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
2020年全国III卷理综生物部分

2020年高考全国卷3理综生物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分值】6分【答案】B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I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I而提高【分值】6分【答案】C3.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吟(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分值】6分【答案】C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分值】6分【答案】D5.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2020年全国3卷 生物真题(pdf版含解析)

2020年全国3卷生物真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答案】B【详解】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B、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D、染色体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 正确。
故选B。
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件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答案】C【详解】A、K+、Cl-是植物所需要的矿质离子,可被植物细胞主动吸收,进入细胞后能使细胞渗透压上升,A正确;B、水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胚芽鞘伸长生长的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吸水过程,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用KCl代替蔗糖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而KCl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因此不能说明蔗糖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的作用效果,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IAA组,而KCl代替Suc也可达到相同结果,因此说明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D正确。
2020全国Ⅲ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Ⅲ卷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Suc或KCI而提高3.细胞内有些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吟(I)。
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 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D. 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5.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D.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生物试题分析解析
解读
2020年全国Ⅲ卷生物试题难度中等,延续了高考生物重视课本、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特点。
今年特别加强了与病毒、中心法则相关板块的考察。
题目命制注重基础,试题所涉及的主要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实验、基因的表达、免疫调节、新冠病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细胞代谢、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育种、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技术。
第5题考查了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免疫应答、疫情防控措施中的生物学原理。
第32题结合杂交育种原理和过程,让同学们分析并设计实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试卷中涉及植物生理、动物生理、生态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考查内容涵盖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植物激素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基因表达、杂交育种等内容。
第2、32题都涉及了实验或探究内容,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的应用和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基础知识。
尤其是第2题,侧重考查了探究题目的提出与实验现象的对应关系,并且考察了学生对于对照实验的理解。
第32题要
求学生写出实验思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考查。
试卷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要求学生对病毒、育种等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2020年全国Ⅲ卷生物试题体现了生物学科的
基础性和实践性,考查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核心概念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科学探究与理性思维、获取信息的能力。
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理综生物(详解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 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 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答案】B【解析】【分析】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活。
【详解】A、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引起的病毒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A正确;B、病毒只能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不能在餐桌上增殖,B错误;C、煮沸可以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杀死病原体,C正确;D、手可能接触到病毒,勤洗手可以洗去手上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D正确。
故选B。
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的A. 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 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 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 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详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 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 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I而提高3.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
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I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 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5.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D.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2020年全国高考生物三卷试题讲解分析

30. (10分)
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
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 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是通过 突触 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
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太阳能
呼吸作用
A
B
分解者
呼吸作用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
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 竞争
。
32. (10分)
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 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 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回答下列问题:
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
不相等
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
分子
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 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 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 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③卷)
理科综合生物题明细讲解
B 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解:(1)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乙醇和 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的酒精发酵。
(3)光反应的能量来源是光能。
(4)类囊体薄膜进行光反应的产物是[H]、 、ATP。
(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_______________。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触
(2)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
【答案】
D
【考点】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解析】
本题考查了病毒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不同病毒的核酸序列不同,可以通过核酸检测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排查,A正确;
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B正确;
【解答】
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Ⅰ与U、C、A均能配对,因此含Ⅰ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的密码子,A正确;
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结合,B正确;
C.由图示可知,tRNA分子由单链RNA经过折叠后形成三叶草的叶形,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从图示三种密码子均编码甘氨酸也可以看出,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
2020 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 (2)
2020 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8)
2020 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6 小题,每小题6 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RNA,也可以从RNA 流向蛋白质
B.细胞中以DNA 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 均可编码多肽
C.细胞中DNA 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
D.染色体DNA 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 分子
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 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
第2 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 组置于IAA+ Suc 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I 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KCI 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件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本实验中Suc 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 作用效果的
D.IAA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 或KC1 而提高
3.细胞内有些t RNA 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 RNA 中的密码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 表示甘氨酸)
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
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
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 分子由单链组成
D.mRNA 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5.新冠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
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D.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
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 形式循环
三、非选择题:共54 分,第29~32 题为必考额,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
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 分,
29.(10 分)
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ATP 的合成来完成下表。
30.(10 分)
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制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
(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 种单糖是。
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
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
31.(9 分)
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
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 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答出2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 为食的动物(C)后,C 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 和B 的种间关系是。
32.(10 分)
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
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
在此基础上,图所示(其中A、B、D 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 条染色体)
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 _。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 条染色体。
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
倍体的优点是(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
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二)选考题:共15 分,请考生从2 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和果醋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
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答出2 种即可)。
纤维素酶可以分解
植物(填“细胞膜"或“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2)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原因是。
(3)现有甲乙丙三种不同来源的果胶酶,某同学拟在果泥用量、温度、pH 等所有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比较这三种酶的活性。
通常,酶活性的高低可用来表示。
(4)获得的果汁(如苹果汁)可以用来制作果酒或者果醋,制作果酒需要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O2,O2 的作用是。
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醋酸菌属于(填“好氧”或“厌氧”)细菌。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W 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人体蛋白质。
某研究小组拟仿照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思路,制备一种膀胱生物反应器来获得W,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
步骤②和③所代表的操作分别是
和。
步骤④称为。
(2)与乳腺生物反应器相比,用膀胱生物反应器生产W 的优势在于不受转基因动物的(答出2 点即可)的限制。
(3)一般来说,在同一动物个体中,乳腺上皮细胞与膀胱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DNA 所含的遗传信息(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4)从上述流程可知,制备生物反应器涉及胚胎工程,胚胎工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技术有。
(答出2 点即可)
2020 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D 6.A
29.(10 分)
(1)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
(3)光能
(4)O2、NADPH
(5)H2O、CO2
30.(10 分)
(1)突触
(2)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葡萄糖和半乳糖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31.(9 分)
(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答案如图
(3)竞争
32.(10 分)
(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42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2)秋水仙素处理
(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 自交,选取F2 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37.(15 分)
(1)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细胞壁
(2)温度对果胶酶活性有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出汁率最高
(3)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
(4)酵母促进有氧呼吸,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好氧
38.(15 分)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显微注射体外培养胚胎移植(2)性别、年龄
(3)相同两种上皮细胞都是体细胞,且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2020 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