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学高一历史暑假作业 专题1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学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专题1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夯实基础(30分):知识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右图是中国古代一位治水的英雄,下列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传说中的人物②建立了夏朝③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④因是舜的长子而成为最高政治领袖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④2.下列有关商朝的神权色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低下B.商王通过占卜以主宰国政C.主要表现形式是占卜、祭祀D.“人牲”是商王用来祭祀天神的知识点二西周分封制3.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4.《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5.山东省通常被称为“齐鲁大地”,这渊源于( )A.商代曾在山东建都B.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C.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齐鲁两国的封地完全一致D.商代曾经在山东省建立齐、鲁两个诸侯国知识点三西周宗法制6.《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分封制 B.父系家长制 C.庶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8.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9.下图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财产关系 B.地域关系 C.宗教信仰 D.血缘关系10.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 商 朝(约BC1600—BC1046年)
王朝兴衰: 汤建 600年左右 亡于周武王 政治特征: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
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 残酷得奴隶制度----“人祭”
四、 周(B、C、1046-B、C、221)
周朝兴衰: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800多年
假如您就是周天子,您会怎么管理?
大儿子:我就是长子,年纪最长,您们都应该听我得。 二儿子:我就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就是儿子, 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您们都别争了!我就是父王最疼爱得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得。
西周得宗法制
1制)直概2接念)核演:宗心变法:而嫡制来长由,子她原继得始承核社制心会;内得容父就系是家嫡长 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得宗主 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 去3得)目各得子:有巩双固重父关系系家,长在在亲本缘宗上族就中是兄 弟得关地系位,在,以政保治证上王又权就得是稳君固臣。关系。
古代中国得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 清朝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就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 得主要有哪些人?
西周分封
周王
功 臣
同 姓 王 室
先 代
姜
贵 族
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
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宗法制 分封制
核心, 核心,分封制在 血缘上的表现
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
①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分 在政治上的表现( ②“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 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③“宗 的内核和纽带, ③“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是分封制在血缘上 的表现, 的表现,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 (2009北京文综卷,12)右图是北京广安 北京文综卷, 北京文综卷 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 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分封制: 分封制: 夏商— 夏商—形成 西周— 西周—发展 春秋— 春秋—解体 战国— 战国—废除 (后来汉高祖和明太祖都曾 实行过分封制) 实行过分封制)
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政府政策的根本目的) 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政府政策的根本目的) 内容: 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内容: 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世袭; 世袭; 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神权与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 治结构; 治结构; ④有专制色彩,但尚未实现权力的 有专制色彩, 高度集中。 高度集中。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
世袭制、分封制夏商(形成、 发展) 发展) (完善) 完善) 春秋战国 衰落) (衰落)
特点:世袭;神权;专制;血缘, 特点:世袭;神权;专制;血缘,家国一体
1.(2010广东文综卷,12题)在 ( 广东文综卷, 题 广东文综卷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 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单选题1.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
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凄”的规定。
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A .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度D.郡国并行制2.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
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凄”的规定。
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A .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度D.郡国并行制3.〈〈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偏心)于虢(另一个卿士),郑伯怨王。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这主要反映了()A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B.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C.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D.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4.某次在央视二套〈〈永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白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5.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人和谋士多为白由职业者,他们往往浪迹于各诸侯国,主动或者被动寻找国君出卖白己的知识和才能,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这说明()A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瓦解B.军功成为各国授爵的依据C.贵族世卿世禄特权被打破 D .君主集权意识的初步产生6.先秦时期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
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
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
材料旨在说明当时()A . “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 B.华夏族容易被周边民族同化C.民族融合进程加速进行D. “中国”概念已有明确定义7.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
精品: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型属于新授课,课时需要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或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该课作为新教材的开篇,是整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制度不仅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其兴衰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另外,通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教材中重点涉及的早期的王位世袭、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中国政治特色的表现。
这些制度影响着以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
有些理念甚至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文明中。
我国长期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浓厚的亲情观点甚至民族的凝聚力,都与古代的宗法制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我国国情。
另外,本课内容也为理解秦汉以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作一合理的铺垫,所以,学好这一课意义重大。
(二)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4)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夏商政治形式
二、商朝的政治——信史的开端 时间:BC1600-BC1046 汤、盘庚、纣 甲骨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政治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三)、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分封制 概念:分封制是周天子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把一 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权力:世袭统治权; 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宗法制的作用(影响)
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此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 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 分封制。 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材料:
积极: 孔子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 也。”“周监(鉴)于二代,郁 郁乎文哉!”; 据史籍载,夏朝存在了400多 年,商朝存在了600多年,周 朝则存在了800年之久,时间 之长久,远远超过了以后的任何 一个封建王朝。
消极: 八年,伐陆浑(即嵩山地区, 距洛阳仅六十公里)之戎, 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 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 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 不在鼎。”庄王曰:“子无 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 以为九鼎。”王孙满曰: “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 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 也。” 楚王乃归。 ——司 马迁《史记》卷四十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版必修1PPT课件

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
主题一 分封制与宗法制
1.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先代 帝王后代,以同姓子弟为主体。
(2)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体内容。
(4)以血缘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宗法制的内涵及影响 (1)宗法制的内涵 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 庶之别划分大宗和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形 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 ②从血缘上看是兄弟关系,从政治上看是从属关系,形成“ 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结果:由 血缘关系 的亲疏,形成“周天子— 诸侯—卿 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误区警示 嫡长子、嫡子、庶子的不同:在古代社会中,嫡长子是正 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子是“庶子”的对称,指正妻所 生之子;庶子是妾所生之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 以外其他儿子。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2.夏朝政治制度 (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家天下”的制度 由此开始。 (2)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商朝政治制度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 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 政治实体。 (2) 神权 与王权相结合。
误区警示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但这些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大部 分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 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中央对抗甚至叛乱,与中央的关 系非常不稳定。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
1 预习导学 2 课堂讲义 3 当堂检测 4 教材问题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夯实基础(30分):
知识点一夏商政治形式
1.右图是中国古代一位治水的英雄,下列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传说中的人物②建立了夏朝③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④因是舜的长子而成为最高政治领袖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④
2.下列有关商朝的神权色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低下B.商王通过占卜以主宰国政
C.主要表现形式是占卜、祭祀D.“人牲”是商王用来祭祀天神的
知识点二西周分封制
3.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4.《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山东省通常被称为“齐鲁大地”,这渊源于( )
A.商代曾在山东建都B.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
C.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齐鲁两国的封地完全一致D.商代曾经在山东省建立齐、鲁两个诸侯国
知识点三西周宗法制
6.《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
A.分封制 B.父系家长制 C.庶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8.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9.下图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
A.财产关系 B.地域关系 C.宗教信仰 D.血缘关系
10.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综合运用(3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晋同姓今山西翼城
材料二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具、土地和奴隶之事。
宜侯矢簋宜侯矢簋铭文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说明理由。
12.阅读下图(15分):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试解释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作用。
(2)指出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评价。
(3)图一和图二现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案解析】
夯实基础:
1.C [根据题干和图像信息可判断这位英雄是大禹,舜和禹之间是通过禅让制继承而非血缘关系,由此可以排除含④的A、D,大禹治水就是治理黄河。
由此得出正确答案为C。
]
2.D [A项是原因,B项是目的,C项是形式,而“人牲”主要是商王祭祀祖先和神灵的。
]
3.A [题干的时间为“周公东征后”,内容大意则为封亲戚为诸侯,以巩固周的统治,由此可知“封建”为分封制。
]
4.C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的内容是土地和人民,分封的对象中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 5.B [A项与“齐鲁”二字没有关系;现在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古代齐鲁两国的封地并不完全一致,并且齐鲁两国都是西周时期分封的,所以C、D两项不符合史实。
由此可见,A、C、D三项均不正确。
] 6.D [宗法制是西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制度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故A、B、C三项均被排除,答案为D 项。
]
7.D [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是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选D项。
]
8.B [因西周主要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故属于平民的乙是不可能被分封为诸侯王的。
] 9.D
10.C [大宗、小宗是相对的,无论周王、诸侯、卿大夫等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凡嫡长子皆被认为是大宗。
]
综合运用:
11.(1)特点:从分封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殷商旧族等;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于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从分封过程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2)西周初年,形势动荡,分封制度的历史作用在于巩固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一套比商代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分封制。
不能仿效,因为依靠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12.(1)宗法制度;大宗小宗有相对性;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2)西周分封制;加强统治、扩大疆域,同时潜藏着割据隐患。
(3)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实施法则,使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