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学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人教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4)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渗透生命是物质的、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以及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1)生命起源的过程.(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1)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顺序。
(3)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已经知道,大约几百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林中风餐露宿.那么,地球是从何时开始有了生命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前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
这节课,我们也一起来探究一下有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科学推测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我们知道,地球上生命的存在需要有机物和能量,还需要其他的一些条件。
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科学方法:推测: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不是很疼相像.科学家就是根据推测的方法,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观察图片,这是人们推测的原始地球.(二)原始生命的起源月球上有生命存在吗?生命的存在必需具备哪些条件?月球上不可能有生物。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人教版

例3:
简述米勒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解释这一实验对生命起源的理解有何贡献。
答案:米勒实验是在实验室内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环境,通过将简单的无机物放入密闭容器中,模拟闪电等自然现象,来观察这些无机物是否能转化为有机物。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简单的无机物确实能转化为有机物。这一实验对生命起源的理解贡献在于,它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物的产生是可能的,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实验依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生命起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资源
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教材:八年级生物下册。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PPT:制作涵盖本节课主要内容的PPT,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4.教学视频:准备与生命起源相关的教学视频,如米勒实验的视频。
例5:
举例说明生命的起源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谈谈你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生命的起源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生物技术领域,通过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遗传育种和基因治疗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生命起源的研究也对我们理解地球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生命起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为地球生物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1.物质中,在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是( )
A 烷 B氨 C 氧气 D 水蒸气
2.根据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实验获得的证据,可以推测( )
A 原始地球条件可以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C 甲烷、氨、氢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D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下列各阶段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证实的是( )
本节内容对生命起源的观点介绍较少,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使学生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比较感兴趣,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和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地球上生物的起源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是学习本节的优势。然而,学生的推测和想象能力还不够,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分析”,楷体字及技能训练,训练学生推测和想象能力,明确合理的推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生:化学起源学说。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生命的起源是从无机物开始的这一说法就被证实了。在化学起源学说中提出了生命进化的大致过程是:
无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有机大分子 原始生命
(达成教学目标1、3)
巩固练习:(5’)
课后的技能训练:运用证据进行逻辑推测。
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具
流程
新课引入:(2 ’)
师:同学们,我们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天空中电闪雷鸣,或赤日炎炎,与现在的环是怎样出现的呢?关于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关注,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热点——生命的起源。
第七单元第三章 第1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①场所:原始海洋。
②物质: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③能量:原始地球上不断出现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雷电、高温等。
拓展:生命起源的其他假说
①神创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或神设计和创造的,或是在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干预下产生的。
②自然发生论: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19世纪60年代,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否定了这一假说。
③热泉生态系统: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海底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不仅可以为生命的出现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续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质,而且还可以避免地球外物体撞击地球时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因此热泉生态系统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场所。但另一些学者认为,生命可能是从地球表面产生,随后蔓延到深海热泉喷口周围。以后的撞击毁灭了地球表面所有的生命,只有隐藏在深海热泉喷口附近的生物得以保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因此,这些喷口附近的生物虽然不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但却是现存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
(3)天外陨石
①陨石:陨石就是降落到地球上的太阳系内的固体物质。
②陨石带来的信息: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经常受到陨石等的撞击。通过对陨石中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含量进行测定,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从而推算出太阳系开始形成的时期。陨石可能是小行星、行星、大的卫星或彗星分裂后产生的碎块,它能携带来自这些天体的原始信息,包括生命的信息。如1969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另外,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时教学设计
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案(新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起源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过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展推测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介绍,培养学生开放性与发散性思维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探讨,培养求知与敢于疑心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世界观,进展热爱生命教育。
关注关于生命起源不同观点。
“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过程。
教师活动环节与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图片展示(广袤宇宙、绚丽银河、灿烂太阳系行星、蔚蓝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星学生欣赏并进展质疑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导入本节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生命。
设疑:地球上最初并没有生命。
人类经历了漫长进化过程,其他生物也是经过这样过程,那么地球上最初生命是怎样形成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地球生命起源问题。
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起源?地球上生命为什么这么繁盛?外星球上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二、学习新课——地球上生命起源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祖先曾经有这样传说。
——“俗话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那么,今天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将各组收集到关于生命起源不同观点资料进展交流、汇报。
生命起源不同观点推测判断一:“神创论〞1.神创论2.自然发生论3.化学起源说4.宇生说5.热泉生态系统学生分组进展资料交流,了解生命起源不同观点小组1: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不相信。
因为没有确凿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
人类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本环节是这节课重点环节,通过采用教师引导、讲解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方式,充分表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
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结论:神创论观点是完全不正确。
推测判断二:宇生学说同学们,通过分析陨石成分,大家可以对宇生学说作出什么推测?结论:人类在不断探索地球外生命,付出了许多艰辛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地球外天体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学习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学会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3、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学法指导1、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P50-53页教材,知道探索生命起源方法,科学家在探索生命起源中做的实验和贡献;认真分析理解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实验。
2、小组交流归纳出生命起源的过程。
(用红笔勾画出文中重要的内容)四、学习过程(一)预习案请认真阅读P50-53页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科学推测的依据: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还需要其他一些条件,因此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
2、科学推测的要求(1)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________做基础;(2)科学推测还需要有________的逻辑;(3)科学推测也需要丰富的_______和________。
3、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_________年前形成的。
4、原始生命的起源的假设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神创论、宇宙发生说、化学起源说,其中用实验方法证明生命化学起源说的美国青年学者是______。
5、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_。
6、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________、________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很多简单的________,地球的温度下降,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降雨,汇集到________中,其中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________。
(二)探究案1、阅读教材P51—52页资料分析1、2、3,各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何区别?(答:原始大气成分没有氧气。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d9efc1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2.png)
运 用 已 通过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尝 回忆以前的知 由 于 缺 乏
有 知 识 试推测生命起源的过程。
识, 思考并回 相 关 化 学
尝 试 推 Q:
答问题
知识, 化
测 生 命 1、 生命是怎么产生的?
学进化论
起 源 的 3、 最简单的生命什么样?
对于学生
过程
4、 这种结构可能由什么物质组成?
大成就。
成就
转运核糖核酸分子图
总结
小结本课内容。
依照板书回忆 思 维 方 法
研 究 生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有机生命体的 本课所学, 体 总结
命 起 源 演化过程中具有很多的偶然性。并不是 会科学探究的 情感提升
的意义 有这种环境, 有这种形成条件, 就一 主要过程。
定能产生生命。有人曾经比喻说, 生命 体会生命产生
理解起来
以蛋白质为例, 它是由什么构成的?
有困难。
这些有机物如果被分解的话, 形
板书: 生命←类似细胞的结构←有机
用已知建
大分子←有机小分子←无机小分子
构新认
板书:生命←类似细胞的结构←有机大
知, 突破
分子←有机小分子←无机小分子
难点。
化 学 进 给出多分子体系这个概念, 介绍这个 小组活动: 阅 通 过 合
教学目标 命起源过程的推测。
(2)通过阅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资料找出证据,支持对生
命起源过程的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有关生命起源的研究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认同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2)认同生命产生的艰难, 形成爱护地球, 珍爱生命的观点。
(2)认同生命产生的艰难,形成爱护地球,珍爱生命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011《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案
主备人杨金月
自学提纲
1. 阅读教材,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班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演变过程。
3. 理解生命起源不同观点时
自学检测
1.根据地质学的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年前形成的。
2.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
3.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形成了降雨,这些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中。
4.人类起源于()
A.森林古猿 B玛雅人 C.尼安德特人 D.黑猩猩
5.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A.斯巴兰让尼 B.巴斯德 C.米勒 D.孟德尔
6. 地球上生命起源有几种说法?
验收学习
1.地球的年龄大约()
A.32亿年 B.46亿年 C.50亿年 D.66亿年
2.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A.氧气 B.氢气 C.甲烷 D.硫化氢
3.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气层 B.原始的河流 C.原始的海洋 D.原始的高山4.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
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B.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C.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D.以上三项都需要
5.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 A.10亿年 B.15亿年 C.20亿年 D.30亿年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导学设计
主备人:杨金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学设计:
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说法。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后反思
灯塔中学杨金月
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以来对于学生就是充满神秘而又传奇色彩的章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的生命都是由父母给予的,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由他的父母给予……,那么生命到底来源于哪里呢?我们东方的女娲造人和西方的上帝造人等神话故事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所以“生命是怎样起源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激发了学生很强的好奇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趁热打铁,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寻找相关资料。
为上好这节课先做了铺垫。
这课堂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了本合作小组对东方的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造人的观点以及46亿年前的地球的状况。
学生展示的文字、录像、视频,资料,激发了学生之间强烈的求知欲望。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再结合老师的点拨,学生一下子了解生命起源的全过程,了解了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等等。
美国科学家米勒的的实验又充分证明了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的形成过程。
结合我们科学家1965年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和1981年我国科学家的人工合成胰
岛素的实验。
充分证明生命起源的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而来的可能性,深造论不攻自破。
课堂中有两个小组展示的小故事,虽具有迷信成分,但也调节了课堂的氛围,而且以前人的愚昧衬托出现在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发展观。
本堂课学生兴趣盎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高,听课效率较好。
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1、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
2、加强生活知识和生物知识的联系,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充分与否,很关键,教师要想上好小组合作学习课,要在这多下功夫。
教师指导合作小组同学怎样收集资料,收集那类资料的方法。
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