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营商核心能力的移动数据上网行为管控

合集下载

手机上网用户行为分析系统功能介绍

手机上网用户行为分析系统功能介绍

机上网用户行为分析系统功能介绍概述手机上网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简称BAP系统,基于HADOOP架构云计算技术,通过对用户手机上网所产生的网关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用户偏好,为用户建立精确标签,为运营商提供精准的营销方式。

系统已在珠海移动及江西移动上线运行。

系统在实际上线运行过程后,在与运营商技术交流过程中,获取新的功能需求,结合公司功能的创新,BAP系统逐渐完善成为集用户上网网站分析、使用客户端分析、下载分析等分析功能为一体的强大系统,以下将对各功能进行介绍。

珠海项目情况自2010年起,我司即开始与PP移动进行合作,开展基于PP移动用户手机上网行为分析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

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基于实际数据应用情况,不断升级完善系统的分析能力与分析率。

项目采用按年提供服务支撑及功能开发模式,项目总体如下:20--5011年《无线上网用户行为分析项目》项目款:43454万2041-2043年《用户行为建模运营支撑平台项目》项目款:67777万2014 项目规划中。

功能介绍1.用户上网分析通过对目前已有网站收集整理,建立网站规则库,目前已涵盖15万个用户经常访问的wap网站。

对这15万个wap网站旗下每个频道进行采集。

通过分析,从网站类型及网站内容两个维度将用户访问网站打标为将所有频道分为11个网站类型与178种内容分类。

对应每一个频道编写相应规则用于匹配用户wap上网所访问的网站,及网站所属的分类,至2013年6月中旬已有12万条相应规则,并建立了完备的更新及纠错机制。

可实现分析用户手机上网90%的网站分析,并确保95%以上正确率。

实现功能:实现对地势、用户、时间、访问网站、访问频道、频道分类、访问频度7个元素的任意组合数据分析。

2.用户下载分析用户通过手机下载资源如游戏、音乐、软件等,网关同时产生相应下载文件的话单数据,数据包含下载文件的类型特征(下载文件后缀),通过整理,包含15个分类共119个后缀关键词,并对某些分类进行精细分类。

电信运营商中的大数据分析与用户行为预测

电信运营商中的大数据分析与用户行为预测

电信运营商中的大数据分析与用户行为预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逐渐意识到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还可以预测用户行为,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本文将探讨电信运营商中的大数据分析与用户行为预测的相关内容。

一、大数据分析在电信运营商中的应用1. 用户画像的建立电信运营商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建立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对用户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描述,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消费习惯、通信行为等。

通过用户画像,电信运营商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2. 产品优化与推广通过大数据分析,电信运营商可以了解用户对不同产品的偏好和使用习惯。

根据这些数据,运营商可以优化现有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通过对用户行为的预测,运营商可以针对不同用户推广适合其需求的产品,提高产品销售和用户满意度。

3. 故障预警与维护电信网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会影响用户的通信体验。

通过大数据分析,电信运营商可以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

通过及时的故障预警,运营商可以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减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

二、用户行为预测的方法与应用1. 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数据,预测用户的未来行为。

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通话记录和短信记录,可以预测用户的充值行为和消费习惯。

通过这种方法,运营商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让计算机自动学习和改进的方法,可以用于用户行为预测。

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和特征,从而预测用户的未来行为。

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上网行为和应用使用情况,可以预测用户是否会流失。

3. 基于社交网络的预测社交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预测用户的未来行为。

例如,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好友关系和互动情况,可以预测用户是否会转发某个广告或购买某个产品。

DPI(深度包检测)技术要点

DPI(深度包检测)技术要点

1 DPI技术介绍1.1 DPI技术产生的背景近年来,网络新业务层出不穷,有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VoIP、流媒体、Web TV、音视频聊天、互动在线游戏和虚拟现实等。

这些新业务的普及为运营商吸纳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同时也对网络的底层流量模型和上层应用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带来带宽管理、内容计费、信息安全、舆论管控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尤其是P2P、VoIP、流媒体等业务,当前P2P业务的流量已的,这打破了以往“高带宽、低负载”的IP网络QoS提供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网络拥塞,降低了网络性能,劣化了网络服务质量,妨碍了正常的网络业务的开展和关键应用的普及。

同时,P2P的广泛使用也给网络的信息安全监测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由于P2P流量的带宽吞噬特性,简单的网络升级扩容是无法满足运营商数据流量增长需要的,加上网络设备缺乏有效的技术监管手段,不能实现对P2P/WEB TV等新兴业务的感知和识别,导致网络运营商对网络的运行情况无法有效管理。

传统的网络运维管理,往往通过设备网管实现对网元级的管理,后来发展至网络级管理,可以对上层的简单应用进行管控,而这些应用级管控技术大多采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或者基于端口的流量识别进行进行分析和管理。

因此,如何深度感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提供应用级管控手段,构建“可运营、可管理”的网络,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1.2 DPI能够为运营商解决什么问题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面临大量“高消耗、低价值”的业务对带宽的吞噬压力,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问题亟待解决,主要面临如下问题:⏹网络出口带宽增加了一倍,可没几天还有大量用户投诉上网慢,收邮件慢,流媒体缓冲时间长,为什么?⏹不断升级换代交换机、路由器等核心网设备,投资不少可网络设备的性能总是无法跟上带宽的增长速度。

⏹核心网络的服务质量现状如何?互联互通出口链路带宽占用率情况?链路丢包率?链路延时?关键业务的平均带宽?最大带宽?最小带宽?WAP/WEB浏览的平均延时?最大延时?最小延时?⏹整个宽带业务网络中流量是如何构成的?哪些业务占据了主要的带宽?WAP浏览/彩信/139邮箱/WEB浏览/流媒体/P2P/VoIP/IM等热点业务各占据了多大带宽?⏹核心网到各个其它运营商的流量流向如何?同各运营商的互联带宽多大?为此所缴纳的互联带宽费用是否与用户量的增长成比例?⏹目前的出口带宽占用情况是否需要扩容?同各地市汇聚网的链路性能、带宽如何?业务性能如何?⏹用户投诉上网慢,网管系统也无法找到故障源,性能故障到底在哪里?⏹集团客户的上网或视频会议总是很慢,问题根源在哪里?⏹P2P/流媒体等高消耗、低价值业务占用带宽过大,怎么精细化控制其带宽?⏹网络中产生异常流量(包括端口扫描、DDOS攻击、广播风暴),如何定位发起攻击源?⏹能否有种设备,能按时、按人、按集团客户、按业务来调整带宽分配,限制哪些无节制占用网络的次要业务,保障WAP/彩信/WEB/视频会议/VOIP/ERP等关键业务畅通无阻。

移动虚商发展与监管

移动虚商发展与监管

Focus 虚商虚拟运营商发展背景虚拟网络运营商(VNO——Virtual NetworkOperator)是指从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的移动通信服务商,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自身不自建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通过部署必要的客服系统、计费、营账等业务支撑系统来建立自己的虚拟网络以经营语音、短信、数据等电信业务。

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灵活、创新的优势,鼓励服务和业务创新,满足移动用户个性化、差异化的应用需求,探索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与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之间合作竞争的模式和监管政策,提升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层次和服务水平,保护移动虚商发展与监管■ 史军怀 张文俊 ︱ 文用户合法权益。

虚拟运营商在1999年兴起于欧洲,随后中国香港也开始出现,而全球最早的移动虚拟运营商(MVNO)于2009年出现在美国,经过将近16年的发展,截至2015年6月,全球MVNO 数量已经发展到992家。

国内移动虚拟运营商发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工信部共分五个批次发放移动虚拟运营商牌照41个,具体名单如图所示。

图 各移动虚拟运营商获得牌照批次根据各家移动虚拟运营商自身资源的不同,我们把MVNO 分成5种类型:传统终端渠道商:该类企业具有通信行业业务背景,与运营商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渠道覆盖面广,分销网络大,其现有的业务资源与移动虚拟运营商的要求也最为匹配,做虚商可谓近水楼台,迪信通、天音、乐语、话机世界、爱施德、海尔、海信属于这一类型。

零售连锁企业:该类企业品牌知名度高,经销网络庞大,具有较大的用户基础,规模大, 代表企随着通信市场的成熟,用户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移动虚拟运营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结束了“试验期”的移动虚拟运营商更需尽快完善自身的不足,凭借灵活的优势,在未来的通信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移动通信中的大数据分析

移动通信中的大数据分析

移动通信中的大数据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交流和信息传递,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呈现爆炸式增长。

这些海量的数据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对于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和机遇。

移动通信中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运营商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优化网络性能、提高服务质量、精准营销和增加盈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移动通信中的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应用场景以及具体操作。

一、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中的重要性移动通信运营商每天收集到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上网记录、位置信息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运营商可以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

在网络规划和优化方面,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运营商识别网络瓶颈、优化网络布局、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从而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质量。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运营商预测网络流量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网络资源,避免网络拥塞和信号覆盖不足的情况发生。

在精准营销方面,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运营商了解用户的消费偏好、兴趣爱好以及购买行为,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个性化的推荐和营销活动。

通过精准营销,运营商可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和消费金额。

二、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场景1. 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分析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上网记录等数据,运营商可以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

比如,通过分析用户的通话时间和时长,运营商可以了解用户的通话习惯,并根据不同的通话需求提供相应的套餐和服务。

另外,通过分析用户的上网行为,运营商可以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和消费偏好,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推荐和营销活动。

2. 网络性能优化通过分析网络流量、信号强度等数据,运营商可以了解网络的瓶颈和优化空间。

比如,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的变化趋势,运营商可以及时调整网络资源,避免网络拥塞和信号覆盖不足的情况发生。

移动通信的网络性能监测

移动通信的网络性能监测

移动通信的网络性能监测移动通信的网络性能是指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和性能指标,如信号强度、网络覆盖、数据传输速率等。

为了确保用户能够获得良好的通信体验,运营商和相关机构需要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监测的重要性、监测指标以及常用的监测方法。

一、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监测的重要性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监测对于运营商和用户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通过监测移动通信网络性能,运营商可以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

2. 满足用户需求: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监测可以帮助运营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体验,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改进网络设施,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 促进网络优化和发展: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性能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运营商可以确定网络的瓶颈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优化和扩容,提升整体网络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二、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监测的指标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监测涉及多个指标,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指标。

1. 信号强度:信号强度是指手机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一般以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两个参数来衡量。

信号强度越强,通信质量越好。

2. 覆盖范围:覆盖范围是指网络信号覆盖到的区域范围。

监测覆盖范围可以了解到网络的覆盖情况,发现盲区和弱信号区域。

3.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是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

监测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了解到网络的实际传输能力,对比理论数值评估网络性能。

4. 时延:时延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监测时延可以评估网络的响应速度和通信质量。

三、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监测的方法为了监测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1. 无线网络扫描仪:无线网络扫描仪可以扫描附近的无线信号,并显示信号强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通过扫描仪可以实时监测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

2. 网络性能监控软件:网络性能监控软件可以监测网络的实时性能指标,如数据传输速率、时延等。

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

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

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是通过对移动网络流量进行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的一种系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流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运营商需要对网络流量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 流量监控和统计: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和统计网络流量的使用情况,包括用户的上行流量、下行流量以及总流量。

通过对流量的监控和统计,运营商可以及时了解网络的负载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资源调度和优化,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2. 流量分析和预测: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对历史流量数据的分析和算法模型的建立,对未来的流量使用情况进行预测。

这样可以帮助运营商做好流量规划和资源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和网络拥塞,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效益。

3. 流量控制和调度: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灵活的控制和调度。

通过设定流量限制、优先级和策略等参数,可以对不同用户和应用的流量进行差异化的管理,确保关键应用和用户的流量优先传输,提高用户体验和业务效果。

4. 用户流量管理: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可以对用户的流量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优化。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套餐类型,对用户的流量进行配额分配和限制,防止用户的流量超出套餐范围,避免额外费用的产生。

同时,还可以对用户的流量进行分类和优先级管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优惠。

5. 安全流量管理: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安全监控和管理。

可以通过对流量数据的分析和检测,及时发现和阻断网络中的恶意攻击和病毒传播,保护网络和用户的安全。

还可以对用户的流量进行过滤和限制,防止访问不良网站和非法内容,维护网络的良好环境。

总之,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是运营商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优化移动网络流量而开发的一种系统。

它通过对流量的监控、统计、分析和控制,可以帮助运营商提高网络的质量和性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运营商流量管理平台将会越来越重要,成为运营商网络管理的重要工具。

蓝盾AI防火墙 使用说明书

蓝盾AI防火墙 使用说明书

( 会议资料 )蓝盾AI防火墙蓝盾态势感知平台 蓝盾云安全产品蓝盾S-EMM BDS-100 智慧眼业务应用安全审计平台目录 CONTENTS智·御 慧·见安全·未来 独具慧眼审势待发蓝盾AI防火墙智·御产品简介蓝盾AI防火墙是基于“智御”理念设计的新一代防火墙,内置人工智能威胁分析引擎,不再依赖特征对威胁进行匹配和判断,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快速判定安全威胁,能够检测病毒木马变种和未知威胁攻击、0 day攻击等。

同时,蓝盾还通过云端威胁情报进行威胁模型训练更新,同步收集全网僵木蠕毒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使模型的精度接近完美。

产品功能虚拟专网IPSEC SSL VPN 国家密码算法,内网穿透入侵防御多年积累的入侵防御规则达30000条,可实时阻断、屏蔽、记录攻击源Web应用防护2000+条Web应用防护规则,保障客户服务安全病毒木马防护机器学习病毒检测引擎千万级样本训练模型有效防御病毒变种及0 dayURL过滤多维度访问控制基于五元组、用户、应用、安全域、时间的访问控制内置海量URL库包含多种类型URL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链路负载均衡,随机算法、轮询算法信息泄露防护敏感信息过滤,外发文件管控,防止敏感数据外泄行为审计精细的上网行为审计规避违法和泄密风险深度检测◆网络流量可视化◆多维度安全策略◆智能流量管理◆精细化上网行为管控主动防御◆虚拟网络服务◆追踪记录◆威胁情报分析◆策略自适应成立十八载铿锵前行 上市五周年砥砺奋进1、质量提升a)灵活的带宽管理策略 b)动态分配带宽c)服务器负载均衡和链路负载均衡d)多运营商智能选路2、违规管控a)文件外发管控,防止核心数据外发 b)敏感信息过滤,规避法律风险 c)上网行为审计管理功能,支持审计和阻断翻墙软件、P2P下载、视频、音乐等应用3、安全防护a)全面的网络攻击防护b)自动检测攻击行为并追踪记录攻击信息 c)云端威胁模型实时收集全网威胁情报4、智能分析a)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威胁,快速准确判断威胁b)通过云端收集全网威胁样本,不断训练算法模型3、流量行为分析a)深度应用识别,可识别2000+种应用b)多维度访问控制,智能QoS,网中网管控c)基于人工智能检测异常流量和异常行为,准确快速2、主动防御a)提供虚拟服务设置黑客攻击陷阱b)追踪记录功能迅速追踪黑客信息c)I-CASE主动感知安全态势产品价值产品优势敬请关注蓝盾股份订阅号公众号二维码蓝盾态势感知平台产品背景在当今新网络形势下,传统的网络安全手段和技术难以应对新的攻击问题,无法掌握、判断安全态势和风险点,无法辅助决策平台,反应滞后,安全效果很差,为此,我们急需要全天候全网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及时预测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前预警,为制定有预见性的应急预案提供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运营商核心能力的移动数据上网行为管控吴韦力,郭荣烈,陈贻鑫,庄伟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泉州 362000)摘 要 本文分析了运营商HLR和PCC等核心能力,提出了基于PCC限速技术的移动数据上网管控方案。

通过结合APP端和Web端管控平台,实现灵活可自定义的限速规则,可同时满足家长和学校的管控需求,具有推广成本低、用户体验好等优点。

关键词 上网行为管控;PCC限速;运营商核心能力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8)07-0050-05收稿日期:2018-04-081 引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截至2017年7月,中国网民达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7.24亿[1]。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等群体容易上课期间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影响学业的行为,由此产生了对移动终端上网行为进行管控的需求。

运营商是移动数据上网的服务提供商,在上网管控能力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运营商传统的数据流量管控策略是依赖HLR 静态签约的质量控制(QoS),3GPP 和3GPP2分别提出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策略和计费控制)架构和SB-BC (Service Based Bear Control,基于业务的承载控制)的QoS 策略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管控能力[2-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营商PCC 能力的上网行为管控技术,具有依赖性小,可推广性高等优点。

通过搭建APP 和Web 端的管理界面,灵活配置上网时间规则,可以有效管理被管控对象的可上网时间。

2 移动上网管控技术分析手机上网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接入Wi-Fi 上网,另一种是连接SIM 卡的移动数据网络上网。

前者只要管理到路由器等Wi-Fi 信号源的终端,便能够较好地进行控制;而后者仍然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目前移动数据上网管控的技术方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软件管控,即在被控方的手机上安装上网行为管控APP 客户端,通过授予客户端管理权限对手机的上网及应用进行管控;另一种则是从硬件管控,通过定制特殊的手机终端,对手机终端预设管控规则,使得使用手机的被控方只能在有限的规则里使用手机上网。

上述这两种方案因其局限性均存在诸多方面的缺点,这些缺点对其应用场景和可行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和制约。

2.1 管控APP 客户端通过特殊定制的软件进行管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被控方手机安装上网行为管控APP 客户端,由于其本身实现原理导致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

只需被控方将自己手机上的管理客户端删除或取消对客户端的应用授权,即可以解除管控,破解难度极低。

iOS手机由于iOS系统的其封闭性,未开放应用网络行为管控的相关能力,无法实现管控;Android版由于机型多样性,难以适配支持所有机型,因此实际能通过此类APP管控到的手机类型有限,通用性低。

对于群体的批量管控,需要在被管控群体的每个人手机上均安装管控软件,执行难度大,后续统一管理难度更大。

2.2 特殊定制的手机终端通过定制特殊的手机终端,对手机终端预设定好的管控规则实施管控,该方案存在如下缺陷。

由于通过硬件实现预设管控规则,只适用于管控规则较为固定且较长时间不会发生改变的场景;如果管控规则发生变更,需要开发新的固件进行支持,变更成本较大。

需要特殊定制的手机终端支持,生产成本较高,但消费群体较小,推广性较低。

对于不同的群体,管控规则需求还需要制定不同的终端或固件,开发、维护成本较高。

较适合应用于群体的批量管控,但对于个体管控需求,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可能均远高于可预期的收益,可行性较低。

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虽然可以提高规则的灵活性,可随时变更规则,但仍然存在硬件成本高的缺陷。

3 基于运营商能力的移动上网管控方案运营商作为移动数据上网服务提供商,在实现上网管控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例如使用HLR签解约的方式来控制网络功能开启和关闭,或者使用PCC技术将上网速度降低到无法正常上网的速率,达到实现上网管控的目的[6]。

3.1 基于HLR的上网管控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中心数据库,包含被授权使用移动通信网络的签约用户的详细信息。

HLR网元主要存储内容如图1所示,HLR中会存储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移动台识别码MSISDN、基本业务、补充业务签约信息等,其中就包括移动数据上网设置,以允许该签约用户接入分组服务(Packet Services)。

基于HLR的上网管控方案核心在于动态签解约移动数据上网功能,以实现用户上网功能的开启和失效。

因此只需建立用户手机号和对应上网时间规则表,在指定时间签约和解约移动数据上网功能,就实现了上网管控的能力,该方法对手机终端并无任何依赖,成本低,可推广性高。

虽然HLR的实现原理简单,但是当管控的群体较多,限网时间较为统一时,容易出现签解约消息拥堵,导致正常的网络开启和关闭时间延迟等问题。

若采用该方案作为限制上网的核心能力时,容易在用户规模较大时遇到瓶颈,因此存在局限性。

3.2 基于PCC的上网管控各大运营商均积极开展了PCC的研究并投入商用。

PCC可基于用户的业务、流量、签约信息、位置、接入、时间等单一条件或多维组合条件进行网络资源策略管控的能力,与营销、计费等策略相关联,进行端到端业务质量(QoS)控制、无线资源动态调控、重定向以及差异化计费等,可有效减少资源占用[7-9]。

采用PCC 技图1 HLR网元主要存储内容术可实现 2G/3G/LTE 接入的统一策略控制,例如对网速进行限速。

主流场景下PCC 与BOSS(Business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联动的消息流程如图2所示。

BOSS 告知PCRF/SPR 哪些用户适用于配置的PCC 策略,也即BOSS 传递用户策略订购关系到PCRF/SPR。

用户PDN 连接建立,省内或漫游用户通过DRA 将用户路由回归属PCRF 获取策略。

PCRF 判断“当前用户属于配置策略的用户群体”,则向SAE-GW/GGSN 下发限速策略,不符合则正常上网。

PCC 的能力并不是完全关闭手机的移动数据上网功能,而是对QoS 进行控制,限制其上网速度。

当限制到较低的上网速度,例如1 kbit/s 时,将导致等待时间过长而无法正常上网,达到间接断网的功能。

PCC 提供了限速策略的能力,可以对签约相同策略的用户采取相同的限速控制,有利于批量对被控对象进行上网管控。

不同于HLR 的方案采取直接取消移动上网功能,基于PCC 的方案是在上网连接建立的时候,在核心网侧进行规则判断,并对匹配的手机采取对应的QoS 策略,达到限制上网的目的,避免了大量的签解约消息拥堵。

3.3 上网行为管控方案相较于PCC 技术,HLR 方案在部分移动终端中需要用户手动切换飞行模式,以实现网络恢复,用户体验较差,并且存在用户规模较多时容易出现签解约消息拥堵等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采用PCC 技术作为运营商侧的上网管控能力的上网管控解决方案。

上网管控的应用场景可分为面向单一个体、面向群体以及两者结合。

例如家长对学生有管控需求,学校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管控策略,同时家长又可能对学校的策略进行补充。

基于上述3种应用场景,本文提出同时适用于3种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通过采用运营商独有的PCC 技术作为核心的上网管控能力,开发APP 端和Web 端,分别适用于家长和学校的规则配置需求,并自动对两者所配置的规则进行合并。

整体的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图2 主流场景PCC消息流程图图3 基于PCC的上网管控方案具体描述如下:(1)对被控个体设置限速的时间段,形成限速规则P1,P2,……P n(如周一~周三7:00-11:00为一个限速规则,由平台设置的限制模板Mn可理解为多个限速规则的组合)。

(2)设置限速规则的执行周期,可以是周期性执行(如每周1、周2、周3执行)或者一次性执行(具体某一天)。

(3) PCC侧采用“N+1”个策略支撑方案:其中“N”个策略对应经过整合后所得出的固定PCC策略,这些策略应用人数较多,这些人群的限网时间段需求一致,适合创建为PCC策略,存入策略控制服务器PCRF,由策略控制执行点功能PCEF来调度执行,提升并发处理的执行效率。

这些策略需要指定具体的周期和时间,将被控方的移动数据上网速度限制到无法正常上网的速度(例如1 kbit/s)。

例如周一~周五08:00-12:00、14:00-17:00属于一个PCC策略。

PCC限速的类C语言描述如下。

(4)其余“1”个策略为特殊的策略,该策略配置为所有时间段都进行限网,应用于只执行一次的临时限网策略或应用人数较少的限网时间段。

由于这部分应用次数或人群较少,不适合每个都生成对应PCC策略,避免PCC策略数过多,影响PCC策略控制和执行效率,因此将此部分需求统一配置成一个PCC策略,由调度程序统一进行调度执行。

当只执行一次的限网策略或应用人数较少的限网时间段到达限网时段时,调度程序负责向PCC发送对哪个或哪些手机号码启用此策略的请求;当限网时段过后,调度程序负责向PCC发送取消此策略的请求,以此来达到灵活开启和关闭小规模限网需求的操作。

(5)策略调度程序负责将上网行为管控平台及APP 中设置的模板规则进行统一合并,筛选出使用人群较大的限网需求,归到“N”个固定策略中;使用人群较小的限网需求,归到“1”个特殊策略中。

(6)通过“N+1”PCC策略的方案,在指定的周期和时间段内,将被控方的移动数据上网限速至无法正常上网的速度(比如1 kbit/s),使得被控方在该时段内无法通过移动数据上网,从而达到对被控方的移动数据上网行为管控的目的。

(7) 允许设置例外日期(如节假日), 在例外日期内,管控方所设置的限网策略不对被控方生效。

3.3.1 面向个体的管控设计对于个体的管控,采用管控方通过APP端(上网行为管控APP)进行对被控个体的上网行为管控设置,APP端的管理界面如图4所示,可进行如下个性化管控设置。

查询当前被控个体的网络状态(开启或禁用),以及家长和学校配置的限制上网时段。

自定义重复执行或临时性执行的限网时段,并自动处理与学校配置规则的冲突。

3.3.2 面向群体的管控设计对于群体的管控,采用管控方通过Web端(上网行为管控平台)进行对被控群体的上网行为进行管控设图4 APP管理界面PCC限速执行逻辑1. if(接入类型==2G或3G或4G)&&(APN==CMNet或CMWAP)&&(当前时间 in 限网时间段内)2. then3. 限速到1kbit/sA mobile network access control management solution based on ISP core capabilitiesWU Wei-li, GUO Rong-lie, CHEN Yi-xin, ZHUANG Wei-qiang (China Mobile Group Fujian Co., Ltd. Quanzhou Branch, Quanzhou 3620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solution for mobile network access control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recapabilities of ISP. This solution applies PCC speed limit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APP-side and Web-side management platforms, has more advantages in fl exible and customizable speed limit rules,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parents and schools at the same time, with low promotion cost and good user experience.Keywords mobile network access control; PCC technology; ISP core capabilities参考文献[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7.[2] Xavier H F, Seol 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ontrol Models of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J]. Contemporary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4,7(32):1747-1753.[3] Zamora D C, Przybysz H.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architecture[Z].Google Patents, 2011.[4] Balbás J P, Rommer S, Stenfelt J.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in the evolved packet system[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9,47(2):68-74.[5] Albaladejo A D, de Gouveia F C, Corici M I, et al . The PCC rulein the 3GPP IMS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architecture[C]. 2008 IEE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08:1-5.[6] 张美璟, 王应明, 李灵慧. 基于PCC架构的数据业务管控策略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2):231-241.[7] 郝咏梅. 4G网络中达量降速业务实现[J]. 甘肃科技, 2014,30(18):13-15.[8] 施兆阳, 陈笑风, 张国华. PCC管控策略研究[J]. 电信科学,2017,28(7):140-148.[9] 周洪林. 基于4G环境下PCC网络建设方案设计[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3(2):21-25.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