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春江花月夜无音乐
春江花月夜——精选推荐

《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
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
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
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
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
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
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留给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色中,烟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
接下来诗人又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落笔,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幽独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
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静静的流淌.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结,思想蕴涵,深情缅邈,笔势回折,跌宕多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3.1.1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3.1.1春江花月夜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第一节《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后被改编为同名民族管弦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月光下的江边美景,以及人们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本节课将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音乐改编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张若虚;2. 分析《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内容和意境;3. 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春江花月夜》;4. 讨论音乐改编的技巧和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意境,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春江花月夜》,并能够分析音乐改编的技巧和特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唐代著名诗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已经有所接触,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和月光下的美景。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音乐和诗歌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欣赏和讨论来学习。
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来提高。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春江花月夜》时,可能会对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方面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和分析。
同时,学生可能对音乐改编的技巧和特点缺乏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教材包括《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原文和民族管弦乐版的音乐资料。
此外,还需要准备《春江花月夜》的解析和欣赏指导书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图片和图表包括《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春天的夜晚和月光下的江边美景,以及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画像。
春江花月夜初中音乐教案

春江花月夜初中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春江花月夜初中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欣赏和分析《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探究:2. 给学生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乐器运用等。
通过欣赏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元素如何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实践:4. 分组让学生尝试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可以使用乐器或者人声演唱。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自己的表达方式。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音乐语言和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拓展:6. 邀请一位专业音乐家或教师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于《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演奏经验。
7.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总结:8.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顾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9.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达方面的提高,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音乐兴趣和能力。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演奏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作品演奏:评估学生在小组演奏中的合作和技巧。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写作一篇关于《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评论或分析文章。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作一首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或诗歌。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春江花月夜》这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音乐元素和作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小学音乐教案:欣赏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 (2)

小学音乐教案:欣赏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一级标题:引言音乐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关键时期。
而《春江花月夜》这首音乐作品,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之一,既充满了民族特色,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探讨如何利用《春江花月夜》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二级标题: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原名《临江仙》,由明代作曲家杨洪基创作。
这首古典曲目以其优美的旋律、流畅的乐句和丰富的情感受到广泛喜爱。
它描绘了春江畔的美丽景色,通过音乐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三级标题:目标与价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有着重要的目标和价值。
首先,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主动参与。
同时,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此外,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级标题:教学方法与步骤1. 建构知识框架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之前,我们应该先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的知识框架。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聆听欣赏在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中的美妙旋律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身体语言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尽情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3. 互动讨论与分享学生聆听完音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分享。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你们觉得这首音乐中表达了哪些情感?”,“音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等等。
通过互动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 角色扮演与创作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或创作活动。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夜》⾳乐赏析2020-10-28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夜》是我国传统民族⾳乐艺术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接下来⼩编搜集了《春江花⽉夜》⾳乐赏析,欢迎查看,仅供⼤家参考。
《春江花⽉夜》⾳乐赏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夜》是我国传统民族⾳乐艺术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
其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充分地利⽤各种⾳乐⼿段,把江南春江⽉夜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春江花⽉夜》全曲由引⼦、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
这⾸具有中国特⾊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都有⼀个富有诗意的⼩标题,分别为江楼钟⿎、⽉上东⼭、风回曲⽔、花影层叠、⽔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尾声。
乐曲的演奏形式很多:既有琵琶、洞箫、⼆胡、筝、⼤胡、⼤⿎、碰铃等组成的⼩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有增加了扬琴、笙、中胡、拉阮、云锣、⼤锣的中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还有⼤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不同的演奏形式各有特⾊。
在⾳乐欣赏课上让学⽣了解并欣赏这⾸优美的民族⾳乐作品,有利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他们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的健康协调发展。
为了提⾼学⽣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现代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把⾳乐知识传授、⾳乐能⼒培养及审美教育有机地融为⼀体。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习兴趣 《春江花⽉夜》的艺术构思⾮常巧妙,随着⾳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变换:时⽽幽静,时⽽热烈,展⽰了⼤⾃然景⾊的变幻⽆穷。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春江花⽉夜》诗情画意的内容,为每⼀乐段创设不同的⾳乐情境,让学⽣在这种融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于⼀体的⾳乐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学⽣强烈的欣赏兴趣和求知欲望,提⾼了他们的⾳乐审美能⼒。
例如:第⼀乐段“江楼钟⿎”:落⽇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江⾯上,远处江楼屹⽴,微风习习,⽿畔响起源⾃江头尽处的阵阵萧⿎。
第六乐段“渔歌唱晚”:洞箫在琵琶和⽊鱼的伴奏下演绎出⼀段悠扬如歌的旋律,曲调欢快,如同从远处晚归的渔⾈中飘来的愉快歌声。
音乐《春江花月夜》

音乐《春江花月夜》音乐《春江花月夜》1:引言- 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 说明本文将对这首音乐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2:曲目结构- 列出《春江花月夜》的曲目结构,包括序曲、主题变奏等部分。
- 对每个部分进行简要描述,指出其特点和作用。
3:旋律特点- 分析《春江花月夜》的旋律特点,包括流畅性、复杂性等方面。
- 解读旋律使用的音阶和音程,以及其在传达情感上的功效。
4:和声分析- 讲解《春江花月夜》的和声结构,包括和弦进行、音乐质地等。
- 分析和声的变化和转变,以及对音乐氛围的影响。
5:节奏和节拍- 对《春江花月夜》的节奏和节拍进行分析,包括速度、韵律等方面。
- 探讨节奏与旋律、和声之间的关系,并解读其对音乐表达的作用。
6:情感表达- 揭示《春江花月夜》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包括欢快、忧伤等。
- 分析具体的音乐元素和演奏技巧对情感表达的贡献,以及对听众产生的影响。
7:配器和演奏技巧- 介绍《春江花月夜》的配器情况,包括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技巧。
- 分析配器的合理性和演奏技巧的独特之处,以及对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8:音乐传播和影响- 探讨《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传播形式和途径,包括演出、录音等。
- 分析《春江花月夜》对后世音乐创作的影响,以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9:附录- 提供《春江花月夜》的乐谱和关键演奏技巧的说明。
- 提供相关的音乐录音和演出视频,供读者参考。
10:法律名词及注释- 若文中有涉及相关法律名词,提供名词的简要解释和注释。
【附件】- 列出本文所涉及的附件,包括乐谱、音乐录音和演出视频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若有涉及,提供关于法律名词的详细解释和相关注释。
【全文结束】。
音乐欣赏教学《春江花月夜》案例

⾳乐欣赏教学《春江花⽉夜》案例设置情景,聆听旋律,启发想象,激励创造——⾼⼀⾳乐欣赏教学《春江花⽉夜》案例⼀、思考问题:1、多媒体FLISH动画,在⾳乐欣赏教学的应⽤。
2、把⾳乐基础知识渗⼊到教学的环节中,通过给学⽣提供感受⾳乐、表现⾳乐、创造⾳乐的机会,使学⽣主动参与⾳乐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乐⽂化知识和技能。
3、让民族⾳乐真正⾛进课堂,⾛进学⽣⼼⾥,使学⽣主动探究民族乐器、乐队演奏座式等⾳乐知识。
⼆、案例描述:我设计的案例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夜》是⼈民⾳乐出版社⾼⼀年级的欣赏课,⽤了⼀课时。
我教学的⽬的是想通过欣赏《春江花⽉夜》让学⽣感受作品塑造的优美意境,在清丽、流畅、古朴、典雅的乐声中,让⼼灵得以净化,变的更纯真、更美好,从演奏⽅法⾓度给民族乐器分类,了解⼀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的⾳⾊、乐队演奏座式。
《春江花⽉夜》属于多乐段的标题⾳乐,每段⾳乐采⽤变奏+合尾⼿法构成。
这⾸作品时间长,不能细致地逐段欣赏,我采⽤递进欣赏法。
第⼀遍⽤提⽰法(多媒体播放FLISH动画情景提⽰、标题提⽰、语⾔提⽰)帮助学⽣感受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美,感受作品的艺术结构、艺术表现⼿法。
第⼆遍欣赏,让学⽣在感受⾳乐的基础上去表现⾳乐,在优美的乐声中展开丰富联想,采⽤各种⼿段尽情表达⾃⼰的艺术感受。
(⼀)创设情景、导⼊新课。
利⽤课前预备时间,让学⽣听琵琶曲《⼣阳萧⿎》,多媒体展现⽉夜春江的画⾯,并附有四句诗。
⾳乐声中,学⽣们轻声吟诵张若虚《春江花⽉夜》⼀诗前四句“春江潮⽔连海平,海上明⽉共潮⽣。
滟滟随波千万⾥,何处春江⽆⽉明”。
教师语:“古往今来,多少⽂⼈墨客垂青‘春江花⽉夜’这⼀景致,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诗、画”。
接着,我播放第⼀部分的动画,在缓缓的引⼦⾳乐伴奏下,画⾯出现了⽔波荡漾,⽉亮慢慢升起,垂柳摇曳,远处⼭峰连绵不断,犹如仙境般美丽的景象。
真是太美了!如此⽣动的画⾯,学⽣们个个睁⼤眼睛,⼀下⼦被吸引住。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
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
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
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张若虚,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
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5)"水深云际":音乐进入低音区,景象深广,偶而琵琶点出泛音,使人想起近处的水滴。
(6)"渔歌唱晚":箫与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显示超脱凡世悠闲自得的意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主讲:张昌余
制作:陈玉琳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梅花访消息。
——李白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旗酒风。
——杜牧
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黄庭坚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鸭
先知。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夜深只恐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黄庭坚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形美之辽阔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
形美之壮观美
海上明月共潮生
形美之璀璨美、动态美
滟滟随波千万里
形美之秀雅美、曲线美
江流宛转绕芳甸
形美之朦胧美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形美之明净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形美之哲理美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形美之人情美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形美之梦幻美
昨夜闲潭梦落花
形美之远景美、近景美 思妇之内心美、外貌美
音美之旋律美
叠字、联珠
音美之变化美
平仄相间、抑扬顿挫
音美之节奏美 对比、排比
春美、江美、花美、月美、 夜美、人美、情美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 闻一多
意美以感心 形美以感目 音美以感耳
——鲁迅
意美
美在诗人对山水风月的热爱。
美在对宇宙人寰的诗意探索。 美在诗人对芸芸众生的关爱。
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 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李泽厚《美的历程》
形美
一是形象的个体美、整体美 二是形象美的多样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王安石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苏轼
●三月柳花轻复散,飘扬淡荡送春归。
——秦少游
●怨风怨雨两具非,风雨不来春亦归 。
——王岩叟
张若虚
张若虚(660-约720),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
号称为“吴中四士”之一。《全唐诗》收张若虚诗共两首。 《春江花月夜》解:本乐府旧题。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春:美之成因 江:美之本源 花:美之表征 月:美之光照 夜:美之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