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2.能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克和千克的模型或图片。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苹果、香蕉、橘子、剪刀、电子秤等。
3.投影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克和千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袋糖果,问:你们知道这袋糖果有多重吗?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拿出电子秤,称出糖果的重量,告诉学生这是克。
2.认识克教师展示克和千克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解释克的含义,即1克是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每人拿一个苹果,用剪刀剪下一小块,称出其重量,感受克的实际意义。
3.认识千克教师展示千克的概念,即1千克是1000克。
学生分组实验:每人拿一个香蕉,称出其重量,感受千克的实际意义。
4.换算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物品的重量,让学生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活动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重量,并说出估计的依据。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克和千克的概念。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克和千克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换算等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难点补充: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通过实际称重,让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差异,理解1千克=1000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出示一袋糖果,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袋糖果有多重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 (共22张PPT).pptx

看看1克黄豆大约有 多少粒,并掂一掂。
千克
我“知净道含“量千”克指”桶用 1千字里克母、=“箱1k里0g0的”0物来克品表示。
实际有多重。
像2这袋些盐计重量10比0较0克重, “净含量”是
的也物可品以,说常重用1“千千克。 什么意思?
克”作单位。
指针指着几,就表示 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电子秤
体重秤
1 判断对错。
(1)一个鸡蛋约重50克。
( √)
(2)小明今年7岁,约重2000克。
(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4)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 )
5007都克岁是+的15小千00朋克克友,=体当1重0然0一一0克般 1千在克样2=重2千1了0克!00左克右。
。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上午7时26分19秒07:26:1920.6.16
• •
T H E E N 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6月上午7时26分20.6.1607:26June 16, 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7时26分19秒07:26:1916 June 2020
2 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一根绣花针、一根头发、一粒米......
3 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 25g 3kg
固体胶25克,哑铃3千克,大米10千克,一箱面包360克。
4 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克 千克) (克 千克) (克 千克) (克 千克)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计 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6.1620.6.1607:26:1907:26:19June 16, 2020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1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时间的观念,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有哪些?(板书)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三、时、分、秒的复习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复习第11题。
4、复习画角。
(1)说说画角的步骤。
(2)画一个角。
(3)画一个直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5、练习复习第12题。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欢送大家阅读。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抵。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便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环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示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根抵。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2023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千克的认识》PPT课件

(教材P102 T2)
2.计量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 圈一圈。
(教材P102 T3)
3.读一读,填一填。
(600)克 ( 2 )千克 ( 25 )千克
掂一掂1千克 的物品,体会 一下有多重。
探究新知
交流:你见过这些秤吗?除了这些,生活中你还见 过什么秤?介绍给大家。
电子秤
体重秤
磅秤
探究新知
称量较轻的物品并且需要的准确度较高 时,一般用天平。一般实验室使用。
日常生活中,称量一般物品的质量时, 多用盘秤、台秤、弹簧秤和电子秤。
称量较重物品的质量时,一般用磅秤。。
一共花了多少钱?
苹果:2×5=10(元) 桃:3×4=12(元) 荔枝:1×8=8(元) 西瓜:2×5=10(元) 10+12+8+10=30(元) 口答:共花30元钱。
课堂练习 一枚5分硬币重2克,小芳有4角钱的5分硬币,共 重多少克?
4角=40分 40÷5×2=16(克)
答:共重16克。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解答正确吗?
这些苹果重4.7千克。
和我们估计 得差不多。
探究新知
估计24个梨大约重( 5 )千克。
我知道大约5 个梨是1千克。
-5
-5
-5 -5
24 19 14 9 4
探究新知
你知道吗?
我是蜂鸟,是 世界上最小的 鸟,体重大约 只有2克重。
我是鸵鸟,是世界 上最大的鸟,体重 大 约 有 100 千 克 重 。 我的一个蛋就重 1500克。
我的体重是25千克,这只鸵鸟 有4个我这么重。它的一个蛋也 相当于3袋500克的食盐那么重。
课堂练习 连一连。
200千克 200克 4千克 50千克 2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学PPT课件(3篇)

探究新知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知道王奶奶摘 的苹果数量。
让我们估计这些 苹果有多重。
学法提示
(1)仔细读题,获得了哪些信息? (2)想一想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 (3)怎样估计这些苹果有多重? (4)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克与千克
K
E
Y
U
Q
I
A
N
K
E
CONTENTS
01 情境导入 02 认识克与千克 03 练习巩固 04 课后小结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 些东西吗?那你们知 道他是用来干嘛的吗? 今天我们所讲的内容 就和会他们有关
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是否有跟爸爸妈妈一起 去买东西呢?那你肯定听到过斤、克、 千克这种单位吧,那你们知道这些单位 表示什么是什么意思吗?那今天就跟随 老师一起去学习吧。
探究新知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自学提纲
(1)结合生活经验,猜一猜一个2分硬币、一块橡皮分别有多重,哪 个物品大约重1克?
(2)同学们取出一个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请老师称一称, 做好记录。
(3)掂一掂其他物品,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4)与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好。
苹果有大有小,要 根据大小来估计。
一般大的4个1千克, 中等的5个1千克。
如果 4 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 5 千克。 如果 5 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 4 千克。
称一下,看有没有4、5 个重1千克的苹果。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5 )千克。 20÷4= 5 (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4 )千克。 20÷5= 4 (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课件)

饼干 110 克
5 千克
一盒牙膏重30克
一根火腿肠重45克
你
一袋大米重10千克
发 现
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 了
一袋茶叶重450克
什
一个苹果重150克
么 ?
一个西瓜重5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 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 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现在为了和国外方便买卖,世界各国 都统一用“克”和“千克”作为质量单位。
世界上最大的鸟: 鸵鸟,大约有 100 千 克重。它的一个蛋就 重 1 500 克。
二、探究新知
我“知净道含“量千”克指”桶用里、 1字箱千母里克“的=k物1g品0”0实来0克际表有示。 多重。
像2袋“这盐净些重含计1量0量0”0比克是较,什重也么的 物可意品以思说,?重常1用千“克。千克” 作单位。
1克与1千克 有多大区别
呢?
再掂一掂, 感觉一下!
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 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电子秤
盘秤
弹簧秤
磅秤
天平
古代的秤其实就是现在的杆秤。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对衡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东汉 初年,木杆秤应运而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实行法制计量的文明古国,无论从古代计量 精度上看,还是从计量单位和计量管理体制 上看,都是举世无双的。
1、一个苹果重150( g )。 2、一个南瓜重4(kg )。 3、一个排球重450( g )。 4、一个西瓜重5( kg)。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 以用字母kg表示。
认识克
1枚2分硬币约重1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
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
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
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称一称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
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
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
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