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为何写不出当代《资本论》
关于《资本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 资本论》 在 马克思主义古 典文献 当中是最 重要 的文 献 学 习研 究《 资本论 》 对 于领会 马克思 主义 的整 个理论 体 系( 特 别是 马克思 主 义政 治经济学) 和建立 马克 思主义世界 观具有重 大意义 . 同时也应看 到 在不 同的时 间 、 不 同的条 件下 , 学 习研究 《 资 本论 》 又 各有 特殊 的
产、 市场经济, 指 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发展 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理 论基础 《 资本论》 发表后的 1 4 0年 多里, 世界发 生了翻 天覆地 的 变化, 但它所 阐明的基本理论、 原则和方法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 资本论 》 是 经济学发展 的时代 精华 它开创 了马克思主义 的新 纪元。 是研 究现 代 资本主 义的放 大镜, 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的指北针 。 《 资本论》 对 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 的影响, 它对对现代 经济增长理论、 动态经济学、 制度分析 、 创新理论、 新增长理论、 产业后备军理论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结合 自己学习资本论 的心得 , 主要 阐释 了研究《 资本论》 为我所 用是 . 应 该 注 意 的 几 个 导 向 性 问题 【 关键词 】 资本论 : 方法论 : 实践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关于《 资本论》 研究的几个 问题
郭 杰 ( 中共奎 屯 市委 党校 , 新疆 奎 屯 8 3 3 2 9 9 )
【 摘 要】 《 资本论》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的鸿篇 巨著, 集 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揭示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和社会 生
紧接在 一起的 。这 两种社会 制度从根 本上说是 不一样 的 , 但是 在社 会主义制度下保 留了不少资本 主义制度 的痕迹 。因此《 资本 论》 中所 讲的一些 适用于资 本主义生 产关系 的道理 . 对 于研究社 会主义 经济 有一定 的用处 。《 资本论 》 上所讲 的东 西 同社会 主义制度 下的东 西 , 意义 。 作 科学 的比较 . 彻底 搞清社会 主义生产关 系与资本 主义 生产关 系的 研究《 资本论》 . 目的是为 了实践 。最主要 目的是为 了中国的社会 区别。 主义建设 。通过学习《 资本论》 , 增长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知 资本 论》 的方法论 识, 提高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水平。 同时 , 学 习《 资本论》 具有双重 3 要研究《 的意义 : 一是 . 可以更好的把握当今世界社会 主义运 动 、 世界 国际共产 对于《 资本论》 的方法的研 究 , 一直是较受重视 的。《 资本论 》 对资 主义运动 的规律 . 把 握规律 .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道路才能走得 更宽更 本 主义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作 出了非 常深刻 的分析 . 发 现了 稳。 二是 . 可以从 战略的高度审视现代资本主义对世界做 出贡献 . 提炼 它 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 提供了研究- -I " 1 社会科学的方法论 在《 资 出为我所 用的精 华。当年马克思 写《 资本论 》 有 现实革命 的 目的 . 今天 本论》 方法论的这一方面内容很突出, 研究《 资本论》 的方法 , 不但对 于 研 究《 资本论》 也有 现实需求的 目的 , 不 能经院式研究 《 资本论》 本身, 研究经济学 的人 . 对于研究哲学 的人也 很重要 . 对 于从事其他工作 的 应提倡“ 触类 旁通 . 举一反三” 。 ‘ 人都很有帮助 在《 资本论》 里面有探讨事物客观规律 的一般方法 但 在研 究《 资本论 》 时应该 注意研究 以下几个方 面 是《 资本论》 又有 它 自己特殊 的研究对 象 , 有它 。这种特殊 的方法论对于我们 的研究也 是有帮助的。在《 资本 论》 的特珠方法 中最值得我们注意 的就是 , 马克 思用的那种严格地 . 从 抽象 到具体 的一步一步深入的方法 。即从最简 单 的. 即从最大量 的“ 商 品” 概念 出发 . 一层 一层地具体地 把资本主义 生产总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都讲清楚 这种抽象又是从大量生动 的具体 事物中概括出来 的, 不是空洞 的抽象 。在《 资本论》 中每一个经济学范 畴都交代得 十分 清楚 . 为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提供 了非常完整的 科 学体 系。比如在我们 社会主义 国家中 .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掌握
凯恩斯的《通论》不可能取代马克思的《资本论》

一
6一
J OUR NAL OF NAN J I NG UNI VE R S I T Y OF F J NANCE AND E CONOM I ( 1 5
的确 , 经典 的 马克思 主 义政 治经 济学 缺乏 现代 市场 经 济 的理 论 分 析 和政 策 主张 , 现 代西 方 经 济学 则 系统 研究 了现 代 资本 主义 市场 经 济的运 行 , 提 出 了一 整套 现代 资 本 主义 市 场经 济 的理 论 和方 法 , 在 社会 主 义初 级 阶段 , 中国如何 合理 有 效发 展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 , 在 马克 思 主 义政 治经 济 学 的经典 著 作 中找不 到现 成 的答案 , 需 要学 习借 鉴 现代 西方 经济 学 , 中 国在 改 革 开放 的实践 中也正 是 这样 做 的 。但 是, 决 不 能 由此得 出结 论 , 中国的改 革 开 放 和经 济 发 展 不是 在 马克 思 主 义政 治 经济 学 , 而是 在 现 代 西 方经 济学 甚 至是新 自由主 义经 济学 的指 导下 取 得成 功 的 。 第一 , 马克 思主 义政 治经 济学 不 是完 全 没 有 市 场经 济 理 论 。马 克 思 主义 政 治 经 济学 不 仅 是 关 于 资本 主义 生产 方式 和无 产 阶级 革命 的科 学理 论 , 分析 了 资本 主义 市场 经 济 的基 本特 征 和运 行 规 律 , 而 且 提 出 了 当时最 完整 、 最科 学 的商 品经 济 即市场 经 济 的一 般原 理 ( 主要 特征 和 普遍 规 律 ) 。《 资本 论 》
基础 , 只能以现代西方经济学为指导 , 应该用凯恩斯的《 通论》 ( 《 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 ) 取代马克思 的《 资 本论 》 , 也 就是 要用 西 方 经济 学 取 代 马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济 学 , 以指导 中 国 的改 革 开 放 和 经济 发
《资本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资本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巨作,具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一、全面深刻的经济思想理论《资本论》是一部具有严密逻辑结构、全面深刻的经济思想理论著作。
我们以此为基础,深度剖析当代中国的经济形势,提供科学的分析理论,为我国发展提供根本指导。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资本论》的理论分析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它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公正的,资本家剥夺工人的劳动结果,生产出来的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
阶级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因,这个思想的启示给予我们对当代社会矛盾全面理性的认识。
二、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与经验《资本论》不仅是一本经济学专著,而且是一部社会历史文献,它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
在当代中国,我们需要从《资本论》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作为我们发展的基础。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体系,对现代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的流转途径做出了精辟的分析。
它还把资本主义的世界贸易和货币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深刻点明现代经济制度存在的危机。
此外,《资本论》还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提供了对当代中国解决复杂问题的宝贵信息和参考。
三、对中国有针对性的现实帮助《资本论》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现实价值,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大有裨益。
在当代中国,深化改革和加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运用《资本论》的深刻思想,更好地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资本论》为我们探索中国式的市场化和增强市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发现和解决了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学习《资本论》理论,了解资本主义霸权的设计,可有效应对和抵御国外的经济、政治对抗。
在总结中,我们认识到《资本论》作为一部经典的经济思想理论,它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更为重要,需要我国青年学者更为深入认识、更为深入探索、更加精准运用。
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

资 本 主 ` 半殖民半封建的 义 难以前行 根源: 社会性质所决定 受 到 本国封 ①没有获得政府承认 听任封建势力摆布 压 建势力 ②各级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 迫 ③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
,
外国资 本主义
①限制机器进口 ②利用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③发动战争,直接摧毁民族工业 ④国民政府与美签订条约,方便美倾销 商品
为什么资本主义 在中国走不通?
资本主义形成条件
资本主义的萌芽需要一定的土壤,那就是
封建社会中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社会 经济形式达到一定形式,封建主们通过各种 手段积聚足够的资本来开设工厂,雇佣人员, 商品生产由手工、单一作坊转向雇主大型作 坊生产。
中国的实际情况
3、中国广大自耕农民以自产谋生又极度贫困,既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农抑商,中国自古以来从 孔 子 儒家学说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自闭的 缺乏消费欲,又没有购买力,消费市场无法形 性格,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从古至今基本上 成,商品流通缓慢。 没有过大规模的开疆拓土、侵略外国(除了元 蒙游牧民族外)所以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只有 剥削最底层的人-——农 民。 4、中国国内市场低靡商人普遍缺乏资本无力开展 2、中国中央君主集权制根深蒂固,皇帝直 对外经营,小农经济倚赖土地没有海上开拓的 接掌控全国土地与人口,特别是清朝,土 欲望,具体表现即闭关自守。 地主要掌控在上层贵族、高官。
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资本主义的悲哀
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的目的,不是为 了使 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他们从一开始就对帝国主义抱有 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他们 幻想而没有制定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扶植自己的代理人——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 革命开始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 党政权,通过这些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买办性的反 派就天真地认为中国革命不以排外为 动阶级的统治,把中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殖民 目的,不会招致列强的干涉,帝国主 体系内。因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帝国主义 义是支持的。 所不允许的。但是,民族资产阶级并不能正确地 认识帝国主义列强的真实面目。
1【 标 题】国外学者如何看待《资本论》

【原文出处】求是学刊【原刊地名】哈尔滨【原刊期号】200206【原刊页号】56~60【分类号】F11【分类名】理论经济学【复印期号】200303【标题】国外学者如何看待《资本论》【英文标题】Das Capital in the Eyes of Overseas ScholarsPEI Xiao-ge(Institute of Econom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836,China)【作者】裴小革【作者简介】裴小革(1956-),男,北京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研究》编辑部特约编辑,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学术界很多人认为,马克思写于19世纪后期的《资本论》已经完全过时,应该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完全取代《资本论》,作为一种惟一正确的现代经济学占领我国的经济学术领域,并成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惟一依据。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还引用一些经过选择的国外学者的评论,以证明他们的观点是世界公认的。
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对国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看法作了客观概述,论证了《资本论》研究在当代、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摘要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文摘要】At present,many people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China holdthat the Das Capital that Marx wrot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is now out date and should be substituted by Western mainstreameconomics as the only correct modern economics to dominate theacademic field of economics and become the only basis for theformulation of economic policies in China.To justify theirviewpoints,they even carefully selected and cited comments byoverseas scholars so as to prove that their viewpoints areofficially recognized the world over.In the light of the abovesituation,this article offers an objective survey of thecomments on Das Capital by the overseas scholars and proves its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关键词】国外学者/《资本论》/批判性/科学性overseas scholars/Das Capital/criticalness/scientificity【正文】中图分类号:FO-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2)06-0056-05如何看待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和如何看待毛泽东及其思想一样,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何选择我国未来的社会制度和道路的重大问题。
为什么中国未能产生资本主义

为什么中国未能产生资本主义?在专制制度之下,中国历史上数度繁荣的商品经济却无从产生资本主义,导致中国处于长期的落后与停滞之中。
究其原因,封建专制体制下经济是一种权力经济,而这与资本主义是不相容的。
作者:梁小民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研究资本主义诞生的历史,他的结论是,资本主义是欧洲特殊历史和制度环境的产物,并不是每一种文明都可以自发地形成的。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特意举出中国商品经济没有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例子。
布罗代尔关心的例子,也是长期困扰中国学者的一个问题:中国曾经有相当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什么这个萌芽没有长成参天大树?有论者认为,是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历史的正常进行,摧毁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换言之,如果没有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也会进入资本主义。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曾经是权威,但现在怀疑这种权威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商品经济的历史相当悠久而发达。
但是否所有商品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就值得商榷了。
中国的商品经济在战国时代已经相当发达,经济史学家侯家驹教授甚至把这一时期称为“重商主义”时代。
到鸦片战争之前“萌芽”了近两千年了,怎么还没成“树”(更别说“参天”了)?就从公认的明代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也有几百年了,怎么还是萌芽?马克思早就指出,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在古老中华的大门打开之前,中国是有商品经济而无资本主义“萌芽” 的,是外国的大炮给中国送来资本主义的种子,中国才有了资本主义萌芽。
不过遗憾的是,这个萌芽始终也没有成长为参天大树。
其原因则是中国这块土地上的环境不适于资本主义成长。
中国这块土地为什么不适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呢?布罗代尔把市场分为两类:包括集市、店铺和小贩在内的低级市场,与包括交易会和交易场所在内的高级市场。
产生资本主义的只能是后一类高级市场。
中国的商品经济无论多发达,仍然居于低级市场,布罗代尔称为“毛细血管”的底狭层面,而高级市场的“动脉和静脉”则始终缺位。
《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现实启示

《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现实启示日期:•引言•传播历程•现实启示•挑战与问题•对策与建议目录CONTENTS01引言介绍《资本论》及其作者马克思,阐述《资本论》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和影响。
背景说明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目的背景与目的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梳理和分析《资本论》在中国传播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本研究的时间跨度自20世纪初至今,重点关注《资本论》在中国传播的主要事件、代表人物和思想演变。
研究方法与范围范围研究方法02传播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论》被介绍到中国,开启了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传入中国初步研究有限影响中国学者开始对《资本论》进行初步研究,形成了一批早期研究成果。
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限制,早期传播主要在学术界和少数进步人士中产生影响。
030201早期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03指导实践《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01全面推广新中国成立后,《资本论》得到全面推广和普及,成为经济学、政治学等专业领域的必修课程。
02系统研究中国学者对《资本论》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一批有深度的学术成果。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学者对《资本论》的研究更加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
深入研究在坚持《资本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理论创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继续发挥指导作用。
指导新时代深化与创新(20世纪90年代至今)03现实启示深化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解,认清其剥削本质和历史局限性。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资本论》阐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马克思为什么不出版《资本论》第2、3、4卷?

马克思为什么不出版《资本论》第2、3、4卷?马克思从1843年就开始写作《资本论》,在1859年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发表,到1867年已经基本完成写作,并且于1867年9月由马克思在德国汉堡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
出版后反应热烈,受到工人阶级以及工运人士的欢迎,并且热切希望马克思继续出版《资本论》以后各卷,可是马克思在人们的热盼中却戛然而止,一直到马克思去世,人们也没有看到第《资本论》第2、3、4卷的影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解开这个疑惑,首先要了解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代背景。
1843~1848年马克思在构思和写作《资本论》第1卷的时期,正好是资本主义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被称为“血汗工厂”阶段。
工厂的机器落后简陋,蒸汽机刚开始应用,工厂还没有电力,工人的劳动以繁重的体力为主,资本家为了增加利润,还经常要工人加班加点,工人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自从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
1847年发生了第三次经济危机,1848年法国发生了六月起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危机引起革命是必然的逻辑。
他们期待着六月起义的续篇和高潮。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所描述的那样:“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
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
死人抓住活人!”“活人”是指新生的资产阶级,“死人”是指刚逝去的封建体制。
当时的欧洲处于大变革时代:世代贫困的农民进城当了工人,虽然在经济收入上比在农村好些,但是失去了农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还要遭受工头的吆喝和咒骂。
于是,各种暴力斗争就层出不穷。
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者为何写不出当代《资本论》
徐康宁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所写的《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于今春在美国上市,引来如潮热评。
值得提出的是,中国是世界上《资本论》普及流传最为广泛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受《资本论》的影响可谓深远,当下中国的许多大学还在上《资本论》这门课程,但遗憾的是,中国的学者至今尚未写出有影响的类似于“当代资本论”的著作。
原因何在?
首先是缺乏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度关注,热衷于研究一些无关痛痒甚至“学术式游戏”般的所谓纯学术话题,使得当下中国经济理论界难以产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厚重成果。
很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学术界似乎丧失了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兴趣,用大量精力去研究脱离社会现实的所谓纯学术问题,常常用复杂而无实际意义的数理模型去证明一个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基本常识。
还有无数多的著作和文章,列出的问题既非来自实际,又非理论原创,实际上是为已知结果甚至作者心目中的结果堆砌出大量无用的数学公式和所谓的实证过程,其中不少变成一场纯粹的学术游戏。
那些真正值得学者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如收入分配、发展模式、财税制度、民生福利等,反倒缺少深入的研究,也很难产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厚重著作。
其次是视野不够开阔,缺少大跨度的理论审视,对中国以外的情况知之不多,自然限制了中国的学者能够写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有力之作。
国际上一些有水平的学者,不仅熟知本国情况,而且也能洞察外部世界,研究视角十分开阔,笔下有足够的广度和纵深感,写出来的著作容易产生影响力。
《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是法国人,但作者的聚焦视野并非限于法国,而是扩展到美国、英国、日本和整个欧洲,甚至还借助于其他学者的帮助,把中国和印度也纳入了研究范围。
中国的理论学者应当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具有驾驭世界性阅读兴趣的能力。
否则,你热衷于研究的问题,外国人根本就不感兴趣;或者你仅仅了解中国情况,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有了研究成果,也很难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共鸣效果。
此外,缺少对重大问题研究的长期积累,难以做到毕其功于一役。
一部好的理论之作,往往需要做出长期的探索。
此外,时代在进步,社会也很难接受只说大道理而缺乏事实依据的说教式理论著作。
皮克迪教授为写《21世纪资本论》做了15年的准备,不仅广泛涉猎了大量著作,而且收集了几乎为海量的历史数据。
为证明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的历史周期变化,作者引用的资料最早追溯到18世纪初,历史跨度竟长达300年!
《21世纪资本论》并非完美之作,此《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也不是同一个思想。
但这部书能在世界上迅速走红,产生广泛影响,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中国经济理论界应该重聚自己的研究目光,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毕竟中国是学习《资本论》最为广泛的国家。
▲(作者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2014-09-25 02:35:00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