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克和千克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1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相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教学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育教学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育教学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约3课时2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8单元克与千克)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当指针停下时就可以读出它的质量了)(实物操作)称1千克重的洗衣粉和1千克的苹果。

4、体验1千克有多重。

今天你认识了“克”和“千克”,以后大家去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先掂1掂、猜1猜,看看自己能不能比较准确地说出它们的质量。

3、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103页的“做1做”第1题。

2、课本第103页的“做1做”第2题。

3、课本第103页的“你知道吗呢?”想1想:1千克爆米花和1千克沙子比较,哪个重些呢?*4、拓展作业。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填上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

3() 500() 2() 150() 2() 1()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课件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课件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 鸵鸟,大约有 100 千 克重。它的一个蛋就 重 1 500 克。
小结
(书P88第3题)
1、要老师提问才可以回答问题。
2、每件物品让4个人来猜重量。最接近 真实重量的为胜。
约 3千克
约 2千克 约 4千克
约 10克
约 150克
约 200克
约 300克
约 500克
常见的几种秤
1、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
2、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 )作单位。 书包有多重用什么做单位?那一 支粉笔有多重用什么作单位? 磅秤
一个 3千克
可以换几个

1000克
3千克
1000克
3千克
1000克 1000克
3千克
=
1000克 1000克 1000克 3000克
1千克=1公斤
1 1千克
4千克
( 4000)克
2千克
( )克 2000
(
3
)千克
3000克
6000克
( 6 )千克
活动要求:
猜一猜你的书包有几千克?
要知道物体的 轻重,该怎么 办呢?
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 (秤)来称
同学们,在日 常生活中你见过 哪几种秤呢?
你见过哪些秤?
弹 簧 秤 盘秤
电子秤
磅秤
台秤
天平
常见的几种秤
《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禁止以次顶好,以假充真, 接杂使假,短尺少秤,禁止使用和出售 国家明令禁止的和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凡出售计量器具的应持有计量管理部门 的证明。 磅秤
5本数学书,5个土豆 , 三个易拉罐可乐 , 15个鸡蛋……
磅秤
分别用手掂一掂, 感觉怎么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千克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千克的认识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重1(千克) 重200(千克) 重10( 克 ) 重80( 克 )
1 在 里填上“>”“<”或“=”。
5200克 > 5千克 6000克 = 6千克 8克 < 8千克
4千克 > 400克 2千克 < 2200克 1000克 < 10千克
2 鸭子和鸡分别重多少千克。
2 填一填。 4千克 =(4000)克
5000克 =( 5 )千克
9000克 =( 9 )千克 3千克 =(3000)克
6000克 - 2千克 =( 4 )千克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千克=( 1000 )克 2000克=( 2 )千克 3千克=( 3000 )克 1000克=( 1 )千克 5千克=( 5000)克 6000克=( 6 )千克
1斤=500克 1斤=10两 1两=50克
“斤”“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量质量的单位, 但不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妈妈买了1斤4两糖果,你知道妈妈买了多少克糖果吗?
500+4×50=700(克)
1 估一估下面的物品有哪些比 1 克轻?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 1 克轻?
生活中比1克轻的物品有很多,例如1颗绿豆、1颗黄豆……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用手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2个曲别针约重1克。 1克的物品很轻。
放在手上掂一掂,就会感觉很轻很轻, 好像手上没有放东西一样。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1克
1克
1克
生像具活这测中样量约比呢重较?轻1克的的物物品品用有什很么多工。
托盘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指针
托盘 砝码
1g 2g 5g 10g 20g 50g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克和千克》教案1一、班级情况、学情分析:该班有40名学生,男生19人,女生21人。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敏捷,课堂反映灵活,与老师配合密切,能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探究体验:1、认识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2、认识感知1千克(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课件:第8单元 克和千克 第1课时 认识克和千克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课件:第8单元  克和千克 第1课时   认识克和千克

像2袋“这盐净些重含计1量量0”0比0是克较什,重么也的 物可意品以思,说?常重用1千“克千。克” 作单位。
指针指着几,就表示 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你知道吗?
电子秤
体重秤
1在斤生=活1中0两,人们习惯 1用斤“=斤5”00和克“两”来 2表斤示=物1体千有克多重。
磅秤
你还知道人们常 用什么质量单位 除斤来了、表这两示些与物,我体生们有活认多识 中的重你克吗还和?见千过克什又么有什 秤么?关介系绍呢给?大家。
称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 用字母“g”来表示。
克和千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千克”转化为“克”时, 在数的后面添上3个0,由“克”转化成“千克”时, 把数末尾的3个0去掉。
用秤称量物体的质量时,指针指向几,就表 示所称的物体有多重。
这请些你用物先手品掂都一比掂较这,轻些感, 计物量觉比较1克轻有的多物重品?, 常品用,怎“你么克有样”什?作么单感位受。?
比生较活看轻中看的还1物有克品哪黄常些豆用物大天品约平的有 来质称量多。大少约粒是,1克并?掂一掂。
2
1我字千“箱知母克净里道“=含的“k1g量物千0”品”0克来0实指克”表际桶用示有里。、 多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课件
二年级数学下册(RJ) 件
教学课
第 8 单元 克和千克
第 1 课时 认识克和千克
一、新课导入
同表学示们物,品看有看多他重们,在 超可市以都用买质了量什单么位?克分 别或是千多克重。呢?
二、探索新知
1
我1个知2道分“硬克币” 真用约是字重太母1克轻“。了g”!来 表示。
5.判断对错。
5070岁克的+都小5是0朋01克千友=克体1,重0当0一0然克般 1千在克2=2一千1样0克0重左0克了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一、单选题1.1001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重。

A.棉花B.铁C.一样2.一个盒子的质量是200克,在盒子里放入800克的点心后,盒子和点心一共重()。

A.1600B.1000C.一千克3.下面物品中,()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A.一枚1元的硬币B.一袋食盐C.一袋大米4.下列数量中,()最重。

A.1000g B.73kg C.978g5.聪聪重30千克,亮亮比聪聪重一些,那么亮亮的体重可能是()。

A.27千克B.34千克C.70千克6.菠萝重()。

A.2g B.2kg C.20g D.20kg7.2千克水和2000克鸡毛相比()。

A.鸡毛重B.一样重C.水重8.一个鸡蛋大约重()。

A.150克B.5克C.50千克9.小明体重大约是()。

A.60克B.600克C.6000克D.30千克二、判断题10.2千克白糖和2千克西瓜一样重。

()11.龙龙体重为30千克,他一顿能吃50千克的包子。

()12.一桶油的质量是5克。

()13.1袋面粉重500克,2袋面粉重1千克。

()14.5千克棉花和5斤铁同样重。

()15.二三班的一个同学特别瘦,体重只有200克。

()三、填空题16.在横线上填上“>”或“<”“=”2000克+700克3千克3个千和6个一306017.一袋洗衣液重500克,6袋洗衣液重千克。

18.一杯黄豆加上杯子重400克,其中重100克,重克。

19.在横线上填>或<。

100399939684001900克2千克20.读一读,填一填。

;;。

21.一袋盐重500 ,2袋这样的盐重1000 ,也就是1 。

2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幢楼高约20一片树叶长约5一个鸡蛋重约60一个文具盒长约2一只狗重约10梦梦身高约1体重约242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7990克8千克2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克”或“千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克和千克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算,掌握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的进率。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4、初步学会称称物体的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盘称
学具准备:橘子、二分硬币、棉花、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轻重
课件出示一座桥,一只小羊过去,桥安然无恙,一只大象过去桥却断了,大象掉进了水里,问这是为什么?(大象比小羊重)
你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什么作单位吗?(可能会说与斤有关系的)斤在我国是比较常用的质量单位,可是在国际上是用克和千克来
表示质量的,为了能和国际接轨,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了解一下克和千克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谁能说以说在哪里见过克或千克
2、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介绍常见的称(着重介绍天平、盘称)
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克
1、称2分硬币
平时我们经常用钱去买东西,你想知道这枚硬币有多重吗?
1)让学生确定用什么称来称。

2)示范操作,学生仔细观察(游码停在刻度1,说明1枚2分硬币重1克)
3)每名同学掂一掂,试一试,感受1克的质量是什么感觉?
2、你还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3、猜一猜:袋中物品质量?互相掂一掂,再撕开标签看一看,看哪个小朋友猜的最准。

(二)认识千克
1、称一称一千克物品。

1)出示一袋物品,让学生确定用什么称一称。

2)谁用过盘称?介绍用法?
3)称一称这袋物品,并说一说拎在手中的感觉
2、合作称一千克物品
1)合作称量
2)拿出1千克棉花和1千克橘子让学生猜一猜谁重
3)验证
4)讨论:有什么发现?
3、每组估3样物品,再实际测量,完成表格,感受1千克重的物品,两组互相交流
物品
估计质量
实际质量
(三)认识1000克=1千克
1、出示一袋盐,谁知道一袋盐多少克?那2袋呢?
2、量一量
3、发现了什么?1000克=1千克(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四、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我们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很快给一些物品找到合适的质量吗?
1、连线
一个西瓜100克
一袋方便面1千克
一袋洗衣粉5千克
2、判断
一个乒乓球大约有3克()
小胖今年7岁,称重2千克()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3、当销售货员(组内合作,轮流当一次)
4、小明的日记(指正错误,想对小明说些什么)
20xx年4月15日星期日晴
今天是星期天,阳光明媚,我早早地起了床,来到饭桌前,端起了300千克的碗,拿起了250千克的勺子,盛了200千克的米饭吃了下去。

然后,拿了一个重200克的苹果边吃边走,不一会来到了学校操场。

拿出了一个重6千克的哑铃练起了臂力。

忽然看见地上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跑过去一看是5角钱,我捡起这个重5千克的硬币,把它装进口袋,准备星期一交给老师。

五、课外延伸,全课总结
同学们,看来克与千克学不好还真不行,因为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老师希望回家后同学们能以质量单位为主题写一篇日记,老师相信你们不会闹出象小明一样的笑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