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着作奖拟授奖着作
屠呦呦的生平资料人物传记作文

屠呦呦的生平资料人物传记作文篇一:屠呦呦人物素材屠呦呦人物专题阅读导语呦~她终于获奖啦~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第一人~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其实,在此之前,有关屠呦呦的新闻已见诸报端,科学界关于屠哟哟的讨论也一直存在,甚至关于她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这位因在2011年度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而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的药学家,却还有一个称号——“三无”教授。
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经历、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研究员。
那么,为什么是她捧起了诺贝尔奖,其人其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给屠呦呦的颁奖词: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其实,在此次获奖之前,屠呦呦就已经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
公开信息显示,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

附件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一等奖7项201901-01病证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姜泉吕爱平唐晓颇曹炜焦娟张弛巩勋吕诚王海隆周新尧韩曼罗成贵王建201901-02冠心病“痰瘀滞虚”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阶姚魁武刘咏梅陈光邢雁伟李军杨保林熊兴江董艳杨戈何浩强段练张振鹏何庆勇陈恒文201901-03“从脾论治”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治新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日照市中医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陈卫衡林娜王荣田刘道兵孔祥英张彦琼何海军刘春芳徐祖健杨彬朱蜀云李泰贤钮艳芳谢斌王均玉201901-04中药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创新研究模式建立及其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唐旭东卞兆祥王凤云钟丽丹卞立群游洪涛王瑛张北华陈婷吕林马祥雪张佳琪刘小英石啸双尹晓岚201901-05经皮耳穴电针——一种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荣培晶朱兵李少源方继良张建国何伟景向红李亮王丽平曹炀201901-06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风险控制技术体系及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梁爱华高月易艳鞠爱春蒋春红赵雍李春英王宇光韩佳寅张宇实谢宁李德坤田婧卓郝斐然莫红梅201901-07丹红注射液及其组分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作用与应用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万海同何昱杨洁红周惠芬虞立别晓东潘远江付巍李畅陈娟葛立军韩进朱振洪王玉李敏二等奖15项201902-01“瘀毒同治”理论的构建与应用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大学杭州市西溪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光霁朱爱松陈喆邵国良那仁满都拉舒琦瑾葛宇清程汝滨楼招欢包剑锋201902-02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临床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孙学华高月求张鑫周振华朱晓骏李曼王灵台陈建杰张斌赵钢201902-03国医大师王琦中医健康理论与方法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王济王琦郑燕飞张智侯淑涓孙义民俞若熙李英帅李玲孺白明华201902-04以津力达颗粒为示范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以岭医院连凤梅仝小林朴春丽徐春王超高怀林金德田佳星宋光耀王宏宇201902-05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张小波郭兰萍王慧景志贤李梦朱寿东杨光金艳格小光李军德201902-06基于衰老相关理论的补肾通络消癥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伟敬刘玉宁刘华锋谢淑华叶霖吴洪銮潘庆军陈孝文201902-07糖尿病的中医药特色辨治方案及信息化平台构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云生黄延芹陈守强倪琳琳罗丹岳峰赵帅黄程程201902-08持续性植物状态(神呆)中医药辨治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连云港市中医医院)南京紫金医院奚肇庆丰广魁王培东高觉民周琴妹葛江屏郝莉段宝奇王霞201902-09支撑临床决策的银屑病中西医诊疗体系创建与应用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何泽慧喻靖傑谢秀丽姚丹霓夏萍郭新峰温泽淮邓浩闫玉红201902-10基于人工智能的面诊数字化诊断、图谱库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李福凤孙祝美胡鸿毅张文强李晓强林江叶进张红凯龚雨萍钱鹏201902-11中医药防控近视的研究与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星辰万有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亢泽峰苏洪泉石一宁吴宁玲张丽霞庄曾渊吴西西王江辉苏振宇田楠楠201902-12肾阳虚证体生物学基础与防治机制成都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李炜弘丁维俊汤朝晖张天娥谭从娥何林熹夏庭伟朱可曾跃琴雍小嘉201902-13代谢组学创新技术的建立及在中药安全性评价和精准防治中的应用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李遇伯张艳军韩利文杨彬邹敬韬王玉明许妍妍杨珅珅范思邈201902-14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究模式及关键技术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尹兴斌倪健杨培民伊博文陈旭曲昌海张硕峰马传江董晓旭闫磊201902-15《大学生轻松学养生》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报社胡广芹张立军刘喆马骏张新峰刘佳张晨张艺凡三等奖35项201903-01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孙冬梅毕晓黎罗文汇胥爱丽江洁怡魏梅李素梅李养学201903-02基于多重组学技术的肾主生殖藏象理论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连方孙振高相珊张建伟孙金龙郭颖韩乐天宋景艳201903-03罗氏妇科补肾安胎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颂平郜洁李艳芳刘新玉黄长盛巫海旺张玉珍201903-04基于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与应用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田军彪赵见文刘学飞杨丽静李希张颜伟徐丽娟臧春柳201903-05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成才规律的继承与创新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邹纯朴李孝刚梁尚华王少墨余小萍吴定中石克华201903-06肺卫理论的效应物质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河北省中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河北中医学院杨倩李博林王亚利王鑫国张明泉杨铸锋贾琳师旭亮201903-07林源新浙八味药材品质提升和精深加工及产业化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红石梁集团天台山乌药有限公司杭州中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圣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彭昕何国庆王志安吉庆勇高志伟王如伟陈良福张煜炯201903-08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正骨外固定适宜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日照市中医医院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成永忠赵勇程灏姜红江王金国温建民蔡静怡杨华清201903-09可实现中药多成分同步包载和释放的脂质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永吉吕邵娃杨志欣李英鹏管庆霞王锐李伟男张喜武201903-10中药复方调控糖脂代谢的分子机制及循证医学应用辽宁中医药大学杨宇峰石岩姜楠张冰冰马贤德杨晓阳孟宪悦李慧201903-11益气逐瘀利水方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l观察及疗效机制苏州市中医医院姜宏刘锦涛俞鹏飞朱宇马智佳俞振翰韩松沈学强201903-12中药方剂编码规则的创立与经典方剂的编码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澳门科技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江西中医药大学廖利平曾庆明徐美渠吴培凯徐甘霖李静易炳学李海燕201903-13基于临床证据大数据及流调的针灸病谱与区域特征病谱的构建与应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杜元灏李晶熊俊黎波李永峰石磊杨丽红刘佳琳201903-14丹参酮等中药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应用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绍兴市人民医院开国银肖建波周伟张纪达傅惠英张林时敏郝小龙201903-15愤怒、郁怒与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慧夏天刘玉兰曹秀梅李俊枚时菁静林静201903-16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方案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石家庄第五医院李秀惠张国梁聂广李芹李丽郑浩杰管小江石庆生201903-17丹参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及推广应用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上海上药华宇药业有限公司杨弘吴树华俞磊明宋嬿朱光明许振光王立会谈景福201903-18潜阳育阴颗粒抑制氧化应激与免疫炎症反应改善高血压肾损伤的机理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方祝元严士海蒋卫民刘志辉张思奇刘鸣邹冲严冬201903-19祛风清热养血活血法对免疫相关性葡萄膜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湖南中医药大学喻京生颜家朝易妙龙辉高健贺莉肖霞李维201903-20南药化橘红作用机制研究及开发应用中山大学苏薇薇程国华吴灏姚宏亮李泮霖李沛波刘宏王永刚201903-21基于张大宁教授补肾活血理论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天津市公安医院张勉之张大宁谭小月张敏英卢爱龙张艳秋左春霞贾胜琴201903-22基于“肾病多虚、阴虚多见”理论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基础及应用湖北省中医院巴元明王林群关冰金劲松李成银李伟男夏晶姚杰201903-23复方浙贝颗粒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陈信义石凤芹李冬云田劭丹许亚梅董青郑智侯丽201903-24基于“急性虚证”传承创新理论中医药防治急性脑梗死系列研究及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方邦江周爽陈振翼郭全孙丽华沈俊逸耿赟凌丽201903-25平乐正骨理论创建及其转化研究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正骨研究院郭艳幸何清湖郭珈宜孙贵香肖碧跃李峰冯坤郭马珑201903-26基于辨证下的中医综合自血疗法治疗肺脾亏虚型慢性咳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深圳市中医院陈生谢纬贾丹余燕张小瑾莫玉霞李敏芳祝庆华201903-2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乐山市中医院冯全生李白雪郭文利郭尹玲姜岑文莉汪静唐玉珍201903-28基于肾主骨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证骨代谢紊乱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梁文娜高碧珍李西海尹莲花沈建英丁珊珊康洁叶蕻芝201903-29免疫性肾炎的中药新药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张君吕静许枏王圣治杨冠琦丁晓欢张少卿李爽201903-30寒温并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张炜刘力徐贵华黄吉赓陈麒徐光临史苗颜张兴201903-31基于经穴-脏腑相关的艾灸治疗胃腑病症温补效应规律及其机制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浏阳市中医医院刘密彭亮张国山李丹王德军刘霞刘迈兰常小荣201903-32铍针治疗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推广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雷仲民徐凡平张翔张军孙佩宇尹辛成董福慧黄明华201903-33基于“互联网+”中医药治疗重大传染病关键技术研发广西中医药大学邓鑫梁健文彬赵晓芳黄龙坚黄建民梁杏秋吕艳201903-34《国医大师邓铁涛康寿之道》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瑞芳陈安琳邓中光方宁黄可儿常少琼关丽华谢裕华201903-35《视神经疾病专家答疑解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周剑孙艳红夏燕婷王慧博梁丽娜廖良吴鲁华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岐黄国际奖拟授奖者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 Alan Bensoussan西悉尼大学(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Cambridge樊台平剑桥大学(英国)。
针刀松解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筋理论探析

J n. 1 V .1 N .1 a 2O O1 9 o 2
节周 围软组织 的松 解, 从而调 整关节 内外应力平 衡, K A 对 O 进
法 对经 筋病 变进 行有 针对 性 的松解 , 除病 变关 键环 节 , 消 对
行 了很多 临床 研究 , 得 了满 意 的效 果 。它一方面 可 以对 关 取
。
治疗上应当关注这些组织, 正如 《 问 ・ 素 调经论篇》所 谓
“ 病在筋, 调之筋 : 病在骨, 调之骨 ” 。在选择 治疗 点时, 经筋理 论 强调 “ 以痛 为腧 ”, 要在关节周围寻找痛 点。现代研究表 明, 肌 肉筋膜损伤 后有 炎性 渗 出, 出液在 局部积聚, 渗 并沿肌 纤维 及 筋膜 间蔓延 , 肌 肉附着 点或筋膜边缘 受到阻挡而沉 积, 达 导 致 肌 肉纤维化及粘连 ;肌 肉痉挛 引起疼痛, 谢产物不能被清 代 除, 在局 部积聚 成为 刺激物 , 使局部 成为激 痛区 , 际上就 是 实 “ 压痛点 ” 。通过对 “ 压痛点 ”的治疗 , 以解 除肌 肉痉 挛 可
意 义在 于对 病 变部位 进 行横 向剥 离 , 向疏 通 , 纵 以达 到松 解 病变 组织 、治疗疾 病 的 目的。近年 来, 针刀松 解法通 过对 关
・
9 ‘ 6
C n e o n o I or hi es J ur a1 f nf mat on n C o T M i
等 症状 , 复 经 筋 正 常 生 理 功 能 。 恢 3 针 刀 松 解 法 是 中医 经 筋 理 论 的应 用 和 发 挥
可 见, 经筋 的作 用主 要在于 约束 骨骼 , 于关节 届伸 活动 , 利 以
保持 人体 正常的运动功 能 。关 于经筋 的病变 ,《 灵枢 ・ 经筋 》
200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颁奖大会

200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颁奖大会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药管理杂志》
【年(卷),期】2005(13)6
【摘要】中华中医药学会奖励办公室向全国各省市中医药学会、专科分会等各有关单位发出推荐通知后,各单位积极响应,认真评选优秀项目积极申报。
经过各渠道推荐和学会的审查,共有156个项目参加初审,初审会于2005年9月6-7日在京举行,评审委员会由43位专家组成。
经过公平、公正的评审,有70个项目通过了初审,预选一等奖10项,预选二等奖26项,预选三等奖34项。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学术著作;评审委员会;专科分会;办公室;项目;预选;二等奖;三等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R-27
【相关文献】
1.200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著作)奖揭晓 [J], 无
2.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中华医学会推荐的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中3项入选国家科学技术奖 [J], 吕亚雯; 刘俊立
3.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中华医学会推荐的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中3项入选国家科学技术奖 [J], 吕亚雯; 刘俊立
4.自主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200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侧记 [J], 韩燕
5.2008年全国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暨2007年度“以岭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拓展中医药防治优势,建立痛风病中药药效评价体系——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教授

拓展中医药防治优势,建立痛风病中药药效评价体系——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教授张冰,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岐黄学者(临床型),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教育部中药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
主要学术职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系主任、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信息与大数据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用药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保护品种、保健品种、新药审评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1)中医药防治尿酸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中药药性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3)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
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科技支撑计划及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
曾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等科技进步奖等15项。
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
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代表性成果:1)在痛风病的研究中,建立了病证结合的鹌鹑高尿酸血症和鹌鹑尿酸盐沉积两种动物模型,被《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痛风病学》等多部工具书收录,在高尿酸血症病理研究与降尿酸中药药效的评价中广泛应用,并申请发明专利。
2)突破单一指标评价痛风病相关药物疗效评价的弊端,开创性提出整合论治“三阶段五层次”抗痛风药物评价体系,并构建了多指标抗痛风病药理药效评价关键技术平台。
3)完成了菊苣及其防治尿酸代谢相关疾病的系统研究专著《中国菊苣研究》,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菊苣相关研究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
记者:张教授,您从事尿酸相关代谢疾病研究30余年了吧?您带领的团队建立了特色的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请您谈谈这个模型的特点及研究应用情况?张冰教授: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实验中发现,糖脂代谢紊乱动物常常伴随高血尿酸现象,进一步发现高血尿酸状态加剧了血脂与血糖代谢紊乱。
我校三项科研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陈孟 君 等 : 瘀 血 内阻 论 治子 宫肌 瘤 合并 黄 褐斑 从
5 3
选活 血 镇 痛 药 如 延 胡 索 、 没 、 乳 当归 、 血 藤 、 黄 、 鸡 姜 丹 参 、 灵脂 及 行 气 止 痛 的 香 附 、 香 、 榔 、 壳 五 木 槟 枳 等 。 宫肌 瘤病 程 长 , 子 治疗 时 间亦 长 。 血化 瘀 、 坚 活 软 散 结类 药 物长 期使 用 , 伤 正气 之 虑 , 散 瘾瘕 的 同 有 消 时主 张扶 正培 本 ,结 合 体 质或 健 脾 和 胃 ,或补 肾益 精 , 益气 养 阴 , 或 临证 可 选 四君 子 汤 、 功 散 、 君 子 异 六 汤、 胎丸、 珍汤 、 寿 八 五子 衍 宗 丸 、 归 丸 、 味 地 黄 左 六 丸等 以奏 养 正除 积之 效 硷。 】 4 经 期是 否 活血化 瘀 消瘢 。 应顾 及 经事 、 年龄 、 体质 子宫 肌瘤 合 并黄 褐 斑 多为 坏 血 蓄 留 ,经络 不 通 所致 。《 灵枢 ・ 水胀 》 石 瘤 生于 胞 中 , 气 客 于子 门 , “ 寒 子 门闭塞 , 不得 通 , 血 当泻 不 泻 , 气 恶 血坏 以 留止 , 日
[ ] 朱丽红. 3 杨家林教 授论治 子宫肌瘤 的学术思 想[] 中医研 究 , J.
2 0 ,5 1 :- . 0 2 1 ( ) 6 8
我校 三项 科研成 果获 中华 中医药 学会 科学技术 奖
பைடு நூலகம்
子 官 内见 26 c ×30 c . m . m×24el及 3 m×31 . r l .e 5 . e mX32e 的 肌瘤 等 4个 , 宫 附件 无异 常 。 . m 子
中 医诊 断 : 瘕 、 瘾 痛经 、 褐 斑 ( 郁气 滞 血瘀 ) 黄 肝 。 治 法 : 血化 瘀 消疲 , 活 行气 止 痛 。方 选 金铃 四逆 散加 减 , 方 : 川 楝 子 1 , 胡 索 1 , 处 炒 0g 延 0g 醋柴 胡 1 , 0g 白芍 1 , 壳 1 , 参 1 , 附 1 , 芍 l 5g 枳 0g 丹 5g 香 0g 赤 5
我校三项科研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200 — 1辨证 规 律与 证 候 客观 化 的基 础 与 临床 系 列研 究 》 09 3 1《
主要 完 成人 : 李灿 东 、 碧 珍 、 高 林雪 娟 、 朝 阳、 杨 闵莉 、 慧娟 。 甘 2 0 0 — 5 元 通 胶囊 治 疗 血管 性 痴呆 的疗 效及 机 理 探讨 0934( 主要 完成 人 : 黄俊 山、 和 木 、 吴 林求 诚 、 启福 、 锦镛 、 义 钟 、 黄 林 任 蔡学 熙 。
进 行全 面 信 息记 录 。
各 县 、 药用 植 物 资 源 志要 , 后 统 一 汇 编完 成 福 市 最
建 省 药 用 植 物 资源 志 要 。为各 级 政 府 部 门 和企 业
决 策 提 供 及 时 准确 而 全 面 的信 息 支 持 ,为我 省 中 药资 源 的 宏观 管理 提 供 科学 依 据等 。
个 县 的药 用植 物 资 源 名 录 ,在 完 成 一个 地 级 市 后 整理 出该 地 市 的药 用 植 物名 录 ,最 终完 成 全 省 的
药用 植 物名 录 。根 据 各 县 、 药用 植 物 名 录 . 成 市 完
我校 三项科研成果获 中华 中医药 学会科学技术奖
20 09年 度 中华 中医 药学 会 科 学 技 术奖 获 奖 名单 揭 晓 , 我校 有 3项 成 果 获 奖 , 体 获 奖名 单 如 具
标 本 。 它常 见 药用 植 物 的资 源 调查 以品种 、 片 其 照 或标 本 等 为 主 , 形 成 资 源调查 报 告 。 并 51 福 建 药 用 植 物 名 录及 资 源 志 要 本 次 普 查 .
以县 ( ) 单 位 , 完 成 一 个 县 ( ) 整 理 出 一 市 为 在 市 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表彰中医药高等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表彰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决定【法规类别】中医管理【发文字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40号【发布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16.12.26【实施日期】2016.12.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表彰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决定(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委、局)、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自195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首批中医学院以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医药人才逐步充实到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各领域,为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是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年。
60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
他们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支撑保障着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
为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激励广大教师潜心教学、精心育人、追求卓越,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授予丁樱等60位同志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断为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广大教师要以受表彰的同志为榜样,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树立和弘扬敬业奉献、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拟授奖著作
一等奖6部
XS201501-1 LC-22《实用中风病康复学》
王永炎谢雁鸣邹忆怀赵建军高凡珠
XS201501-2 ZY-06《高级中医药学丛书·中药学》
高学敏钟赣生李钟文张俊荣周民权
XS201501-3 LC-01《今日中医外科(第2版)》
王沛张耀圣王军刘仍海瞿幸
XS201501-4JC-03《中医藏象辨证论治学》
严世芸李其忠
XS201501-5 LC-18《全国中医妇科流派研究》
胡国华罗颂平
XS201501-6 LC-13《消化系统西医难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略》
魏玮唐艳萍柯美云唐旭东史海霞
二等奖10部
XS201502-1 JC-04《最新国际标准针灸穴位挂图》
郭长青刘乃刚胡波黄建军李少华
XS201502-2 JC-11《中医治未病》
孙涛何清湖
XS201502-3 LC-02《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
任月林任旭飞
XS201502-4 LC-05《中医消化科主治医生382问》
张声生沈洪黄惠平朱培一周强
XS201502-5 LC-08《儿科疾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技术要点》
马融胡思源钟成梁王卉倪天庆
XS201502-6 LC-14《膏方临床应用指南》
庞国明朱恪材周端杨志敏周丽霞
XS201502-7 LC-16《董氏儿科》
董幼祺董继业
XS201502-8 LC-21《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研究基础与临床》
冼绍祥杨忠奇汪朝晖刘小虹李小兵
XS201502-9 ZY-01《实用中药临床调剂技术》
翟华强王燕平郭桂明李红燕金世元
XS201502-10 ZY-03《中药饮片用量标准研究》
杨洪军黄璐琦唐仕欢
三等奖25部
XS201503-1 JC-01《吕留良医论医案集》
杨东方刘平
XS201503-2 JC-02《脉学类聚》
盛增秀陈勇毅竹剑平王英江凌圳
XS201503-3 JC-05《(本草图经)研究》
苏颖粟栗苏鑫王喜臣魏晓光
XS201503-4 JC-06《湖湘中医文化》
何清湖易法银周兴刘朝圣陈小平葛晓舒阳春林
XS201503-5 JC-07《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考论》
赵京生杨峰李素云张树剑张建斌
XS201503-6 JC-08《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学》
刘维张磊吴沅皞王熠刘滨
XS201503-7 JC-09《榕峤医谭──福州历代中医特色》
肖诏玮黄秋云李君君林端宜孙坦村
XS201503-8 JC-10《出入命门——中医文化探津》
李良松郭洪涛
XS201503-9 LC-04《常见肿瘤的饮食治疗》
张梅胡世莲李平
XS201503-10 LC-06《伤寒论汤证论治》《金匮要略汤证论治》李文瑞李秋贵赵展荣张军吴翥镗
XS201503-11 LC-09《图解南少林理筋整脊康复疗法》
王诗忠王和鸣陈金水蔡树河仲卫红
XS201503-12 LC-10《现代中医临证》
邬波
XS201503-13 LC-11《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方朝晖倪英群方向明赵进东王丽娜
XS201503-14 LC-12《推拿优势病种诊疗技术》
范炳华许丽吕立江谢远军
XS201503-15 LC-15《胃癌前状态性疾病》
王垂杰
XS201503-16 LC-20《中医临证修养》
吴深涛
XS201503-17 LC-23《骨伤科微创技术》
李盛华王承祥李红专
XS201503-18 LC-24《赵和平临床经验集》
孟彪高立珍
XS201503-19 LC-25《中风偏瘫康复术详图解》
潘畅
XS201503-20 LC-26《颈肩腰腿痛特效手法治疗图解——叶希贤临证精华》王平古恩鹏张君涛李远栋王为民
XS201503-21 LC-27《名老中医心血管病治疗经验集》
刘红旭王振裕许心如魏执真黄丽娟
XS201503-22 ZY-02《易混淆中药辨别与临床应用》
傅正良孔增科王丽芳熊南燕周海平
XS201503-23 ZY-04《广东地产药材研究》
梅全喜房志坚成金乐谢朝良黄冬
XS201503-24 ZY-05《桂药化学成分全录》
邓家刚侯小涛杜成智刘布鸣周江煜
XS201503-25 ZY-07《中医骨伤药物配对集粹》
张虹杜志军肖振杰。