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第十二章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手册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调查基本知识森林资源二类资源外业调查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为了便于各外业调查工组进行小班调查、四旁树与城镇零星树样地调查、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调查和古树名木调查,并熟练地准确地填写各调查记录,现依据《细则》并现结合专家授课中的幻灯片内容以及外业调查的先后顺序,对二类资源外业调查基本知识作如下总结,力求增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工效。
总结材料中如有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如何使用测高器一、基本使用方法在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盘(如15m、20m、30m、40m)。
使用时,先要测量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且要等于刻盘上的相应数字。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即按下制动钮后固定指针,在刻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
二、不同地形上的使用方法平地上:H树全高= HBC(仰视值)+ HAE(眼高)。
HBC(仰视值)=ABtgα,其中:AB—水平距离;α—仰角。
在坡地上观测时,选择角度,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
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则树木全高H=h1+h2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同,则H=h1-h2三、使用布鲁莱斯测高器,注意点:1、选择的水平距离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下测高误差比较小。
其测高精度可达到±5%。
2、当树高太小时(小于5米),不宜用测高器测高,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3、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测高值偏高或偏低。
第二部分罗盘仪在四旁树调查中的应用一、罗盘仪主要构件示意图1、罗盘刻度示意图2、罗盘各构件示意图二、罗盘仪操作(一)罗盘仪的架设与整平1、架设支架、安装罗盘仪:罗盘仪的水平制动螺旋和螺旋套要旋松,用罗盘仪的螺旋套把罗盘仪与支架连接起来,并旋紧。
2、罗盘整平双手轻轻握住罗盘仪的圆盘,根据气泡在两个柱形水准的位置对罗盘进行整平。
如果气泡偏离柱形中线,用双手将气泡偏向的一端轻轻降低,直至气泡居中;然后旋紧罗盘仪的螺旋套,旋松磁针制动螺旋。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
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1、调查目的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1、调查范围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
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XXX 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研究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研究前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森林资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更好地了解森林资源的情况,成为了一个热门问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与您分享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方法研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对森林区域内非林地、非建设用地的调查,主要涵盖森林生态、生产及社会经济信息。
它是一种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有效方式。
方法研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存在多种,我们将介绍其中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遥感技术、GPS技术和人工调查。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测量手段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常用的遥感技术有: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图像解译,是一种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人工解译,识别出森林、草地、河流等地物的方法。
遥感图像解译主要有两种形式:人工解译和数字图像处理。
冠层高度测量冠层高度测量,是一种利用激光雷达、闪烁激光、雷达测距、高精度全站仪等设备获取森林冠层高度和三维立体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同地形和林种的地区进行,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森林生态信息,对于生态建设和管理非常有益。
GPS技术GPS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统,它可以用于测量地表要素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常用的GPS技术有:GPS倒塌量测量GPS倒塌量测量,是一种利用GPS技术测量林木倒塌量的方法。
它可以测量倒塌树木的高度、直径、树冠面积等信息,可以用于检测森林病虫害、风灾等因素对森林造成的影响。
GPS平面测量GPS平面测量,是一种利用GPS技术测量森林平面信息的方法。
它可以测量森林道路、河流等地物的位置坐标,还可以对森林覆盖程度和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调查。
人工调查人工调查是一种通过人工观察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常用的人工调查方法有:直接调查法直接调查法,是一种通过采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森林中物种及其数量、生长状态、生存环境等信息的方法。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2)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指对森林区域的二次调查,即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再次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森林的分布、类型、结构、组成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森林类型调查:对森林的种类、亚型、植被组成、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2. 森林结构调查:对森林的林冠层、干潜层、地被层的结构特征、密度、高度、覆盖度等进行测量和分析。
3. 森林组成调查:对森林的树种、树龄、胸径、树高等进行调查和统计,了解森林组成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情况。
4. 森林资源量测定:通过测量和统计,确定森林的面积、蓄积量、林木的估计总量,评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
5. 森林水文调查:研究森林的水定量关系、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情况,以及森林对水环境的影响。
6. 森林生态环境调查:对森林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森林对环境的维护和保护作用。
通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可以获取科学准确的森林资源信息,为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还能为森林经营、防治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的制定目的及意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森林植被类型、种群结构、生长情况、树种组成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为森林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调查区划划分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适当的调查区划。
每个调查区划的面积应该足够大,以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2.样方的设置选取每个调查区划内具有代表性的样方。
样方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植被类型、树种组成等因素,以确保样方对调查区划的代表性。
3.样方调查对每个样方进行系统的调查。
包括:植被调查,测量样方的面积和边长,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可以利用树皮剥去的工具和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算不同树种的数量和比例,计算样方的平均直径、平均高度等。
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树种组成图和径高比曲线图,分析样方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
5.结果应用及报告撰写将调查结果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编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实施过程、结果分析和应用建议等内容。
三、调查工具和方法1.森林植被调查工具包括:皮剥工具、锤子、测径尺、测高尺、测距仪等。
2.样方设置方法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设置样方,确保样方具有代表性。
样方数量要足够大,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样方调查方法(1)植被调查:记录样方内各个植被类型的数量、覆盖度等信息。
(2)树种组成调查: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3)面积测量:利用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样方的面积测量。
(4)直径测量:利用测径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直径测量。
(5)高度测量:利用测高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高度测量。
四、质量控制措施1.培训工作人员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调查目的、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手册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手册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调查基本知识森林资源二类资源外业调查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为了便于各外业调查工组进行小班调查、四旁树与城镇零星树样地调查、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调查和古树名木调查,并熟练地准确地填写各调查记录,现依据《细则》并现结合专家授课中的幻灯片内容以及外业调查的先后顺序,对二类资源外业调查基本知识作如下总结,力求增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工效。
总结材料中如有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如何使用测高器一、基本使用方法在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盘(如15m、20m、30m、40m)。
使用时,先要测量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且要等于刻盘上的相应数字。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即按下制动钮后固定指针,在刻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
二、不同地形上的使用方法平地上:H树全高= H BC(仰视值)+ H AE(眼高)。
H BC(仰视值)=ABtgα,其中:AB—水平距离;α—仰角。
在坡地上观测时,选择角度,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
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则树木全高H=h1+h2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同,则H=h1-h2三、使用布鲁莱斯测高器,注意点:1、选择的水平距离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下测高误差比较小。
其测高精度可达到±5%。
2、当树高太小时(小于5米),不宜用测高器测高,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3、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测高值偏高或偏低。
第二部分罗盘仪在四旁树调查中的应用一、罗盘仪主要构件示意图1、罗盘刻度示意图2、罗盘各构件示意图二、罗盘仪操作(一)罗盘仪的架设与整平1、架设支架、安装罗盘仪:罗盘仪的水平制动螺旋和螺旋套要旋松,用罗盘仪的螺旋套把罗盘仪与支架连接起来,并旋紧。
第十二节二类调查的主要工作步骤(总结)(《实用森林经理学》pp98-100)

第十二节 二类调查的主要工作步骤(总结)(《实用森林经理学》pp98-100)1. 二类调查主要工作内容四川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内容一、外业部分自 然 条 着重调查与森林经营活动有关的因子, 主要有:件 调 查 地形地势、地质结构、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气象气候等着重了解林业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关系,林业在区的作用(地位) 林业生产 社会经济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总面积、森林覆被率、土地利用情况、农业生产 条件调查 条件调查 情况、交通、运输、人口密度、劳动力、工价、经济消费、林业与当地 . 生态环境的关系过去经营 查明已有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过去经营措施的效果以经验教训等情况调查 经营历史、过去的调查工作、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资源管理及变化 状况、主伐利用状况、抚育改造保护、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企业管理确定调查详细等级面积调查方法确定各详细等级的调查方法 蓄积调查方法株数调查方法航空像片调绘、GIS 图片调绘(先室内调绘,然后现场核对、校正) 面积调查 地形图调绘(1:10000; 1:25000)(小班调绘) 实测小班周界(特殊需要或检验用)森林资源 抽样控制法(抽样设计、布点、引点定位实测样地,每木检尺,测高等) 蓄积调查 回归估测法(同上) 调 查* (总体蓄积) 小班实测法(基本不用)航片测量法(已不采用)对象:经济林、幼林、竹林等株数调查 如果经营单位以经济林、或竹林为主,则要采用抽样调查等方法确定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小班林况 小班调绘(确定每一林业用地地块的位置和边界对坡勾绘、GIS 图片调绘、 地况调查 林况地况调查(以目测为主,填写小班调查卡片)小班蓄积调查* (目测、角规实测、标准地调查。
如特殊需要或检查时,采用全小班实测)专项因子 生长量*(凿口法、生长锥法、解析木法)、枯损量、消耗量、出材量(出材率)、林副特产品*、 调 查 森林更新、土壤、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立地类型、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母树林、苗圃*、开发运输勘探等。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调查目的不同而调查精度要求不一,其主要调查技术规程为:A、土地利用现状分类a、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现实利用状况和覆盖特征进行四级分类,图示如下。
b、分类定义土地(不含海域)分为陆地(含滩涂)和内陆水域两大一级地类。
㈠陆地:常年露出水面的土地和滩涂(包括河流、湖泊的常水位至洪水位之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之间的面积)。
1)、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和苗圃地。
(1)森林: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0以上(含0.20)的林地或冠幅连续宽度10米(面积0.1公顷)以上的林带,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
乔木树种定义包含乔木经济林树种,例如油桐、乌桕、杜仲、厚朴、漆树、板栗、栓皮栎、黑荆树、桑树等。
①针叶林:针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②阔叶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③针阔混交林:针叶树或阔叶树蓄积均占65%•以下的森林。
④竹林:由竹类构成的森林,不包括胸径2•厘米以下的小杂竹丛。
当毛竹为纯林时,每公顷株数不低于•225株(新造毛竹188株)即可划为毛竹林,否则划为荒地。
当林木郁闭度不低于0.2,毛竹与林木混交,且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625株时,划为毛竹林;低于625株划为乔木林分。
当林木郁闭度为0.10~0.19,毛竹与林木混交时,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225株划为毛竹林,低于•225株划为疏林地。
(2)疏林地: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
竹林和灌木经济林不划疏林地。
(3)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或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构成,且覆盖度不低于30%的林地。
灌木林地分乔木生长范围以内和以外两类。
灌木树种定义包含作为经济林经营的小乔木、灌木、藤本种,如油茶、茶叶、柑桔、柚、橙、弥猴桃等果木类。
当油茶为纯林时,每公顷500株•(•新造林800株)以上划为灌木林地,否则划为荒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当两者差值不超过±1倍的标准误时,即认为由小班调 查汇总的总体蓄积量符合精度要求,并以小班汇总的蓄积 量作为总体蓄积量。
• 2、当两者差值超过±1倍的标准误,但没有超过±3倍的 标准误时,应对差异进行检查分析,找出影响小班蓄积量 调查精度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对各小班蓄积量进 行修正,直至两种总体蓄积量的差值在±1倍的标准误范 围以内。
• (3)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竹类植物的林地。
①毛竹林(含毛竹、刚竹等大径竹):郁闭度≥0.2或 每公顷株数≥300株;
②杂竹林(不包括胸径<2cm小杂竹):覆盖度≥30%.
在竹木混交情况下,凡竹类株数(或乔木郁闭度)达到规 定标准的就确定为竹林(或乔木有林地);二者均在到林 地标准的,按经营目的确定。
• 二、对林地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或者速生丰产 林、工业原料林基地1万公顷以上的单位,需委托 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 三、其它单位的调查应由具有丙级以上林业调查 规划设计资质的调查单位承担。
• 第七条 调查会议制度
• 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实行调查会议制度。
• 二、调查前,县级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第一次调查会议,召 集政府有关部门、乡镇、经营单位、调查承担单位,以及 与当地森林开发、经营、利用关系密切的单位参加。组织、 协调、确定规划设计调查的重大事项,落实调查经费,讨 论、审定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明确调查工作中各部 门、各单位的任务和责任。
• 第三条 调查方法
• 一、测树因子调查方法
可以用目测法、样地实测法、航片估测法、卫 片估测法等。
• 二、采用本细则规定之外调查新方法、新技术时, 应将实施新方案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批认可才有 效。
第四条 总体蓄积控制及精度要求
• 一、重点产材县市必须进行抽样控制调查;其它森林蓄积 量在200万m3以上的县市或以商品林蓄积为主的县市及重 点国有林场,原则上也应进行抽样控制调查。
• 3、当两者差值超过±3倍的标准误时,必须对小班调查进 行全面的返工。
• 第五条 调查间隔期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间隔期一般为10年,在间隔期内各地 可根据需要进行重新调查或补充调查。
• 第六条 调查承担单位资质
• 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必须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 设计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对非质证单位完成的 调查成果,森林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不承认。
• 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 0.10~0.19之间的林地。
【精选资料】第十二章 森林资源二 类调查技术
• 第二条 调查范围与内容
• 一、调查范围
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土地; 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单位范围内所有的森林、 林木和林地。
• (一)调查基本内容
1. 核对调查范围的积极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 或调整经营区划
2. 调查各类林地面积及其权属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一级 有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末成林地 苗圃地 无林地
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
二级
乔木林
红树林 竹林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 其它灌木林 末成林造林地 末成林封育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其它无立木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荒地
其它宜林地
三级 纯林 混交林
坡耕地 撩荒地
• (2)红树林:生长在沿海陆地、海岸潮间带或海潮能够 达到的河流入海口,附着有红树科植物或其它在形态上和 生态上具有相似群落特性科属植物的林地。
• 三、调查结束后,由县级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由有关专家部 门参加的第二次调查会议,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核。调查成 果经审核通过后,再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 技术标准
• 第八条 地类 • 一、分类系统
依据土地现实利用方式和森林植被覆盖特征进行土地类 型划分,把调查区域内的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 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地类(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1亩) 二、技术标准 (一)林地 1、有林地: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0的 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 (三)样地实测采用每木检尺方法。根据样地样 木测定的结果计算样地蓄积量,并按相应的抽样 理论公式计算总体蓄积量、蓄积量标准误和抽样 精度。
• (四)当总体蓄积量抽样精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时,要重新计算样地数量,并布设、调查增加样 地,然后重新计算总体蓄积量和抽样精度,直至 总体蓄积量和精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3. 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
4. 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5. 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6.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有条件的,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系统
• (二)专项调查内容
依据各地的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调查目 的,以及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等情况, 由调查会议研究决定专项调查内容以及专项调查 的详细程度
• 二、调查总体控制精度要求 • (一)总体蓄积控制精度根据单位性质确定:
1、以商品林为主的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单位为90%; 2、以公益林为主的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单位为85% 3、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80% • (二)在抽样总体内,采用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成群抽 样等抽样方法进行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调查,样地数量要 满足抽样控制精度要求。
(1)乔木林:由乔.20但生长稳定(人工造林 3~5年后或飞播5~7年后),保存率达到80%以上人工起
源的林分。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 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 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 两平行林带的带距≤ 8m进可以按片林调查。 乔木林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①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末达起测径阶 时按株数计算)占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 (含65%)的乔木林地 ②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末达起 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 65%以上(含65%)的乔木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