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课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课件

称一称:
指针指着几,就表示 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导练:
活动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活动任务:请用今天所学的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独立完成103页做一做第1、2小题。 第二题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先抓后称) 2、完成105页第3题和第106页第8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4、展示分享:派代表在班上交流,集体分享。 活千”克指”桶用里、 1字箱千母里克“的=k物1g品0”0实0来克际表有示。 多重。
像2袋“这盐净些重含计1量量0”0比0是克较什,重么也的 物可意品以思,说?常重用1千“克千。克” 作单位。
认识各种称:
你知道吗?
电子秤
体重秤
磅秤
在1斤生=活1中0两,人们习惯 用1斤“=斤5”00和克“两”来 表2斤示=物1体千有克多重。
(4)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
四导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找一找身 边的物体回家称一称。
谢谢观赏!
2020/11/5
15
5千克 > 4900克 2500克 < 3千克
知识运用:
5.判断对错。
5070岁克的+都小5是0朋01克千友=克体1,重0当0一0然克般 1千在克2=2一千1样0克0重左0克了右!。
(1)一个鸡蛋约重50克。
() √
(2)小明今年7岁,约重2000克。
(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交流信息:
我1个知2道分“硬克币” 真用约是字重太母1克轻“。了g”!来 表示。
这些物品都比较轻, 请 品计 常,你量 用用 怎你先“比手 么掂有较克掂 样一什1轻”一 ?克么掂的作掂有感这物单,多受些品位感重?物,。觉?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 (共22张PPT).pptx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 (共22张PPT).pptx

看看1克黄豆大约有 多少粒,并掂一掂。
千克
我“知净道含“量千”克指”桶用 1千字里克母、=“箱1k里0g0的”0物来克品表示。
实际有多重。
像2这袋些盐计重量10比0较0克重, “净含量”是
的也物可品以,说常重用1“千千克。 什么意思?
克”作单位。
指针指着几,就表示 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电子秤
体重秤
1 判断对错。
(1)一个鸡蛋约重50克。
( √)
(2)小明今年7岁,约重2000克。
(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4)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 )
5007都克岁是+的15小千00朋克克友,=体当1重0然0一一0克般 1千在克样2=重2千1了0克!00左克右。
。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上午7时26分19秒07:26:1920.6.16
• •
T H E E N 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6月上午7时26分20.6.1607:26June 16, 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7时26分19秒07:26:1916 June 2020
2 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一根绣花针、一根头发、一粒米......
3 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 25g 3kg
固体胶25克,哑铃3千克,大米10千克,一箱面包360克。
4 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克 千克) (克 千克) (克 千克) (克 千克)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计 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6.1620.6.1607:26:1907:26:19June 16, 202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重要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重量的基本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换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换
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和换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的教学。

2.教学难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区分和换
算。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计量杯、秤、单元标准千克块等。

3.教辅:相关练习册和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课桌上不同物品的重量,让学生讨论这些物品有多重,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
让学生观察物品上的标签,认识克和千克的符号表示,并进行换算实验,通过实物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拓展实践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重量换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归纳
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重点强调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课堂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在家中将身边物品的重量用克和千克表示。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识别克和千克的符号和进行换算时容易出错,下节课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巩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2023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克和千克》这一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上存在一定难度。在课堂上,我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尽量让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生动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量感。
其次,学生在进行克与千克换算时,容易混淆进率1000。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数学运算上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换算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克和千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称量物品的情况?”(如称水果、蔬菜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质量单位的奥秘。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观察和体验。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01-102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课件出示师: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样也把小老虎翘不动!师: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生:他们差未几重,玩得可好呢师: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课件出示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5个苹果1千克生:玉米高钙饼干110克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师: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生:克与千克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生:两,斤,公斤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XXX 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教师板书“克与千克”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1: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2、1克与1千克的关系?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揭示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优质课件

“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
20÷5 = 4 (千克)
答:这些苹果大约重 4 千克。
27
解答正确吗? 称一下,看有没有 4、5个重 1千克的苹果。
口答:如果 45 个这苹些果苹重果1千重克4.,8千这克些,苹 果大概重 54 千克和。我们刚刚估计的差不多。
28
三 随堂练习
(教科书第104页做一做)
估计 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大约 5 个梨是 1 千克。
21
二 新课探究
3 王奶奶摘了20个 苹果,估计一下 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科书第104页例3)
22
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王奶奶
让我们估计
一共摘了20个苹果。 这些苹果有多重。
23
怎样解答?
要估计 20 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要先看几个苹果大约重 1 千克。
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24
先估计 1 千克
二、班级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共有30名学生,其中贾如可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转走。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
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
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评课稿1. 背景介绍《克和千克》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教材。

本课主要讲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并通过生动的示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2. 教学目标在学习《克和千克》这篇课文之后,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 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教会学生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转换关系;•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混淆单位的问题。

4. 教学准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黑板、粉笔;•克和千克的实践活动材料。

5. 教学过程5.1 导入与引出在开始正式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导入和引出:- 你们知道什么是重量吗?举个例子。

- 你们在生活中用过哪些单位来衡量重量呢? - 你们知道克和千克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单位?5.2 学习《克和千克》在学习《克和千克》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然后,再逐段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5.3 添补知识漏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漏洞,可以利用这个环节针对性地讲解和澄清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5.4 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转换关系,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准备一些物品和秤,让学生进行称重实验,然后让他们用克和千克来表示不同物品的重量。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5.5 讲解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方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课件

1千克=1000克
2袋盐重1000克,也 可以说重1千克。
指针指着几,就表 示所称的物品有多 重。
指针指着几,就表 示所称的物品有多 重。
指针指着几,就表 示所称的物品有多 重。
你知道吗?
电子秤
体重秤
磅秤 除了这些,生活 斤、两与我们认 你还知道人们常 中你还见过什么 识的克和千克又 用什么质量单位 秤?介绍给大家。 有什么关系呢? 来表示物体有多
在生活中,人们习 1 斤=10两 惯用“斤”和“两” 1 斤=500克 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2 斤=1千克
重吗?
做一做
1.
做一做
1.
1个苹果 5个梨 „„
100克 900克 „„
200克 1000克 „„
2. 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1千克=1000克,它可 以帮助我们判断呦!
6. 在
2千克
里填上“>”“<”或“=”。
= 2000克 5千克 > 4900克
800克 < 1千克
2500克 < 3千克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个2分硬 真是太轻了! 币约重1克。
用手掂一掂,感 1克有重? 觉怎么样?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 看看1克黄豆大约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 的质量大约是 1克? 有多少粒,并掂一 平来称。 掂。
我知道“千克” “净含量”指桶 用字母“kg”来 里、箱里的物品 表示。 实际有多重。
“净含量”是什 像这些计量比较重 么意思? 的物品,常用“千 克”作单位。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 同学们,看看他们 可以用质量单位 在超市都买了什么? 克或千克。 分别是多重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对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盘秤、硬币、曲别针、瓜子、黄豆、洗衣粉、果冻、酸奶、食盐、水果、熟鸡蛋、矿泉水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
生:(3个)
师:咱班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还挺多,大家看,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
生:男孩重,女孩轻
师:哦,原来人是有轻重的,那课本有轻重吗?这块糖呢?水呢?
生:有
师:看来,物体都是有轻重的,物体的轻重也就是指物体的质量。

通过课前搜集,你都了解了哪些物体的质量?
生:3个(不错,你很会发现)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我们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可
以用字母g来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感受1克
师:老师这有一个2分硬币,估计一下它大约有多重?
生估计
师:这个2分硬币到底有多重呢?咱可以怎么办?
生:称一称
师:(认识天平)用天平称2分硬币
师:请大家拿起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

生掂
师:1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带着1克给你的感觉,找一找1号学具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找
师:你们找到了什么?
生1:一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是不是呢?咱们来称一称。

(师操作天平)
师:几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1:两枚
师:请同学们每人拿两枚曲别针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质量。

师:谁还找到了1克的物品?
……
感受10克
师: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找到这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

再想,1个2分得硬币约重1克,2个这样的硬币呢?5个呢?10个呢?
生:10克
师:小组同学轮流掂一掂10个2分硬币的质量,记住10克给你的感觉。

生掂
感受50克
师:继续想,50个这样的硬币呢?
生:50克
师:老师没有50个2分得硬币,但这有一个大约重50克的鸡蛋。

请大家拿起这个鸡蛋,像这样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克,掂一掂,记住50给你的感觉。

生掂
感受100克(对比)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50克有多重,那你能借助它估计一下这个酸奶的质量吗?(板书:估)然后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活动
师:谁能说一说你估计的结果?
生:60克
生:80克
生:90克,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我把鸡蛋和酸奶这样掂一掂,感觉酸奶比鸡蛋要重。

师:小结:看来,用对比着掂一掂的方法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估计物体的质量。

师:到底哪位同学的估计更准确呢?我来称一称。

像这样一个酸奶的质量大约是100克。

拿起来,掂一掂记住100的质量。

生掂
感受200克
师:请大家继续思考,像这样一个酸奶的质量约是100克,那两个这样的酸奶呢?生:200克。

师:重200克的物品就在你的桌上,快找一找。

生找
师:你可真会观察。

(投影果冻)的确,为了方便顾客购买,超市很多商品上一般都标明了它的质量。

瞧,这个果冻上就写着200克。

这就提醒大家平时要留心观察,学会发现身边的数学信息。

来轮流掂一掂,记住200克给你的感觉。

生掂
感受500克
师:这个物品认识吗?
生:认识
师:对,这是我们每天炒菜都要用得调料,那这袋食盐的质量是多少呢?
生:500克
师:快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
生掂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大约重500克?
生:(2个)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咱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生看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物品,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能做到吗?
生;能
多次对比掂,确定范围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那生活中有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直接通过提供的信息知道它有多重,有时却不知道,像这样一袋黄豆,你能用100克、200克、500克这些熟悉的质量,估一估它的质量吗?比一比看那个小组估计的最准确,开始吧!
生活动
师:可以交流一下你们估计的结果吗?
生:我们估计的是150克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生:我把它和酸奶这样掂一掂,感觉它比鸡蛋重
师:嗯,不错,那它比谁轻呢?
生掂
师:看来,通过多次对比掂,我就可以在100克—200克这个范围内来估计,这样就更准确了。

……
师:揭开胶布,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把掌声送给自己。

小结:我想把物体的质量估计的更准确,可以通过多次对比掂一掂,从而确定一个范围(板书:确定范围),在范围内进行估计就会更准确。

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一下这袋黄豆的质量。

生掂
感受1千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到称量较轻的物体可以用克做单位。

那称量较重的物体呢?前面我们知道一袋食盐约重500克,算一算两袋食盐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克?生:1000克。

师:我把它记下来,现在咱来称一称这两袋食盐,
小结:1000克=1千克
那1千克里面有多少个1克?
3千克里面有多少个1克?
5000克就是几千克?
生答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小组内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感受1千克的质量。

生掂
师:记住这种感觉了吗?
生:记住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找一找你们小组内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先掂一掂,然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你们找的准不准。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找到了什么物品?
生1:一袋面包
生2:一个实心球
生3:一袋洗衣粉
生4:一包挂面
……
师:这个小组找到了的1千克的面包,另一个小组找到的1千克的实心球,同学们看着这两件物品你想说什么?
生:面包那么大一包,实心球那么小,他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

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有多重,不能只看它的外形。

感受2千克
师:再考考你,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相同质量的一袋水果。

你能估计一下这袋水果有多重吗?
师:你们估计的是多少?
生:3千克
生:2千克。

师:你是怎么估计的,能说一说吗?
生:我觉得这袋水果比洗衣粉重,我又拿了一袋就觉得差不多重了。

师:小结:不知道的物体的质量和已经知道的质量建立一个很好的联系(板书:未知 -→已知),这是我们估计较重物体质量时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师:那这袋水果到底有多重呢?老师来称一称。

小组内轮流领一领感受一下2千克的质量。

生掂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想不想知道你背的书包的质量?
生:想
师:请大家把你背的书包和2千克的水果对比着领一领,感受一下有多重?
生感受
师:孩子们坐好。

请感觉背的书包比2千克重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老师课前搜集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我们二年级的小学生背的书包的质量最好不要超过2千克。

老师真的有些心疼,孩子们你们知道吗,长期背过重的东西会让你的脊柱弯曲变形,会称小驼背的,所以我建议小朋友做事情要有计划不用得东西不要放在书包了。

好吗?
生:好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看见大家表现的这么出色,老师特想奖励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橡皮
师:你认为它的质量应该用什么作单位?
生:克
师:它的质量是多少克呢?
生掂:100克
师:大家想想,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熟悉的质量标准,这些标准要随时拿出来用一用。

像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克,为什么不拿过来用一用?
你来估计一下
师;这块橡皮就奖给你了,因为你能用对比掂一掂的方法。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我们知道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那一头大象,一头蓝鲸这些更重的物体它们应该用什么作单位?估计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好方法,期待大家的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