵分布较广,以山体单薄,山势和缓低矮为特征。

以长江南岸幕府山、栖霞山、龙潭东西向一线,海拔50~300米,即宁镇山脉西段北支。

其中有幕府山、直渎山、南象山、北象山、栖霞山、灵山、青龙山等几十座。

栖霞区农业基础雄厚,是南京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了八卦洲野菜基地,石埠桥千亩苗木繁育基地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化农业基地,积极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创汇农业。

栖霞区是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区。

水路方面,境内有50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沿江大小70个码头,年吞吐能力已达1200万吨。

公路方面,境内道路交通四通八达,辐射江苏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形成主体交叉的现代化陆路运输网络。

铁路方面,栖霞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南京城北铁路环线全部位于境内。

航空方面,沿绕城公路和机场高速公路可直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栖霞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是南京著名的东郊风景区。

区内名胜古迹遍布,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38处之多,誉为“长江中的金银滩”的八卦洲,是长江中仅次于崇明岛和扬中岛的第三大岛,生态环境优良,是南京都市圈中一块难得的世外桃源,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