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讲 园林文化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第三章  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12
3.体形美
体形是由多种界面组成的实体,表现于山石、水景、建 筑、雕塑、植物造型等。不同类型的景物有不同的体形 美,同一类型的景物,也具有多种状态的体形美。
.
13
4.光影色彩美
➢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光的反射, 色彩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从而获得美感。
➢ 色彩表现的基本要求是对比与和谐,人们在风景园林 空间里,面对色彩的冷暖和感情联系,必然产生丰富 的联想和精神满足。
艺术尺度的景观效果
a.超大尺度:景观雄伟、崇高、开阔 b.正常尺度:景观亲切、自然、和谐 c.小尺度:景观精巧、可爱、多趣
.
25
在园林造景中常运用的方法:
1)单位尺度引进法:引用人们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 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得出合乎规律的园林景观。
2) 人的习惯尺度法: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规律为 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综合完整的游憩
空间。
.
37
第二节 园林布局方法
一、园林布局形式
(一)园林布局形式
1. 规则对称式 2. 规则不对称式 3. 自然式 4. 混合式
.
38
(二)园林形式的确定
园林的性质 不同文化传统 意识形态的不同决定园林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环境条件
3. 参差律:
与整齐一律相对,指各风景要素和要素中的各部分之 间,有秩序的变化与组合关系,形成无秩序的秩序, 不整齐的整齐。
通过景物的高低、起伏、大小、前后、远近、疏密、 开合、浓淡、明暗、冷暖、轻重、强弱等无规定周期 的连续变化与对比方法,使景观波澜起伏,丰富多彩, 变化多端,即所谓的章法、构思。

园林文化

园林文化
• 2、“寄情山水”:社会风尚;山水文化。
• 3、“崇尚隐逸”:隐士;隐逸思想的载体。
• 运用园名、景题、石刻、匾额、对联等文字方 式直接通过文字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的涵蕴。
扬州 个园
云南 大观楼
•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 文明的重要载体,园林、风景与景观已持续存在 数千年;作为一门现代学科,风景园林学可追溯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 园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的学科 范式。
• “风景园林设计”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 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专业。具有横跨工、 农、理、文、管理学,融合科学和艺术、逻辑思 维和形象思维的特征
发展前景
•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前景与时代背景和国 家命运息息相关。
• 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科学发 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大自然和美好 精神生活的追求。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 限量
对园林文化的理解
• 园林是建造在地上的天堂,是一处最理想 的生活场所模型。人类社会在文明之初就 有着对美好居住环境的憧憬和向往,也从 侧门反映了先民们对园林文化的理解。
西方园林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 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地位:
•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被举世 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 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
三、学习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重要意义: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现代园林文化的概念
• 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 1、中国:西王母的“瑶池”,黄帝的“悬圃” • 2、基督教:《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 • 3、佛教:西天的极乐世界。 • 4、伊斯兰教:《古兰经》中的“天园”

旅游文化学课件——园林文化共47页

旅游文化学课件——园林文化共47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旅游文化学课件——园林文化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园林文化知识点总结大全

园林文化知识点总结大全

园林文化知识点总结大全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风景园林艺术的典范。

园林文化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建筑学和园林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古代中国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这里将对园林文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园林文化的起源发展、代表性园林建筑、园林文化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内容。

一、园林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 中国园林文化的起源中国园林文化起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崇敬和追求。

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的古代宫苑和庙堂园林,如尧舜禹的宫苑园林、商王庙园、周文王庙堂园等。

2. 园林在汉代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兴建了许多大型的宫苑和园林建筑,如汉武帝的长乐宫、汉光武帝的鸡鸣寺、汉元帝的鸿光寺等。

这些园林建筑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而且在造园技术和艺术造诣上也有所提高。

3. 园林在唐代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兴建了许多规模宏大、景致优美的园林建筑,如唐玄宗的天宁寺、唐玄宗的华清池、唐肃宗的丽景山等,这些园林建筑成为了唐代文人雅士游赏诗词的创作题材。

4. 园林在宋代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园林建筑继唐代之后的又一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兴建了许多以山水和林木为主题的园林,如岳麓书院、林则徐纪念园、醉翁亭等。

这些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风景园林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二、代表性园林建筑1.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郊,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之一。

颐和园以山水为主题,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万园之园”、“北国江南”的美誉。

2. 留园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留园以水景为主题,园内以水面、亭台和假山为主要景观,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和艺术风格。

3. 庐山庐山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著名园林之一。

初中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知识之园林文化

初中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知识之园林文化

初中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知识之园林文化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

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

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园林文化

园林文化

感 受 堆 叠
3、假山布局,因地制宜

类型: (1)山水相依 (2)置于粉墙前
山水结合,相映成趣
相地合宜,构图得体
狮子林
瘦、皱、漏、透
清、丑、顽、拙
苏州留园冠云峰
苏州瑞云峰
上海豫园玉玲珑
杭州西湖皱云峰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欣赏山色水景,常能使人心旷 神怡,胸怀坦荡,积极向上,并 能使人增添智慧,健康长寿。
凡尔赛宫园林

凡尔赛宫园林
西方园林之所以规整,追根溯源,其最 初大都出于农耕的需要。西方传统文化源于 希腊和罗马文化,扩展到欧洲的中世纪文化, 进而进入资本主义殖民文化,形成一条征服 性的文化发展脉络。 西方园林根植于这一文 化沃土,其特点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征服、改 造和人化环境的创造。
2.东方园林 亦称自然式、风景式、山水式、非 规则式园林,我国的绝大部分园林属于 这一类型,以中国的苏州园林和北方的 皇家园林为代表。


2.叠山的艺术
注重选石,突出特色 巧置山石,堆叠石峰--要有宾主和层次之感;要有起伏和来龙去脉;
要曲折回抱,疏密虚实
风 晴 雨 露 竹 影 多 姿
个园
以假山堆叠 精巧而著名
春 夏 秋 冬 山 光 异 趣
春景选 用笋石 插于林 中,着 意雨后 春笋
夏景选用荷花池畔叠砌湖 石,过桥进洞荷藕飘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古典园林的分类
1、皇家园林 园主:帝王 特点: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真山真水, 显示皇家气派、皇权至尊。 主要园林:避暑山庄、颐和园、圆明园
避暑山庄
颐和园
2、私家园林
园主: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 吏、富商大贾 特点:规模较小,小巧玲珑,假山假 水,色彩淡雅。 主要园林:拙政园、留园、个园、何 园、上海豫园

第三章 第一讲 园林文化

第三章 第一讲 园林文化
11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
(1)园林建筑以大型的宫殿为主;(2) 以直接利用自然山水为主,造园活动虽 然规模宏大,但园林造景处于萌芽阶段。 还缺乏因地制宜、随势造景艺术手法的 应用,园林类型较单一,处于比较原始、 粗放的状态(自然的野趣)。
12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 期 ,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 愿望的破灭,导致归隐山林、寄情山水、山水 画大发展时期。
江南苏州、杭州、南京以及岭南等地, 私家园林数以千计,艺术造诣最高。
22
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23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顺应自然;诗情画意的 艺术风格;以小托大,力 求含蓄的造园手法。
24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一)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 在造园艺术上“顺应自然”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观要素的形象要合乎自然形态。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根据不同的性质和功 能,将园林称为园、囿、苑、园亭、庄园、 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无论这 些园林所处的历史时段、性质、规模有何不 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3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 为地开辟、塑造山水地貌,结合植 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形成优美 的景观,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 憩、居住的环境。
25
1.叠山理水,融于自然
26
27
2.花木表现自然
在植物配置上,以树木为主调。不讲 究成行排列,也不以数量多取胜。往往 三株五株、虬枝枯干,而使人有蓊郁之 感,联想到大自然发华繁茂的生态环境。
• 台,用土堆建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是 山的象征,帝王以为圣山可通达天神,筑 台之风尤盛。

第三章园林工程竖向设计1第一讲

第三章园林工程竖向设计1第一讲
竖向设计 • (3)建筑和其他园路小品的竖向设计 • (4)植物种植对高程的要求 • (5)地面排水设计 • (6)管道综合 • (7)土方量工程
2、竖向设计的任务
• (1)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阶段
– 地质土壤、气象水文资料 – 总规、市政建设及地上地下管线位置 – 施工水平、劳动力素质和机械化程度
3、等高线特征图
回忆等高线的特点?
4、等高线的特点
• (1)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 • (2) 每一条等高线都是连续曲线并且各自闭合的。
由于设计红线范围或图框所限,在图纸上不一定 每根等高线都能闭合,但实际上它还是闭合的, 只不过闭合处在红线范围或图框之外。(书上示 意图 图3.2)
■特点: ■用设计等高线进行竖向设计
坡度: i = h / L
i 坡度%, h 高差m, L 水平间距m
例如: 一斜坡在水平距离为4m内上升1m, 其坡度 i 应为:
i=0.25×l00%=25% 注意 坡度不应与角度的概念混淆。 这里指的角度即坡面与水平面的夹 角。
在设计和读图中, 坡度箭头方向是从 高处指向低处,箭 头旁边表示出坡度 的绝对值。
• 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规定从高程起算面(平均海水 面)起算的首曲线,每隔四条加粗(线粗0.2毫米)描绘 一条的粗实线,用以计数图上等高线和判定高程。
• 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细 长虚线,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局部地貌。

• 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 测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 某段个别地貌。
• 高程是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 点(水准原点)起地面各测量点的垂直高 度。
– 绝对高程(海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根据不同的性质和 功能,将园林称为园、囿、苑、园亭、庄园、 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无论这 些园林所处的历史时段、性质、规模有何不 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 为地开辟、塑造山水地貌,结合植 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形成优美 的景观,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 憩、居住的环境。
拙 政 园
(3)岭南园林,又称珠江园林 岭南地区处于南岭山脉以南,为南亚热带 气候,降水丰沛,植物常绿,造园条件十分 优越。 岭南园林发展历史较晚,吸取了江南园林 之“秀”,也师道于北方园林风格,近代又受 西欧造园技法的影响,结构简洁,轻盈秀雅, 室内造景,室外呼应,具有综合型园林的特 征。
(3 )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一般规模较小,多数是宅园, 建筑的比重较大,风格介于北方园林和南方 园林之间。
佛 山 梁 园
(4) 蜀中园林
以成都、江由、眉州等地为多。
特点是:古朴淳厚,朴素淡雅,文化淀 积深厚,但精雕细刻略感不足。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我国园林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生 成期、发展期、成熟期、高潮期和鼎盛期。
1.生成期——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最早的园林是《诗经》记载的殷末周初的“囿”,用 于放养和繁殖禽兽,专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游乐。 《孟子》中记载周文王在沣京以西修建“灵囿”,方圆 35km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离宫别馆,弥山跨 谷”,以上林苑最为著名。 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好为苑囿的传统,修复了秦时 的上林苑,依方士神仙之说在苑中建造了太液池,池 中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模拟东海的神仙境 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中国古典园林源于殷商时代出现 的圃、囿、台。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 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 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 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 “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猎兽场
遗址


虽然说远古时代的囿与后世的园林之间 已经存在很大的差别,然而先民们所创造 的在囿中挖池堆山的做法,却一直成为中 国园林最具本质特色的造园传统。 • 台,用土堆建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是 山的象征,帝王以为圣山可通达天神,筑 台之风尤盛。
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首推汴京的“寿山艮岳”,设 计者就是擅长书画的宋徽宗赵佶。“艮岳”是写意山 水集大成者,构景设计以情立意,园中有诗有画, 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进入 了写意造园发展的高潮阶段。
北宋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于京都和洛阳,在布局 方面各有独特景致和风格。南宋在临安的西湖及近 郊一带,园林数以百计,在绿阴丛中到处隐现着数 不清的楼、台、亭、榭,展示出“古今难画亦难诗” 的园林艺术佳景,最富诗情画意的“西湖十景”从南 宋流传至今。
杜乐丽园林
圣 荷塞广场公园(美国)
园林理水非常规则,表现出 严谨的理性精神。
园林设计追求整体的对称性和一 览无余。
雕塑、建筑等景点追求形似与写 实。
(2)东方园林
以中国的苏式园林和北方的皇家园林为 代表。苏式园林顺应自然方式,水体曲折, 山势错落,曲径迂回,建筑淡雅,无中轴 线、几何布局、规则式排列,湖或山成为 园林中心,环状多变的游路构建园林整体。
1.叠山理水,融于自然
2.花木表现自然
在植物配置上,以树木为主调。不讲 究成行排列,也不以数量多取胜。往往 三株五株、虬枝枯干,而使人有蓊郁之 感,联想到大自然发华繁茂的生态环境。
柳枝婀娜多姿,桃花竞相开放,其形与 神、意与境都十分重视表现自然。 “好鸟鸣随意,山花落自然”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第三章 园林文化
第一节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法
第 三节 第四节
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 现代主题公园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 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 期 ,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 愿望的破灭,导致归隐山林、寄情山水、山水画 大发展时期。 “移天缩地”,将自然山水“搬进”私人园林, “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私家园林的兴起, 首先在江南出现 。
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 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 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 之风是何等兴盛。 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 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 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 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 淀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 自然美的巨大而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天人合一,从而达到“虽由人 做,宛自天开”的意境。
自然
淡泊
含蓄
幽雅
①、自然 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
② 淡 泊 “无为而无所不为”
③ 含蓄 “曲径通幽”
(二)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 1.诗画渊源
在造园中,“以画入园,因画成景”,是传 统的艺术手法。因而每个景点,要达到“画 境”,需利用框景的手法,制造一幅幅画面, 如奇峰、怪石、波光、云影等。在游览路线的 组织上,因为水平位移的左右周围的视点变 换,或垂直位移的仰视、俯视和平视的变化, 将各个景点纳入画面系统中,达到最佳的效 果,获得美的感受。因此可以说,中国园林是 一幅把大自然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并又以三 度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现实生活中来。
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和潮汕一带
广东清代四大名园:广东东莞可园、广 东顺德清晖园、广东番禺余荫山房、佛山十 二石斋。
• 热带园林(岭南园林) 因为其地处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 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特点: 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著名的有广州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 园以及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5.成熟后期 明清时代的皇家园林在总体布局、园 林建筑选址等方面,吸取历代之精华, 兼收南北之所长,多与离宫相结合,规 模巨大,景点丰富,建筑宏伟,色彩丰 富,把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一个登峰造 极的阶段。 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清漪园、畅春 园等构成皇家园林区,承德避暑山庄等 行宫园林众多。
明清时代,城市开始大量营造富有山 林趣味的私家宅园,形成“城市山林”。
成功的园林作品,如凝固的音乐,无 声的诗歌,有着抑扬顿挫的节奏美;组 合起来,有前奏、起始、展开、转折、 高潮和结尾的连续变化。例如“何处黄鹂 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杨周)、“接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 里)、“万顷湖光平似镜,四时月好最宜 秋”(石治棠),“最爱湖东行不足,绿荫 杨里白沙堤”(白居易),是杭州西湖四个 季节四处代表的景点,游览者看着景色 如踏歌行进。
江南苏州、杭州、南京以及岭南等地, 私家园林数以千计,艺术造诣最高。
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顺应自然;诗情画意的 艺术风格;以小托大,力 求含蓄的造园手法。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一)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 在造园艺术上“顺应自然”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观要素的形象要合乎自然形态。
而且山水诗、山水画的盛行给造园构思和 技巧以有益启迪,写意性山水园林的发展进 入了成熟时期。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
(1)皇家园林表现出宫苑与宫殿、宫城紧密 结合,层次严整,在统一中求变化的特点,展 现恢弘气癿和灿烂光彩。 华清官是唐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借骊山之势 和温泉之名,相机配置,创造出“长安回望绣成 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皇家气势。
A 秦汉的上林苑, 用太液池所挖土堆 成岛,象征东海神 山,开创了人为造 山的先例。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
(1)园林建筑以大型的宫殿为主;(2) 以直接利用自然山水为主,造园活动虽 然规模宏大,但园林造景处于萌芽阶段。 还缺乏因地制宜、随势造景艺术手法的 应用,园林类型较单一,处于比较原始、 粗放的状态(自然的野趣)。
• 2.空间富有诗情画意
(三)以小托大,力求含蓄的造园 手法
利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透、 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 自然界的大空间联系起来。
• 1、分割空间,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 2、虚实对比,加大空间深度,增加风 景层次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园林的艺术风格分类 (1)西方园林 (2)东方园林 中西差异( 差异的主导因子 — 文化) 中国:农业文化,天人合一 西方:海洋文化,天人对立
(1)西方园林
西方传统文化源于希腊和罗马文化,扩展到 欧洲的中世纪文化,进而进入资本主义殖民 文化,形成一条征服性的文化发展脉络。西
方园林根植于这一文化沃土,其特点表现为
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和人化环境的创造。
(1)西方园林 特点是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 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对称布置,甚至花草树木都修 剪成各种各样的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整齐一律。这 种园林往往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显示出入 文的力量。 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的花园为代表,具有中 轴线的对称格局,地毯式的花圃,笔直的林阴路,整 齐高大的建筑,华丽的雕像和喷泉,修剪整齐排列成 行的树木或有一定造型的绿雕等。
3建筑经营,顺应自然
建筑是画龙点睛之笔。为达到这 一点,在园林建筑中,虽在景点上 是重要标志,但数量有限,散落在 山水之间,建筑布局不追求严整、 对称、均齐格局,而是因山就水, 自由随宜,高低错落。
(二)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园林布置在于成景。景,就 是诗情画意。诗,是语言艺术, 又叫时间艺术;画,是造型艺 术,又称为空间艺术。而园林 是具有诗情画意的综合性立体 艺术。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时 时处处在追求诗画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